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1049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docx

第十章历史的规律

第一十章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从初中到大学的历史教科书,就告诉我们,人类的社会经过这样几个历史阶段,或者这就是所谓的人类历史的规律。

迄今为止,西方的史学界还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仿佛这种结论已是不证自明的公理。

即使有些中国的历史专家反对,也找不出一个适当的替代品,其他人所做的工作无异于削足适履,将中国的历史强行塞入这个已有的框架之内。

于是,就是这样一种毫无逻辑关系的排列竟然一直在历史科学牢固地占据着核心位置。

显然,这种排列根本算不上什么历史规律,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写道:

历史充满了反讽。

推动人类迈向这八大重大转折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建树毫无知悉。

历史的过程中,并无所谓的必然。

威廉.麦克尼尔的经典之作《瘟疫与人》充满了真知灼见。

其中一句智慧之言便是他提醒众人,主导历史走向的往往是偶发事件(在他的著作中,指的就是疾病的暴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西方人士均欢欣鼓舞,庆祝人道价值观的抬头。

然而,此后不久,全球便陷入前所未有的野蛮杀戮。

倒退的例子比比皆是。

许多自然科学家虽然对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如数家珍,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却缄口不语。

爱因斯坦曾说:

“政治学比物理学困难。

要在政治学中确定普遍规律,绝不象在物理等实验科学中那样迅速、有把握”。

尽管也有一些科学家做过一些尝试,试图用物理学的定律建筑人类历史的理论体系,似乎又不太成功。

社会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是杂乱无章的?

社会发展有无一条普遍规律,还是各民族自己走自己的路?

正如戏剧大多取材于宗教神话一样,人类历史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故事素材。

对历史学家而言,历史更像是一部动人的文学作品,惊天动地的灾难或战争,复杂多疑的历史谜团,幽默滑稽的政坛表演,充满了曲折、离奇、诡异,跌宕起伏。

这并不希奇,因为记载历史的学者又同时是文学家,他们习惯以文学的手法和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历史,固然让每个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看起来非常那么形象,栩栩如生,却反而使历史的本来面目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丝毫无助于探索历史的真谛。

茫茫宇宙,大到日月星辰的轨道运转,江河湖海的潮涨潮落;小到基本粒子的跃迁嬗变,胚胎细胞的朝夕变化,几乎无不处在周期的循环运动之中,真可谓是“冬春来去浑无尽,岁月消长感有涯”。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版的月刊《循环》所言,已经发现了500多种有规律的周期循环。

由此可见,循环是最普遍的运动方式。

在历史上,一个王朝覆灭了,新的王朝在旧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又重复旧王朝发展、繁荣、衰落直到灭亡的全过程,此所谓“一治一乱”的循环。

文化是一个体系,正如一座建筑一般。

譬如原来的房子是平房,主人现在又想住楼房,直接在上面加盖一层,行不行呢?

就连最平庸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必须将原来的平房完全推倒,再挖地三尺,从头开始。

旧的文化毁灭了,固然可惜,但新的、更高水平的文明却因此诞生。

所谓循环,就是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

其中包括两个方向相反的运动阶段,即由原点到最远距离和最远距离回到原点。

两者组合成为一个封闭的曲线,才能保证事物从原点出发,最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方。

这两个相反的运动阶段交替出现,就构成了事物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

但是,事物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并不象走马灯似地循环往复,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而是有前进的飞跃。

所以,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10.1中国社会的循环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应该符合循环规律,也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

马克思说过,历史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这是对循环规律的精辟描述。

早在北宋时代,著名学者欧阳修就发现,中国有两个明显的相似过程,即秦汉至两晋南北朝的演化与隋唐至两宋(那时还没有南宋)的过程极其相似。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封建社会的两个鼎盛时期,恰如两个波峰,两个朝代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

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的前朝秦和隋也非常相似。

人们习惯上也把秦与汉、隋与唐分别连接起来,称之为秦汉和隋唐。

这一现象也被外国学者麦克.哈特发现了,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上,秦始皇和隋文帝作为中国的政治领袖榜上有名。

