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81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院系(部)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使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医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护理年级2015级

课程学期

总学时

周学

学分

考核

方式

采用教材情况

教材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编(著)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名称

高等教育出版社

54

3

2

考查

出版时间

2015年8月第7版

周次

日期

每周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备注

实验

(实践)

合计时数

1

2

3

9.21-9.25

4

4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4

9.28-10.2

2

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1节)

5

10.5-10.9

4

4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2.3节)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1节)

6

10.12-10.16

2

2

机动

7

10.19-10.23

4

4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2.3节)

8

10.26-10.30

2

2

讨论

9

11.2-11.6

4

4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0

11.9-11.13

2

2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1.2节)

11

11.16-11.20

4

4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3.4节)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1.2节)

12

11.23-11.27

2

2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3.4节)

13

11.30-12.4

4

4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4

12.7-12.11

2

2

讨论

15

12.14-12.18

4

4

第7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8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1.2节)

16

12.21-12.25

2

2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3节)

17

12.28-1.1

4

4

机动

18

1.4-1.8

2

2

复习

说明:

1.教学内容按每次授课内容填写。

2.考核方式分考试与考查两种。

3.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课以前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学日历,一式三份,经教研室主任(负责人)审阅同意后,一份自存,一份交所在院(系部),一份交学生。

教研室主任(负责人)签名:

     

任课教师签名: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先修课程:

三、参考教材:

[1]于国权,刘君涛.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胡锦光,刘炳信.法律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授课班级:

五、总学时:

54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计划学时

4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第3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4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4.学习“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如何使大学生从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出发,认识到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从而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2.为什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理论讲述;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

有文字、图片、音像、动画等。

启发式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作业与思考题: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3.大学生应该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绪论珍惜大学生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课程导入:

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

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应该说在人生道路上已跨过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好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是摆在每个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

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有人说,大学生活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未必。

例如:

萧雷是上海一所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

他的同学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心理咨询老师。

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

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

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

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他没有体面的服装。

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

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

然而,萧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九华山。

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

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

原来萧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

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

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

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

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

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

课堂互动:

请同学们谈一下入学以来的感受。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

(1)自卑感。

不少同学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

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

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

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自卑。

(2)孤独感。

所有同学来自不同地区,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理解更是需要较长时间。

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好坏好象不是太重要,而现在是朝夕相处。

许多同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总是期望别人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善于理解别人。

甚至有个别同学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一些矛盾和冲突。

(3)空虚感。

过去大家都目标明确,因而行动也有了方向,精神也比较充实。

进入大学后,紧张过后难免会有松懈感,感到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失去了方向。

上课以外的时间感到无所事事,不知干什么,于是经常看电影,打够级、跳舞,玩游戏等,明知不该如此,却又控制不住。

(4)被动感。

由于对学校环境、规则、运作缺乏了解,有的同学还是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大学生活,因而显得处处被动。

例如,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有的人直到上课铃响后还未找到教室;有的同学早上起不了床,因为过去都是父母提醒;有的同学不能安排好日常开支与消费,以至于常为生活费倍添烦恼。

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感到很不习惯。

(5)失望感。

进大学前,许多同学对大学了解少,往往凭着想象,把大学描绘得过于理想化,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旦发现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如:

有一位北大数学系的学生汪辉,他原来想象中的北大是:

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学生关系非常融洽,老师非常好(用了三个非常,够理想主义的),甚至认为二个人住一个房间,宿舍全天候供应热水。

反正就像天堂一样。

后来发现都不是这样。

感到特别失望。

总之,环境的改变容易使人产生种种心理,有这些心理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的态度是,应当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也不是逃避。

对我们一年级的同学而言,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首先要了解它。

从“黑色六月”到“金色九月”,从中学到大学,环境的改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大学新生的认识和心态也能迅速、自然地跟上并适应这种改变;大学毕竟与中学有很大区别,学习、生活的新变化,既是对大学生的严峻考验,也为大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尽快认识大学及大学阶段各方面的变化及新的特点,及早了解客观环境、尽己所能调整好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便在人生的新起点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一)大学的内涵

