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论文范文.docx
《农学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论文范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学论文范文
农学论文范文
范例
学院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本科毕业论文农业信息技术学习网站的开发周朋友
XX30010428指导教师刘丽五教授宋凤老师农学院专业名称农学(信息技术方向)论文答辩日期?
?
摘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了适应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广东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基于现代农业的专业改革,在农学专业下设四个方向,其中之一农业信息技术方向。
该方向建于XX年,是一个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相结合的新专业方向。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专业方向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学习网站、整合本专业方向的相关资源,以提供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交流学习和分享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网站JSPMySQLStrutsTomcat
DevelopingLearningWebsitefortheAgricultureInformationTechnology
ZhouXueyou
(CollegeofAgriculture,South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
Abstract:
Chinaisthebiggestdevelopingandtraditionalagriculturalcountry,wherethe
informationtechnologyinagriculturegrowsveryfast.Inordertomeetthegreatneedofit,theAgricultureCollegeofSCAUtookoutaModern-Agriculture-basedwaytoreform,anddivideditsMajorofAgricultureintofourdirections.TheMajorofAgricultureInformationTechnologyisoneofthem.Builtatxx,theMajorofAgricultureInformationTechnologyisa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agriculturalsciencebinedmajor,whichgrowsveryfasttheseyearsandnowneedsaonlineplatformtoofferitsstudentstoquicklygetitsresourceandaplacetoshareandmunicate.
Inthisstudy,withJSP,MySQL,StrutsandTomcat,theauthordevelopedawebsite,whichcontainsfourmenusthatrespectivelynamed“AbouttheMajor”,“News”,“Resource”and“Forum”fortheMajor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Technologytoachievethefollowingfivefunctions.Firstly,introductionofthemajor,includingasimplesumaryofthemajorandintroductionoftheteacherteamandoutstandingstudents.Secondly,relativenewsandarticles.Three,aplace
toofferfreeresourcedownloadingandments.Fourly,aforumfortheteachersandstudentstodiscuss.Atlast,featuresforadministrator.Allfunctionsaboveweretestedandarenowrunningonlinefluently.BasedonJavaandXHTML+CSS,thiswebsitecanbeeasilyexpandedinthefuture.Thebackgroundcolorofthissiteisblue,whichisthesymbolofthehopeandgloryblueprintfortheMajorofAgricultureInformationTechnology.Youcanvisitthewebsiteat202.116.160.176/NongXin/.
Keywords:
WebsiteJSPMySQLStrutsTomcat目录
1前
1
2材料与方
法
2.1材
1
2.2方
法
1
2.2.1需求分
析
1
2.2.2用户界面设计及开
发
1
2.2.3MySQL数据库设
计
2.2.4采用Java开发JavaBean程
序
1
2.2.5采用JSP开发前台程
序
错
误!
未定义书签。
2.2.6采用Struts2开发网站管理程
序错
误!
未定义书签。
3结
果
2
3.1程序测
试
3.1.1用户访问网
误!
未定义书签。
3.1.2
理••
管理员管
3.2
用户测试及评
估••
3.3
后台评
估••
4讨
站
2
2
论
参考文
献
错
误!
未定义书签。
附
录
错
误!
未定义书签。
致
谢
错
误!
