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121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

1、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理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B.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D.贷款人的收入、信用等级较低【D】

2、C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商品或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类,其中包括:

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和其他商品及服务。

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

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

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CPI的意义

  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

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但如果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汇率是否一定有利好呢?

不一定,须看消费物价指数"升幅"如何。

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当然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却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

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

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

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亦即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亦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利好该货币。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这是拉美国家常见的现象。

什么是龙舌兰酒效应

  龙舌兰酒效应就是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从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的金融形势出现动荡的时候,或者甚至是陷入金融危机以后,它会产生一种传染效应,西方媒体它就想办法从你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找一种能够象征你这个国家的一种东西的称谓,比如说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在墨西哥有一种酒叫作龙舌兰酒,这个酒是指这个国家出的了,所以人们就把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效应叫作龙舌兰酒效应。

  到了1999年巴西发生金融动荡的时候,巴西是以桑巴舞闻名于世的了,所以国际社会说巴西金融动荡产生的影响叫桑巴舞效应。

东亚金融危机,东亚人相信龙,所以当时国际社会说东亚金融危机产生的效应叫作龙效应,甚至有人还说97年东亚金融危机如果要波及到中国,如果中国会陷入危机的话,当然今天看我们中国很荣幸,没有陷入危机,如果中国陷入危机的话,它会产生一种叫长城效应,阿根廷是以探戈舞闻名的,所以它的传染效应叫探戈效应,这个效应是这么来的。

龙舌兰酒效应的根源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会导致“龙舌兰酒效应”的产生,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用短期外资弥补经常项目赤字;

  

(2)在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没有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

  (3)1994年墨西哥政局发生的动荡,使外国投资者对这个国家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疑问。

什么叫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

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1)关于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或升值,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外汇的增收节支

B.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不断扩大出口

C.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进口外国技术设备

D.某国货币升值对持有该国比种债务的国家有利【D】

(2)在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A】

3、GDP

GDP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GDP指标分析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

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

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

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

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preliminary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firstrevision&thefinal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

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

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人衰退的迹象。

4、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

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

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

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5、宏观调控政策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什么叫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

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微观调控:

中国加入WTO后,在世界贸易规则导向下,理顺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和强化地方政府的规制,可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微观规制政策的互补性,扩大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政策的覆盖范围,消除政策领域的空白,建立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权威又能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的高效运转的政府纵向管理体系,对经济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但单纯地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一定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计划目标完全吻合。

为了减少由于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而导致的经济运行的失衡,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政府必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要遵循“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要求,转变经济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主要手段包括:

计划、法规、政策。

常用的调控手段有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的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财政政策就是通过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来调节经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发行,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经济。

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运用自己的税收,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收入政策【ABCD】

(2)(2006年多选题第24题)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

A.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B.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实施物价补贴D.调整再贴现率【ABD】

(3)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D】

(4)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之所以能产生并且流通,是由于()

A.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纸币的发行可以不受限制

C.纸币本身具有价值

D.纸币可以完全代替金属货币

【A】

(5)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采取()

A.行政方法B.法律方法

C.经济方法D.政治方法

【C】

(6)马克思形容“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奶娘”。

这是说税收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需要B.实现国家职能

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满足国家行政管理支出【D】

6、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从紧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通俗的意思是:

政府认为在外流通的货币太多,希望能减少一点所采取的货币政策!

紧缩货币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中央政府通过加息来抑制消费增长,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无论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

央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

  主要政策手段: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

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回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存款准备金、央行基准利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和外汇等。

  那么紧缩银根的政策就是: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提高央行基准利率3、调高再贴现率4、买卖国债或外汇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往往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

它的典型形式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

如果增加税收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财政政策的松紧交替与搭配

  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

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

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如实行累进所得税,当经济萧条时,总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也自动下降,成为增加社会需求并缓解经济萧条的一种自动调节手段;经济膨胀时,总收入上升,税收收入也自动上升,又成为控制社会需求并缓解经济膨胀的一种自动调节手段。

政府的转移支出具有同样的作用。

  政策的松紧搭配是指同一时期内不同政策的相互配合松紧搭配可以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也可以是财政政策内部各种财政手段之间的配合。

如美国R.W.里根在总统任期内(1981~1989),实行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对付通货膨胀。

在财政政策上一方面实行减税和高赤字的扩张政策,一方面又压缩社会性支出,也是松中有紧。

宏观调控政策的搭配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能更有力的刺激经济。

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或扩大支出规模等松的财政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也会引起利率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等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储备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松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其结果是可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刺激了经济,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增加。

这样可以消除经济衰退和失业,比单独运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缓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所适用的经济初始状态是:

1)存在比较高的失业率;2)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3)大量资源有待开发;4)市场疲软、没有通胀现象;5)国际收支盈余过多。

在此状态下,这种搭配模式一方面会刺激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另一方面对推动生产和降低失业率有促进作用。

这种模式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社会总需求,见效迅速,但运用时应谨慎,如果掌握的尺度不好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危险。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经济过度繁荣,通货膨胀严重不足时,可以把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这就是说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规模等紧的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从需求方面抑制通货膨胀。

而利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的货币政策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使利率提高,投资下降,货币供给量减少,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紧的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会使利率下降,而通过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从而不使利率的下降起到刺激总需求的作用。

其结果可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抑制经济过度繁荣,使总需求和总产出下降。

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初始状态是:

1)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2)不存在高失业率;3)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

削减总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货币和物价的稳定,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减少国际收支赤字。

但是,这一模式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经济停滞的后果。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

具体说来这种模式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有助于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而紧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抑制由于松的财政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适宜的条件是:

1)经济停滞不前,甚至衰退;2)社会总需求不足;3)、物价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迹象;4)失业率高;5)国际收支赤字。

在这种条件下,用松的财政政策来拉动内需,对付经济衰退,用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国际收支赤字,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4)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这种政策组合的结果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一方面,通过增加税收,控制支出规模,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的适宜条件是:

1)经济过热;2)物价上涨、通货膨胀;3)社会失业率低;4)国际收支出现过多顺差。

在此状态下,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配合是适宜的,前者可以用来对付通货膨胀,后者可用来减少过多的国际收支盈余(通过刺激进口和以低利率刺激资本流出),从而有助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上述四种组合各有特点,采取哪种形式,应视当时的经济情况而定,灵活、适当运用。

(1)在我国的银行体制中,中央银行是指()

A.中国银行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B】

(2)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B】

(3)一般说来,在总需求过度膨胀并导致通货膨胀时,为了保持物价和经济的稳定,应当实行()

A.平衡性财政政策B.盈余性财政政策

C.赤字财政政策D.平衡为主、略有的赤字财政政策【B】

(4)()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

C.产业政策D.投资政策【B】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自动稳定器”、“减震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