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729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docx

秋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答案 ①干旱 ②人口激增 ③放牧 ④合理 ⑤能源 ⑥碳氧 ⑦生物基因

[思维建模]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答题模板

成因

措施

自然

原因

(水土流失和水成荒漠)地形起伏大,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流水侵蚀冲刷力强;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较差;(风成荒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湿地萎缩)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泥沙淤积;

其他:

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生态环境恶化

植树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进行绿色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减轻人口压力,进行生态移民;进行小流域(区域)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地表环境(生态退耕)等;通过多渠道解决能源问题;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等

人为

原因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滥砍滥伐、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自然资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迁移应用]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为现在的20cm。

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并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特点:

面积增加,程度增强。

危害:

土壤肥力降低;河湖淤积加重,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粮食单产下降(或农作物减产)。

(2)加强监测;生态退耕;营造防护林;增施有机肥;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黑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

解析 第

(1)题,读图,根据图中柱状数值变化特点即可判断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从土壤肥力、农业单产、河湖淤积、洪涝灾害等方面回答。

(2)题,东北黑土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监测、保护和恢复生态、增施有机肥、用养结合等。

专题一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地区。

(2)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至长城,跨越了陕西、山西、宁夏等省(区)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地区。

2.成因: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吹来的。

3.危害:

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降低),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黄河泥沙含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加剧洪水危害。

4.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基础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多孔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起伏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

(2)人为原因——主因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方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露天开矿;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活动造成植被破坏等。

5.防治

压缩耕地,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质量,合理放牧;严禁乱砍滥伐,保护现有植被;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打坝建库等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典例实践1】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

(1)~(3)题。

(1)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2)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露天采矿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

(3)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解题思路 第

(1)题,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故C项正确。

A、B、D三项依次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的地形特征。

(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

第(3)题,陡坡地区应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行水土保护工作,故B项正确。

答案 

(1)C 

(2)D (3)B

专题二 如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上述与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的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

自然原因:

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等。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的确定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2)根据位置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位(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

例如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例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荒漠化等的成功经验,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化区等的防治措施。

【典例实践2】 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

(1)~

(2)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

发生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表中显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土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2)为了扭转强沙尘暴发生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局面,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题思路 第

(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

由于20世纪下半叶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该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加快了土地沙化速度。

(2)题,地下水的储量是有限的,更新周期缓慢,开采地下水灌溉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扩大牧场载畜量将使草场遭到破坏,产生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在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争地现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大量草场被开垦为耕地,因此需要逐步退耕还草;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会严重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1)A 

(2)C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层级要求

核心素养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知道:

荒漠化的概念及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理解: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应用:

能够根据材料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和措施。

人地协调观:

调整人类活动,防治荒漠化。

综合思维:

分析荒漠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区域认知:

认识荒漠化产生的地理环境,评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调查家乡荒废土地,分析其荒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一课时 荒漠化的含义和自然背景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自主学习』

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

1.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地区的

土地退化。

[自我探究] 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

提示 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石漠化。

2.原因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

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

次生盐渍化。

4.现状

(1)世界:

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

全球荒漠化面积大、

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

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自我探究] “荒漠就是荒漠化”的说法正确吗?

提示 不正确。

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

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

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

新疆、宁夏、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

高原;西部山脉和

盆地相间分布。

[自我探究] 简要说明新疆地形结构特征及其含义。

提示 “三山夹两盆”。

“三山”是指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指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3.主要景观

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了以草原、

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内部分异:

贺兰山为界,以东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5.脆弱的生态——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6.气候异常: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

自然因素。

[自我探究] 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自我反馈』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与沙漠相同

B.荒漠化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C.南方湿润地区不存在荒漠化

D.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D

解析 荒漠包括沙漠、戈壁等形式;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我国南方湿润地区也有荒漠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答案 B

解析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A.水分差异B.热量差异

C.地形差异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答案 A

解析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4.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有(  )

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③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④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活动点拨』

[教材P17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尤其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植被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蒸发加强,地下径流加深,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植被恢复更困难。

植被减少不仅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

由于植物蒸腾减弱,空气变干燥,降水减少,也会导致地面变干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主题探究提素能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探究点

 荒漠化的含义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5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显示:

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20%,分布于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8个县(旗、市、区)。

(1)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2)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哪些气候区?

