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14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表格版教案集.docx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表格版教案集

(共33套)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课堂教学设计汇总(表格版教案集)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9月1-5日星期班级)

1.1宇宙中的地球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2)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表等材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欣赏星空无限、变化又具有秩序、和谐之美。

领略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联系的,而且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和谐秩序,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授课题目

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

拟2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标

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运用图表等材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难点:

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教师补充自然天体与人造天体)

 

2、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二、经典例题

例1恒星与行星的本质区别在于()

A.恒星是由固体组成的,而行星是由气体组成的

B.恒星质量大、密度大,行星质量小、密度小

C.恒星自身能发光,行星自身不能发光

D.恒星体积大、密度小,行星体积小、密度大

例2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

下列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三、总结提升

了解天体及其基本类型。

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级别。

运用图表等材料,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四、能力提升

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完成方框中的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找到“天体”概念,并区别不同天体。

学生根据P3图1.2:

“天体系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9月1-5日星期班级)

1.1宇宙中的地球

三维目标

2.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联系的,而且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和谐秩序,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授课题目

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

拟2课时

第2课时

明确目标

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公转方向:

同向性

2、公转轨道面:

共面性

3、公转轨道形状:

近圆性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自身的条件:

 

二、经典例题

例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按照距离由近及远排在第五位的是()

A.水星B.地球C.木星D.天王星

例2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原因是()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自西向东自转③自转周期不长④体积质量适当⑤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⑥具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三、总结提升

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共性和个性。

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四、能力提升

读图1.1.2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三大共同特征,即_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__性。

(2)图中八大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P4图1.4“太阳系模式图”,以及P5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完成P5-P6活动题。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年9月9-12日星期班级)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主要学会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读图、以及在图上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培养广阔的胸怀。

授课题目

第二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拟1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标

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培养读图、以及在图上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培养读图、以及在图上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难点: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培养读图、以及在图上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的组成成分:

氢和氦

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3、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原因。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分层:

2、太阳活动:

3、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耀斑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经典例题

例1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

A.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B.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热量的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获得热量的差异

例2“磁暴”现象指的是()

A.磁场发生了爆炸

B.磁针发生了故障,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因地球磁场受到太阳的带电粒子流的影响,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磁暴”是地球本身的原因,它使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三、总结提升

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分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四、能力提升

1.在光球层和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分别是()

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黑子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表现形式

C.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D.太阳活动的周期即从一个极大年到一个极小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学生自主学习。

找出主要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合作学习,

结合P9图1.8和图1.9完成P9-P10的活动题,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9月15-19日星期班级)

1.3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球仪和地理素材,分组讨论得出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授课题目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拟6课时

第1课时

明确目标

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地球运动的般特点。

难点:

地球运动速度的理解。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基本特点。

地轴: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

自向

1.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周期: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

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

线速度:

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北半球:

2.沿地表运动物体的偏转

南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基本特点。

方向:

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

一个年,日时分秒。

公转形状:

近似正圆的。

轨道:

近日点:

初。

远日点:

初。

角速度:

平均:

,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

线速度:

平均:

,点较快,点较慢。

二、经典例题

例1下列四个城市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武汉D.广州

例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

A.就线速度而言,香港小于广州;就角速度而言,香港大于广州

B.高要与上海的角速度相等

C.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但角速度最大

D.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例3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

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三、总结提升

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四、能力提升

1.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位于赤道和1800经线上的某舰艇,向正北方发射炮弹,炮弹应落在

A.180°经线上B.180°经线以东

C.180°经线以西D.东半球

 

老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学生根据课本P13-P14读图思考,分组讨论完成知识要点

(一)。

 

老师通过板图课本P14图1.17点拨学生完成知识要点

(二)。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习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9月22-26日星期班级)

1.3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

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球仪和地理素材,分组讨论得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授课题目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拟6课时

第2课时

明确目标

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

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地理素材,分组讨论得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难点:

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黄赤交角。

1.概念:

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影响:

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材料 教材P15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黄赤交角的直接结果,2014年9月10日是第30个教师节,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北)?

正向哪个方向移动?

