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636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docx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栽培技术

主持人:

黑木耳又叫云耳、木蛾,是一种生长在朽木上的美味食用菌,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泡发好的黑木耳晶莹黑亮,吃起来有滑润的粘液和特殊的香味,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健康食品,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清理体内垃圾的先锋。

我们请吉林农业大学的李晓老师介绍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技术。

1.主持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也有了很大的调整,方便食品和快餐经常出现在上班族的生活当中。

快餐食品能提供给人体足够的热量,却不能提供均衡的营养,反而会加重人体负担,引起肥胖、情绪低落、皮肤灰暗等问题。

经常吃一些黑木耳很有好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家:

中医认为黑木耳味甘性平,有排毒解毒、清胃涤肠、凝血止血等功效,常吃木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

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胶质、纤维素,各种矿物质、维生素B族的含量也很高,被誉为“素中之荤”。

黑木耳中所含的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的灰尘杂质集中吸附,再排出体外,因此黑木耳属于排毒食品。

黑木耳对无意中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沙子、金属屑等异物具有溶解作用,从事理发、开矿、粉尘、锯木、护路等作业的工作人员更应经常吃些黑木耳。

此外,黑木耳所含的植物碱能滑润消化管道,帮助结石排出,所以患有结石病的人如果能在患病早期坚持吃木耳,症状会慢慢消失;常吃黑木耳,还能预防血栓等症的发生。

2.主持人:

食用菌生长一般需要遮荫敞光,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栽培设施,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技术与其他黑木耳栽培技术有何区别?

专家: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技术是最近几年在吉林省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根据黑木耳自身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来进行栽培,也就是黑木耳干缩以后,如果温湿度合适还能复原生长。

全光照不是指整个生长过程都进行光照,而是在出菇阶段进行光照,在培养菌丝培养阶段还要进行遮光培养。

这项技术,主要实行两场制,也就是室内发菌,室外出菇,低温季节接种污染率低,栽培场设在室外,通风性能好,污染率低,出耳阶段露地栽培,不需遮荫,粗放管理。

3.主持人:

栽培黑木耳需要哪些设备?

专家:

栽培黑木耳所需要的设备很简单,衡量工具有磅秤、台秤、量杯等;配料工具有铁铲、铝锅、电炉、拌料机等;分装工具有试管、瓶子、塑料袋、棉花、装袋机或者装瓶机等。

灭菌设备可分为高压灭菌锅和常压灭菌锅两种,生产上常用的为常压土蒸灶。

常压土蒸灶容量大,制作成本低,现在已开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常压灭菌灶。

4.主持人:

哪些常压灭菌灶既方便又实用?

专家:

(1)油桶灭菌灶:

油桶灭菌灶可以用汽油桶制作,制作简便,成本低,但容量少,1灶只能灭菌80袋培养料,适宜于家庭小规模生产。

制作方法是:

选择两个完好无损的汽油桶,将1个桶的盖环割掉,另1个桶横割成2截,并去掉顶盖,整个灶由1个桶加另半个桶组成。

利用塑料薄膜来防止蒸汽逸出,升高温度进行灭菌。

在桶25厘米高处安装1个用钢筋制作的横隔,下层装水。

加热装置可制作成烧煤或烧蜂窝煤的灶,其中以烧蜂窝煤的灶操作方便。

(2)小型钢板灭菌灶:

这种灶用钢板焊接制作,以蜂窝煤作燃料,操作方便。

灶体规格为高2.2米,长和宽各为1.3米。

在一侧开1个宽为0.6米、高为1.2米的门。

在灶内距度部0.3米处,焊接1圈角钢,用于排放木板作横隔。

底层钢板厚为0.5厘米,其余部位的钢板厚为0.3~0.4厘米。

在横隔两侧各排放1根带小孔的铁管,并一端伸出灶体外,安装上阀门,用作排气之用。

门边缘焊1圈角钢,并焊接上螺母。

门也用钢板制作,在门边缘开圆孔,与螺母相对应,便于将门扣上后用螺帽拧紧。

(3)开放式船形灭菌灶:

这种灭菌灶是制造一个装水的灶体,在灶体上排码料袋,覆盖塑料薄膜进行灭菌。

具有装卸料袋方便,灭菌结束后冷却快等优点。

灶体用钢板制作,灶体长2.5米,宽为1.8米,高为0.6米。

底层钢板厚为0.5~0.8厘米,四周钢板厚为0.3~0.4厘米。

在距底部0.4米处设置横隔,横隔支架用铁管制作,间隔0.3米排放1根,在中央用直立铁管支撑。

靠两边的铁管兼作排气管,在铁管上开数个小孔,一端延伸出灶体并安装上阀门。

在一侧安装1个进水管。

灶体四边设置平台,平台与灶体呈45°倾斜,宽为0.4米。

在灶体四周内壁焊接1排短铁管,间隔0.3米1个,用坚直高为1.5米的铁管。

另外,在平台下方焊接铁钩,用于拴绳。

燃烧装置设计为烧煤的灶。

5.主持人: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是否还需要其他设备?