秦朝兼并六国,首次统一了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制的统治。

但由于采取暴政统治,修建万里长城的宏大工程,激起农民大起义,仅历二世竟亡。

之后,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天下,并仿效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隋朝则结束了南北朝的划江分治,再次统一了民族大融合之后的中国。

同样,也是由于人民不堪重负,大运河工程规模巨大,掀起大起义的浪潮,将其推翻,也仅历二世即亡。

此后,唐高祖李渊和其子李世民统一了天下,并继承了隋朝的体制,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

另外,前朝在二世继位的方式上也有些相似,如太子被废,由次子代替,前者仁慈,后者残暴。

而后朝初期都出现了妇女主政(吕后专权和武则天称帝)的现象。

在对外关系上,汉朝与匈奴、乌孙等民族保持着和亲关系,如著名的“昭君出塞”;唐朝则与吐蕃保持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

汉朝继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对人民则体养生息,删去了苛刻的秦律条文。

对外,起初面临匈奴的威胁,后来随着国力强盛,汉武帝发兵打败了匈奴,并将疆土扩大到西城,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的交流。

在当时世界上,只有古罗马才能与其相比。

唐朝则保留隋朝制度,实行“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土地耕作,经济逐渐恢复,“府兵制”适应这一经济状态,兵农合一保证了国家足够的兵源。

这一切,为国家的富强和对外扩张打下了基础。

建国之初,唐朝一度受到突厥的威胁。

后来国内巩固,唐即对其予以攻击,先灭了东突厥,后又消灭了西突厥,并且不断扩张。

向西势力到达中亚,向北到西伯利亚,当时只有阿拉伯帝国能与其相比。

唐朝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重心:

社会高度开放,华夷混杂,各国商贾纷纷来华,贸易繁荣。

在第二代皇位的继承上,汉唐极其相似。

刘邦以太子刘盈仁弱,欲以“类我”的赵王刘如意代之,却遭到朝中大臣一致反对而作罢。

李世民废掉太子和魏王以后,以李治身体孱弱,欲立李恪。

李世民曾经对太上皇李渊称,李恪“果决类我”。

然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廷大臣却一致反对,李世民没有办法,只好立李治为太子。

汉武帝实行严刑峻法,重用酷吏张汤、赵禹、周阳由等人,打击豪强和商人阶层;武则天奖励告密,重用周兴和来俊臣等酷吏,诛杀李唐宗室和元勋大臣。

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典型的酷吏政治时期。

隋唐是对秦汉的复兴,不仅是因为二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似,而且也体现在文学上。

唐朝中期,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力反空虚颓靡的六朝骈词俪句,复兴先秦两汉散文,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使中国的散文发展出现了健康的转折。

同样,欧洲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的科学与人文主义传统为旗帜,不仅为整个资产阶级登堂入室奠定了基础,而且成为近代革命的先声。

可见,优秀的文化产生于强盛的时代,即使暂时被庸俗势利的沉滓所淹没,也必然随着另一个时代的强大而复兴。

以上是中国处在波峰-统一强盛时的情况,在它处在波谷-分裂衰弱时也是相似的。

东汉灭亡后,天下大乱。

群雄割据混战,经过一番激烈争战,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种局面也不长久,终于由三国归晋。

西晋王朝政治腐朽,对外不能抵御异族入侵,最后被“五胡”所灭。

逃到江南的人拥戴晋室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朝,它与北方蛮族建立的国家(主要是北魏)长期对峙,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唐朝灭亡前,就出现了“藩镇割据”;唐灭亡后,出现“王代十国”。

经过一番恶战,终由北宋统一了全国。

北宋王朝也和西晋一样,对外软弱无能,先是受辽国威胁,割地纳币;后与西夏交锋,也是输绢奉银,处于下风,结果被金国所灭。

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建立了南宋,与北方的金国长期对峙。

因此,西晋和北宋相似,东晋则与南宋相似。

面对北方蛮族的蹂躏践踏,东晋王朝只有祖狄坚持北伐,率少数兵力屡战屡胜,最后因受朝廷的各种掣肘忧愤而死。

南宋时,岳飞也以一旅孤军大破金兵,却因坚决反对议和而被害。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将宋孝宗和宋文帝相类比,预言了北伐因准备仓促,将以失败告终。

