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366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9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docx

初中化学实验手册沪教版

 

山西省初中化学

 

实验手册

(沪教版部分)

 

山西省教育厅装备处

2013年9月

编写:

赵小刚

单位:

长子县第四中学校

 

沪教版义务教育

《化学》教材实验

目录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观察碳酸氢铵的分解----------------------------------------------1

二、铁的锈蚀---------------------------------------------------------2

三、了解几种材料----------------------------------------------------3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加热几种有机物--------------------------------------------------4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探究铜绿的性质--------------------------------------------------5

二、探究镁条的性质--------------------------------------------------6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7

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检验----------------------------------------8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获得----------------------------------------------9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一、区分蒸馏水与食盐水---------------------------------------------10

二、区分硬水与软水-------------------------------------------------11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探究微粒间有空隙-----------------------------------------------12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3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一、探究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14

第2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一、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15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探究溶液的浓度-------------------------------------------------16

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7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

一、溶质的结晶-----------------------------------------------------18

第七章广泛应用的酸、碱、盐

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碱类物质的物理性质-----------------------------------------19

第3节几种重要的盐

一、观察小苏打-----------------------------------------------------20

二、石灰石的变化---------------------------------------------------21

三、检验铵态氮肥---------------------------------------------------22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1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一、观察有机物的燃烧-----------------------------------------------23

第2节糖类油脂

一、探究食物中含有淀粉---------------------------------------------24

第3节蛋白质维生素

一、探究蛋白质的性质-----------------------------------------------25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节能源的综合利用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26

第2节新型材料的研制

一、鉴别纤维-------------------------------------------------------27

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探究酸雨的形成过程---------------------------------------------28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观察碳酸氢铵的分解

实验目的

1、从化学的角度知道碳酸氢铵消失的原因;

2、知道碳酸氢铵的保存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懂得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可以获得物质的化学性质;

4、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5、懂得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用品

实验方案一(课本实验方案):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三脚架、药匙、坩埚钳、石棉网、泥三角、火柴、木块

碳酸氢铵

实验方案二(改进实验方案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药匙、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碳酸氢铵

实验方案三(改进实验方案二):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药匙、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蒸发皿、火柴、木块、纸条

碳酸氢铵、石灰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方案一(课本实验方案):

1、打开碳酸氢铵试剂瓶,用药匙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观察碳酸氢铵的颜色、状态,并轻轻用手向鼻孔处扇2—3次,闻碳酸氢铵的气味: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有氨臭气味;

2、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若蒸发皿直径较小,应先放泥三角再放蒸发皿);

3、点燃酒精灯(若三脚架较高,加热时使用不到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则应在酒精灯的下面应垫一小木块抬高酒精灯的高度)给蒸发皿加热(如右图),观察现象:

蒸发皿内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闻到浓烈刺鼻的氨臭气味。

4、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实验方案二(改进实验方案一):

1、打开碳酸氢铵试剂瓶,用药匙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观察碳酸氢铵的颜色、状态,并轻轻用手向鼻孔处扇2—3次,闻碳酸氢铵的气味: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有氨臭气味;

2、根据酒精灯调整铁架台铁圈的高度,并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3、点燃酒精灯给蒸发皿加热,观察现象:

蒸发皿内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闻到浓烈刺鼻的氨臭气味。

4、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实验方案三(改进实验方案二):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取一支试管,塞好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烧杯内的水中,用手握紧试管,观察现象:

开始时伸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出现,放开手一段时间后水中一端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2、打开碳酸氢铵试剂瓶,用药匙取少量碳酸氢铵放入试管内,观察碳酸氢铵的颜色、状态,并轻轻用手向鼻孔处扇2—3次,闻碳酸氢铵的气味: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有氨臭气味;

3、用铁夹夹好试管,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右图),并在试管口部下方放一蒸发皿;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预热,然后固定药品部位加热,观察现象:

试管内固体粉末逐渐减少,试管口部有水滴出现,闻到刺鼻的氨臭气味;

5、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放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或烧杯)内,观察现象:

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固体粉末继续减少直至消失;

6、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移出,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

1、碳酸氢铵是一种有氨臭味的白色固体粉末,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2、化肥碳铵(碳酸氢铵的简称)长期放置会减少是因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的缘故;

3、碳酸氢铵应密封保存在干燥、通风、阴凉、避光的地方,施用时注意远离高温和太阳曝晒,不要和碱性物质混用;

4、化学变化可以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6、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H2O+CO2↑

注意事项

1、取药品时要注意:

