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624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docx

检体诊断学练习和思考

检体诊断学练习与思考

绪论

问诊

水肿

咳嗽咳痰

咯血

呼吸困难

胸部体格检查

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

心脏检查

血管检查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与体征

发热

腹痛

腹泻

呕血

便血

黄疸

腹部检查

病历与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检查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肝颈静脉回流征:

当右心衰竭引起肝瘀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二、填空题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

望、触、叩、听。

医生诊断疾病的第一步是问诊,第二步是——体格检查

问诊

一、名词解释

主诉:

为患者感受最痛苦的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的时间。

二、简答题

1、简述现病史的主要问诊内容

▪A起病情况B主要症状的特点C病情的发展和演变D伴随症状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资料E诊疗经过F一般情况

水肿

一、名词解释

1、水肿:

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

二、填空题

1、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2、全身性水肿的病因有:

_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它原因的全身性水肿

三、选择题

1、心源性水肿下面哪个特点是错误的:

(A)

A、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

B、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C、发展较缓慢

D、伴有心功能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脾大、静脉压升高等

四、简答题

1、试述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从眼睑颜面部开始而延及全身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发展快慢发展常迅速较缓慢

水肿性质软而移动性大比较坚实移动性小

伴随病伴有其他肾脏病症:

如伴有心功能不全:

如心脏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增大、肝肿大、静脉压升高

咳嗽咳痰

一、填空题

1、脓臭痰提示感染,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感染。

铁锈色痰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痰见于__________________;红棕色胶冻样痰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咯血

二、填空题

大咯血是指咯血量在500ml以上每日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主要见于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脓肿。

呼吸困难

一、名词解释

1、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2、Biots呼吸又称间停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二、填空题

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是:

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

胸部体格检查

一、填空题

1、气管移位的常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ouisangle(sternalangle)是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突起而形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_____2_________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

一、填空题

1、

在正常人可于,以及

听见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2、两侧肺底湿罗音,多见于心力衰竭所致的肺淤血、_支气管肺炎等。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渗出液的特点:

(c)

A、液体相对密度低于1.015B、蛋白含量低于25g/l;

C、细胞数大于500/μlD、细胞数少于100/μl

心脏检查

一、名词解释

1、AustinFIint杂音:

、AustinFIint杂音:

听诊部位在二尖瓣区;舒张早期、柔和、吹风样、吸气时增强、无S1亢进增强,无开瓣音。

形成机理: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冲击二尖瓣前叶导致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相对狭窄)。

2、奔马律:

是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或S4,与原有的Sl、S2组成的节律,在心率快时(>100次/min),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3、震颤:

震颤是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4、心包摩擦音:

心包膜发生炎症、渗出纤维蛋白,心脏搏动时壁层和脏层心包摩擦而出现的粗糙,搔抓样,类似皮革或纸张摩擦的声音,与心跳一致,与呼吸无关。

发生与消失较迅速(数小时、数天),渗出量增多时消失,L3、4肋问最响/坐位前倾时更明显。

5、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是二尖瓣狭窄时,第二心音后出现的一个高调而清脆的额外音。

听诊特点:

音调较高、响亮、清脆、短促,呈拍击样。

部位:

在心尖部及其内侧,呼气时增强,见于狭窄早期,瓣膜弹性好。

是二尖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的间接指标。

6、抬举样心尖搏动:

指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持续至S2开始。

为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7、心音分裂:

指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时距延长,导致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成两个部分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左心衰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淤血,急性肺水肿时咳痰为粉红色泡沫痰;右心衰主要病理改变为体循环淤血;

2、心包积液时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改变。

3、二尖瓣区功能性收缩期杂音常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妊娠或甲亢等(任4个即可)

三、选择题

1、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B)

A、睡眠状态下60~100次/分B、60~100次/分

C、70~80次/分D、安静、清醒状态下60~100次/分

2、有关心脏杂音正确的描述为:

(A)

A、按心动周期可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连续性杂音。

B、吹风样杂音临床上常用来描述舒张期杂音的性质

C、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主要见于肺动脉瓣狭窄

D、心包摩檫音有时在正常人也能听到。

3、有关心音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健康人可听到两个性质不同的声音交替出现,称S1和S2

B、第二心音音调高、性质较清脆、占时较短

C、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健康成人一般听不到

D、第三心音在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中均能听到

4、第一心音分裂是指:

(D)

A主动脉瓣关闭明显迟于肺动脉瓣关闭

B二尖瓣关闭与主动脉瓣关闭不一致

C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关闭不一致D三尖瓣关闭明显迟于二尖瓣关闭

四、简答题

1、收缩期生理性和器质性杂音的鉴别?

