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901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docx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

乡镇公务员综合考试模拟题

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矛盾的精髓是()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B.社会意识形态

c.政党D.国家政权

3.阶级的划分()乡镇公务员考试乡镇公务员培训

A.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唯一的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

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

4.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

A.粉碎"四人帮"B.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

c.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D以上答案都不对

5.中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6.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实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

保证其他地区专摘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7.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属于()

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

C.违纪行为D.违章行为

8.首先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的是(  ).

A.巴黎公社B.辛亥革命

C.苏俄D.中国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C.民族统一战线D.广泛的统一战线

10.属国务院直属企业单位的是()、i-

A.国家档案局B.中国工程院...

c.中国纺织总会D.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1.监察部行使的监督是()

A.专门监督B.主管监督

C.职能监督 D.法制监督

12.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A.上级的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C.主办的D.其他系统的

13.联合行文时会签是()

A.各机关或部门领导需履行的签发手续B.只要重要的机关或部门领导签字

c.不必征求意见,由主稿单位代签D.是指机关正副职领导联合签发

1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

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B。

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永恒发展的规律

16."恐惧创造神"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资产阶级的情况学说

17.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  )

A.我们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了

B.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们还未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

D.我们还处于阶级斗争激烈的革命年代

18.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应拥有()

A.重大决策权B.经营自主权

c.资产所有权D.法人财产权

19.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

A.国有企业职工

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

c.国有、集体和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D.所有公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

20.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A.杜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2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2.如果数罪中被判处的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采用()原则,只执行其中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

A.限制加重B.吸收

c.从重  D.从轻

23.目前属国务院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的是()

A.国务院外事办公室B.国务院法制局

c.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D.国务院办公厅

24.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

A.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

c.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D.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

25.转发对象不包括()

A.上级文件B.下级文件

c.平级文件D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

26.国家领导机关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常用公文种类是()

A.决定B.指示

c公告D通告

27.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国务院的()

A.直属机构B.办事机构

c.组成机构D.临时机构

28.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29.当一个人担任多种职务时,在公文书写中应当()

A.各种职务全部列出B.只列其中一种即可

c.使用最重要的一种职务,并用全称D.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的职务全称

30.在下列关于会议纪要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纪要的性质取决于会议的内容性质与印发会议纪要的目的要求

B.会议纪要有交流会议信息、介绍经验的作用,但没有约束执行的效用

c.撰写会议纪要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作各种调查、广泛选取材料

D.撰写会议纪要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叙议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太原出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大势,循则极,极则反"

2.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B.动物心理服从于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人的意识则服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

c.动物心理只限于感性形式,而人的意识不仅包括感性形式,还具有理性思维形式

D.动物心理活动无须语言,而人的意识活动却离不开语言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是()

A.党的基本路线正确与否对我们党至关重要

B.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政治灵魂

c.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战略目标相联系

D.它已写入党的正式文件

5.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6."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敢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

7.依《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因()而终止。

A.依法被撤销B.并入其他企业

c.解散D.依法宣告破产

8.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发生于()

A.裁定缓刑时B.裁定减刑时

c.裁定假释时D.裁定暂予监外执行时

9.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赋予公民对某些犯罪采取绝对防卫而不受限度限制的权利,

即对正在进行()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

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行凶、杀人B.抢劫

c.强奸D.绑架

10.行政法赖以表现的法律形式有()

A.国际条约与协定B.行政规章

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

11.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

A.较为客观、科学B.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c.过程简单D.随意性大

12.下列哪些情况下,公务员不得辞职()

A.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B.正在接受审查

c.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来满五年D.工作不称职连续两年

13.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一般具有太专以上文化程度B.品行端正,有为人民服务精神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D.年龄一般为40岁以下

14.通报的主要特点()

A.具有教育性B.通过具体事实表达作者的观点与意图

c.具有较强的时效性D.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15.下面哪种情况可以联合行文()

A.同级政府之间B.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之间

c.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之间D.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16.撰写规范性公文应遵循()要求。

A.高度的一致性B高度的严密性

c.公文的稳定性D.公文的连续性

17.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

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D.有些唯物主义回答是否定的

1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地理环境B.国家政权

C.人口因素D.自然科学知识

19.有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正确的说法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认识依赖于实践的具体表现

B.主体只有通过对客体对象的感性认识才能达到对客体本质的理性认识

c.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质变和飞跃

20.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含义是()

A.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

直。

决定自己的立场

B.不屈从于任何外来的压力

c.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三.判断题

1.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量则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

2.存在就是被感知。

()

3.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

()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5.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具体模式却是完全相同的。

()

6.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完全竞争市场所假设的前提条件是不会充分存在的,这只是一种

理论抽象或假设.因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7.法律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

()

8.行政处罚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前提。

()

9.全国人大代表的人身受特别保护,在其担任代表期间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

10.我国行政体系的外部监督,是"自律"或"本体"监督。

()

11.为减少发文,在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告中,可附带请示问题。

()

12.公文具有其他任何文献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是凭证性功能。

()

13.犯罪客体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

14.专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协调.是通过授予有关职能部门在某一方面的综合协调权,就该

