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期中测试.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期中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期中测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期中测试
2019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
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考生在答卷前请务必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写上姓名,涂上考号。
2.请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对应的答案标号内;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主观题须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试卷上
作答或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
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
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
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
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
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
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
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可以说,
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
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
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
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
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
同样,来自欧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
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
乐器等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飘逝的紫围巾
符浩勇
本来商贸局局长韩风出差回来可直接回家的。
可他忘了带钥匙,妻子朱珊要等到五点半才能下班。
他决定先到县委大院里自己单位去一会,顺
便处理一下出差期间的信件和报刊,然后等朱珊下班后与她一起回家。
县委大院里各单位清洁工由机关事务局统一管理,派往他单位的清洁
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弱女人。
大家称她小卢。
平时她打扮很朴素,或者说有点土气。
他进入单位大楼时,正碰上小卢在清扫楼梯。
她说:
“谢谢局长你那天送我报刊。
”韩风记起了出差前清理过期的报刊,正碰上她在打扫走廊,随手把一堆没用的报纸和杂志给了她。
他说:
“一堆旧报刊,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清理了。
”他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果然堆满了信件和杂志。
他坐下前,给朱珊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已回到单位。
韩风读完信件正要翻看杂志时,朱珊已来到了办公室门口。
他说:
“等
我把这些杂志扫一眼就走。
”顺手把刚刚收到的一本时装杂志递给了她。
朱珊一接过就惊叹一声:
“呀,好漂亮的围巾啊。
”朱珊说到围巾,韩风就想起给她买的礼物,立刻起身从旅行袋取出了一条紫色的围巾。
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显出什么激动,这让韩风有些失望。
事实上,朱
珊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因韩风的礼物而激动了。
朱珊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就顺手把紫围巾放到沙发的拐手上,接着继续看那本时装杂志。
稍刻,有
人打朱珊的手机,是约她去打麻将的。
她兴奋地将家钥匙甩给韩风就飘然走了。
韩风回家时看到紫围巾仍在沙发的拐手上,就想朱珊一定是不喜欢紫围巾,要不,她走时会带上的。
他走过去捡起紫围巾,放进了公文柜里。
次日,韩风来到办公室,发现床几上放着三个苹果。
苹果又大又红,以为是秘书放的。
可秘书说:
“这是小卢送来的,她说你送过她旧报刊。
”韩风说:
“难怪她昨天在楼梯上说要谢我。
”
韩风上班途中走出单位大楼时又看见了小卢。
她正在忙着清扫单位门口的落叶。
寒风还在拼命地刮着,飕飕的冷风像长了腿一样直往她脖子里钻。
她显然感到了寒冷,她使劲地往衣服里缩脖子。
他看见她的脖子越缩越短。
后来,她只好把衣领竖起来,想让衣领挡住寒风。
但衣领毕竟太软弱了,寒风一下子就把它吹倒下去。
有一条围巾就好了。
韩风猛然想起那条妻子不喜欢的紫围巾。
他转身踅回办公室。
当他再次走到了小卢身边,发现她已经冷得浑身发抖了。
“小
卢”,他轻轻地叫了一声。
小卢从落叶中抬起头来,嘴唇都变乌了。
他没有马上把紫围巾给她,他先说到苹果。
小卢低下头说:
“只能算是一点心意。
”韩风这时把眼睛移到了她的脖子,说:
“这么冷的天,为什么不披一条围巾呢?
”小卢的身体颤了一下,说:
“乡下很少披围巾的。
”话音
未落,韩风把紫围巾递到了她面前,说:
“我这围巾,给你吧。
”她顿时一惊,立刻抬起头看他,却不敢接紫围巾。
韩风说:
“今天的风很大,快
围上吧。
”他说时已把紫围巾塞进了小卢的手中。
朱珊一直都没提到那条紫围巾,她似乎将它忘得很干净。
韩风想可能
主要还是她围巾太多的缘故吧。
她在家里有一个围巾专柜,各种各样的围巾挂了十几个衣架,几乎每天都要换一条围巾。
一个下午,韩风刚走下单位门口的台阶,一条紫围巾突然映入他的眼帘。
“韩局长,总算等到你了。
”说话的是小卢,她脖子上的紫围巾在这寒天里分外醒目。
韩风一愣,问:
“你等我?
”她点点头说:
“等你有好一会了。
”韩风看见小卢手里拎着一只塑料袋,忙问:
“你等我有事?
”
她脸一热说:
“我从老家给你找来了几斤野蜂蜜。
”韩风摆摆手说:
“你留着吧。
一条围巾,不值得你说谢的。
”小卢想
了想说:
“你要是不要这几斤野蜂蜜,那我就把紫围巾还给你。
”她说时手已伸到脖子上要解紫围巾。
韩风赶忙说:
“我收下你的蜂蜜还不行吗?
”
小卢沉默了一下说:
“只是一条围巾,可它暖心,这一年冬天我都不会觉得冷。
”
那天单位召开职工大会,韩风看见小卢出现在窗口,她仍然披着那条紫围巾,格外惹目。
忽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敲响了。
敲门声很重,职工们都愣住了,可韩风没想到,朱珊来了。
韩风迅速走出门去,朱珊就冲了上来。
韩风问:
“什么事这么急?
”
朱珊迫不及待地问:
“你上次买的那围巾呢?
”韩风想朱珊可能见到甚至怀疑小卢披的紫围巾。
他反问朱珊:
“我已交给你了,你怎么来问我呢?
