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史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328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哲史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哲史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哲史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哲史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哲史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哲史笔记.docx

《中哲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哲史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哲史笔记.docx

中哲史笔记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

总论: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

孔子提出仁、礼学说,中庸观念,发展了传统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建立儒家学派。

老子提出道。

无为学说,开创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传统,建立道家学派。

墨子提出兼爱、非命等十大主张,一定程度修正儒家思想。

(尚同是其理论核心,可考性强!

孙武,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具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

地主阶级改良派:

孟轲

地主阶级激进派:

孙膑、管子四篇、后墨、荀况、韩非

消极出世:

庄周

逻辑理论:

惠施、公孙龙、后墨、易传

补充中国辩证法四大流派:

老庄、孙子兵法、周易、佛学(北大朱伯昆《易学哲学史》观点)

第一章  殷周时代的哲学

掌握萌芽时期总体特点和时代背景,重点掌握几个概念点和时代背景,重点掌握几个概念

绝地天通(参肖捷父的版本,以下简称肖版)

物生有两(参肖版)

否极泰来(方克立辞典,以下简称方典)

和实生物(参肖版,背诵相应段落原文)

洪范(参百科全书哲学卷,以下简称百科)

赢缩转化(参肖版)

五行(参考《孔子研究》2004年最后一期的相关文章)

尚书(参百科)

礼记(参百科)

第二章      孔子

总论

总论儒家创始人,从未重点考过。

复习要求:

先掌握教材,适当补充。

1、时代背景-孔子态度-正名(名教之始)-对周礼的损益(五个要点:

将周礼归纳为正名;道德教化;亲亲下的贤贤;仁为礼的内容;中庸的方法)

2、仁:

从颜渊问仁入手总论性质、特点、内容、条目,展开标准、基本要求、主观动机、条目和具体标准。

3、先验论:

(1)生知;学知——教育思想方法;

              

(2)仁学先验论——与孟子人性论的差别。

4、中庸之道:

(认识论的思想方法)表述(程颐论中庸)、内涵、特点『灵活性(绝四)和原则性』(程颢论中庸)

5、弃形保威天命观、两可敬事鬼神观掌握引文理解即可。

具体内容

1、通过“名教”概念掌握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对时代的认识,掌握孔子的名实观。

『分析』名教影响甚大,可能考,注意其内涵和外延。

如果考“正名”则稍加调整。

『要点』肇始渊源,即孔子以名证实的观点;

          背景——孔子态度(引文,到教材中找,以下均如此)——应对之法(引文);

          名实观实质内涵;

          影响:

董仲舒构建名教理论的基础、魏晋玄学重要论题之一。

2、简述孔子对周礼的损益。

(了解理解即可,不会考)

3、论述孔子仁的思想。

『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非常重要,重点之一。

注意把握与礼的关系。

从未考过,考的可能性也不大。

『要点』见上面总论。

『注意』孔子部分引文一定要熟记。

4、孟子四端说对孔子仁学先验论是如何发展的?

『分析』自己编的题,综合对比,难点。

复习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补充。

『要点』孔子的仁具有自觉主动性的特点(引文)途径(引文)这种特点是以仁学先验论为基础的。

只是假定“己”心都是善的才具有道德价值,才能实现仁。

孟子的四端说(展开)是天赋性善论,此点上继承了孔子的仁学先验论。

差异:

孔子将人分三等(引文),认为“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可以学而知之。

但是孟子在理论上宣称“人皆可以为尧舜”。

显然孔子仁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中人,将下愚排除在外,孟子则不一样,其人性论在普遍性上较孔子更广。

5、中庸

『分析』儒家道统的核心概念,注意《中庸》、中庸、中庸之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查找辞典辨析。

以下要点并未作出很好的区分,含混。

『要点』同上总论部分总结。

『注意』此题与仁是本章核心重点。

教材体系有共性,均为“一个表述+三个要点”,并且注意二者与礼的密切关系。

如果考名解,适当简略。

总结

本章重要的概念(红色为已考)

名教  正名  仁  中庸  绝四  忠恕  克己复礼以为仁  五者    天命    与命与仁

第三章      老子

总论:

