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1840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docx

物理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

物理:

动能定理习题课教案

篇一:

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课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课教案

授课班级k一5授课老师杨再英

★学情分析

随着对物理学习的深入,学生刚入学时对物理的新鲜感正被逐渐繁难的物理知识带来的压力所取代,许多学生学习劲头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个低谷。

他们对于物理学的基本轮廓及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以说是空的,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以记忆为主的模式上,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入门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论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方法加以引导理解。

另外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作业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还应该在教学中漫漫渗透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复习要求

1、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2、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通过新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也

知道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问题。

(二)进行复习课

教师活动: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还知道动能表达式吗?

学生活动:

思考后回答Ek?

12mv2

教师活动:

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

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运动速度为7200m/s,它的动能是多大?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并计算卫星的动能。

点评:

通过计算卫星的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动能这个概念在生活、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2、动能定理

教师活动:

直接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W?

112mv2?

mv12,就可以写成22

W?

Ek2?

Ek1

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121mv2,E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mv12。

22

上式表明,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

变化。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提出问题:

(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动能定理,我们实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作直

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出的。

动能定理是否可以应用于变力作功或物体作曲线运

动的情况,该怎样理解?

教师活动:

投影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学生活动:

学生讲解自己的解答,并相互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用动能定理解题的要

点、步骤,体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

定律方便.

2、用动能定理解题,必须明确初末动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总功.

3、要注意:

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当合

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小。

点评:

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进行情景分析,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加强物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

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

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

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课后反思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学案

一、动能

1.定义式:

2.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形式的能,它是标量.

二、动能定理

1.表达式:

2.意义:

表示合力功与动能改变的对应关系.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率关系”问题.

(3)若是,根据W合=Ek2-Ek1列式求解.

与牛顿定律观点比较,动能定理只需考查一个物体运动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对过程的细节不予细究,这正是它的方便之处;动能定理还可求解变力做功的问题.

习题1、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运动速度为7200m/s,它的动能是多大?

3习题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

2×10m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习题3、将质量m=2kg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

2陷入泥中h=5cm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

(g取10m/s)

习题4、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

2-7-2力,求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

习题5、如图4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篇二: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9讲《动能定理》

(一)教案(含)

9动能定理

(一)

题一:

一汽车起动后沿水平公路匀加速行驶,速度达到vm后关闭发动机,滑行一段时间后停

止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设行驶中发动机的牵引力大小为F,

摩擦阻力大小为f,牵引力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为W2,v

m

则()

A.F:

f=4:

1

B.F:

f=3:

1C.W1:

W2=4:

1D.W1:

W2=1:

1

题二:

在水平面上,一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运动,其水平力随时间

t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由两个图象可知,10s内()

A.水平力F做的功为40JB.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0JC.摩擦力做的功为-40JD.合力功为0

题三:

用平行于斜面的力,使静止的物体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

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外力,物体刚好到达顶点,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则外力的大小为()

A.1.5mgsin?

B.2mgsin?

C.2mg(1+sin?

)D.2mg(1-sin?

题四:

在水平桌面左端放置一小物体,质量为1kg,桌面摩擦系

数为0.5,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恒力F=10N作用下沿直线向右端滑行,已知桌面长度为22cm,则要将小物体运到桌面的

2右端,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

(取g=10m/s,sin37°=0.6,cos37°=0.8)

题五:

在“极限”运动会中,有一个在钢索桥上的比赛项目。

如图所示,总长为L的均匀粗钢丝绳固定在等高的A、B处,钢

丝绳最低点与固定点A、B的高度差为H,动滑轮起点在A处,

并可沿钢丝绳滑动,钢丝绳最低点距离水面也为H。

若质量为m的人抓住滑轮下方的挂钩由A点静止滑下,最远能到达右侧C

点,C、B间钢丝绳相距为L?

?

LH,高度差为h?