直到“元灭金,绝宋室”,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国。

但是,元朝和秦朝、隋朝一样,统治残暴,被红巾军大起义推翻。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与人民休养生息,扶持工商业;在政治上剪除元功勋臣,封诸皇子为藩王,建立三司“分权”制度等等,和汉朝十分相似(刘邦曾除掉了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并大封同姓王;汉武帝设立察举制,加强了对各郡县的控制)。

唐朝虽然在建国初期没有大杀功臣,却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元老重臣及宗室贵族也遭到血腥屠杀。

明朝后期,宦官势力猖獗,清流被害,导致农民大起义,又和东汉、晚唐非常相似。

在兵制上,唐初实行府兵制,战时朝廷命将率以出征,战事完毕,将归于朝,兵散于府;明朝实行卫所制,遇有战事,皇帝命将充总兵官,统率卫所官兵出征。

战事结束,主帅还印,兵归卫所,和唐朝非常相似。

就农民起义而言,凡是因暴政统治引发的全国性起义,都最终推翻了旧政权,被史家和后朝视为正义的行动,如陈胜吴广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和红巾军大起义。

而一个兴盛长寿的王朝,到了腐朽末落时期,也出现了规模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如张角领导的黄巾军,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彻底动摇了旧的统治,却在官方的史书上被称为贼。

到此,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社会已经在一条相似的轨道重复了两个轮回。

10.2西方社会的循环规律

对西方而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与近代资本主义时期是两个波峰,表现为社会文明的高度发达,国家强盛。

它和中国不同,一是其处在沿海地区,二是主体经济不同。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起源于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然后向希腊半岛南部流动,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灭亡后,才形成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人-多利亚人由半岛向地中海沿岸大举移民,建立了许多殖民国家。

和中国不同,古希腊世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数百个大大小小相互独立的城邦国家组成。

它们围绕地中海不断向外扩张,先是击败波斯帝国,又自己开始争斗,结果被半岛北部的马其顿帝国所压服,第一次形成了统一。

统一之后,它们向东方扩张,占领埃及、巴比伦,进兵中亚和印度。

但是,马其顿帝国不久又归于分裂,直到罗马的崛起才最后统一了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罗马帝国。

在西方,以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标志,东方以“五胡乱中华”为分界线,世界于公元四至五世纪进入中古史,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循环。

即游牧民族-日耳曼人侵入欧洲平原地区,定居农耕,再进一步产生工商业文明的过程。

近代资本主义的文明和古希腊没有直接的关系(有间接关系),它是从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产生出来的。

它首先崛起于大西洋中的英伦三岛,以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为标志。

之后,又传播到欧洲大陆,先是法国,后是德国,从西欧到东欧的俄罗斯。

这些西方国家利用它们的文明优势向美洲、非洲、亚洲和澳洲扩张,先后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印度和中国等封建国家,在全球建立了殖民统治。

但是,在大西洋的对岸,它们建立的殖民地却纷纷独立。

美国是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它和古代的罗马共和国是一模一样,今天的美国也公然以罗马帝国自居。

李光耀先生曾将英美比作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也许当年的罗马就是克里特人所建。

如果将古代的地盘放大,古代西亚到地中海的区域就变成了亚欧大陆,地中海就变成了大西洋,希腊半岛变成了欧洲,意大利半岛变成了美洲,日耳曼人就像当年的多利亚人,罗马人则像当年的迈锡尼人。

关于迈锡尼文明的衰亡问题,考古学家又有了新的看法。

从考古资料来看,公元前13世纪期间,多利亚人并未进入希腊世界,直到迈锡尼的许多城市已经变成废墟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多利亚人才涉足此地。