教材内容不多,要补充,特别是名词解释。

重点把握其本体论和辩证法。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老子论“道”

『分析』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老子的道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世界的本原;二是万物的规律。

如论述题须将二者都答全。

以下内容为道的本体论部分。

此知识点可与庄子韩非对应观点做比较,曾考老庄道论异同比较。

老子韩非子道论异同比较。

『要点』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整个世界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

(引文)

以“一”释“道”(引文)的两层含义:

统一的状态;统一的原则。

对道的认识把握:

(引文)对道的各种描述。

以“无”释“道”(引文)理解:

老子所谓的“无”是指“道”不具有任何具体物质属性。

跟以前的哲学本原观相比,加深了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理解。

『注意』

老子论道部分总的两大块“描述+解释”,解释时引入两个概念“一”和“无”,均要加以解释,再用于对道的解释。

2、老子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分析』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总纲,同时也是道的第2层含义,与上面的1共同构成对世界的解释原则。

并扩大到人类社会中解释社会现实,具有直观性。

是名解已考知识点。

『要点』

老子辩证法总纲,认为一切事物都朝它的反面变化。

对立是事物的本原——“道”运动的原因;

具体表现(引文):

相互依赖(引文);相互转化(引文);

缺陷:

缺乏条件的对立转化(引文),“微明”的认识境界,与老子守柔处弱明哲保身的无为思想是一致的;

以静为根的道论(引文)静是永恒的,动是暂时的。

『注意』答题思路:

总纲——表现:

局限性一、局限性二。

注意局限性一中包括微明的名解;局限性二包括静为躁君的名解,都可能单独考。

3、老子的认识论“涤除玄览”至“玄同”

『分析』此部分教材体系不强,但是名解考点频频出现,一考再考。

4、补充一些重要概念和命题,老子名解基本上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了

常道、上德、下德、玄德、玄牝、冲气、谷神、无极、有名、无名、常名、神嚣、众甫、天门、天网、虚极、静笃、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贵柔守雌、反者道之动、归根、复命、知常、习常、袭常、袭明、微明、玄同、道纪、玄通、神器、铸鼎象物、四大、自然、道法自然、有无相生、有生于无、有为、无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不行而知、前识、静观、玄览、绝圣弃智、福祸相倚、正言若反、物极必反、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大音、大象、大巧、负阴而抱阳、不为而成、静为躁君、三宝、以德报怨、见素抱朴、知足常足、知足不辱、损有余而补不足、小国寡民、无欲、少私寡欲、绝仁弃义

第四章      孙武

总论

『总论』孙武辩证法思想非常丰富,然教材体例基本不可能单独出大题,主要掌握名词解释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1、五事

『分析』已考,中哲常考含数字题,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总结。

计篇所论战胜所需的五个条件。

『要点』出处、原文、解释、评价。

2、奇正相生

『分析』已考,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要点』出处;

          原文表述,所谓正,解释……;所谓奇,解释……。

(引文);

          充分发挥指挥者主动灵活性(引文);

          具体运用(引文);

          评价。

3、孙膑形胜与奇正相结合的思想。

『分析』孙膑与孙子思想的关系须补充资料,教材较少。

本题主要依据教材。

『要点』孙膑强调(引文);

          结合后的观点:

认为(引文)又认为(引文);

          出奇制胜即不能用与敌人同种态势与敌对抗,当以不同态势相抗,在敌人反应前取得胜利。

田忌赛马即是典范。

4、补充没考过的一个重要名解:

禁详去疑。

第五章  墨子

总论:

『总按照教材体系重点把握一下内容:

兼爱、非攻、尚同、非命、三表等名词解释。

逻辑学部分的名词解释。

与孔子的比较。

注意从整体抓住墨子思想,虽然不会出什么大题,但是答名词解释时要体现整体中的局部。

具体内容:

『1、上述名解(略)

2、逻辑学名词解释列举:

取实予名、察类明故、兼以易别、以名举实、以说出故、以辞抒意、无故从有故、异类不比、大故小故、或、假、效、辟、侔、援、推等等。

3、孔墨之别可以查找些文章,以教材为主。

总结:

『本章一般考名解,三表是重点,考了数次,逻辑学部分也要熟练掌握。

第二章      孟子

总论:

』孟子部分掌握“四端”及其修养方法,良知的认识论,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参考张世英的《哲学导论》),义利观。

其他部分理解即可。

具体内容内:

1、“四端”学说

『分析』孟子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已考名词解释。

『要点』

出处《孟子•告子上》;

原文;

解释:

孟子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此外,认为无此四心不能为人(引文);

总之,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如果说为人不善,是由于他自己舍弃本性,没有很好的保持,不能说他没有善的本性。

2、“反求诸己、养心莫善于寡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求放心”的修养方法。

『分析』此四种方法是和孟子人性论相关的修养方法,如果考孟子人性论部分的大题,可以与四端说相结合,更全面。

另外,此四种方法也可能出名词解释,要高度重视。

3、良知说

『答题要点』

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所以,孟子认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具体而言,通过尽心、思诚来求放心;

尽心、思诚的解释;

总结。

4、孟子天人合一思想

『分析』不属于教材体系,然很重要,抓住框架,自由发挥。

『框架』天人合一:

认识论、人性论、方法论;

          三大命题: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5、补充重要的名词解释:

正命、正己而物正、天爵。

第七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思想

总论:

本章重点掌握《心术》、精气、静因之道三个要点。

注意,本章内容的编写有特定的学术背景,现在如果对《管子》研究有兴趣,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四篇上。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心术》

『分析』答题时如有书名号则答管子书中的内容,如果没有,则要先说一下心术广义的含义,再说以上的狭义含义。

『要点』

《心术》书中的内容结构大体内容简介;

《管子》四篇中的心术的大意“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心治是国治也”解释并将上面引文连接通顺;

韩非对《心术》的继承和发挥(引文)。

2、精气

『分析』第六感告诉我不会考,因为词源比较复杂,也不是管子中特有的概念,和“天”、“德”这样德概念比较类似。

但涉及中国哲学本体论和伦理观合而为一的特点,故必须掌握。

『要点』

管子中的精气说的理论源头;

表述(引文),和“形气”共同作用生人生物;

与老子道的区别和联系;

对精神性质的认定。

『注意』两个特点:

德作为本体的一部分;用精气解释认识的原因(比较西方哲学史上的流射说和流溢说)。

3、虚一静因(静因之道)

『分析』重要考点,已考数次,还会考。

这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学习哲学的原则之一。

荀子的虚一而静也是同样的意思。

『要点』

管四篇中的认识论法则和修养方法;

主要内容:

虚、一、静、因。

逐字解释(引文);

总体论述其观点(引文)。

第八章      庄子

总论:

』教材单薄,注意补充。

王博的《庄子哲学》是本力作,但是我手上没有,反观去年的笔记,也不是很好,所以这章暂时空着,等资料充足时再补全。

大家复习时注意上和老子的关系,下和魏晋玄学的关系。

第九章      惠施和公孙龙

总论:

『总名家代表人物,一个是相对主义,一个是绝对主义。

重点把握逻辑学内容,题型以名词解释为主。

具体内容『具体内容』

1、合同异(略)

2、惠施十事

『分析』即《庄子•天下篇》记载的惠施关于合同异的十个命题。

基本上不会考,只有观点,没有论证。

但是必须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5、10三个命题,集中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逻辑学思想。

3、善譬

『分析』惠施的推类方法,《说苑》一书记载了他的例证和思想。

与后墨“说知”推理过程和性质相同。

详见百科全书哲学卷词条。

4、离坚白、白马非马、《名实论》名词解释

『分析』公孙龙的命题常考,只需说清楚观点,稍加评判即可,文言白话都行。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分析』难点!

与波菲利问题有得一比,注意阿伯拉尔的回答。

『原文』

                《指物论》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

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

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

不可谓指者,非指也?

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

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

不为指而谓之指,是无部为指。

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

  以“指者天下之所无”。

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指者。

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与物非指也。

  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

天下无物,谁径谓指?

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径谓无物非指?