试剂瓶标签要正对手心,瓶盖(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防止造成试剂污染),取用完毕要及时盖好试剂瓶瓶盖(瓶塞);

2、闻药品气味时不可把鼻孔凑到试剂瓶瓶口,应用手轻轻向鼻孔处扇2—3下闻药品的气味;

3、取用碳酸氢铵前、后,药匙均要用纸擦拭干净,防止造成试剂污染;

4、点燃酒精灯要使用火柴(或小纸条、小木条、打火机),点燃后灯帽要正放在实验台上,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

5、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或扇灭,且灯帽要在酒精灯熄灭后拿起再盖一次,不可一次盖灭;

6、热蒸发皿不可以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防止烫坏实验台面,且不可以立即清洗,防止骤然遇冷炸裂蒸发皿;

7、蒸发皿加热后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触,应用坩埚钳夹取;

8、给蒸发皿内固体物质加热时,为防止受热不均匀发生飞溅现象,要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蒸发皿内固体物质,使其均匀受热;

9、给试管内物质加热时,要先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定药品部位加热;

10、向试管内添加固体粉末状药品,试管首先放平,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小纸槽)伸入试管底部,然后竖起试管,将药品倒入试管底部;

11、向试管内添加固体药品时,若无规定用量,一般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2、向试管内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口要紧靠试管口倾倒,防止倾倒时药液洒出;

13、用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夹)要自试管底部向上夹试管的中上部;

14、给试管内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实验过程产生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15、给试管内物质加热时,试管外壁不可附着有水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匀炸裂试管;

16、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时,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若存在漏气现象就要及时调换器材,以保证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不可以进行实验;

17、试管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后,伸入试管内的导气管不可太长,一般以5mm左右为宜;

18、实验过程中组装仪器的顺序一般遵循: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19、在铁架台上面固定试管时,试管的高度要根据酒精灯火焰及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的高度来固定,以保证高度适中,有利于完成实验;

20、给试管内物质加热完毕,必须先将导气管从液面下移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防止发生倒吸现象炸裂试管;

21、实验完毕,废液要倒入废液缸中,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回收利用,不可放回原瓶,更不能随意丢弃或带出实验室。

实验说明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本实验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功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实验只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因此他们不是旁观者,更不能成为看客,而是要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实验中来,主动操作,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另一方面,许多实验还可以成为家庭小实验,比如说本实验:

学生就可以取一小部分化肥碳铵(碳酸氢铵的简称)放在一块玻璃板上,放在太阳下通过曝晒完成。

只是要让学生脱离开物理课中熔化、气化的束缚,从化学的角度明白:

碳酸氢铵的消失不仅仅是状态的改变(由固体变为气体、液体),更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碳酸氢铵这种物质已经随着状态的改变而彻底转化为其它物质消失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小实验必须是在有家长监护下完成实验。

相关链接

根据能否被加热,可将化学仪器分为可加热仪器(如试管、蒸发皿)和不可加热仪器(如量筒、托盘天平)两类,可加热仪器又可分为直接加热仪器(如试管、蒸发皿)和间接加热仪器(如烧杯、烧瓶)两类

二、铁的锈蚀

实验目的

1、正确认识铁生锈的过程,知道铁生锈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

2、知道酸液、浓盐水浸泡过的铁更容易生锈;

3、知道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金属铁表面的铁锈;

4、初步懂得防治铁生锈的方法;

5、懂得化学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实验用品

锥形瓶、烧杯、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镊子、剪刀

稀盐酸、浓食盐水、红墨水、旧铁丝网

实验步骤及现象

1、取一块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剪成几小片,放入烧杯内;

2、除去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表面的铁锈:

向烧杯内加入约5mL稀盐酸,使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全部浸泡在稀盐酸中,静置;

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锥形瓶塞好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气管另一端伸入水中,用双手捂着锥形瓶外壁可以看到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离开手一段时间后,伸入水中一端的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4、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内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除锈情况,观察到的现象:

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表面的铁锈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如果时间较长,可看到铁丝表面有少量的气泡出现);

5、待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表面的铁锈除去后,取出放入锥形瓶内,并加入3—4mL浓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如右图);

6、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放入锥形瓶的铁丝网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出现,伸入水中一端的导气管内形成一段红色水柱。

实验结论

1、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e2O3);

2、铁丝生锈消耗了锥形瓶内的氧气,导致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产生倒吸现象,从而形成一段水柱;