(3)请写出荒漠化土地最多的五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答案] 

(1)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荒漠化。

(2)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

(3)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

一、荒漠化的内涵、类型和一般形成过程

对荒漠化的理解,可以从成因、发生地区、形成过程、结果及表现等方面进行,具体如下表所示:

荒漠化成因

气候变异等自然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一些半湿润地区

形成过程

结果

形成荒漠化景观

表现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在中国

的分布

“三北”

地区

西南喀

斯特地区

西北干旱灌溉区、

华北半湿润区

二、荒漠化形成的一般过程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完成

(1)~

(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江南丘陵——红漠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黄土高原——盐渍化

(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D.防治土地盐渍化

[思维流程] 

[答案] 

(1)B 

(2)A

[方法指导] 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的差异

地区

荒漠化表现

成因类型

西北地区

沙漠化为主

风蚀荒漠

华北平原

盐渍化

盐渍化

云贵高原

石漠化

水蚀荒漠

江南丘陵

红漠化

水蚀荒漠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水蚀荒漠

探究点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萨赫勒地区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

读非洲萨赫勒地区示意图和津德尔气候资料图,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特征,说明其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2)简述萨赫勒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答案] 

(1)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量少,且集中在7、8月份。

潜在自然因素:

位于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这里是潜在荒漠化的地区。

(2)萨赫勒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海陆位置和地形两大因素所决定的,而干旱也影响到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貌、植被、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所以说干旱是这里的整体性特征。

如图所示:

2.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题。

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思维流程] 

[答案] B

[方法指导] 气候是影响荒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小题速测试身手 对点迁移及时反馈

探究点1 荒漠化的含义

1.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B.自然因素是荒漠扩张的主要原因

C.华北平原沙漠化问题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 D

解析 南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优越,荒漠扩张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华北平原荒漠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造成的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读图回答第2题。

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答案 B

解析 我国荒漠化面积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荒漠化的主要外力成因是风蚀;我国的黄土高原、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降水较多且集中,荒漠化的主要的外力成因是水蚀,A项叙述正确,B项叙述错误。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该省的荒漠化与人为工矿和交通建设相关,C项叙述正确。

松嫩平原西部气候干旱,其荒漠化主要为风蚀作用形成的,D项叙述正确。

故B项符合题意。

探究点2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3~4题。

3.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答案 C

解析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

4.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

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

答案 B

解析 本区景观主要由草原和荒漠构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其根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到达。

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防治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

『自主学习』

一、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

(1)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

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表现

(1)过度樵采:

主要发生在

能源缺乏区。

(2)过度

放牧:

主要发生在草原牧区。

(3)过度

开垦: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及绿洲地区。

[自我探究]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集中、最为严重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52%。

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2.防治

原则

3.防治重点:

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自我探究] 我国西北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在农耕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无序增长。

(2)利用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自我探究] 营造防护林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我国有哪些著名的防护林工程?

提示 “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等。

(3)调节

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5)控制

人口增长。

[自我探究] 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与不足有哪些?

提示 作用:

能使地表粗糙,减小风力;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不足:

固沙成本高,费用大。

『自我反馈』

1.人类活动常常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人类活动会导致(  )

A.气候异常B.植被遭到破坏

C.降水变率增大D.干旱程度加剧

答案 B

解析 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均会破坏植被,加剧荒漠化。

2.人类活动不当是我国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针对过度樵采,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A.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B.合理分配水资源

C.调整农、林、牧用地的比例

D.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答案 D

解析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减轻过度樵采的有效途径。

3.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  )

A.植树造林,禁止伐木

B.建设人工草场,退耕还牧

C.修建水库,保护水源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答案 D

解析 荒漠化防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功能有(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设置草方格沙障有利于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提高植被的存活率。

『活动点拨』

[教材P20~21活动]

1.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特别是雨季前的高温期,风大干旱,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较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风沙活动准备了物质条件。

气候的过渡性必然导致植被的过渡性,沙漠与草原交错分布,为典型的荒漠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土地极易沙化。

2.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性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具有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整个草场的毁灭。

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农业生产不断地侵入牧业生产区。

农作区侵入牧区后,导致草场面积缩小,进一步会导致草场超载;同时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这就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加剧。

4.该图形象地表示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环境、资源、贫困等问题的根源,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

只有采取控制人口增长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才能使这个恶性循环问题得以解决。

[教材P23思考]

干旱区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所以绿洲区的植被一旦被破坏,荒漠化的速度很快,而一旦绿洲变荒漠后,要想恢复却异常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脆弱的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其次是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土壤贫瘠,难以满足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