因此,公元前13世纪末以来迈锡尼文明世界各地王宫连遭毁灭之灾,不能归咎于多利亚人。

实际的情况更像罗马帝国的末期。

J.柴德威克指出,神话传说中关于赫拉克利斯服12年苦役的故事,反映了多利亚人臣服于迈锡尼人的历史事实。

多利亚人早就遍布在迈锡尼民族各地,只不过他们是被统治者。

赫拉克利斯的子孙返回伯罗奔尼撒,则道出了多利亚人推翻迈锡尼人的真情。

迈锡尼文明的衰亡是由于内部激烈的斗争、土地不足、经济危机、天灾人祸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游牧民族毕竟属于落后的野蛮民族,它一开始非但敌不过文明的民族,相反很容易被后者征服,成为后者的附属。

在没有摸清对手的实力前,游牧民族一般只是在边境上做一些抢劫之类的勾当,不可能大规模地攻入文明国家的腹地。

只有当后者患上安逸奢侈的文明病之后,游牧民族才能乘机反客为主。

中国的“五胡”和日耳曼人一样,在汉魏之际迁入内地。

如匈奴早在西汉末年就南迁,入居河套以南和山西北部,其别部羯族,则居山西东南部一带;鲜卑族紧跟匈奴之后,东入辽河流域,西入甘肃、青海,一部分迁居河北;氐、羌则由甘肃、青海迁入关中。

这些蛮族在三国前期曾助袁绍、曹操和马超等人作战,“八王之乱”时,司马颖和司马腾分别勾引匈奴兵和羯族兵作为外援。

因此,新的考古发现有极其深刻的道理。

今天的欧美国家就扮演了当年的角色。

英国扮演的是古代的克里特,处在海洋之中的岛屿,具有得天独厚的航海条件,因而成为第一个近代工业国家。

它拥有强大无比的海军,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一跃成为海上强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保持着明显的优势地位。

它在全球到处都有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国”。

法国扮演的是雅典的角色,民主制度最为发达,法国大革命如暴风骤雨,冲击涤荡了欧洲的封建王朝。

德国扮演的是斯巴达的角色,保持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它的陆军一直是欧洲的劲旅,屡次打败欧洲的强国-奥地利、法国,曾迫使法国割地赔款。

俄国-苏联就像古代的马其顿帝国。

经济虽然比西欧落后,然而却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扩张主义的传统。

它向亚洲、欧洲和美洲不断扩张,击败土耳其、瑞典、波兰等国家,并从中国割去了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领土最为辽阔的帝国。

再扩展下去,奥斯曼土耳其则象波斯。

和当年的波斯帝国相似,它原来拥有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领土,后来却被西方国家如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等国连连打败,丧失了大部分地区。

葡萄牙则像腓尼基,是一个航海国家。

葡萄牙的航海家最早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最早到达印度,为欧洲首开新航路,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如巴西。

西班牙则像迦太基,也是一个航海国家,其舰队曾号称“无敌舰队”。

它在开拓殖民地方面丝毫不亚于葡萄牙,如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麦哲伦环球旅行,并在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也曾经被世人称为“日不落国”。

荷兰则象征小亚细亚。

就政治变革而言,信奉新教的荷兰实际上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早于英国,只不过影响较小。

特别是克仑威尔死后,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出现了天主教的反攻倒算,国王与国会尖锐对立。

国会就拥立荷兰的执政-威廉.奥伦治亲王为英国的国王,也就是所谓的“光荣革命”。

此后,英国的民主制度才稳定下来。

和身处西地中海的罗马一样,美国地处大西洋西岸,二者原来都是农业社会,后来通过战争、买卖等方式扩张领土,最后成为海洋的霸主。

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就如同当年的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美西战争-布匿战争。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当于古希腊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先是雅典和斯巴达二十七年的战争,然后是科林斯战争,最后是同盟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损失远远超出人们的意科,以分立为特点的城邦国家全部急剧地衰落了。

修昔底德说,这次战争“给希腊带来了空前的祸害和痛苦。

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坏,从来没会这么多的流浪者,这么多生命的丧失!

