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分析.docx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分析
【内容提要】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效应渐趋弱化,产业发展经贸不确定性有所提升,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不振,新兴市场空间有所拓展。
在产业整体运行呈现出
“稳中有进、稳中育新”的运行形势下,也应看到三项基本面数据“稳中存忧、稳中有险”的潜在态势。
展望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态势下,行业面临“外患内忧”的瓶颈局面;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需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传统领域下降态势尚难被创新势能提振,有待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建议政府构建多维度的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支持行业加速整合与协同发展;加快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安全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产业能力,为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保障支持。
【关键词】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8年,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贸易和持续推进的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波动中维持平稳增长。
但同时,随着中美政治经济关系进入质变期,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全球经济贸易分工合作的共识和基础开始动摇。
在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多变化的形势下,应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安全体系,攻坚电子信息领域基础核心技术,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新路径。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经济复苏效应渐趋弱化,产业发展经贸不确定性有所提升
回首2018:
全球经济落趋势显现,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不振。
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趋于放缓,逐步趋紧的货币流动性对内需增长和经济动能形成一定抑制作用。
美国税改、财政刺激效应逐步弱化,利率上行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渐趋显现,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动能已经开始明显回落。
IMF下调2018年、2019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0.3和0.2个百分点。
受整体负面趋势影响,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逐渐萎靡,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主要产品出货量增速放缓。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中量大面广的核心产品增长有限,品牌厂商和配套厂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外部环境。
展望2019:
中美贸易经贸关系不确定性陡升,新兴市场拓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支撑。
国际贸易形势和产业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为产业发展和贸易环境日渐笼罩上不确定性阴霾,但内需和其他市场出口增长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内外部支撑。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影响逐步开始显现,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订单将受到贸易冲突影响,预计负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继续扩大。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和国内消费市场扩大部分将弱化对美出口减少的影响。
1-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增长11.3%,占外贸总额的27.3%,是对美贸易的2倍以上,有效缓冲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二)产业整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育新”,亦应“稳中思患、稳不忘忧”
回首2018:
在产业整体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育新”的运行形势下,也应看到三项基本面数据“稳中存忧、稳中有险”的潜在态势。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出口等数据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速普遍下降。
增加值平稳增长,增速小幅下降。
运行局数据显示,
2018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低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
其中,9月份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
投资增幅整体下滑。
2018前三季度,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3%,较去年降低7个百分点。
集成电路、光电器件等分领域投资在新兴市场拉动下仍有增势。
产业出口保持增长,增速放缓明显。
2018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5%,较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器件、计算机制造等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9%、6.7%,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1.3个、6.9个百分点,主要行业的出口增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
行业经营面临“两重挤压”,盈利能力下降显著。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双双大幅下降。
2018年前三季度,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低于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增速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同比降幅达15.3%,盈利能力目前仍处于较弱水平。
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
行业经营面临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提升的“两重挤压”。
2018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成本增速高达9.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从期间费来看,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0.2%,财务费用受汇率影响,上半年增速迅猛,最高增速达73.3%,下半年波动幅度较大,不排除后期汇兑损失持续提升的可能。
展望2019:
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预计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逐步加剧,企业业绩增速将进入换挡期。
一是国内电子制造企业仍受制于核心技术、元器件、原材料、装备等薄弱环节影响导致附加价值较低,叠加今年以来行业增速放缓与原材料等企业成本上升等因素,明年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行业利润增速波动短期内难以回暖。
