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29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有趣的故事”这个主题,选编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和《枣核》这四篇课文。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描绘了急性子的顾客三
番两次地改变自己的想法,整天毛毛躁躁,而慢性子的裁缝虽然答应得很好,却迟迟没有给急性子的顾客裁剪衣服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人做事都不能太毛毛躁躁,也不能太慢慢腾腾,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懂得分寸。
《方帽子店》讲述了一群孩子因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而发明了各种形状的帽子,并受大家的欢迎,让之前大家都习惯戴的方帽子变为“古董”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好的出路。
《漏》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
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体会到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枣核》讲述了枣核人小志气却大,惩罚恶人,帮助乡亲,获得大家的尊敬的故事。
赞扬了枣核的勇敢和聪明。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趣味故事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习作”的内容是“这样想象真有趣”,让学生试着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让大家交流复述故事的方法,“识字加油站”中是一些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词句段运用”让学生练习写句子和说话,“日积月累
”中是一首描写桃花的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大林寺桃花》。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生
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分角色朗读、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
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生动的词句。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形式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2.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编写有创意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
《慢性子
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课时
《方帽子店》1课时
《漏》2课时
《枣核》1课时
口语交际:
趣味故事会1课时
习作:
这样想象真有趣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25 慢性子
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衬衫、负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养成良好的性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衬衫、负责”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体会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养成良好的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裁缝”指以做衣服为职
业的人。
“慢性子”指性情迟缓的人,而“急性子”则指性情急躁的人。
“慢性子”和“急性子”是两种性情完全相反的人,那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遇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起去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衬、衫”,后鼻音“性、缝、箱、承”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性、卷、货、夸、衬、衫、负、责、艺”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取、夹”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取”时,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字谜示例:
联一半,汉一半,输密码,拿一万。
(谜底:
取)
形近字歌示例:
卷:
递交入场券,进屋卷珠帘。
情节有起伏,眷属把圆团。
务:
一条山路上,动物各自忙。
冬眠备粮食,任务很紧张。
衬:
山村植树木,人人来付出。
缝衣补衬衫,对图做裙裤。
衫:
地形虽险要,杉树直且高。
彬彬真君子,上衫随风飘。
负:
官员居三品,负责运贡品。
任劳又任怨,忠贞无二心。
责:
要有责任感,债务定偿还。
取得好成绩,啧啧人称赞。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卷”两横上短下长,撇取弯势。
“货”上窄下宽,上部两撇要短。
“夹”两横长短下长,点撇对称,撇捺伸展。
“务”上下重心平稳。
“衬”右边“寸”字竖钩内收,顿点略靠上。
“衫”左窄右宽,左右高度要看齐。
“责”上宽下窄,上面三横应写紧凑。
“艺”的草字头的一横稍微长一
点儿。
易错提示:
“卷”的下部是“
”,不是“巳”。
“货”的上部是“化”,不是“代”。
“衬”的左部是“衤”,不是“礻”。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生—性(性格)—姓(姓名)
贝—货(货物)—资(资产)—贺(祝贺)
乙—艺(艺术)—亿(亿万)—忆(回忆)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13):
写急性子顾客到慢性子裁缝家,想要做一件棉袄。
第二部分(14~29):
写急性子顾客一再改变做衣服的要求,最后发现慢性子裁缝根本还没开始裁剪衣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
写了急性子的顾客三番两次地改变自己的想法,整天毛毛躁躁,而慢性子的裁缝虽然答应得很好,却迟迟没有给急性子的顾客裁剪衣服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疏通了课文的字词,并且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
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之间到底会发生怎样的趣事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性格 卷发 取货 夹袄 夸口
服务 衬衫 负责 艺术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觉得自己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的人?
又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其实,这两种性格各有优缺点。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两种性格的人。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明确:
交代了发生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冬天”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裁缝店”是故事发生的地点,“顾客”是人物。
(2)从第2自然段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明确:
从第2自然段中顾客对裁缝说的话中,我知道了:
①顾客的要求是做件棉袄;②他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③他知道自己性子急;④他想知道裁缝什么时候能做好衣服。
(3)裁缝为什么要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呢?
明确:
因为他比较了解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知道其不仅性子急,要求多,而且善变。
他提前和顾客打好招呼,说自己是慢性子的裁缝,这样就免得以后和顾客闹不开心。
(4)裁缝是怎样挽留顾客的?
结果如何?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
因为他知道顾客性子急,所以不管哪个季节拿到棉袄都会穿上,但是如果季节不对,穿上棉袄会被人笑话,所以他一定要“明年冬天”做好棉袄,这是为了顾客着想。
而且,棉袄一定会做得美观大方,令人羡慕,所以顾客动心了,决定把做棉袄的活交给慢性子裁缝。
(5)“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是一个怎样的句式?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明确:
此句是双重否定句,“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词,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即使季节不合适,也会因为急性子而穿上。
2.学习第二部分。
(1)顾客一共改了几次主意?
结果如何?