1、什么是大学?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解构大学的含义:

要了解大学的含义,必须先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通才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修身,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为社会培养统治者为目的。

近代西学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专业教育。

西方也是如此。

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通过几种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中世纪大学已明显具有专门人才教育的属性。

以美国大学为转折,高等教育不光是培养有修养的公民,而且面向社会、面向职业。

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大学”的特点

①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大学有“大文化”底蕴。

大学一般都有丰富的藏书、报刊资料,先进的仪器设备。

能够为大学学子提供足够的知识,充足的资源,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

但是,仅仅是知识的“大”还不够,思想、道德的“大”亦是必须的,大学应该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够提供给学子们一种信念,一种伴随一生的信念,并锤炼其意志品质。

因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大学不仅是获取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传播理想的殿堂。

因此,大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将来赖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与思维的训练,为将来继续学习和开创事业培养综合素质,挖掘潜能。

②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大学应该有“大师”。

大学当然不仅仅是大教室、大操场、大食堂、大实验室,更重要的是有大师或良师。

大师也好,良师也好,他们是一种文化的支撑者、缔造者、拓展者。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们以其思想、学识而著称于世,以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研究,来指导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是大学生长知识、长智慧,乃至长道义的依靠。

竺可桢先生曾说: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的人选为转移。

陈岱孙先生认为,一个大学的教育家,一要保证学生跟随你长知识,否则不成其为先生;二要使学生跟随你长智慧,否则是个教书匠;三要令学生从你的身上长道义,否则不配做教师。

所以,大师不仅传播知识,而且肩负着知识创新,推动文化永不停止、永远向前、不断创新的历史职责。

大学生在这些大师的指导下,不仅学习知识,而且陶冶情操。

③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是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熏陶的园地。

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这种氛围特别有利于大学生成才。

“大学生”一词最早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如饥似渴的刻苦学习的人”。

大学生是大学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的核心,而大学生要培养和学习的是为人品质、学术功底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真正道出了面向21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大学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期

1、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

大学使一个人真正地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使一个人真正地成熟起来,自主地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造型期

所谓造型,即通过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一定专长和特色的,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

大学的成才条件是每一所大学都有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学科设置模式,各学科都有严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以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

师资队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名师出高徒”正是这个意义。

大学的硬件资源更是不可或缺,现代化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丰富的科技信息、优美的生活设施为学生成才提供了保证。

3、大学是人生的积累期

大学时代是人的意志和才能的积累的时代,是为未来生存于社会,发展在社会准备条件的时代。

 

4、大学是人生集中学习的最佳期

大学生精力充沛,心理逐渐成熟,具备独立学习能力,智力发育进入高峰期,无论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力都是最好的,只有把这些有利的资源用于学业,才会无悔于人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愿每一位学子珍惜时光和青春,尽早成才。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是其人生中最后一个以学习为职责、以学习作为履行人生义务的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大学生就将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从事某一职业,承担起社会角色的职责。

名人名言:

时机可能如召集军队打仗的号角,但号角的鸣叫永远不能制造出士兵和胜利。

——加富尔

总之,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传递高级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

每一个有幸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应当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优越条件,珍惜大好时光,立志成才。

(三)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学习目的:

由应试转变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内容:

由基础知识的学习转变到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习方式: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会自学,学会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任务。

相对中学而言,每个同学的学习都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

例如,课程的选择,课外的讲座、学术报告的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在学习方式上,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在这里没有老师无所不在的监督,没有家长每时每刻的检查,也不会有密集的考试。

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我们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增强学习主动性。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2、生活环境的变化

由以家庭为依托,变为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活。

离开父母、家庭的直接扶助,处于社会生活的断乳期。

现在,同学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住同一个房间,共同起居,生活习惯难免会有一些不同,会有步调不一致的时候。

每个同学的日常生活要自己照顾。

如何独立生活?

