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1371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0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教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1.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能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经历探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的猜想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参与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试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经历图形的分类、性质探讨的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猜想——总结——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3.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已经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与常用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与扩充.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本章的学习有助于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以及对识图、画图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促进其良好数学观的形成.

本章主要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注重通过引导探索过程来渗透与展现证明的思路.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提高分析、寻求证明思路的能力.

【重点】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本章对菱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研究,都需要先探索、猜想得到结论后再证明.教学中,可以利用教科书上的素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更现实、更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猜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体会探索结论的各种方法,理解猜想后还应该给予证明的意义,感受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2.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本章中的大部分结论都是先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再利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在教学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让学生对发现的结论进行分析说明,然后按照几何证明的要求进行表达,实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避免过分追求证明题的数量和证明技巧,把握证明的难度.

3.探索图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往往可以启发证明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探索与证明的关系,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条件.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寻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与同学在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4.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探索与证明的过程中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感悟、领会这些思想方法,并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3课时

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3课时

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2课时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经历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现象.

【重点】

1.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2.探索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 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

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说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按规范的推理格式书写.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图形的和谐美与对称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菱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师准备】 

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

2.多媒体课件.

3.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

【学生准备】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导入一:

请同学们观察投影图片中的四边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投影图片中有平行四边形吗?

(2)这些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征?

其中哪个特征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师生活动】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学生活动】 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投影图片中平行四边形的新特征.

导入二:

1.提问: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回顾交流.

2.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可能相等吗?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是否有相邻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图案?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兴趣.

一、情景交流

  [过渡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让我们一起观察、猜想、探究、归纳、论证吧!

结合上面的观察,你能举出和上述图形具有相同特征的实物图形吗?

具有这一特征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学生活动】 通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出生活中具有邻边相等特征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物.

【教师活动】 投影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有邻边相等特征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物.

二、学生活动,归纳概念

思路一

请口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上述图形都有一组邻边相等吗?

(3)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另一组邻边也相等吗?

小组合作交流,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尝试给出菱形的定义.

【老师点评】 

(1)是平行四边形;

(2)都有一组邻边相等.

【课件展示】 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思路二

【师】 同学们,在观察上面图片之后,你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图形吗?

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黑板上所画的▱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

【生】 投影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

【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共同探究

【想一想】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

【生】 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2)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请你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

【做一做】

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学生活动】 分小组折纸探索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

【师生结论】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且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折菱形纸片,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新课归纳菱形的性质做铺垫.

【验证提升】 证明菱形性质

【师】 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谨的逻辑证明.

【教师活动】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求证:

(1)AB=BC=CD=AD;

(2)AC⊥BD.

【师生共析】 

(1)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

(2)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对角线AC与BD的中点.又因为在图形中可以得到相关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

【学生活动】 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证明过程.

证明:

(1)∵菱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AB=AD,

∴AB=BC=CD=AD.

(2)∵AB=AD,

∴ΔABD是等腰三角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OB=O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

∵OB=OD,

∴AO⊥BD,

即AC⊥BD.

【教师活动】 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

【教师活动】 请你根据上面的证明,归纳出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共同总结.

【教师活动】 多媒体课件展示

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定理: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折纸可以猜想到菱形的相关性质,教师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口述论证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引导,尽量减少学生推理论证过程中的困难.

四、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例题讲解.

(教材例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AD=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

〔解析〕 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0°,这样就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ABD,由BD=6知菱形的边长也是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AO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2OA,求出AC.

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OB=OD=BD=×6=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BAD=60°,

∴Δ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6.

在RtΔAOB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OB2=AB2,

∴OA==3,

∴AC=2OA=6.

[知识拓展]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定义既可以看做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做菱形的判定方法.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

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的长是(  )

                  

  A.20   B.15   C.10   D.5

解析: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CB,CD∥BA,所以∠ABC=180°-∠BCD=180°-120°=60°,所以Δ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5.故选D.

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周长为8cm.∠BAD=60°,则AC=    cm. 

解析:

因为菱形ABCD的周长为8cm,所以AB=AD=2cm.又因为∠BAD=60°,所以Δ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AB=2cm,所以OB=BD=1cm,所以OA=(cm),所以AC=2cm.故填2.

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C,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

为什么?

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

理由:

∵AB∥CD,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又∵CD=BC,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B=CD,CA平分∠BCD.

∴∠BCE=∠DCE.

又∵CE=CE,

∴ΔBCE≌ΔDCE(SAS).

∴∠CBE=∠CDE.

在菱形ABCD中,∵AB∥CD,

∴∠AFD=∠CDE.

∴∠AFD=∠CBE.

第1课时

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例1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

【选做题】

教材第4页习题1.1的1,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在菱形ABCD中,AB=5cm,则此菱形的周长为(  )

A.5cmB.15cmC.20cmD.25cm

2.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

A.3∶1B.4∶1C.5∶1D.6∶1

3.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C=6,BD=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

A.5B.6C.8D.10

4.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交BD于点O,AB=8,E是CD的中点,则OE的长等于    . 

5.如图所示,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    . 

6.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能力提升】

7.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均为1cm,一只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5cm后停下,则这只蚂蚁停在    点. 