明确:
顾客一共改了三次主意。
头两次裁缝都答应了。
只有最后一次顾客想改成春装,要求接袖子,裁缝没同意。
(2)想一想:
听裁缝说“还没开始裁料”时,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明确:
顾客会气愤地说:
“你这个裁缝,明明知道我是一个急性子,你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居然还没开始裁剪,你不知道我着急吗!
你这样拖拖拉拉,我什么时候才能穿上衣服啊!
”
3.回顾全文。
(1)裁缝说他是个慢性子裁缝,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待的。
明确:
示例一:
我觉得裁缝不是真的慢性子,是因为顾客是个急性子,裁缝说自己是慢性子,是为了能和顾客更好地沟通而使用的权宜之计。
示例二:
我觉得裁缝是真的慢性子,尽管他与顾客沟通得特别融洽,但是他做事却的的确确是个慢性子,你看,顾客已经改了三次主意了,他居然还没有裁剪布料,这就充分看出他是个慢性子的裁缝。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人做事都不能太毛毛躁躁,也不能太慢慢腾腾,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懂得分寸。
(3)尝试复述这个故事。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
(改成被字句)
②顾客说:
“那当然。
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改成转述句)
③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改成肯定句)
明确:
①一卷布料被顾客放到桌上。
②顾客说,那
当然,他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③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明确: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条不紊,不能毛毛躁躁。
一旦拿定了主意,也不能随便更改主意,因为做人要讲信用,不能朝令夕改。
与别人沟通要讲究方法,我觉得
裁缝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时候,就非常讲究方法,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帮顾客着想,这样顾客就很容易接受裁缝的意见了。
2.总结。
有趣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慢性子的裁缝和急性子的顾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他们就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人,我
们只有培养良好的性格,才会给自己
和他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26* 方帽子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概括段落大意,从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好的出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教学难点
懂得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
好的出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帽子是戴在头部的服饰,多数可以覆盖头的整个顶
部。
主要用于保护头部,部分帽子会有突出的边缘,可以遮盖阳光。
帽子可作打扮之用,也可以用来保护发型、作为制服的一部分使用。
现在我们看到的帽子的外形,各种各样的都有,有圆顶帽、鸭舌帽、香蕉帽……可是有一家店却只卖方帽子,因此大街小巷都是戴着方帽子的人
。
小孩子们却不以为然,他们不喜欢方帽
子,于是自己发挥想象做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并在方帽子店对面开了帽子店。
那么,两家店谁更受欢迎呢?
我们就一起去课文《方帽子店》中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
重点指导翘舌音“橱”,后鼻音“筒、董”和多音字“嚷、溜”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焦—蕉(香蕉)—瞧(瞧一瞧)—礁(礁石)口—扣(扣门)—叩(叩头)
(2)多音字。
嚷
溜
辨析:
“嚷”只在“嚷嚷”一词中读rāng,其他情况读rǎng,如“叫嚷”“嚷叫”。
“溜”表示“急流”“顺房檐滴下来的水”“屋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
”时,读liù,如“大溜、檐溜”;表示“滑行”“溜走,趁人不见走开”“沿着,顺着”时,读liū,如“溜达、溜边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讲述了一群孩子因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而发明了各种形状的帽子,并受大家的欢迎,让之前大家都习惯戴的方帽子变为“古董”的故事。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10):
写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不舒服,做了圆帽子。
第
二部分(11~15):
写大人们对圆帽子的看法。
第三部分(16~21):
写新帽子取代了方帽子。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明
确:
用于列举的省略。
表示还有很多顶帽子也是方的。
(2)从第3自然段帽子店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
“从来都是做方帽子
”说明他们一成不变,不知变通,“方帽子才是好帽子”是他们一直以来对帽子的看法,“不能改”更说明了他们不知变通的性格。
(3)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戴方帽子并不舒服?
明确:
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
舒服吗?
真不舒服!
(4)“舒服吗?
真不舒服
!
”是一个什么句式?
明确:
设问句。
自问“舒服吗”,自答“真不舒服”。
教师点拨: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运用设问要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如果问题既不重要,也不新颖,人们并不关心,修辞者却故弄玄虚,不仅不能提高表达效果,反而令人生厌。
“舒服吗?
真不舒服!
”就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作者自己提出问题,紧接着自己回答。
这样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又能强调方帽子戴着并不舒服,才有了后文小孩子们发明新帽子的事。
(5)小孩子们做出了什么形状的帽子?
明确:
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
2.学习第二部分。
(1)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大吃一惊?
明确:
因为他从来只看见过方帽子,没有看见过圆帽子,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2)“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一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拾、戴”说明儿子舍不得圆帽子,十分喜欢它;“一溜烟似的跑”说明儿子怕父亲再次扔掉圆帽子,也表现了儿子对圆帽子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三部分。
(1)孩子们慢慢地长大后,又设计出
了怎样的帽子?
明确:
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圆筒形的呢绒帽,碗形的布帽。
(2)猜猜看,顾客们站在两家帽子店的橱窗前,会有哪些想法?
明确
:
顾客一:
以前都是逛方帽子店的,也戴方帽子,如今去新帽子店,会不会有人取笑我喜新厌旧呢?