器质性和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

鉴别点

器质性

生理性

年龄

不定

儿童、青少年多见

部位

任何瓣膜听诊区

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

持续时间

长,掩盖S1

短,不掩盖S1

性质

吹风样,粗糙,可伴震颤

吹风样,柔和,不伴震颤

传导方向

广而远

比较局限

强度

常在3/6级以上

一般在2/6级以下

心脏大小

心腔增大

正常

2、二尖瓣狭窄的听诊特点?

2、二尖瓣狭窄的听诊特点。

答案:

1)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2)心尖区S1亢进3)开瓣音4)S2亢进分裂5)Graham-Steell杂音

3、病理性S3与生理性S3的鉴别?

病理性S3生理性S3

原因严重心肌病变,左室功能低下,健康人,尤其儿童、青少年多见

反映左室舒张晚期容量过量

心率常>100次/分多<100次/分

体位无关坐位或立位消失

与S2关系:

距离较远,较响距S2较近,声音较低

4、心尖区常见的收缩期杂音有哪些?

请简述其病因及听诊特点?

1)功能性:

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妊娠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听诊特点为吹风样,性质柔和,短而弱;

2)相对性:

见于左心增大引起的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

听诊特点为吹风样,性质柔和,左室缩小后杂音可减弱;

3)器质性:

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

听诊特点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可遮盖S1,高调粗糙,强度常在3/6级以上,向腋下传导,吸气增强,呼气减弱;传导而来,常见的有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

血管检查

一、名词解释

1、交替脉(pulsusalterans)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

一般认为是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

(意义:

是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

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水冲脉:

①指脉搏如潮水般骤起骤落;②是收缩压增高和(或)舒张压降低使脉压差增大所致;③常见于甲亢、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等。

3、奇脉:

又名吸停脉,在吸入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奇脉。

意义:

系左室搏血量明显减少所致。

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等。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与体征

4、脉搏短绌:

指脉率小于心率,见于房颤.

5、周围血管征包括:

①毛细血管搏动;②水冲脉;③枪击音;④Duroziez双重杂音。

意义:

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和严重贫血等。

二、填空题

1、正常脉压差是。

2、脉压差增大时可出现_________、颈动脉搏动增强、点头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体征。

3、根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标准,成人高血压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奇脉(又称吸停脉)产生的机制。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与体征

一、简答题

1、试述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要体征有哪些?

2\简述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及体征。

答:

症状:

症状出现较晚,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

胸痛(心绞痛):

呼吸困难:

晕劂等。

体征: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

左下移位的心尖搏动呈抬举样。

叩诊:

心界向左下增大呈靴型。

听诊:

部位:

主动脉瓣区或主动脉瓣副区。

时期及性质:

舒张期叹气样递减型杂音。

传导:

向胸骨左缘及心尖区传导。

体位:

前倾座位最响。

Austin-Flint杂音:

部位:

心尖区。

时期:

舒张期。

性质:

柔和;低调;隆隆样杂音。

形态:

递减型。

周围血管征:

颈动脉搏动;点头运动;水冲脉:

毛细血管搏动;动脉枪击音和Duroziez双期杂音。

二、分析题

38岁女性,劳力性心累3年,加重不能平卧咳喘1周入院.体检发现两颊紫红,端坐呼吸,脉博98次/min,BP120/76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双肺底细湿啰音,心尖博动快而弥散,心浊音界轻度增大,HR120次/min,绝对不齐,心尖区S1亢进,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及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级,向周围传导明显,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P2亢进,吸气性分裂,肝脏肋下2cm,剑下5cm,边钝质软,下肢不肿.请分析该病例可能的病因诊断,病理诊断及病理生理诊断及其依据,如何进一步检查确诊?