未定义书签。
1前言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有
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了适应
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广东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基于现代农业的专业改革,在农学专业下设四个方向,其中之一农业
二是相关资讯的浏览,包括新闻和文章;其三课程资源的下载和评论;
其四是师生讨论区;其五是管理员管理(马如等,1990;Feng,etal,xx)。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需求分析
2.2.2
用户界面设计及开发
根据主要用户年轻化的特点,本例在配色方案和导航设计两方面
以活泼为主,添加了一些传统网站少用的元素如灯箱效果和交互动画来增强用户体验。
2.2.3MySQL数据库设计
新建数据库数据表及字段见表1。
表1高秆野生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性状
株高(cm)
穗数
实粒
空粒
2.2.4采用Java开发JavaBean程序
JSP(JavaServerPages)可以使用成熟的JavaBean组件来实现复杂的业务功能。
本例采用如下9个类,使用JDBC(JavaDataBase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交互,实现数据的持久化
(Java代码见附录)。
通过JDBC编程接口,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执行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语句、检
1
最小值1.7332260最大值平均值±标准误3.2624316021002.23+0.001678.48+0.0181178+1.582855+1.9206偏度1.1721.393峰度0.5642.484变异系数0.1530.4382.9920.4595.90343.7681.0160.745
论文参考范本一(综述类)
陕西省小麦产业现状与区域发展探索
摘要:
为了提升陕西省小麦的生产能力,研究了陕西省小麦生产发展的现状、区域特点、生产技术问题,并讨论了发展的思路。
结果表明,陕西省小麦必须向生产目标优质化、加工企业管理规范化、主栽品种栽培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的重点区域是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指出了区域小麦发展的技术关键,为持续增进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
陕西省;小麦;生产;区域小麦是陕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提升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是保障陕西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陕西地处中国内陆,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其南北狭长,跨越纬度近8°,由北
到南热量和降雨量增加,形成了长城沿线温带半干旱、陕北高原暖温带半干旱、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秦岭山地暖温带湿润和陕南亚热带湿润等5个不同气候区。
按照自然条件和传统耕作栽培习惯,陕西省传统小麦产区可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阶地平原和陕南山地(平坝)三大区域组,其中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阶地平原的渭北、关中小麦产区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种植区[1]。
1陕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的现状
1.1生产目标转型,优质小麦发展较快自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陕西省小麦播种面积由
结构调整初期1999年的158.9万ha降到xx年的119万ha,小麦播种面积下降了39.9万ha,但小麦总产仍稳定在40亿kg以上。
同时,优质小麦生产成为粮食生产中的新亮点。
xx-xx年平均小麦播种面积120万ha,三年平均总产40.15亿kg。
同期,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阶地平原的渭北、关中小麦产区小麦年平均播种面积100万ha左右,总产40亿kg,分别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83唏口总产的95%小麦平均产量3975kg/ha,比全省小麦平均产量3375kg/ha,高出18%。
xx年,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6.7万ha,占渭北、关中优生区小麦面积的40%左右[2,6]。
1.2面粉加工企业管理规范,但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1.3区域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主栽品种还没有形成规模陕西省优质小麦种植规模小、管理粗、品种多,同一生产区内,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良种良法不配套,不能充分发挥品种潜力。
农户商品麦生产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商品小麦质量不稳定,供货批次之间质量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用麦企业采购的积极性。
从生产层面分析,土壤、生态地区条件的差异,农户分散种植的影响,标准化生产技术程度不够,部分农民重品种、轻管理的现象,加大了商品小麦质量的不稳定。
目前,我国优质小麦仍然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一个乡往往种植几个乃至十几个不同的优质小麦品种,优质小麦品种混杂种植,给优质小麦的收购、鉴定、储存以及面粉生产带来很大困难。
同一生产区内种植品种过多,商品麦是多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管理措施下形成的混合体,难以形成较大数量、质地相同的原粮,不能满足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需求[2,5,11]。
1.4优质小麦产业化链联系不紧密,加工、销售有脱节现象近些年,陕西省各级政府和有关行业部门,在小麦农商结合、优质优价、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可资借鉴的生产经营模式,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出现了许多地方中介组织,促进了小麦产业化经营发展,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这主要是因为陕西省小麦面粉、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深加工能力偏弱,市场带动性低。
据统计,全省年营业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面粉加工企业有8家,能够提供小麦产前规划、产中质量跟踪、产后优质优价进行“订单生产”的企业只有1〜2家[2,5]。
面粉加工企业全局观念有待提高,仅仅把麦农看成是为其加工小麦原料的提供者,没有为他们切身利益着想的实际行动,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粮食储备部门管理粗放,谷贱伤农的事时有发生,不利于小麦产业的良性发展。