事项对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

15.通报用于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行文强调及时快捷。

()

16.通知具有多种功能.既能下达,又能"上传"。

()

17.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且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

18.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其本质上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受人民委托行

使行政权力。

()

19.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下级在没有指示的情况下用来指导工作的。

()

20.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会签工作,使各机关或部门领导人均履行签发手续。

()

第二部分主观试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某机关职员田某和胡某是夫妻关系。

该机关主管张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张。

一日,因新职员田某的一点小过错,张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张某曾追求过田某之妻胡某而没有结果,田某认为这是张某借机报复。

从此,田某对张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

田某越是消极怠工,张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田某愈发认为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故意过不去。

某年某月,张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田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张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胡某商量,捏造张某犯罪事实:

某年某月某日,张某把田之妻胡某骗至宿舍中强行奸淫。

周密计划后,田某,胡某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张某。

问:

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2.被告人王某(男,43岁,某市公安分局行政拘留所看守人员),查明被告人在1998年8月18日,被告人王某在某市公安局看守所值班时,违反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时严禁饮酒的规定。

私自将该所招待修建工人喝的白酒倒出半碗(约3两)自饮,当场醉倒在值班室的床上。

由于被告人没有职守,造成关押在该所7号监狱内的叶某、余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砸烂窗户后潜逃的严重后果。

事件发生后.武装民警和该所干警搜捕时,被告人仍在熟睡。

直到市公安局领导闻讯赶到该所,才将被告人唤醒。

问:

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是玩忽职守罪?

还是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五、公文改错题(指出下列公文的8处错误)

关于办理商标注册附送证件问题的批复

《关于办理商标注册附送证件问题的请示》收悉,国务院大致同意关于办理商标变更、转让或者续展注册时不再附送原商标注册证的意见,但考虑到这一问题涉及《商标法实施细则》的修改,特批复如下,盼遵照执行。

......

本批发第一项、第四项由你局在1995年12月15日前发布。

第二项、第三项由你局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前发布。

              国务院

           1995年4月23日制发

六、综台分析题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阐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

性。

<综合知识》考前冲刺样卷(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B4.C5.B

6.B7.B8.C9.A10.D

l1.A12.C13.A14.B15.C

16.C17.B18.D19.D20.B

21.B22.B23.C24.A25.B

26.C27.A28.C29.D30.A

=、多项选择题

I.ABD2.BCD3.ABCD4.ABC5.ABD

6.ABC7.ACD 8.BCD9.ABCD10.BCD

11.CD12.ABC13.ABC14.ABC15.ABCD

16.ABC17.BC18.AC19.ABCD20.ABCD

三、判断题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17.√18.×19.×20.√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第二部分主观试题

四、案例分析题

1.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本罪的特点是:

(1)犯罪对象是特定他人,如果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但没有指向任何具体的人,则不构成犯罪。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借司法机关以达到诬陷之目的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捏造犯罪事实;二是向有关国家机关或单位作虚假告发。

=者缺一不可。

行为人如果捏造的不是犯罪事实,虽有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之目的.也不构成犯罪。

(3)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特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

但事实上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不影响本罪成立。

如果行为人并无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只是意图损坏他人名誉或使其受纪律处分.不构成本罪。

认定本罪,须注意其与报复陷害的区别,所谓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

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两罪的主要区别有:

①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前者可以是任何人,无身份限制;后罪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②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利用职务、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的行为,是否利用职权,对构成犯罪与否,没有影响;③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并非限于让被害人受到刑事处罚;诬告陷害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④犯罪主体不同。

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是一般主体。

结合本案来看,被告人虽然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客观上也实施了诬告陷害的行为,但是关键在于被告人没有滥用职权的行为,而且张某也不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或举报人。

所以,被告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

2.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避罪。

所谓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严置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其构成特征是:

①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即司法工作人员,而且主要是指负有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职责的人员。

本案被告人王某身为公安分局看守所的看守员,符合本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②本罪在主观方面是过失,即应该预见自己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行为可能发生在押人员的脱逃,造成严重后果,困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在押人员脱逃,造成严重后果。

本案被告人王某对造成18名在押人员脱逃所持的心理态度即过失,即他不希望造成被押人员脱逃的结果,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由于严重不负责任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在押人员实际脱逃,造成严重后果。

本案被告人在值班时违反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时严禁饮酒的规定,放弃职守,造成18名在押人员潜逃的严重后果。

符合本罪所要求的客观要件。

综上所述,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新刑法第400条第2款所规定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构成要件,应以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定罪处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同时触犯刑法第397条所规定的玩忽职守罪的构成条件,但是我们不能对这种犯罪行为再以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

因为玩忽职守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玩忽职守罪的特别规定。

根据刑法第397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规定,对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只能定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

五、公文改错题

①标题不完整

②缺主送机关

③"大致同意"用法不当

④实施细则应用全称

⑤语气不当"盼......"

⑥"一九九八......"表达错误

⑦作者位置不当

⑧"制发"二字多余。

六、综合分析题

唯物史观认为: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

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浩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