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译文』参考庞朴的译本。

『要点』根据方克立的版本

战国时公孙龙的命题。

《公孙龙子•指物论》: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对这一命题历来有不同解释。

有人认为“指”是指认、指称、名称,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非”即不可以。

是说“事物没用不可以指称的,但是指称本身不可以再指称”。

还有人认为,“指”有两重含义,一是独立自藏的抽象实在,即本体界的“指”;一是体现在物身上的现象界的“指”。

指出公孙龙的物不过是指的集合体,在他看来没有指就无所谓物,所以说“物莫非指”。

而通过物体体现出来的现象界的指并非本体界的指,所以又说,“而指非指”。

第十章      后期墨家

总论

四大部分:

义利观、时空观、认识论、逻辑学。

这部分主要考名词解释。

具体内容

1、义利观

『要点』

(1)义,利也。

以利解释忠孝;

(2)义的变化发展(引文)。

2、时空观

『分析』引文四段,外加与运动关系即可。

3认识论

『分析』掌握认识来源、分类、真理标准三大问题

『要点』

(1)认识来源:

理论前提(引文);来源(引文);解释(引文);

(2)分类:

三种知;认识阶段;

(3)真理标准:

(即名实观)强调……;批判……。

4、后墨的辩论原则四条

『分析』原文背诵,解释清楚。

5、概念、判断。

推理

『分析』内容较杂乱,分好类,搞清楚即可。

『要点』达类私;尽或假;大故、小故;效辟侔援推。

第十一章  《易传》

总论:

  易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比较复杂的专题,但是本章只是作为其产生时期所涉及的一些新东西来介绍,并未深入多少。

可考的知识点不是很多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1、十翼

『分析』本章唯一一个考过的名词解释,背诵课本第一节第一段即可。

2、《易传》体系『分析』教材虽然第二节标为体系,实际上没有说的很清楚。

不会怎么出题,补充些课外读物,掌握一些知识点。

『知识点』

易传描述的宇宙生成图式——太极演化论;

道器关系;

3、辩证法思想

『分析』比较琐碎,掌握一些名词解释。

易有太极、否极泰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补充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可能会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继善成性。

『总结』建议参考朱伯菎的《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的《易传》及其哲学部分,以便有个宏观的把握,不至于浑浑噩噩。

第十一章  《易传》

总论:

『总论』易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比较复杂的专题,但是本章只是作为其产生时期所涉及的一些新东西来介绍,并未深入多少。

可考的知识点不是很多。

具体内容

1、十翼

『分析』本章唯一一个考过的名词解释,背诵课本第一节第一段即可。

2、《易传》体系

『分析』教材虽然第二节标为体系,实际上没有说的很清楚。

不会怎么出题,补充些课外读物,掌握一些知识点。

『知识点』

易传描述的宇宙生成图式——太极演化论;

道器关系;

3、辩证法思想

『分析』比较琐碎,掌握一些名词解释。

易有太极、否极泰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补充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可能会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继善成性。

『总结』建议参考朱伯菎的《易学哲学史》第一卷的《易传》及其哲学部分,以便有个宏观的把握,不至于浑浑噩噩。

第十四章    韩非

总论

『总论』韩非与及荀子部分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简略本《中国哲学史通览》,比较适合。

韩非部分可能与其他人结合考大题的主要有老子和荀子,其他一般不会。

新出现的术语要注意,比如03年考的抱法处势。

还有四征、前识、参验、矛盾等等。

韩非的道论是个重点。

本章的名词解释部分不再具体分析,重点讲一下道论。

具体容内

1、韩非道论

『分析』韩非的道论从理论继承关系上是老子的发展,但是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研究,又是韩非的哲学史论著,所以,老子和韩非的道论比较的可考性很强。

『要点』韩非对道的理解;

          与老子的差别;

          道和理的差别;

          道和德德关系。

2、补充一个名词解释:

缘道理。

第十五章    先秦补遗

总论:

  北大的教材和武大的教材多少还是有些差别,有些知识点北大的教材上面没有,但是个人认为比较重要,还是掌握为好。

具体内容:

1、《大学》、《中庸》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中和位育、慎独、子思论“诚”;