”同样,两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损失惨重,独有美国坐收渔翁之利,不费吹灰之力就变成了世界的主宰,支配了大西洋事务。

后来,苏联虽然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却在冷战中失败,最终解体,美国才成为名付其实的“罗马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经济凋弊,百废待兴。

在美国的援助下,欧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济重新复苏、繁荣,开始与美国分庭抗礼,不再做美国的应声虫。

随着欧洲的统一从酝酿到实施,一个国土面积、经济规模和科技实力都超过美国的大国第一次将出现在大西洋的东岸。

这种情况恰恰和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半相似。

东罗马帝国位于地中海的东岸,正是早期古希腊文明诞生的地方,都城设在一个叫拜占庭的城市,因此又称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则是古希腊人在西地中海殖民的地区,即罗马人兴起的地方。

在古典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上,平民与市民、工商业奴隶主和近代资产阶级,分别相似。

说法国与雅典极其相似,不仅是指其民主程度较高,而且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也相似。

雅典的民主政体是由贵族专权演化而来,其间经历了庇西特拉僭主统治时期;而近代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也出现了拿破仑的军事专政时期。

二人对原来的贵族统治都进行了彻底的打击。

近代资本主义可以说是对古典奴隶社会的部分回复,它们都具有殖民的嗜好。

更为相似的是,二者都建立了买卖奴隶的市场。

罪恶的奴隶贩运,使西方殖民主义者获得惊人的财富,对资本积累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美洲的殖民地国家,竟然形成了奴隶制度。

美国直到南北战争结束后,才废除了奴隶制度。

巴西直到一八八九年,才砸碎了奴隶制度,建立了联邦共和国。

公元前580-500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宇宙的中心天体是“中心火”,地球、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都围绕中心火运行,恒星群不动,打破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的地球中心说。

后来,著名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在将近2000年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在《天体运行》一书中证明了“日心说”,打破了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引发了一场天文学乃至科学的革命。

从上述可以看出,近代的西方世界是古代的希腊罗马的放大,而中国不论是秦汉与隋唐,还是南北朝与宋金对峙,基本上是处于同样大的区域。

两者之间的差别也反映在地域的变化与否上。

对亚洲国家来说,既然亚洲大陆就像当年的西亚,那么,印度就像当年的古埃及,大清朝的中国就像波斯,明朝就像巴比伦,日本就像古希腊,朝鲜就像小亚细亚。

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生活中往往同时扮演几个角色,例如一个成年的男子在家庭中要充当父亲、儿子、丈夫、兄弟等角色。

历史的舞台更是如此,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不仅扮演古代的角色,还要扮演同类相似的角色。

中国的历史轨迹不仅是对古代的重复,同样和古比伦面临相似的命运。

历史就是一条螺旋线或波浪线,人类社会文明就这样不断地旋转、波动,重复着以往的轨道,并在此基础上飞跃或升华。

10.3东西方历史的同步性

只要翻开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对比一下大事年表的时间,你就会发现:

早期东西方的历史演变过程非常相似,时间也大致吻合。

一般的变化过程是,最初先产生一个文明的地区或中心,并向外扩张,而最后的结果却是被周围比较落后的国家所灭亡。

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至1600年,中国产生了第一个国家-夏朝;同一时期,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也进入中期米诺斯文化时代。

同样,公元前1600年,中国的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而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随后占领克里特岛,建立了迈锡尼国家。

大约公元前11世纪,中国西北的周武王挥师东进,讨伐商纣,灭了商朝,并通过分封建立了庞大、松散的西周;公元前12世纪,来自西北方的操希腊语的多利亚人入侵南希腊和爱琴海诸岛,取代了迈锡尼国家。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即荷马时代,是希腊社会由原始氏族公社发展为阶级社会时期,正好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相吻合。

其后,中国进入了诸侯分立状态,古希腊于公元前8至6世纪形成了城邦制度。

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处在城邦或诸侯分立的状态下,且当时中国的分封方式和古希腊的移民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如在封地筑城,后来又相互争霸。