主要是锻炼生活的集体性与自理性。

要求适应集体生活和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生活习惯服从集体生活。

生活消费要学会节制。

3、人际环境的变化

人际交往的变化:

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

人际环境超脱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的旧模式。

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

大学生人际关系呈现出重要性和广泛性。

大学生如果人际关系不和,就不可能有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活。

人际关系已不局限在本班、本年级,而是校内、校外、同学、同乡,师生间广泛交往,内容也日趋丰富。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主要是自主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重建自己的归属感和友谊范围。

学会关心体谅他人,获得更多的友谊。

待人宽厚,严于律己。

4、社会活动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

从很少参加变为大大增加。

进入大学各种社团、协会、学生会组织的机会增多,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课余生活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

大学的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因为大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锻炼。

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所以,上课是学习,下课也一样是学习。

这也是众多的社团组织参加人数很多的原因。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总之,大学生活的特点表现在:

1、学习的选择性与自觉性。

2、生活的集体性与自立性。

3、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广泛性。

4、课余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随时都会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

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4、适应大学新生活

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

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要注意两点:

首先,是适应集体生活(互动教学:

相亲相爱一家人)

集体生活的优点一目了然:

生活节律一致,易于协调;同龄人相处,易于沟通。

存在的问题也较简单,主要的是生疏感。

大家来自全省各地,习俗爱好各不相同,脾气性格存在差异。

如何适应?

关键是要主动交往。

交往总要有一方主动才能开始,有人在两周内能认识全班的同学,有的人在两个月后还与同学相见不相识,这都取决于人的主动性。

主动地关心他人,给人一个微笑,得到的是数十个微笑。

爱人者人恒爱之。

其次,安排好个人生活。

(互动教学:

感恩的心)

济南是个大城市,到这里求学我们的视野肯定开阔不少。

但事情也有多面性,在美好中也会夹杂着丑恶现象。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是要注意防盗防骗,学会自我保护。

社会上五光十色,不少人就专门骗大学生。

凡事应多留个心眼。

二是要防止高消费。

大城市要适应不同层次人们需求,一些娱乐消费场所很豪华,也很昂贵,也很诱惑人。

但大学生应保持自己的风范,不要与人比吃比穿比阔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标准因人而异,盲目赶时髦只能是东施效颦!

要学会正确的“比”,要知道“比”什么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要体谅父母的难处,要把住生活关,善于自律。

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甚至可以说是困难的同学,一定不要自卑。

我们现在是学生,学生时代艰苦一些肯定不是坏事。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笑话学生的贫困!

因为这不是我们的错,更说明不了我们的任何问题。

我们一定要发奋努力,我们今天就应当加倍努力。

我们今天在学校里面生活艰苦,但是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为了供养我们上大学,他们在家里过着比我们更加艰苦的生活。

不管我们的同学来自多么困难的家庭,我们的父母肯定比我们生活过得苦。

父母总是希望子女在学校能生活得尽可能好一些,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今后有出息。

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在学校里面叫苦呢?

有什么理由不用功呢?

拿出我们的行动来,困难只是暂时的!

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的具体做法:

尽快适应环境变化;接受现实,发展自我;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关系;设计新形象、学会自我管理。

基本方向:

“人格上自立、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觉、管理上自治、思想上自育。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是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

2、全面学习

全面学习包含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四个方面的内容。

3、创新学习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新成果的学习。

4、终身学习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

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知识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

在大学阶段,在三年、四年甚至四年以上的时间里,同学们要学习大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但仅有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有人作过统计,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

因此,只靠在校学习,即“一次学习”的概念已经过时,必须树立“二次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已扩展到人的一生,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

HowtoStudy:

学什么?

怎样学?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

参加课外活动,培养领导能力。

牛津大学第一副校长麦克米伦教授:

质疑精神与分析能力很重要。

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教授:

学习不能闭门造车。

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库茨勒教授:

理工科学生需要想象力和经济头脑。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柏林格教授:

大学生要有全球化眼光。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教授:

本科生学习宜博不宜专。

(来自2004年8月第二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

四、培养优良的学风

所谓学风,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带有一贯性的学习风格和行为模式,它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等内容。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1、勤奋

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马克思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