1)病因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依据:

青年女性,心脏病变以二尖瓣杂音为主要表现。

2)病理诊断: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依据:

两颊紫红可能是二尖瓣面容;心尖区S1亢进,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是二尖瓣狭窄主要听征特点;心尖区可闻及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级,向周围传导明显提示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3)病理生理诊断:

心房颤动,依据:

HR120次/min,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有脉搏短绌;心力衰竭(全心衰),依据:

劳力性心累,不能平卧,咳喘,端坐呼吸,心率增快(HR120次/min),P2亢进,双肺底细湿啰音等是左心衰的体征;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肝脏增大是右心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应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1)ECG:

确诊心房颤动;

2)X线胸片:

了解心脏大小形态,及肺部情况,有助于病因诊断及左心衰判断

3)UCG:

是瓣膜性心脏病的确诊检查,应尽早进行;

其他理化检查:

如血常规,风湿病相关检查等;

 

发热

一、名词解释

1、发热: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波动较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可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稽留热(continuedfever):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等。

4、间歇热(inttermittent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二、选择题

1、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

(A)

A、变态反应B、感染性疾病C、内分泌代谢障碍D、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2、一个患者每天体温39.6~40.1℃,最低体温37.6℃,持续10天,其热型属于哪一种(C)

A、波状热B、稽留热C、弛张热D、间歇热

3、下列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的是:

(D)

A、甲状腺机能亢进B、白血病C、心功能不全D、中暑

腹痛

一、名词解释

1、牵涉痛:

内脏疾病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二、填空题

1、慢性腹痛的病因有消化性溃疡、结核性腹膜炎、反流性食管炎、

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三、选择题

1、女,35岁,持续性右上腹痛2天,疼痛放射至右肩部,体检有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应先考虑:

(C)

A、急性肝炎B、急性胰腺炎C、急性胆囊炎D、急性胃炎

2、下列哪种疾病的腹痛多为慢性腹痛?

(D)

A、急性胆囊炎B、异位妊娠破裂

C、胆囊结石D、结核性腹膜炎

腹泻

一、名词解释

1、腹泻:

指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慢性腹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粘液、脓血以及未消化的食物,病程超过2个月。

二、简答题

1、简述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慢性腹泻的病因

(1)胃源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2)肠源性:

肠结核、慢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等

(3)胰源性: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4)肝胆源性:

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等

呕血

一、名词解释

1、呕血: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柏油便

tarrystool: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且大便表面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柏油便。

二、选择题

1、下列呕血患者中,能提示胃癌或胰腺癌的是:

(D)

A、伴明显贫血B、伴蜘蛛痣

C、伴明显腹胀D、伴左锁骨上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三、简答题

1、简述上消化道出血(呕血)的临床表现

(1)先上腹部不适、恶心,随后呕出血性胃内容物、解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障碍(与失血量、速度有关):

小量失血<400ml,失血量为10%-15%的血容量时,可有头晕、畏寒,多无血压、脉搏的变化;中量失血800-1000ml,失血量为20%-30%的血容量时,有急性失血性贫血和循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头昏、乏力、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快;大量出血>1000ml,失血量为30%以上的血容量时,则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脉搏快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及休克。

(3)血液学改变:

最初可不明显,随后(组织液的渗出及输液等)可出现HB及RBC比容的下降。

 

便血

一、名词解释

Occultbloodstools:

隐血便,少量出血(每日5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

黄疸

一、名词解释

1、黄疸: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隐性黄疸:

指血清中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在临床上不易察觉皮肤、巩膜发黄。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胆汁淤积性黄疸?

(C)

A、肝内泥沙样结石B、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

C、肝硬化D、妊娠复发性黄疸

2、属于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C)

A、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B、尿胆红素阳性

C、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D、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3、以UCB增高为主而CB基本正常的黄疸是:

(A)

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黄疸

C阻塞性黄疸DDubin-Johnson综合征

4、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C)

A皮肤瘙痒B粪便颜色变浅

C尿胆原阳性D尿胆红素阳性

三、简答题

1、简述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

皮肤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有皮肤搔痒,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

A.血清CB增加

B.尿胆红素实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原减少或缺如

C.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2、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的角度区分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急性溶血时可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血红蛋白尿,腰痛等临床表现,慢性者可有脾大。

实验室检查见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粪色加深,尿中尿胆原增多但无尿胆红素。

肝细胞性黄疸:

可有相应肝病临床表现,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尿胆红素阳性,粪中粪胆素及尿中尿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内胆汁淤积的程度。

胆汁淤积性黄疸:

有胆道阻塞的原发病和阻塞后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胆红素阳性,尿色深,粪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

 

腹部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蛙腹:

腹腔内有大量积液即腹水时,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扁而宽,称为蛙腹。

2、揉面感:

是指慢性疾病,由于发展较慢,慢性炎症对腹膜的刺激不强,导致腹膜增厚,肠管、肠系膜的粘连,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

结核性腹膜炎,

3、舟状腹:

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成舟状,可见于恶病质,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结核、败血症等)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亢晚期、恶性肿瘤。