(三)五带

二、经典例题

例1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26/S向北移至23026/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例2北半球夏至日()

A.是12月22日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

三、总结提升

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

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四、能力提升

1.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2)①点与②点相比,线速度大的是____________。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

 

学生根据课本P15读图完成知识点一。

 

老师通过板图点拨学生完成知识点二。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习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9月22-26日星期班级)

1.3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和晨昏线的特点。

掌握地方时。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理素材,分组讨论,找出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授课题目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拟6课时

第3课时

明确目标

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和晨昏线的特点。

掌握地方时。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方时计算。

难点:

晨昏线的判读。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昼夜交替。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是不①________、也不②______的球体。

分界线(圈):

③________线(圈)。

 

图中甲处为半球

图中乙处为半球

 

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不停地④________。

交替周期:

⑤____小时(1个太阳日)[来

2.晨昏线

下图中标出晨线和昏线,由此总结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总结

(1)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过渡到昼的分界线是晨线。

(2)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二)时差

1.原因: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____。

概念:

因   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   。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

2.地方时

3.计算

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和两地经度差,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公式:

特别提醒 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二、经典例题

例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D.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

例2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就是北京时间②“北京时间”只适用于北京市③东八区的区时就是“北京时间”④东经120°的地方时就是“北京时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三、总结提升

晨昏线的判读

四、能力提升

1.以下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w.w.w.k.s.5u.c.o.m

 

 

老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完成知识点

(一)。

 

老师通过板图课本P17图1.20点拨学生完成知识点

(二)。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习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9月28-30日星期班级)

1.3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方时与区时、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日期界线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理素材,分组讨论,找出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养和态度。

授课题目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拟6课时

第4课时

明确目标

掌握地方时与区时、时区与区时的关系。

运用地理素材,分组讨论,找出规律。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素养和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时区与区时

难点:

区时计算、日界线的划分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时区

1.全球划分为____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______。

2.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

3.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东西十二区各跨,合为一个时区。

(二)区时

1.每个时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2.计算:

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

公式:

(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取商的整数部分)

注意: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公式:

注意: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②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日时间。

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

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第二天,因此,时间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一天,因此,时间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减一天。

自然界线:

     经线

(三)日期界线

人为界线:

   经线

日界线的特征

日界线西侧

日界线东侧

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经度

东经度

西经度

时刻

相同

相同

日期

今天

昨天

日期变更

见图

见图

地球自

转方向

―→

―→

二、经典例题

例1若华盛顿(西五区)时间为8月30日12时,那么北京时间应为()

A.8月29日23点B.8月31日1点

C.9月1日1点D.8月30日15点

例2某地(42°E)当地时间6:

00,该地所在时区为,北京时间。

三、总结提升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界线的划分

四、能力提升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5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卫星发射时,某人正好乘飞机从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途中飞行时间为6小时,则到达当地时间为

A.7月31日22:

30B.7月31日16:

30

C.8月1日11:

30D.8月1日18:

30

2.卫星发射当日,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

A.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B.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C.37.5°E向东到180°经线D.37.5°E向西到180°经线

 

老师简单画出课本P17图1.20板图,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完成知识点

(一)。

 

老师通过用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区时的计算及日界线的划分。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习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年10月8-11日星期班级)

1.3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地球上昼夜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授课题目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拟6课时

第5课时

明确目标

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简单计算。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地球上昼夜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难点:

昼夜长短的计算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要点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变化特点

特殊日期

图示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__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___________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__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__________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现象

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

,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二、经典例题

例1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30度线上   D.0度纬线上

例2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

A.春分到夏至B.秋分到冬至C.夏至到秋分D.冬至到秋分

例3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在太空中飞行;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

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

A.昼长夜短,昼先变短,后变长B.昼长夜短,昼先变长,后变短

C.昼短夜长,昼先变短,后变长D.昼短夜长,昼先变长,后变短

三、总结提升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四、能力提升

1.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

 

 

老师板图演示昼夜长短变化,学生观察思考完成知识点

(一)。

 

老师通过用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计算。

 

学生做题巩固本节所学习知识点。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121”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4年10月13-17日星期班级)

1.3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授课题目

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拟6课时

第6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