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151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论文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论文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论文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论文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格式.docx

《论文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格式.docx

论文格式

OR团队作业

 

生产计划安排

鸡饲料配方研究

营业网点设置研究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08级工程管理专业**班

**小组

 

2010年5月中国·马鞍山

 

团队名单:

/研究小组成员: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团队所呈交的论文是本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笔者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本团队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如不实,本人负全部责任。

组长(签名):

年月日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团队所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办理。

组长(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论文以水利投入为主线,在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关系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8年,针对金融危机,中央决定投入4万亿人民币以扩大内需,其中对水利行业的投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可以看出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

首先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水利投入为国民经济所作贡献进行了描述、对比;然后借助扩展的Solow生产函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对江苏省的具体水利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水利投入对江苏省经济的贡献率;最终结合现实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

第一、创新性的利用扩展的Solow模型来分析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二、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求得行业的产出弹性。

期望本研究成果能够对于水利投入的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利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水资源的管理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利投入国民经济生产函数灰色关联度

 

Abstract

TheeffecttoeconomicgrowthcausedbywaterconservancyinputinJiangsuProvinceisdeeplydiscussedhereininthisthesis,duringwhichtheexpandedproductivefunctionmodelonthebaseofthetheoryofwaterconstructionandnationaleconomyissetupwiththemainlineofwaterconservancyinput.

In2008,Chinesecentralgovernmentdecidedtoinvestfourtrillion¥RMBtoexpanddomesticdemandunderthecontextofglobalfinancialcrisis.Theinputtothewaterindustrycountsalargeproportionuponthetotalamount,fromwhichitcanbenotedthattheimpactofthewaterindustrytothenationaleconomyhasbeenreceivedmoreandmoreconcernsfromourgovernmentandallaspectsofthesociety.

Firstly,thecontributionmadebythewaterindustryisdescribedbrieflythroughqualitativeanalysis.Then,ageneralSolowproductivefunctionandtheGreySystemtheoryareadoptedtocalculatethecontributionofwaterconservancyinputstotheGDPgrowthinJiangsuProvinceaswellastheoutputs.Finally,theoverallconclusionandseveralsuggestionsareprovided.

Twoinnovationsareavailableinthispaper,i.e.,adoptingcreativelyageneralSolowmodeltoanalyzethecontributionofwaterconservancyinputstothenationaleconomy;andadoptingtheGreySystemtheorytoestimatetheelasticityforbothcapitalinputandlaborinput.

Theconclusionsofthisthesisareexpectedtoattachmoreimportancetothewaterconservancyinputandoptimizetheallocationofwaterresources,aswellastoplanthedevelopmentandthe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andsoon.

【Keywords】:

Waterconservancyinput;Nationaleconomy;Productivefunction;TheGreySystemtheory

目录

摘要4

Abstract5

第一章绪论8

1.1研究背景及意义8

1.1.1研究背景8

1.1.2研究意义9

1.2相关研究综述9

1.2.1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9

1.2.2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13

1.2.3小结15

1.3研究目的16

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

1.4.1研究内容17

1.4.2研究方法18

第二章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9

2.1水利建设对社会进步的贡献19

2.2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20

2.2.1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21

2.2.2水利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23

2.3本章小结26

第三章数学模型的相关理论基础27

3.1基本概念27

3.1.1扩展的Solow生产函数27

3.1.2灰色关联度28

3.2数学模型的建立29

3.3αiK,αiL的经济意义30

3.4用灰色关联度求解αiK,αiL31

3.5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投入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具体步骤32

第四章水利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的模型分析33

4.1水利投入与江苏省经济产出的关系分析33

4.2水利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35

4.2.1研究对象以及历史数据35

4.2.2生产函数以及产出弹性系数39

4.2.3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率以及相关结论42

4.3本章小结43

第五章结论及认识44

5.1本文的总体结论44

5.2关于扩展的Solow生产函数的理论认识45

5.3对灰色关联度的认识46

5.4关于经济增长中科技投入贡献率的问题46

致谢47

参考文献48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09年1月6日至7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1]在会上强调,水利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保障。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着力构建符合水利行业特点、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8年是全国水利系统肩负重大使命、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

在多灾连发、多灾并发的严峻局面下,水利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力以赴抗灾救灾,水利工程建设、节水防污和水土流失治理、水利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实现新的进展。

特别是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水利部门反应迅速,应对科学,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谱写了水利抗灾史的新篇章。