顾客二:
这家店的老板真是能折腾,什么帽子能有方帽子好呢!
顾客三:
终于有其他样式的帽子可选了,我必须进去好好挑选,送给我的亲朋好友!
(3)你觉得方帽子为什么被取代了,变成了“古董”?
明确:
因为方帽子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戴起来并不舒服,所以会被各式各样的新帽子取代,变成“古董”。
由此也能看出人们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改变老观点的。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换个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①街上人山人海。
( )
②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
( )
明确:
①人海如潮 ②大惊失色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好的出路。
2.总
结。
方帽子是人们一直不敢去改变的东西,即使知道戴着方帽子不舒服,也没有人想着去改变,不敢尝试新事物。
后来,孩子们发明了大家喜欢的圆
帽子,也最终被大家接受。
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大家要想着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要学会创新,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方帽子店
27 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
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二、
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贼”,翘舌音“粘”和边音“驴”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胖、喂、驴、莫、厉、抱、架、粘
、胶、偏”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胖:
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
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
:
厉行节俭,历尽磨难。
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
为写诗篇,山川走遍。
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
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
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
“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
”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的单人旁撇短,竖为垂露竖,“扁”撇伸长。
易错提示:
“胖”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畏:
喂(喂养)—偎(依偎)—煨(煨汤)
户:
驴(驴子)—芦(芦苇)—护(保护)
戎:
贼(盗贼)—绒(绒毛)
良:
狼(大灰狼)—粮(粮食)—浪(浪费)
包:
抱(拥抱)—饱(吃饱)—苞(花苞)
加:
架(打架)—驾(驾车)—袈(袈裟)
占:
粘(粘贴)—沾(沾水)—战(战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
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
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7):
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第三部分(8~18):
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四部分(19、20):
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
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漏斗 喂养 肥胖 毛驴
毛贼 狼王 莫非 厉害
怀抱 书架 粘贴 偏爱
2.导入新课。
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漏》这篇课文。
听到“漏”这个字,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你们的想法和老虎以及贼一样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漏”到底是什么了。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中提到“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其中“一个”是数量词,你还能想到“一个”什么呢?
明确:
一个小孩、一个画家、一个鸡蛋、一个西瓜、一个皮球、一个苹果……
(2)老虎和贼都有什么特点?
明确:
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
2.学习第二部分。
(1)第3自然段中说,“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此时他们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
明确:
老虎心想:
“我好不容易才钻进驴圈,马上就能吃到小胖驴了,可千万别被老爷爷和老婆婆发现啊!
要不,我就前功尽弃了!
”贼也想:
“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可以偷这头小胖驴了,老爷爷和老奶奶可千万别出来看啊,万一发现我了,是要吃官司的呀!
”
(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
明确: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比自己更大的凶猛的野兽。
3.学习第三部分。
(1)老虎和贼害怕后都有什么表现?
明确: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在虎背上。
老虎吓得撒腿就往外跑。
(2)你喜欢第12自然段的描写吗?
为什么?
明确:
示例:
我喜欢这段的描写,老虎和贼以为摆脱了“漏”,如释重负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十分有趣。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贼和老虎都怕“
漏”?
明确:
贼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
”
对贼和老虎的动
作描写:
贼“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老虎“赶紧逃跑”“腿一软,顺着山坡往下滚”。
(4)老虎和贼为什么“对看了一眼”就都吓昏了?
明确:
①老虎和贼浑身沾满泥水,已经看不出对方的模样。
②之前老虎和贼就误以为对方是“漏”,见识过对方的厉害,吓怕了。
③天黑,他
们无法辨认对方。
4.学习第四部分。
阅读了这个部分之后,你知道“漏”是指什么了吗?
明确:
“漏”是指
漏雨。
5.回顾全文,思考:
文中对雨的描写从“蒙蒙小雨”到“雨越下越大”,有什么用意?
明确:
因为只有下雨天老婆婆才会提起“漏”;被雨淋让贼和老虎决定回去偷驴;只有下雨天老虎和贼才会浑身沾满泥水,无法辨认对方。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
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 )( )小雨 翻( )越( )
走( )闯( ) ( )( )稳稳
明确:
蒙 蒙 山 岭 南 北 安
安
(2)想象一下,老虎和贼苏醒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写一写。
明确:
贼先苏醒过来,看见老虎还没醒,一边跑一边想:
“真是福大命大呀,赶紧跑吧!
等‘漏’醒过来,他一定会吃了我的!
”不一会儿,老虎也醒了过来,找了半天,也没看见“漏”,心想:
“这‘漏’果然本领高强,居然无影无踪了,我也赶紧跑吧,一会儿他要是
回来,我就没命了!
”
2.总结。
这个故事为我们带来了乐趣,老虎有点憨,小偷有点呆,他们的故事令我们啼笑皆非。
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演绎了一个个经典的民间故事,幽默诙谐,让人在莞尔一笑中体会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体味到民间代代流传的故事的独特趣味。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漏
28* 枣 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