参赛者在103运动过程中视为质点,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可认为不变,且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与滑过的路程成正比,不计参赛者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滑轮(含挂钩)的质量和大小,不考虑钢索桥

的摆动及形变。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滑轮受到的阻力大小;

(2)若参赛者不依靠外界帮助要到达B点,则人在A点处抓住挂钩时至少应该具有的初动能。

第9讲动能定理

(一)

题一:

AD题二:

ABCD题三:

B题四:

0.8J题五:

(1)Ff?

Ek0?

10mgH2710mgh

(2)9L

篇三:

动能定理习题课

动能定理习题课

一、教学目的:

1.复习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

2.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

3.利用动能定律求变力的功。

二、重点难点:

1.物理过程的分析。

2.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及各力做功情况分析。

三、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讲授

四、教具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乒乓球在与地面反复的碰撞过程中,所通过的总路程如何计算最方便呢?

这个问题虽然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可以解决,但过程较复杂。

我们在踢足球时,如何求解踢球过程中,我们的脚对足球所做的功呢?

人的脚在与足球接触中这个力是变化的,我们无法直接用公式W=Fscosα来计算对足球所做的功。

如果能知道力对足球所做的功跟足球动能变化的关系,就能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跟物体动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动能定理就给出了它们之间定量的关系。

提问1:

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提问2: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是标量式还是矢量式?

(学生回答:

W合=EK2-EK1,是标量式)

提问3:

如何理解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一遍)

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原则上讲用动能定律能解决物理问题都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则要分阶段考虑,且必须分别求每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和末速度,计算较繁琐。

但是,我们用动能定理来解就比较简捷。

本节课就研究动能定理解决某些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二)进行新课: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例题1、如图1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BC是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老师再给予点拔)

图1

AB段的阻力、BC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G=mgR,fBC=umg,由于物体在AB段受的

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W外=0,

所以mgR-umgS-WAB=0

即WAB=mgR-umgS=1×10×0.8-1×10×3/15=6(J)

归纳小结:

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

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

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0,以初速度V0沿斜P解析:

物体在从A滑到C的过程中,有重力、

图2

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

求:

(1)滑块将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

(2)求滑块第一次到最高点时经过的路程?

(3)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解析:

(1)滑块在滑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其机械能不断减少;又因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所以最终会停在斜面底端。

(2)在整个过程中,受重力、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作用,其中支持力不做功。

设其经过的总路程为L,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S0?

sinngcos?

?

L?

0?

12mv02

得L?

mgs0sin?

?

?

mgcos?

12mv0

(3)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与

(2)中所求相同。

思考:

1.若物体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此题应如何解答?

()

2.若物体初速度方向向上,滑块所受摩擦力大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物体运动情况如何变化?

3.若未给定初速度方向,但给定滑块所受摩擦力大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本题应如何去分析?

强调:

答题一定要仔细审题,题中条件变了,物理情景会发生本质变化,对此审题定要慎重!

(三)巩固练习:

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k<1)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思路点拨:

先据题意作出过程示意图,分析受力及运动情况,然后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即可。

略解:

(1)设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能够反弹起的最大高度是h,则由动能定理得:

mg(H-h)-kmg(H+h)=0

(2)设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S,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kmgL=0

归纳小结:

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四)课堂小结: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2)应用动能定理简解多过程问题:

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使问题简化。

(五)课外练习:

(1)对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施与水平拉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后撤去外力F,又经时间t停下来,则:

A.撤去力F的时刻,物体的动量最大;

B.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等于F;

C.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F2t2/4M

D.F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F2t/4M。

3

(2)如图3所示,人拉着绳的一端由A走到B,使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上升,已知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S,求人对物体做的功?

(3)如图4所示,,箱高为H,箱中有一竖直的固定杆,

杆长为L(L<H=,它们的总质量为M。

另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穿在杆上,球与杆间有不变的摩擦力,当小球以初速

图4

度V0从底部向上滑动时,恰好到达箱顶。

那么在小球沿杆上升的过程中,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m(2gH?

V02)(参考答案:

1.ACD,2.(3-1)mgS;3.Mg?

)2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