2008年中央水利投资共计625.4亿元,比2007年全年中央水利投资增加284.9亿元,增幅超过80%,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新增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水利建设投资达到200亿元,占国家新增总投资的1/5[2]。

于此同时,积极促进地方政府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据统计,2008年省级水利建设资金达到512亿元,较上年增加近20%,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

1.1.2研究意义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系统,而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密切相关的。

水利的发展不仅与其内部的结构有关,而且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进程。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去,将水利投资效益与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结合起来,利用数学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和规划,从经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来处理水利工程的结构调整,优化水利投资的方案,对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投资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点,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但其本身直接的经济回报相对较少,或者没有直接回报(如防洪)。

因此,在这种背景和条件下,水利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转为低水平的结构过剩经济。

面对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世界经济增长环境,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为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就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加大对其的有效投资,不仅有助于水利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地健康稳定发展。

如何在定性分析水利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水利投入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是重视投入产出分析,强化和巩固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需要,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现代水利转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开展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分析,将有利于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对国民经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而也有利于水利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

纵观国外的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一般是根据其本国的水资源特征制定相适应的水利投资政策,例如新加坡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世界排名倒数第二,超过50%的供水来自邻国(马来西亚)进口,由于与马来西亚存在严重分歧,政府据此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保证了水资源的供给,促进了本国经济的稳定和繁荣[4]。

又比如美国普遍采用“服务成本+用户承受能力”的定价模式,联邦供水工程也已经逐步实行用户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水价,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定价模式[5]。

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很早就涉及了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关系问题的系统分析。

在其研究成果《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模型·实践》中,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互相制约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一些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灵敏度、强壮性等检验后,确定了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和水利产业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结论认为应尽快将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提高到7%—8%;根据协调发展模型的基本运行的结果和仿真实验的结果,对水资源系统乃至国民经济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评估和政策分析,为水利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实质性的政策依据[6]。

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在1999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水利投入产出效益计算与预测研究”中,结合国民经济大系统分析历年的水利投入量和投入比例,利用水利投入对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产出弹性的均值来预测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短期趋势;用水利投资效果以及拟合模型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作中长期预测,从而确定水利投入与国民经济投入的合适比例[7]。

该研究的结论是,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必须对其进行适度投资,水利投入与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分别为1.03和1.436,产业感应度系数大于1[7]。

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在另一项科研成果“江苏省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中,结合了江苏省水利建设的实际,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水利建设成就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分功能指标和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综合指标等三个方面,就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定量研究。

此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江苏省的水利投入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43,与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952,均呈强相关性;江苏省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2.674[8]。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矫勇分析了“十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的某些基本特点。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2001—2004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2700亿元,占规划目标的60%左右,完成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加固近3万公里;1000余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南水北调等“十五”水利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迈出步伐。

各项水利投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9]。

邓建伟、张新民、胡想全在《甘肃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中,采用甘肃省的消费额和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引入乘数理论,建立了水利建设投资效益分析的乘数理论模型;采用宏观经济理论中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弹性分析模型。

应用两种模型得到了甘肃省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量化数据;乘数理论分析“十五”前4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29.03亿元—136.13亿元;弹性分析模型得出“十五”前4年水利投入对GDP的贡献为148.79亿元[10]。

陈炳煌在《当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到,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失为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但不是唯一政策。

要充分发挥这个政策的积极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投资规模、结构与效应的三大问题。

必须保持投资规模适度、稳定的增长,消除因为投资剧变而引起的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

必须注意投资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的发展;注重投资产生的效应,提高未来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质量。

需求效是由投资活动引起国民经济中需求总量的增加,而供给效应则是由投资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带动国民经济中供给总量增加,两者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存在一个“供给时滞”。

当前扩大投资时应该注意这两个效应,并处理好它们的关系[11]。

河海大学葛久研教授等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计算产出弹性αiK,αiL。

再应用公式EiK=αiK

=αiK

和EiL=αiL

=αiL

计算出某省水利资金入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是9.74%,水利劳动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是1.79%,合计为11.53%。

从而得出某省国民经济的增长有10%以上是依靠水利投入拉动的[12]。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李荣生认为水利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在各个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因国情而异,水利投入应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个适当比例,只有这样水利与经济才能有一个共同的最佳状态,才能使经济建设符合客观规律。

他认为水利事业虽然是以公益性、社会性、福利性为主的事业,但它对GDP的增长和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拉动以及就业等效应依然显著。

