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
《咸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咸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咸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思绪之绵长(无穷)
(2)共同点:
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
【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分析】
(1)结合语境分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
”是一句问话。
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因此“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这里,叠词的运用,不要暗示了时间之漫,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分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词人登京口北固亭望神州的所见所思所感,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
词人眼望神州,感概千古兴亡之事,下阕,作者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表达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
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思绪之绵长(无穷)
⑵共同点:
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
【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意思要在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
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②簪:
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
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
夜.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________)
②“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________)
③中间两联表现诗人爱上了永州,很喜欢这种安逸闲适的生活。
(________)
④尾联表现了诗人在这种闲适潇洒的生活中忘却了被贬不幸,心胸旷达开朗。
(________)
⑤这首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________)
(2)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
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案】
(1)A;A;B;B;A
(2)早晨外出耕田,晚上撑船游玩的隐居生活。
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解析】【分析】
(1)①首联的意思是“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作者将被贬说成是有幸,属于正话反说,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所以该句正确。
②“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
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
“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所以此句正确。
③诗人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不是真正喜欢。
所以此句错误。
④“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
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所以此句错误。
⑤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
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
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所以此句正确。
(2)“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
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
“闲依”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态,“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
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
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A;A;B;B;A
⑵早晨外出耕田,晚上撑船游玩的隐居生活。
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句赏析正误的判断。
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注意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诗中“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
【附参考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仿佛是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哔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
“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 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
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 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进行辨析。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五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哪些诗句照应诗歌题目“行路难”?
(2)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答案】
(1)①欲渡黄河冰塞川;②将登太行雪满山;③多歧路,今安在?
(2)闲时就学太公在清溪上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像伊尹般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运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或表明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解析】【分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则直接感叹自己前行之路的艰难。
(2)“闲来垂钓碧溪上”指的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忽复乘舟梦日边”指的是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作者在这里借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表达了诗人对从未来仍有所期待。
故答案为:
⑴①欲渡黄河冰塞川;②将登太行雪满山;③多歧路,今安在?
⑵闲时就学太公在清溪上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像伊尹般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运用典故,自比姜尚“垂钓”,自比伊尹“梦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或表明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那个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诗句的内容、运用的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诗句。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________和对侵略者的________写下此诗。
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的情感。
(2)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
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
试写两句。
【答案】
(1)挚爱(或热爱);痛恨(或仇恨);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或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
(2)“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4)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分析】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此诗。
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的情感。
诗人在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他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博大深沉的爱。
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2)中间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
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江河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4)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多积累名言警句,多记忆箴言俗语,特别是多背诵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故答案为:
⑴挚爱(或热爱);痛恨(或仇恨);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或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
⑵“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⑶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⑷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写作背景、生活经历进行理解,注意对诗人情感的感悟。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结合诗句,联系具体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诗句特点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的积累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题意进行回答。
6.古诗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王维《秋夜独坐》)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
(1)B
(2)“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
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
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
【解析】【分析】
(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
A写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慨叹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
B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欣赏美丽的月色。
C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
故选B。
(2)“偶然”就是无意之中。
首先要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就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
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
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
故答案为:
⑴ B;
⑵“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兴来”可以看出,诗人出游本来就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表明诗人出游并无特定的目的地,这自然又是偶然。
可见“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流水般自由,毫无拘束。
写出了诗人的天性淡然,超然物外的风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意蕴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意蕴。
⑵本题考查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
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
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
(1)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理解分析,这首五言律诗始终扣住题目中的“早”字来写。
“雾浓”“鸡未唱”“马频嘶”“树色遥藏”“泉声暗傍”都是因为“早”。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也都是写“早”。
(2)“如珪”二字,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诗人早起赶路,走了三十里地,月色还很明亮。
诗人早起“独”性三十里,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故答案为:
⑴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⑵比喻。
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答案】
(1)示例一:
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
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
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示例一:
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
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分析】
(1)、对诗句的赏析关键在于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本句可从句式、修辞、词语结构等角度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
示例一:
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
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
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一:
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
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
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
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
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⑵示例一:
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
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对诗句要选好角度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考生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其常常蕴含的道理,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阐述。
9.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艾青
大堰河,深受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土,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1)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节选部分有哪几个细节描写了母亲深爱乳儿?
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3)大堰河做了个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
既然“不能说”,为什么“我”知道她梦的内容?
【答案】
(1)土地;太阳
(2)①年节里为乳儿切冬米糖;②把乳儿画的画贴在灶边的墙上;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