2、邹衍的五德终始、先验后推。

3、《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了解,最好掌握。

学习先秦哲学的一些体会

古文多读了点,自然就改不了口,用了不是很流畅的文言,说了些当时的感受。

    

    治古人之学,无论中西,以马氏术语释之为大忌。

非不真也。

古人未达今人之思,亦无今人之名,释则失其味也。

以今人之成就于古人之学妄加囿论,肆意批驳,亦非可取之道也。

    窃以为,当以其思之境、其名之论为本,考其言之征,以其思思之,因其物释道。

《管子》云:

“虚一静因”,此之谓也。

吾辈当探各派之源流,明百家之纵横。

见百家争鸣之峥嵘,莫使之若残简散于暗隅,失其光华。

先秦之学,中华文化之源头,历代同奉共伐,损益阐发,含混复杂,当明其所争,考是非得失,博采众长,切勿因陋就简、抱残守缺,执其一端以为是。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总论】

总论汉唐时期实际上可以细分为经学、玄学、佛学、道教、儒学等几个方面。

相对集中了中国哲学史的难点,要好好学习,不参考一些专著,是很难理解这部分的。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总论:

  掌握黄老之学、新道家总体特征、贾谊部分名解、贾谊论礼法关系即可。

具体内容:

1、名解“黄老之学”

『分析』史料学题目,考察知识面,涉及一些重要文献的发现,可能考。

『要点』以《黄帝书》和《老子》为经典的汉初形成的新道家之学;以陆贾、盖公、司马谈(注意:

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有黄老之学特征的,不是很客观,如果有古文今译,要注意!

)为代表;

          《黄帝书》东汉时亡佚,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四篇佚文《经法》、《十大经》、《称》、《道原》据考证是其中重要部分;

          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概括,新道家是对六家的批判综合。

对物主张……;考察名实上……;形神问题上……;(以上要点见肖版教材)

          总体上,属于道家,吸纳部分法家儒家思想;

          《中国哲学史通览》相应部分要补充过来。

『注意』答题时讲明时代、代表人物、研究典籍、思想特征、发展式微即可。

2、陆贾

『分析』注意他以仁义为最高道德原则,以无为为政治最高理想的儒道兼综的思想特点,不太可能考。

3、六理

『分析』重点!

已考数次。

此名词是黄老之学的观点,贾谊后来成熟的作品已不再如此。

『要点』出处;

          思想渊源;

          德……;

          道……;

          总体评价。

4、贾谊论礼法关系

『分析』此处贾谊论礼法是对荀子兼重礼法的发挥,是先秦礼法之争的总结。

『要点』礼法关系;

          礼法效果;

          总结。

第二章      董仲舒

总论

『总论』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官方哲学代表,儒家之首。

董的学说可以用天人关系来概括。

天:

(——君权)

天人关系:

(天人感应、人副天数、事各顺于名)

人:

(性三品、三统三正)

具体而言,掌握几个重要名解和命题:

大一统、王道通三、经权、天人感应、人副天数、事各顺于名、三统三正。

此外,重点掌握五行学说和人性论的论述。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1、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

『分析』承前启后,较重要,当牢记。

『要点』理论渊源;

          阴阳伦理化;

          五行的三个论述(相生、相胜、顺逆),重视土的思想;

          对《白虎通》的影响。

2、董的性三品说

『要点』上承孔子上智、中人、下愚三分之法,改造为……;

          对三品的认识;

          教化对品性的作用、王的任务“继天成性”。

总结

董仲舒的体系:

                谴告——  天意  ——人副天数

                        /    |    \    

                        /      |      王——三统三正  

                      /        |        \  

        正名——圣人——三纲五常—中民

                    \          |            /

                    \      阴阳五行    /

                    \                    /

                              斗筲

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

总论:

』扬雄著《法言》、《太玄》仿《周易》、《论语》,其三分法是一特色,玄的本体论是一特色,善恶混的人性论是一特色。

后世韩愈、王安石对其较为推崇。

相关部分要联系(韩愈、王安石的人性论)。

桓谭著《新论》批判谶纬迷信,对神学目的论亦有所批判。

对王充有很大影响,最重要的贡献是“以烛火喻形神”的唯物主义形神关系论。

具体内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