另外,在思想上,中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和古希腊极为相似。

至公元前226年,中国的秦朝统一了全国;在西方,马其顿帝国于公元前325年统一了希腊及东地中海沿岸地区。

但不久,中国的秦王朝即被推翻,西方的马其顿帝国也于公元前301年分裂。

公元前206年,统一的西汉王朝建立,罗马共和国也于公元前149年到146年征服希腊,再次统一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世界上呈现两极文明并立的局面。

不知道为何古代中国人称罗马为“大秦”,两者的相似之处甚多,天下一统,相同的货币和度量衡,共同的文字,奇异的道路系统等等。

为了防御蛮族的入侵,秦始皇将长城连接起来,绵延万里;而罗马人则到后来修筑了多瑙河与莱茵河之间的长城,和在不列颠境内的长城。

到了公元9年,王莽称帝,西汉灭亡,天下大乱,经过一番征战,刘秀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东汉王朝;在西方,公元前27年1月23日,是罗马开始元首政治的一天,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共和国消亡了;公元14年,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建立。

公元134年至280年,是东汉灭亡、群雄逐鹿和三国鼎立时期;公元200年至280年,是罗马经济政治危机、三十暴君争立和起义频繁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王朝统一了中国,暂时稳定了社会;公元284年,戴克里先实行军政改革,使罗马帝国获得了暂时稳定。

公元304年,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而罗马在公元305年重演了群雄角逐的老戏。

公元4到5世纪,“五胡乱中华”,西晋灭亡,东晋王朝在江南成立;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410年8月,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终结。

此后,东方形成了东晋与北魏等蛮族国家的南北对峙,西方形成了东罗马与法兰克等蛮族国家的东西对峙形势,世界进入了中古历史时期。

可以说,公元四至五世纪,是一个世界民族大洗牌的时期,不论是东方的中国、印度还是西方的欧洲,在游牧文化向农耕文明转化的进程中,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中古时期似乎有“返祖”现象,即由商业文明社会退回到游牧文化的社会。

世界上所有的游牧民族都先后加入了这场游戏,整个历史变得错综复杂。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中国,大约与此同时,西方的法兰克王国和东罗马帝国也在重新统一欧洲,查理曼帝国曾经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复活,并出现了加洛林文化复兴。

但是,到了公元10、11世纪,东方的大唐帝国崩溃,群雄割据混战,北方的契丹和西北方的党项族趁机入侵中原;西方的查理曼帝国先是一分为三,后在穆斯林、马札尔人和维京人的夹击下土崩瓦解,西欧再次成为屠宰场。

此后,东方的中国出现了宋金的南北对峙,西方则呈现了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穆斯林等国的东西对峙。

公元十二世纪,成吉思汗的“蒙古旋风”横扫欧亚大陆,东西方同时被一个巨大的帝国所笼罩。

尽管在蒙古人的远征过程中,大量毁灭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但是蒙古人的侵略却起到了使原来相互隔绝的欧亚大陆紧密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商业贸易、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东方的古老文化和东罗马帝国仅存的古典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中东的穆斯林,再传入西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到了十五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几乎是同时发生。

首先表现在大航海的时代来临,1405至1433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岸,率先拉开了大航海的序幕。

葡萄牙人则于1415年至1487年抵达非洲的好望角,并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抵印度。

其次,十七世纪的欧洲,先后爆发了尼德兰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则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主义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唐甄等。

遗憾的是,东方的资本主义嫩芽没有经受住风雪严霜摧残,不幸过早地凋零,由此拉开了东西方两极分化的近代史的序幕。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公元前3世纪左右,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罗马帝国之前,由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国赫然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从秦兵马俑所组成的军阵来看,秦军的军事技术无疑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通观世界军事史也可以发现,不仅仅是中国,同期的许多国家都依靠着这种多兵种组成的密集军阵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古希腊城邦军阵、马其顿方阵,以及罗马军团,都与秦军的建制存在着相似之处。

公元410年,东晋大将刘裕北伐,灭南燕;417年,克复长安,灭后秦。

公元533年,东罗马帝国大将贝利撒留率兵西征,次年灭汪达尔王国;公元536年,收复罗马,迫使东哥特国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