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67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0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届高考生物百强名校试题解析精编版黑龙江大庆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1.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粘膜的螺旋状短杆菌,具有强的脲酶活性,是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

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染液对其进行染色,可以看到其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B.储存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拟核,该菌含有质粒,可以为基因工程提供载体

C.该菌合成和加工蛋白质所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D.该菌菌体表面存在多种抗原成分,可刺激宿主T淋巴细胞产生多种抗体

【答案】B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名师点睛】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细胞壁的细胞都具有核膜结构

B.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结构,因此其组成中不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C.利用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丝状物主要是DNA

D.含有色素的细胞一定有叶绿体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因此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含量丰富

B.癌细胞中糖蛋白及核糖体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利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卵细胞的体积大,有利于它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浆细胞可产生大量抗体,其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含量丰富,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而癌变细胞代谢旺盛,细胞内核糖体未减少,B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的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正确;卵细胞的体积大,其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它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浆细胞是抗体合成的细胞,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2、癌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

3、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形成的胞间连丝可使相邻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

4、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同时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4.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pH值

B.甲曲线中,A点与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乙曲线中,D点与F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丙曲线中,G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H点

【答案】C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2、低温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并不失活,酶活性不为0,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过酸和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酶失活,酶活性为0。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上升反应速率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酶达到饱和,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上升而上升。

5.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

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与mRNA互补),有18959个碱基。

吞噬细胞是首先被病毒攻击的靶细胞,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为研究埃博拉病毒,用富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的培养基培养病毒

B.一个病毒RNA分子复制形成一个新的病毒RNA至少需要37918个核苷酸

C.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但对细胞免疫影响较小

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以出芽方式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B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用H2O2作实验底物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C.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

D.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

【答案】D

【解析】因为温度影响H2O2的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选用H2O2做实验底物,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含有色素,会对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的结果产生掩盖作用,不适合,B错误;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C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两个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都是解离的作用,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D正确.

【考点定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成熟的植物细胞才会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

2、温度影响H2O2的分解;

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7.取一段长5cm的葱茎,将其纵切至4cm处。

由于纵切的葱茎使薄壁的内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其中内层细胞比外层表皮细胞扩张能力强,扩张速度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图中的初始状态,将它作为对照。

再取另外四节葱茎做同样的处理,将它们分别置于a至d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分钟后,葱茎形状记录如下。

据此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A.a>b>c>dB.a>c>d>bC.b>d>c>aD.b>a>c>d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8.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两种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种细胞器都是通过内膜折叠增加生物膜的面积

B.不需要其他处理,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这两种细胞器的形态

C.(CH2O)→[H]和[H]→(CH2O)分别只发生在两种不同细胞器中

D.在这两种细胞器的有关生物膜结构上,都能产生ATP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植物叶肉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线粒体:

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3、叶绿体: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9.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8h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0~6h间,酵母菌能量利用率与6~12h间能量利用率大致相同

C.0~8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D.6h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曲线信息可知,0~6h有氧呼吸较强,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水,而仅在6~8h有氧呼吸下降,而开始无氧呼吸,因此容器内水含量不致下降,故A错误;密闭容器内酵母菌不可能呈现“J”型增长,因为“J”型增长是理想状态下存在的,故B错误;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6h以后压强才开始不断增加,故C错误;酒精的产生开始于无氧呼吸,从曲线可知开始于6h,无氧呼吸的曲线斜率反映了酒精产生的速率,故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答案】B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名师点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

可利用能

1255kJ

61.08KJ

联系

将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11.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答案】C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2.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B.物质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

D.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不能生长

【答案】D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3.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

下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

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

细胞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长(h)

10

7

3.5

1.5

22

A.M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B.G2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C.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15小时后

D.所有细胞都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22小时后

【答案】B

【考点定位】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名师点睛】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14.下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

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A.乙图中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B.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

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

【答案】D

【解析】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根据乙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C正确;丙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与图1的BC段相吻合,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5.用3H标记玉米(2n=20)花粉粒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该花粉粒细胞转入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秋水仙素(加入时间如图所示)。

下图是该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 

B.d点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均带有3H标记 

C.通常情况下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e-f阶段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C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名师点睛】有丝分裂的过程

1、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

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

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

(1)纺锤体解体消失

(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16.如图是某几种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的相关图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d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为雌性纯合子

B.乙图中秋水仙素在cd段发挥作用,受精作用发生在de段

C.丙图中1、3区段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D.甲、乙图中的ab段均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17.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相同

D.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答案】D

【解析】癌症不是传染病,接触癌症病人不会增加细胞癌变的几率,A错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是致癌因子,此外还与年龄等因素有关,B错误;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因为艾滋亚硝酸盐是化学致癌因子,能引发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癌变,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名师点睛】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此外,患癌症的几率还与年龄、免疫能力等因素有关.

18.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致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均会降低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且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C.癌症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D.性格过于孤僻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细胞癌变的原因

【名师点睛】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2、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19.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例

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A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20.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豚鼠,若这对豚鼠再生两只小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是()

A.1/4B.3/8C.3/16D.7/16

【答案】B

【解析】对黑色豚鼠生了2只小豚鼠(一只白,一只黑),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黑色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这一对黑色豚鼠的基因型均为Aa.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一对黑色豚鼠的基因型均为Aa,则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因此这对黑色豚鼠再生一只豚鼠是黑色的概率为3/4,是白色的概率为1/4.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1.某同学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该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

B.实验中Ⅰ、II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该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D.实验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约为50%

【答案】B

【考点定位】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名师点睛】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

1、材料用具的注意事项是:

(1)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

(2)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

(3)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最好选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容器,而不要采用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

(4)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量相等,以表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同时,每个小桶内的带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也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

2、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时应将小桶内的小球混合均匀.

(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每次抓取后,应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显隐性配子数量相等.

(4)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实验需要重复50~100次.

2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分离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据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设想

B.F2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所选实验材料不一定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孟德尔据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的设想,A正确;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中出现3:

1的性状分离的条件之一,B正确;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错误;验证分离定律可以采用测交法(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也可以用杂合子自交的方法,D正确.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名师点睛】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重组类型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B.9/16C.6/16D.3/16

【答案】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4.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异常次级精母细胞所致

B.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C.患者为女性,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异常次级卵母细胞所致

D.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

【答案】B

【解析】XYY综合症患者含有两条Y染色体,是男性个体;XYY是X卵细胞和YY精子结合形成的,可见XYY综合症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Y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YY异常精子所致.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25.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

1B.有9种基因型

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答案】D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

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26.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乙装置是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________。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