例如在一定的水利资金投入水平下,防洪标准只能达到某一水平,加大投入就可以提高防洪标准并减少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水利基建投资对GDP的总效应包括正效应和负效应,而水利基建投资占GDP的0.9%是其总效应变化的临界点。

在分析了水利基建投资与国家基建总投资、水利基建投资与国家财政支出的关系后,他认为水利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总投资比重的理想区间和可接受区间分别为5.8%—9%和5.30%—7.04%,水利基建投资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的理想区间和可接受区间分别为5.83%—6.34%,5.25%—6.95%[13]。

河海大学的顾强生博士认为水利投资具有效应的“供给时滞”性、投资实施的连续性、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主体的多样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力度的波动性。

他从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演变、国家投资政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国家投资的产业偏好和水利投资波动,较好地描绘了人们对水利认识的变化轨迹。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的国家水利基建投资和国家基建投资关联的计量经济自回归模型,预测了2000—2005年国家基建投资的数值和水利投资数值,表现出一致同步性,定量说明国家、地方政府要加大水利投资力度[14]。

河海大学章仁俊等在《安徽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测定》中应用Solow增长的速度方程,采用余值法对安徽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进行了定量测定。

测定过程中,使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资金与劳动产出弹性作了估算。

结论说明安徽水利科技进步对新增效益的贡献率略高于全国水平,而对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略低于全国水平。

同时得出这样两个结论

(1)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劳动贡献率呈较为紧密的负相关;

(2)水利资金对产出的贡献大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15]。

罗云毅在《中国经济增长投资贡献率的研究》中从投资对供给能力的改善,生产函数即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与GDP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作为基本需求要素之一与GDP水平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他指出投资贡献率反映的是增量的比例,而投资率反映的是总量之间的比例。

在某些年度,两者相差很大,但在若干年的一个时期内差距往往并不大。

同时,他指出投资作为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往往具有两面性,如果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会使决策者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一个危险误区,会导致投资效益的降低[16]。

河海大学经济学院张天明和赵敏在《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认为采用水利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对水利产业和水利经济发展的整个运行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为今后制定水利经济发展战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反映出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提高各级水利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保障和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17]。

在《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中,汪海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还可以多方位拉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刺激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18]。

东南大学黄聪等在《中国建设推动力的计量模型与分析研究中》根据1980年到1998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衡量建设推动力对中国GDP增长中的影响,其结论不仅提供了分析建设推动力的数学模型,而且为认识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横向比较提供了依据[19]。

武汉大学王才君等人利用水利投资经济效益的研究方法,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建立了GDP的生产函数,利用弹性分析模型研究水利投资的经济效益,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定量地分析了水利投资对促进GDP增长以及扩大就业机会的贡献,得出如下结论:

①水利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对GDP产出的贡献大于80年代;②水利投资还极大地增加了就业机会,1998年水利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达到17万人左右[20]。

可见,水利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1.2.2相关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美国商业部的经济分析局(BEA)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究了一系列RIMSII(RegionalInput一OutputModelingSystem)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模型得到了极大改善而趋于成熟,发展成为RIMSH模型,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经济分析模型。

BEA提出的RIMSH模型指标是投资乘数。

该模型是在大量的国家和地方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研究的范围可分为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个别州、郡县的经济,或几个郡县联合的区域经济。

研究一个行为的投资乘数可以通过39个行业集合体,也可以通过528个明确的行业。

BEA曾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运用RIMSII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研究了公路行业的投资乘数,得出结论:

交通运输的经济乘数为2.1,公路运输的经济乘数为2.1,航运的经济乘数2.2[21]。

北京大学厉以宁等教授,在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经济增长及理论模型”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系列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

这些数学模型的建立,都是以我国1970年至198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的[22]。

曹荷红等人利用上述的数学模型对我国公路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公路行业是投资效益较高的行业,它对其它行业的拉动作用较大[23]。

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得出结论:

汽车工业投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在我国情况也是如此。

在美、德、日、法等发达国家中,汽车工业预投入与主要相关工业全部预投入之比大概是1(只有日本在某些年份有例外情况),法国主要相关工业全部预投入与汽车工业预投入之比还达到1.5倍左右,也就是说,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由于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拉动作用[24]。

另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结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

在几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70%—80%[25]。

国家统计局的李万茂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提出了四种关于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算方法,即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从实际统计工作的角度计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6]。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罗云毅则认为,关于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可以从投资对供给能力的改善、从生产函数即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与GDP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作为基本需求要素之一与GDP水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提出了分析投资及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一般计算程序[27]。

清华大学的郑思齐、刘洪玉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建设投资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