3、铁制品与稀盐酸、盐溶液等物质接触后,稀盐酸、盐溶液等物质破坏了铁制品表面的结构,能够加速铁制品被锈蚀,因此日常生活生产中铁制品一般不要和酸、盐等类物质接触,可以起到减缓铁制品被锈蚀的效果;

4、铁生锈能够损坏铁制品,造成资源浪费,有效防止铁生锈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利用的目的;

5、铁制品和稀盐酸等酸类物质接触,反应生成了氢气和相应的亚铁盐,同时损坏铁制品;

6、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稀盐酸等酸类物质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若存在漏气现象要及时调换器材),必须保证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不可以进行后面的实验操作;

2、锥形瓶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后,伸入锥形瓶的导气管不可太长,一般以5mm左右为宜;

3、放入烧杯内的废旧铁丝网(或废旧石棉网)要被稀盐酸浸没,以利铁锈与稀盐酸充分接触;

4、放入稀盐酸中的铁丝网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直接取用,防止盐酸腐蚀皮肤;

5、盐酸具有腐蚀性,不可用手接触药品,取用时要使用相应的化学仪器,可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或采用倾倒的方法取用;

6、取用稀盐酸时:

试剂瓶瓶塞要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正对手心握紧试剂瓶(防止液体药品流下腐蚀标签)取用药品,取用完毕要及时盖好试剂瓶瓶塞;

7、向烧杯、锥形瓶内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口要紧靠烧杯口、锥形瓶瓶口倾倒,防止倾倒时药液洒出;

8、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防止割伤手指。

三、了解几种材料

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

2、初步知道各种材料制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3、懂得化学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懂得化学进步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实验用品

酒精灯、水槽、坩埚钳(或镊子)、石棉网、水槽(圆玻璃)、火柴、小刀、小锤、木块

玻璃片、聚酯塑料(矿泉水瓶碎片、塑料三角板等)、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

实验步骤及现象

1、水槽中加入约二分之一的自来水,取各种样品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各种样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各种样品均不能浮在水面上,在水中玻璃下沉的速度要快,其次是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聚酯塑料则较慢一些;

2、分别取各种样品用小锤在小木块上轻轻砸几下,观察哪些样品容易破碎:

玻璃硬而脆,极易被砸破碎;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有一定的韧性,也较脆,可以被砸碎,但较玻璃则不易粉碎;聚酯塑料(矿泉水瓶碎片、塑料三角板等)则韧性较强,不能被砸碎;

3、分别取各种样品用手折一折,观察那些样品易断裂:

长条状的玻璃极易被折断,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塑料三角板等有一定的弹性,也容易被折断,矿泉水瓶碎片则韧性较强不易折断;

4、用小刀分别在样品上刻划或切割,比较它们的硬度有什么不同:

玻璃片表面不易被刻画出痕迹,聚酯塑料、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表面极易被刻划出痕迹;

5、点燃酒精灯,用坩埚钳(或镊子)分别夹持各种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各自产生的现象:

加热玻璃片时,未预热则玻璃很容易炸裂,预热后则可以长时间加热,由固体逐渐变形为柔软状,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加热后首先液化,然后迅速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量,冒出大量的黑烟;聚酯塑料加热后首先迅速液化,产生大量的液体,然后缓慢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伴随有大量的黑烟。

实验结论

1、各种样品均不能浮在水面上;

2、玻璃硬而脆,极易被砸碎;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也可被砸碎,但较玻璃则有一定的弹性,且不易破碎,聚酯塑料则韧性较强,不能被砸碎;

3、玻璃不能被刻划出痕迹,各种新型材料的硬度均比玻璃差,可以被小刀刻划出痕迹;

4、玻璃预后可以在酒精灯上长时间加热,不会被点燃,其余各种新型材料受热后则极易变形,然后着火燃烧,具有可燃性;

5、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玻璃制品在使用时要避免剧烈碰撞和骤然接触高温,其它各种新型材料制品使用时要注意远离高温和一些较硬的物品,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也应尽量避免猛烈撞击并远离高温。

注意事项

1、各种样品加热后均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以防止烫坏实验台面;

2、给玻璃片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再固定加热,而且应离学生略远一些,防止玻璃片破碎后烫伤学生;;

3、用小锤砸样品时应垫在木块上面,而且要注意离学生略远一些,防止碎片飞溅刺伤学生,如果学生使用小锤,切忌用力过猛,预防实验操作过程砸伤学生手指;

4、玻璃、有机玻璃等碎片棱角分明,学生取用时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防止割伤手指。

5、学生使用小刀完成实验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割伤学生手指;