二是手机、彩电等传统电子信息领域在缺乏根本性提振因素的背景下,市场规模渐趋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三是在行业结构性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企业将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资本实力较弱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三)集成电路持续发力,部分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回首2018:
集成电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据中国集成电路协会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4461.5亿元,同比增长22.4%。
其中,设计业为1791.4亿,同比增长22.0%,制造业1147.3亿,同比增长27.6%,封测业1522.8亿,同比增长19.1%。
同时,在产业链部分环节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
芯片设计方面,海思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7nm手机芯片麒麟980。
芯片制造方面,中芯国际14nm的试产良率已从3%提升到95%。
芯片封测方面,部分企业在高端封装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苏长电、华天科技和通富微电在已囊括国内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集成电路材料方面,第三代集成电路碳化硅材料项目及成套工艺生产线已正式开建。
展望2019:
家持续投入为集成电路产业注入发展后劲。
ICInsights预测,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公司的资本支出约合110亿美元,数额达到2015年投入的5倍,且超过日本和欧洲公司今年的相关资本支出总和,且2019年投入规模将继续扩大。
随着年底大基金二期募资的完成以及更多地方政府资金的进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将保持增长态势。
此外,长江存储采用了自主Xtacking架构的64层堆叠的3DNAND闪存芯片预期在明年第三、四季度量产,中芯国际明年开始量产14nm手机芯片,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四)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进一步占领存量市场,新技术新产品百花齐放
回首2018:
智能手机市场大幅萎缩背景下,国产品牌海外表现亮眼。
自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持续六个季度缩减,且下滑速度日趋明显,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2.87亿部,同比下降16.8%。
海外市场拓展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的主要方向,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持续上升,7个厂商入围全球十大手机厂商,今年二季度以来,华为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即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据Counterpoint数据统计,2018年三季度华为、小米、OPPO和VIVO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3%、9%、9%和8%,同比增长33%、25%、4%和7%。
展望2019:
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新产品将拉动新消费。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由增量转存量,各大品牌纷纷瞄准高端市场,新款iPhone、Mate20、Pixel3、V40、Note9、FindX和一加6T等高性能、高价位的产品被集中推出。
2019年,屏幕(全面屏、折叠屏)、拍照(3DSensing、AR)、快充、识别(物体识别、光学指纹传感器)等功能技术的成熟,有望拉动智能手机的新一波消费。
此外,随着5G商用的不断推进,几乎所有品牌均表示将在2019年发布5G手机,5G手机将成为推动智能手机消费的另一个增长点。
(五)国内面板产量快速提升,价格有所下降
回首2018:
面板产能不断提升,价格持续下跌。
随着京东方合肥第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和中国电子咸阳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都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陆续进入量产阶段,国内面板产能不断提升。
集邦咨询公布的2018上半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数据中,京东方上半年出货量占据头名,达到2562.5万片,年成长31.4%。
与此同时,我国LCD电视面板供应过剩将成为“新常态”。
2018年上半年部分大尺寸面板价格逐步下跌并跌破总成本,下半年跌幅虽有收窄,但供过于求的态势将会延续。
展望2019:
面板产能优势将建立,AMOLED成发力点。
预计到2019年,中国面板厂的产能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
LCD方面,未来LCD市场的方向属于大尺寸和8K。
随着4K基本完成普及,8K的市场和技术窗口将会打开,各国的面板厂都瞄准8K这个机会,多条10.5、11代线的点亮投产将推动65英寸电视市场走向普及阶段。
AMOLED方面,企业将进一步把握AMOLED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维信诺合肥、京东方绵阳、京东方重庆、华星光电武汉等第6代AMOLED产线将陆续投产。
(六)彩电行业多元化需求显现,与前沿技术融合愈发关键
回首2018:
零售量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产品差异化需求显现。
2018年,彩电行业仍然面临着面板价格下行、需求不旺、传统促销折戟、线上增长瓶颈等诸多困境。
据奥威云网统计,前三季度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为3307万台,零售额规模为1030亿元,同比下降15.2%。
目前,55寸OLED电视的市场均价接近10000元,65寸OLED电视的市场均价为22000元,价格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产品的差异化在不断满足多元化需求,2018年三季度,UHD电视的市场渗透率达64.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个百分点,超轻薄电视的市场渗透率达7.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2个百分点,全面屏电视的市场渗透率达4.2%,远超去年同期。
展望2019:
电视大屏化成趋势,与前沿技术融合成重点。
《新中产高端家电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尺寸是用户更新换代的重要因素,期望更换的电视尺寸主要集中在55-80英寸之间,各厂家已积极布局,将65寸及以上大屏电视成为发展重点。
前沿技术与电视的技术融合成为未来趋势,4K电视在不断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电视上的应用实现了远场语音,目前能够实现4K画质、附带AI功能的电视市场渗透率在不断上升。
未来随着电视智能化的不断深入,电视功能将大大丰富,为用户提供更加高品质、定制化的服务成为硬件厂商的发展方向。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态势下,行业面临“外患内忧”的瓶颈局面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国内外宏观局势施压和阻滞因素扰动下进入“瓶颈期”。
从国内外宏观环境来看,中美政治经济关系进入质变期,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全球经济贸易分工合作的共识和基础开始动摇,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出口、消费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显疲软,为产业发展和贸易环境日渐笼罩上不确定性阴霾,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压力陡然增加。
从产业发展态势来看,产业整体增速和利润均呈现显著下滑,重点产品价格加速下行,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弱。
产品价格方面,以面板和存储器为例,今年以来受海外需求减弱及面板供应产能持续增长的影响,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下探,10月份以来DRAM内存芯片主流模组均价跌幅显著。
企业流动性风险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持续处于上升通道,9月份资产负债率已经达58.36%。
从龙头企业来看,2018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已达到66%,企业债务负担形势严峻。