8.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且∠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2,那么AP的长为    . 

9.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

(1)求∠ABD的度数;

(2)求线段BE的长.

【拓展探究】

10.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A.3    B.4    C.5    D.6

1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F是BC上任意一点,连接AF交对角线BD于点E,连接EC.

(1)求证AE=EC;

(2)当∠ABC=60°,∠CEF=60°时,点F在线段BC上的什么位置?

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

因为菱形ABCD的四条边相等,所以菱形的周长为5×4=20(cm).故选C.)

2.C(解析:

如图所示,因为菱形的周长为8cm,所以AD=2cm.因为高DE=1cm,所以DE=AD,所以∠A=30°,所以∠ADC=180°-30°=150°,所以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5∶1.故选C.)

3.A(解析: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OA=AC=3,OB=BD=4,∠AOB=90°,所以AB==5.故选A.)

4.4(解析:

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O是AC的中点,且AD=AB=8.又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OE是ΔACD的中位线,所以OE=AD=AB=4.故填4.)

5.5(解析:

因为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4和1,所以AB=1-(-4)=5.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BC=AB=5.故填5.)

6.证明:

在菱形ABCD中,有AB=AD,∠B=∠D.

在ΔABE和ΔADF中,,∴ΔABE≌ΔADF.∴AE=AF.∴∠AEF=∠AFE.

7.G(解析:

因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均为1cm,所以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走一圈的路程为8×1=8(cm),2015÷8=251(cm)……7(cm),所以当蚂蚁走完第251圈后再走7cm正好到达G点.)

8.2或4

9.解:

(1)在菱形ABCD中,AB=AD,∠A=60°,∴ΔABD为等边三角形.∴∠ABD=60°.

(2)由

(1)可知BD=AB=4.又∵O为BD的中点,∴OB=2.又∵OE⊥AB,∠ABD=60°,∴∠BOE=30°.∴BE=1.

10.C

11.证明:

(1)如图所示,连接AC,∵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垂直平分AC,∴AE=EC.

(2)点F是线段BC的中点.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B.又∵∠ABC=60°,∴Δ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E=EC,∴∠EAC=∠ACE.∵∠CEF=60°,∴∠EAC=30°.∴AF是ΔABC中∠BAC的平分线,∴BF=CF,∴点F是线段BC的中点.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课时知识的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本课时授课思路为“创设情境——猜想归纳——逻辑证明——知识运用”.课堂上的折纸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表面现象中的本质.在性质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证明方法的比较,优化证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随堂练习(教材第4页)

解:

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ΔAOB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出OB=3cm,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BD=2OB=6cm.

习题1.1(教材第4页)

1.证明:

在菱形ABCD中,AB=BC,BC∥AD,∴∠B+∠BAD=180°,∵∠BAD=2∠B,∴∠B=60°,又∵BA=BC,∴ΔABC是等边三角形.

2.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AD=DC=CB=BA,AC⊥BD,AO=AC=×8=4,DO=BD=×6=3,在RtΔAOD中,由勾股定理,得AD==5.∴菱形ABCD的周长为4AD=4×5=20.

3.证明:

在菱形ABCD中,AD=AB,AC⊥BD,∴AC平分∠DAB,同理,CA平分∠DCB,BD平分∠ABC和∠ADC.

4.解:

共有4个等腰三角形,分别为ΔBAD,ΔBCD,ΔADC,ΔABC.共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为ΔAOB,ΔAOD,ΔCOD,ΔBOC.

(1)在折纸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探讨折纸的方法,明确折叠过程中的对应点及相应的对称轴,便于学生正确迅速地找出菱形中的对称关系.掌握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这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说理论证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菱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2)类比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方法,所以本课时类比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很自然地突破了重难点.

(3)本课时重难点、易错点的掌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2014·莆田中考)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BAD=120°.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AC上的一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是    .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DE,EC,DF,则BF=DF.∵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120°,∴∠ABC=60°.∴ΔABC为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CE⊥AB,∴CE⊥CD.在RtΔBEC中,∠ABC=60°,BC=4,∴BE=BC=2,CE==2.在RtΔECD中,CE=2,DC=4,∴ED=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EF+DF的最小值为2.∴EF+BF的最小值为2.故填2.

课时

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比较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差异,并获得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

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的过程,掌握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探索证明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条件和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

【教师准备】 木条和橡皮筋

【学生准备】 复习上课时的相关知识.

导入一:

人们戴的帽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一段时间,电视上经常看到大学生戴的菱形帽,它是受到外国博士帽的启发.在日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戴菱形帽一直是年轻人的梦想,戴上它显得有知识有学问.这是由于菱形的特殊因素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呢?

导入二:

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它有哪些判定方法?

教师提示:

判定方法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

边: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菱形的判定有什么方法呢?

[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判定菱形的方法.

一、由菱形的定义判定

  [过渡语] 接下来我们研究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学生活动】 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思考】 除了运用菱形的定义,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你能找出判定菱形的其他方法吗?

二、菱形的判定

(1)

思路一

已知:

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BD.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AC⊥BD,

∴B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BA=BC.

∴▱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思考】 从上述证明过程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定理: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