由于全省小麦产不足销,受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农民有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品质的积极性,因此通过政策的合理引导,小麦产业有望获得良性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盈利,农民得益,政府放心的局面[5]。
2陕西省小麦生产的区域特点分析陕西省小麦从北到南依次分为长城沿线风沙滩地中早熟春麦区、陕北丘陵沟壑晚熟冬麦区、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和秦巴浅山丘陵中熟冬麦区6个类型麦区[2]。
各个麦区在全省的小麦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不相同,其中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和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是陕西省的重要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
2.1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是陕西省主要优质小麦优势生产区之一。
包括宝鸡、咸阳、渭南北部、延安南部和铜川全部。
冬春干旱,冬季寒冷,常有晚霜为害。
冬小麦在水地属适宜区,旱地为次适宜区。
这一区农用耕地69.5万ha,占全省耕地的18.9%。
小麦面积39.3万ha,占全省麦田面积的23.3%,占本区耕地的56.5%,占粮食作物面积的
65.4%,小麦总产在8亿kg〜10亿kg,占全省小麦总产的20%
左右。
本区种植小麦品种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50〜280d[2-5]。
2.2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
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是陕西省的主要小麦产区。
水地及西部川道属小麦适宜区,东部川道及旱地是次适宜区。
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地面积大,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方便,历来是陕西省优质强筋小麦优势生产区。
本区农田耕地133.5万ha,占全省耕地36.2%,水地84万ha,占全省水地面积70.3%。
小麦面积86.5万ha,占全省麦田面积51.2%,占本区耕地64.8%,粮食面积的59.2%,小麦总产30亿kg左右,占全省小麦总产的64%左右。
本区主要种植弱冬性品种,中早熟,生育期220〜250d[2-5]。
2.3其他麦区主要包括长城沿线风沙滩地中早熟春麦区、陕北丘陵沟壑晚熟冬麦区、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和秦巴浅山丘陵中熟冬麦区。
长城沿线风沙滩地中早熟春麦区由于耗水量大、产量低、效益不高,在结构调整中已全部调整成春玉米等作物。
陕北丘陵沟壑晚熟冬麦区是冬小麦种植的最北沿,由于该区干旱冻害严重,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加之退耕还林草和果业的发展,面积锐减,不足1万ha,成
点状分布,在小麦生产中已失掉应有的地位。
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和秦巴浅山丘陵中熟冬麦区总面积约10万ha。
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生产条件较好,属小麦的次适宜区。
该区气候温热湿润,冬季低温时间短,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小麦生长发育;自然条件好,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水田多,以稻麦、稻油两熟为主;弱春性,早熟,生育期210〜240do
秦巴浅山丘陵中熟冬麦区属小麦的次适宜区。
该区平缓地小麦多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个别田块夏闲后种正茬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因海拔、纬度不同,差别很大。
以弱冬性或弱春性品种为主,中熟,生育期241〜270d[5],由于受地貌特征影响,分布零散,收割难以机械化,加之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面积下降。
3陕西省小麦生产力提高的区域性技术问题
3.1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
渭北高原中晚熟冬麦区小麦生产的限制条件,一是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少,多数田块不足0.8%,氮磷极缺和较缺,氮磷比失调,施肥方法以撒施为主,造成肥效较低;二是干旱缺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小麦生育期降水少,全年降水只有500〜560mm冬春多干旱,境内河流少,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低,发展灌溉水资源差,投资多,成本高,难度大;三是耕作粗放,机械化程度低,劳畜不足,经济条件差,单产水平低而不稳,有的田块产量仅100kg/ha左右,有的年份更低;四是选用品种不当,现有品种难以发挥其生产潜力。
该区域小麦的发展趋势,从小麦生产条件考虑,首先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其次要应用量水栽培技术,依据小麦休闲期降水量,合理调控
品种、施肥、播种期和播种量,发挥限制资源的最大生产潜力;三要培肥地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四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造传统旱作农业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技术,提高自然降水的生产效益和利用效率;五要强化旱作区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品种的科学选用,合理密植,适期播种,主茎和分蘖并重成穗,精细管理;六要积极推广覆盖种植高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6,17]。
3.2关中平原中早熟冬麦区该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一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争时矛盾突出,加之小麦播种期雨水缺乏或过多,常常导致有些区域整地、播种质量不高;二是土壤肥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和生产要求还差的较远,有机肥用量少,化肥使用上重氮轻磷,氮磷比例失调,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几乎不使用;三是晚播小麦管理粗放,多采取大水大肥或以水肥代管理,群体大,个体弱,群体与个体矛盾突出,病虫草害较重,倒伏严重,常有干热风发生;四是土地大平小不平,生产用水不足,灌溉方式落后,水分生产效率和利用效率低;五是主栽品种推广力度不够,因品种和种植技术不同的分户条带种植依然普遍[1.7]。
该区域小麦发展的趋势是高产更高产,从生产角度考虑,主要表现在:
一是选用中早熟中矮杆抗病高产品种;二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实施配方施肥,增氮增磷补微,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三是应用传统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自然降水的生产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四是积极推广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在提高单产水平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6,16]。
3.3陕南麦区
陕南平坝早熟冬麦区生产的限制因子:
一是秋淋夏涝,湿害严重。
地湿土粘,通透性差,难以耕作,再加上地下水位高,对回茬麦整地播种不利。
二是整地粗放,播种质量差。
小麦成苗率低,苗期往往形成地上苗系与地下根系生长不协调,群体小,成穗不足;三是生育后期,又易导致赤霉、条锈病、白粉病的发生;四是农家肥施用量少,底肥不足。
由于前茬是水淹密植作物,土壤速效养分接替不上;五是比较效益低。
生产上群众历来重视水稻生产,小麦一般选择早熟品种,早收获为水稻插秧腾茬[1]。
近年油菜籽大幅涨价后,压麦扩油成了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一致行动,小麦面积逐年减少。
该区稻茬麦的发展趋势:
一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要排灌渠系配套,根除湿害和涝害;在前茬作物水稻沟头撒籽时,要及时清沟排水晾田,为小麦播种创造条件;二是合理轮作。
实行小麦、水稻、油菜三年一倒茬的轮作制度;实行秸秆还田,推广稻茬免耕穴播稻草覆盖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增施有机肥,搞好氮磷配合,不断提高和改善土壤肥力及其理化性状;三是选用抗病高产品种,推广包衣种子;四是开展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秦巴浅山丘陵中熟冬麦区生产的限制因子是:
立地条件差,地貌起伏大,造成坡度陡,耕地质量差,降水利用率不高。
小气候类型多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
土壤质地差,山地石渣土、黄泥巴等瘠薄土壤面积大,土层薄,肥力水平低,缺磷面积大。
小麦耕作技术粗,晚播面积大,品种多乱杂,科技水平低、生产投入不足等。
近年由于
劳动力不足,小麦生产又难以机械化,加之比较效益低,导致面积下降。
该区小麦增产的途径:
一是综合治理,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造生产条件;调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小麦生产,发展豆科作物;二是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氮磷配合,平衡施肥,培肥地力;深耕改良土壤,重视抗旱保墒措施;三是适时播种,作到条播,提高播种质量,推广小麦留空行间套种植方式;四是引选良种,搞好品种布局与组合,推广良种包衣,加强麦田管理。
五是病虫害防治技术[6-10]。
4讨论
陕西省小麦产区南北跨度较大,区域性较为明显,提升陕西省小麦生产能力要突出优质,兼顾高产,实现高效,分区域建立和完善优质小麦发展思路。
渭北高原强、中筋硬质白粒冬麦区,充分发挥其土层深厚、土地平整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利用政府的惠农、助农、扶农政策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和投资小麦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科学技术在优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率[17]。
到xx年,该区小麦面积稳定在26.7万ha、平均产量3750kg/ha,总产10亿kg,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18.7万ha,总产7亿kg。
到2020年,该区小麦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平均产量4500kg/ha,总产12亿kg,其中优质强筋小麦24万ha,总产10.8亿kg。
该区域为典型的雨养农业区,提高小麦生产能力的关键是用现代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改造传统的旱作农业技术,致力于降水的蓄、保、用、耗研究,应用深松蓄水、秸秆覆盖保水技术;其次是配方施肥,施配方肥,深施施足底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再次是以统繁统供为突破口,实现优质品种合理布局和集中连片种植,选择应用冬性、半矮杆、抗旱、耐寒、综合抗性较好的硬质白粒小麦品种。
最后是按品种分区域抢时机械化收获,提高籽粒商品性[15]。
在产业化运作上,应在产地发展大中型面粉、食品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运作带动优质小麦生产,最终增加农民收入。
关中平原强、中筋硬质白粒冬麦区,合理利用该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机械化程度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强等条件。
到
XX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73.3万ha,平均亩产280kg,总产30.8亿kg,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36.7万ha,总产15.4亿kg。
到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不变,平均亩产330kg,总产36.3亿kg,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50万ha,总产24.7亿kg。
该区域提高小麦生产能力的关键:
一是优化区域品种结构,布局以半冬性、矮秆、优质多抗小麦品种,实行种子统繁统供;二是以提高播种质量为突破口,改适期播种为适期晚播节水防冻,改精量播或大播量为适量播种保证小麦群体合理,改化肥撒施为配方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改撒播为机条播保障苗匀苗壮;三是重视和加强田间管理,玉米秸秆还田地要早灌保灌冬水,壮苗晚灌春水,肥水后移,高产田要增灌花粒水;应用冬前化学除草和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6];四是加强产销衔接,改变混种、混收、混储、混运状况,提高优质小麦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商品率,扩大本省优质小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完善优势区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设施、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实现良种、成套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的合理运作,做大做强
灌水和非灌水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产量相关性的影响摘要:
在灌水和非灌水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群体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表
现。
结果表明,各基因型小麦在灌水小区的群体指标明显高于非
灌水小区;叶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