(二)新兴领域创新与国际速度显现落差,亟需加速合力凝成协同创新体系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新兴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仅要在创新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比肩,还需在时间上与国际巨头竞速。
当前,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虽然初创企业百花齐放,但绝大多数还处于部分试水和资本布局阶段,远未形成应用落地的能力,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众多领域已渐成气候。
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为例,我国汽车智能计算平台发展仍停留在初创企业小荷露尖的初级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拥有321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初创企业,其中290家处于天使轮或A轮阶段。
无论是深鉴科技、地平线机器人等AI芯片企业,还是Roadstar.ai、小马智行等软件算法企业,国内明星企业大多“尚在幼冲”。
巨头企业中,除XX外,大多处于部分试水、资本布局阶段。
再看国外,已基本打通“整车制造+汽车电子+计算芯片+人工智能(AI)+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克莱斯勒谷歌Waymo、戴姆勒-博世-英伟达、宝马-德尔福-英特尔等产业阵营,构建了商业化落地的基本能力。
留给我国产业进行自然生长和选择的时间已然不多,亟待以全产业链协同合作加速推进行业发展。
(三)传统领域下降态势尚难被创新势能提振,有待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
从全球产业发展态势看,手机、计算机等传统电子信息产品出货量增速放缓乃至下滑的趋势难以根本逆转,整机品牌在有限的存量市场内展开激烈竞争,市场由“倒三角”向“T型”格局演变,2018年以来相当数量的中小品牌,乃至金立、魅族、联想等昔日的大品牌厂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负重裁员、被收购重组或逐渐消失的危机。
从新兴领域动能看,5G、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兴领域尚处于孕育期或爆发前夕,现阶段还未发挥根本性的提振作用。
从创新势能看,以智能手机为例,品牌巨头的颠覆性创新水平与消费者成长速度的矛盾日益凸显,无论是屏幕、摄像头、内存、传感器等硬件堆砌,还是无线充电、异性设计、异形切割等局部单点创新,尚难有效激发消费主体换机意愿。
在当前传统领域缺乏根本性提振因素的态势下,应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体系,力求在激烈存量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四)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消费电子、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等领域仍保持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供应链掌控能力不足,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
在关键元器件方面,“中兴事件”再次暴露出我国在电子信息领域的顽疴痼疾,基础通用技术、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受限于纯度、精度、寿命、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等因素,整体上仍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多个关键领域依然存在技术短板和空白,如芯片、DSP、高频滤波器、AD/DA转换器、中高端FPGA、光器件、基础软件等。
在基础零部件方面,今年以来受日系厂商战略转向等因素影响,电容、电阻等基础零部件供需失衡,导致在广东、江苏等电子制造大省,诸多工厂因涨价和缺料严重而被迫停工或关闭。
关键元器件和基础零部件缺失问题愈发凸显,构建自主可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供应链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分类施策和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构筑符合行业领域发展要求的专项规划体系。
应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新兴产业领域,通过普惠性、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辅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等手段,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领域有序健康发展。
产业关键核心领域,集中政策和资源,强化专项规划的战略目标引导。
信息技术的融合领域,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价值链的融合集成,推动跨界融合型平台组织和集成服务商的创新发展。
构建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地方政策体系。
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地方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求,研究制定适用于各地实际情况的产业政策,根据地方已有的产业基础选择适宜的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构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营商环境、人才招引和应用示范环境,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佳、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二)构建多主体和多维度的协同创新体系,助力新兴领域加速发展
加强产业主体间的协同创新。
构建包括政府部门、行业智库、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的协同创新体系。
例如,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挥各主体资源优势,聚力整合电子、汽车、通信、信息、交通等相关行业资源,加强政府部门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智能网联汽车联盟、汽车产业联合基金等的创新合作与资源对接,打造贯穿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系统。
强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
积极推进产业相同环节的横向一体化和不同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发展。
例如,超高清视频领域,在电视系统、视频提取、视频编辑软件等视频前端,传感器等中游环节,光学镜头、面板等核心机件,网络传输等下游应用服务等各个产业链环节都应有所突破,协同并进。
深化产业配套条件之的协创新。
促进行业配套资源优势集中和有效整合,在人工智能、5G等新兴领域,加强研发、应用、政策、服务的协同创新。
建立完善推动人工智能、5G等领域协同创新的五大体系,即产业协同创新培育体系,协同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协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转化体系,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体系。
(三)加快攻关基础核心和底层关键技术,夯实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安全体系
加强产业链短板研究。
整合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智库、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研究分析在电子材料、核心设备、芯片等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的短板和不足,了解国内外企业的供应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应加速突破和着力孕育的产业领域。
聚力突破基础核心和底层关键技术。
在信息通信、家用视听、计算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领域,加紧弥补材料、设备和核心技术产品等薄弱点,尽快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集中力量攻克基础核心和关键技术,在高频器件、FPGA等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突破,推动集成电路特色生产工艺、高端集成电路封测生产线项目建设,不断提升CPU、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的供给能力,推动安全存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