”
朱珊说:
“落在你办公室了,你收起来,或许已送人了。
”韩风保持沉默,对朱珊说:
“别闹,这事回家说吧。
”他说完就转身进了会议室。
当晚,韩风回到家,朱珊并没有提及紫围巾的事,对他显得很客气甚至生出几分柔情。
次日,韩风没有见到小卢,而是另一位清洁工来单位清扫。
快下班时,秘书来对他说:
“事务局打来电话说,小卢辞职走了。
据说是她跟一个男的好上了呢,她那条紫围巾就是那男的送的。
”
韩风一听差点栽在地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二段介绍了小卢的职业和身份,并且因为得到韩风局长的一
些旧报纸而说感谢,说明小卢是一个懂得感激的人。
B.小说写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有显出什么激动”“紫围巾仍扔在沙
发的拐手上”,为下文韩风将紫围巾送给小卢埋下了伏笔。
C.小说写小卢送给韩风“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具有深刻象征意味,
象征小卢那颗对人感激的心犹如又大又红的苹果,深化了主题。
D.小说围绕“紫围巾”写了韩风局长与清洁工小卢的两件事情,以再现现
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情冷暖的社会问题来表现主题。
5.小说的标题是“飘逝的紫围巾”,那么你认为“飘逝”的是什么?
请简要
说明。
(6分)
6.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平实简单。
请你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探讨
一下。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去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超过55亿人次,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电影总票房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
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增长空间巨大。
为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要,我国进口了世界各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国外大牌,还是国内商户,我国强大的消费市场都对其散发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
“痛点”就在我们身边:
年轻人购物,总觉得有品质、有个性的产品还是不多;老年人养老,优质养老院还是一床难求……百姓日常生活中不是没有消费需求或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变了,不仅在乎“有没有”,更在乎“好不好”。
但国内一些领域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还没跟上百姓需求的变化。
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需要一场“品质革命”,要有与世界优质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对标竞争的雄心。
此外,我国消费升级还有其自身特点,是多层次、多区域的细分市场升级。
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还需要一场“思维革命”,要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深入挖掘不同市场需求的细心。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
90万亿元新台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
要进一步挖掘
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坚决做强国内市场,将这份潜力转化为中国经济实打
实的增长动力。
(《消费挖潜,靠“雄心”也靠“细心”》《人民日报》)
材料二:
由于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一方面,低端的、技术含量低的、低品质的产
品大量过剩;另一方面,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不足,
以致供给端不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供需产生错配,由此出现了国民纷纷涌
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买电饭煲的现象,中高端消费外流严重。
此外,
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保
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居民不愿消费。
(王秋《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三:
图1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图2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材料四:
消费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因此,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持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既是满
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又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
“强心剂”。
当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之和占比为50%。
“要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发挥好
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引导和支持新兴消费。
目前,我国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超过40%,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旅
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十分活跃。
引导资金合理流动,
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调整,把握消费升级方向,才能进一步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光明网《如何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关键做好三方面!
》)
7.下列对材料三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7年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和食品烟酒占据了居民
消费总支出的五成之多。
B.全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提高明显,2018年比2017年提高0.6%,
说明居民对健康更加注重。
C.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总
体保持稳定,变化较小或无变化。
D.全国居民八大消费中,居住、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一直
是居民人均消费重头戏,且逐年提高。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让这些产业具有了蓬勃发展和增长的空间。
B.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消费产品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国内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和服务升级。
C.我国消费市场存在着较多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国居民纷纷走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买电饭煲,使我国中高端消费严重外流。
D.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9.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居民消费中的“痛点”?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游褒禅山记
宋代: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
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
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
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尽情享受。
11.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12.对这第3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分)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彭州权别驾
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①,徒闻礼数揖中台②。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③来。
【注】①半刺:
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②中台:
中书省。
③掖垣:
意为朝廷的中央部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脉脉”一叠词,既写出了两条河默默无声地流过锦城,又写出诗人绵远深挚的送别之情。
B.颔联“只道”与“徒闻”对举,一迎一揖,本以为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友人拜见中书省的消息。
C.诗中“分飞”“岐路”都暗喻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莫怆”则强调了诗人对友人出京任职而离别的悲伤之情。
D.诗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别处任职的朋友能够考绩列为优等,寄盼友人能带着政绩重返京城。
15.请简要赏析“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
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氓》中,以桑树起兴,借桑树的茂盛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3)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
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拓展‘智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作为未来的重要基础性技术,人工智能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入应用,生产生
活的数字化转型是。
人们在拥抱人工智能、迈向数字社会的同时,(
)。
只
有
,研判和防范潜在风险,才能安享“智能+”的时代红利。
人工智能应用
,同时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
根据一项调研显
示,当前无节制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场
景下的数据收集、专业化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信息主体
难以了解、控制其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和利用的。
信息安全保护已经成为人
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势所趋
未雨绸缪
方兴未艾
无所不在
B.势如破竹
未雨绸缪
如火如荼
无所不在
C.大势所趋
防患未然
方兴未艾
无所不至
D.势如破竹
防患未然
如火如荼
无所不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一项调研,当前无节制乱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B.根据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C.一项调研显示,当前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D.一项调研显示,当前胡乱滥用个人信息现象较为普遍。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也需要被正视。
B.也需要正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C.也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D.在安全、伦理、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等方面挑战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被正视。
20.下面是某校一次羽毛球邀请赛关于仲裁申诉的规定,其中有五处词语使
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6分)
仲裁委员会受理各队对比赛过程中各种判罚的申诉。
申诉程序:
1.各
参赛队在比赛过程中如对裁判的裁决有异议要求申诉的,由参赛队领队赶
快向裁判长提出申诉。
2.其他观赛同学在比赛过程中如对裁判的裁决有异
议要求申诉的,在比赛结束后一天内写出书面申诉材料,并放上证明材料,
当事双方写上姓名后,拿给仲裁委员会裁决。
21.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
”60多岁的民工易师傅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火炬大厦附近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
因为鞋子太脏太旧,怕弄脏干净的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