1、Courvoisier征:

由于胰头癌等病变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

二、填空题

1、腹壁揉面感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血性腹水和肿瘤在腹膜上的转移

2、肝浊音界消失首先应考虑胃肠穿孔。

3、一腹壁静脉曲张患者,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由上至下,见于门静脉高压。

4、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称作被动体位。

5、在腹部检查液波震颤时,需有3000-4000毫升以上液量才能查出,而在检查移动性浊音时,需有1000毫升以上游离液量才出现阳性。

三、选择题

1、脾肿大的测量中甲丙线指:

(B)

A.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

B.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C.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D.脾右缘与左锁骨中线的距离。

2、关于腹部检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正常可触及腹主动脉搏动B、肝下缘触及说明肝肿大

C、振水音可见于幽门梗阻D、肠鸣音消失可见于肠麻痹

3、腹部听诊肠鸣音消失见于:

(A)

A.麻痹性肠梗阻。

B.机械性肠梗阻。

C.急性胃肠炎。

D.服泻药后。

四、简答题

1、当触诊发现腹部包块时,对包块的描述包括哪些内容。

腹部触到包块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⑴位置⑵大小⑶形态⑷质地⑸压痛⑹搏动⑺移动度

2、触诊肝脏时应描述的内容:

⑴大小,⑵质地,⑶表面形态及边缘,⑷压痛,⑸搏动⑹肝区摩擦感,⑺肝震颤

3、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从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角度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可以出现那些异常体征?

望诊:

肝病面容,蜘蛛痔,肝掌,黄疸,男性乳房发育,蛙腹,腹壁静脉曲张;触诊:

脾肿大,液波震颤;叩诊:

可移动性浊音阳性;听诊:

脐周可闻及连续性静脉嗡鸣音。

 

病历与诊断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主诉

心电图检查

一、名词解释

1、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频率350~600次/分。

节律绝对不规则。

QRS波为室上性,但R波之间稍有差异。

2、Ⅲ度(完全性)AVB:

指室上性激动均不能下传到心室,因而阻滞以下由逸搏心律代替,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房率高于室率,常伴有交界性(多见)或室性逸搏。

3、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常>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早搏的QRS波前无P波;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4.莫氏型(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ECG可见PR间期固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未下传,无QRS波峰。

阻滞部位:

1/3在希氏束,2/3在希氏束分叉之下;多属于器质性损害,容易发展为Ⅲ度AVB。

5、完全代偿:

配对间期加代偿间隙,等于两个窦性心动周期。

6、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窦性节律下,P-R间期>0.20s.

二、填空题

1.正常P-R间期0.12~0.20s;正常ST压低不大于0.05mv。

2.心电图仪记录每小格中横格代表时间为.0.04S,纵向代表电压为0.1mv。

3.正常心电图中的Q波,深度不超过1/4R波;时间不超过0.04s。

4.房性过早搏动的心电图特点:

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与窦P有差异;P-R间期≥0.12s,;代偿不完全;室上性R波。

三、选择题

1、异常Q波是指,()

A、Q波时间<0.04s,电压>同一导联1/4R波

B、Q波时间>0.04s,电压<同一导联1/4R波

C、Q波时间>0.04s,电压>同一导联1/4R波

D、Q波时间<0.04s,电压<同一导联1/4R波

2、该心电图的正确诊断是:

()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尖端扭转性室速

C、心房扑动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正常心电图,ST改变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ST压低不大于0.1mvB、ST压低不大于0.05mv

C、ST压低不大于0.01mvD、以上都不是

5、肺型P波多见于:

()

A、风心病的肺动脉瓣狭窄B、肺心病

C、室间隔缺损D、冠心病 

6.在接胸前导联时,V1电极应置于下列哪个位置是正确的?

()

A、左侧胸骨旁第4肋间隙;B、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隙;

C、左侧胸骨旁第2肋间隙;D、右侧胸骨旁第3肋间隙。

7、正常心电图的ST段改变应是:

()

A、ST段压低≯0.05mv;B、ST段压低≯0.01mv;

C、ST段压低>0.05mv;D、ST段压低≧0.05mv。

四、简答题

1、简述急性心肌梗塞的的分期及其各期的心电图特点。

答案:

1)超急期:

其ECG表现为T波高耸

2)急性期:

有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典型的表现)

3)亚急性期:

有病理性Q波,ST段逐渐降低(典型的表现)

4)陈旧性:

只有病理性Q波,ST—T逐渐正常(1-6个月)

2、写出该心电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