6、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时,切忌学生拿着小刀相互嬉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7、点燃酒精灯要使用火柴(或小纸条、小木条、打火机等),点燃后灯帽要正放在实验台上,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

8、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或扇灭,且灯帽要在酒精灯熄灭后拿起再盖一次,不可一次盖灭;

9、聚酯塑料、新型眼镜片、有机玻璃等材料加热着火燃烧后,要保持在石棉网的上方,防止高温液化的液态材料滴落烫坏实验台面;

实验说明

本实验可以作为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课下完成,实验时要提醒学生:

第一、要在有家长监护下完成实验;第二、完成实验时要注意用火安全,防止引发火灾;第三、收集各种材料时预防割伤手指。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加热几种有机物

实验目的

1、认识葡萄糖、面粉、白砂糖等物质的可燃性;

2、懂得葡萄糖、面粉、白砂糖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3、初步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实验用品

燃烧匙、酒精灯、药匙、石棉网、火柴

葡萄糖、面粉、白砂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

1、打开试剂瓶,用药匙取少量葡萄糖放入燃烧匙内,点燃酒精灯加热,待葡萄糖着火燃烧后,熄灭酒精灯,观察葡萄糖燃烧的现象:

燃烧匙内白色(淡黄色)葡萄糖粉末首先液化,产生大量的泡沫,然后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有大量青烟出现,最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2、打开试剂瓶,用药匙取少量面粉放入燃烧匙内,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面粉着火燃烧后,熄灭酒精灯,观察面粉燃烧的现象:

燃烧匙内白色面粉逐渐变为黑色,有大量青烟出现,然后缓慢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最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3、打开试剂瓶,用药匙取少量白砂糖放入燃烧匙内,点燃酒精灯加热,待白砂糖着火燃烧后,熄灭酒精灯,观察白砂糖燃烧的现象:

燃烧匙内白色白砂糖颗粒首先液化,产生大量棕色泡沫,然后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有大量青烟出现,最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实验结论

1、葡萄糖、面粉、白砂糖等物质均具有可燃性;

2、面粉等物质具有可燃性,因此生产生活中存在大量面粉的场所应注意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3、葡萄糖、面粉、白砂糖等物质烧焦后得到黑色固体,都含有碳元素;

4、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注意事项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取用药品前、后药匙必须用纸擦拭干净,防止造成试剂污染;

2、取药品时要注意:

试剂瓶标签要正对手心,瓶盖(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防止造成试剂污染。

),取用完毕要及时盖好试剂瓶瓶盖(瓶塞);

3、点燃酒精灯要使用火柴(或小纸条、小木条、打火机),点燃时灯帽要正放在实验台上,用酒精灯给燃烧匙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

4、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或用手扇灭,且灯帽要在酒精灯熄灭后拿起再盖一次,不可一次盖灭;

5、热的燃烧匙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不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防止烫坏实验台台面;

6、严格强调:

在实验室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说明

本实验可以作为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完成,实验时要提醒学生:

第一、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实验;第二、实验时注意用火安全,尤其是面粉实验,进行实验时不可用嘴吹气,要防止爆炸引发火灾。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目的

1、认识铜绿(碱式碳酸铜)的性质;

2、知道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得到物质的化学性质;

3、懂得实验是研究物质、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4、初步掌握完成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

5、巩固物质的加热、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仪器的洗涤、观察现象等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

实验方案一(课本实验方案):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蒸发皿、药匙、试管架、试管刷、火柴

碱式碳酸铜、稀盐酸

实验方案二(改进实验方案):

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药匙、试管架、试管刷、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烧杯、火柴

碱式碳酸铜、稀盐酸、石灰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方案一(课本实验方案):

1、打开“铜绿”的试剂瓶,取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铜绿加入试管中,观察铜绿的颜色、状态:

铜绿是一种绿色固体粉末;

2、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铜绿和稀盐酸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铜绿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得到蓝色(蓝绿色)溶液;

3、取另一支试管,用试管夹夹好,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口部下方放蒸发皿),观察现象:

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口部有水滴出现;

4、将废液、废渣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涤试管;

5、整理实验台。

实验方案二(改进实验方案):

1、取一支试管,塞好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气管另一端伸入水中,检验气密性:

用双手捂着可以看到水中导气管口有气泡出现,离开手后水中一端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2、打开“铜绿”的试剂瓶,取少量铜绿加入试管中,观察铜绿的颜色、状态:

铜绿是一种绿色固体粉末;另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澄清石灰水:

无色透明的液体;

3、向放有铜绿的试管中加入约2mL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