专家:

由于黑木耳栽培也是微生物扩大繁殖的技术,因此还需要有无菌操作场所,接种工具,消毒药品等。

无菌操作场所,可以在接种室、接种箱或接种帐中进行,接种帐是利用塑料薄膜作成的象蚊帐一样的东西,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大小可以用5米×5米见方塑料布制成2米×2米×1.2米的帐子。

接种工具有:

(1)接种针:

用自行车钢条或不锈钢丝,磨成针状,在尖端2~3毫米处弯成直角。

(2)接种匙:

用3毫米粗不锈钢丝锤成小匙,或用小不锈钢匙和金属棒焊接而成。

(3)接种铲:

把自行车钢条或不锈钢丝一端锤扁并磨利,即成接种铲。

(4)接种耙:

把接种铲前端2~4毫米处弯成直角,并在正中锉成2个齿即成。

消毒药品有甲醛、高锰酸钾、升汞、酒精、石炭酸、漂白粉、硫磺、来苏儿(煤酚皂液)、消毒大王等。

6.主持人:

主持人:

何时种黑木耳合适?

包括哪些生产过程?

专家:

黑木耳属中温型食用菌,因此,代料栽培时要根据出耳期当地自然温度而定,根据黑木耳的生活习性,一般可以选择春栽、秋栽两种。

北方地区(吉林省)春栽1~3月份生产,6~7月出耳,秋栽5~6月生产,9~10月出耳,而南方地区(河南)春栽3~4月栽培,5~6月出耳,秋栽8~9月栽培,10~11月出耳,由于我国南北方温度差异较大,因此各地必须按照当地气温高低适当选择适宜栽培黑木耳的季节。

过程包括:

选择合适培养料→拌料→装袋→灭菌→接菌→养菌→划口→催耳→场地准备→摆袋→出耳管理→采收7.主持人:

全光照地栽黑木耳所需的培养料有哪些?

专家:

培养料就是黑木耳生长的物质基础,就象种苞米需要土地、肥料一样,黑木耳生长所需营养就是从培养料中获得的,培养料主要是木屑、秸秆、棉籽壳等,再加上麦麸,石灰等其他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

8.主持人:

怎么配制培养料?

专家:

第一种:

木屑(阔叶)78%,麦麸或细稻糠20%,石膏1%,蔗糖1%。

第二种:

木屑45%,玉米芯40%,麦麸或细米糠10%,玉米粉2%,豆粉1%,石膏1%,石灰0.5~1%,蔗糖0.5~1%。

第三种:

棉籽壳90%,麦麸或细米糠8%,石膏1%,蔗糖1%。

第四种:

木屑30%,棉籽壳30%,玉米芯30%,麦麸或细米糠8%,蔗糖1%,石膏1%。

第五种:

稻草70%,木屑20%,麦麸或细米糠8%,石膏1%,石灰0.5~1%。

第六种:

豆秆粉90%,麦麸或细米糠8%,石膏1%,石灰0.5~1%。

以上配方在栽培时含水量要求在55%~60%之间,pH值在5.5~6.5之间。

9.主持人:

如何拌料?

专家:

拌料最重要的是拌匀,含水量适中可以人工拌料,也可以用拌料机拌料,先将石灰、石膏、麦麸等辅料干拌,然后与主料混拌,第一遍干拌第二遍加水,含水量在55%~60%之间,怎么判断?

就是用手握培养料见指缝有水滴,但不滴下即可。

10.主持人:

怎样进行装袋灭菌?

专家:

采用15~17×33~55×0.045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要求塑料袋厚薄均匀,无折痕、无漏洞、耐高温、耐拉力,装袋时要求上下培养料松紧一致,装好的塑料袋中间打孔,松紧适度,袋口用无棉盖体或橡皮筋封口或用拧袋方法封口,拧袋法是吉林省蛟河县农民摸索的一个封口新方法,省工、省时便于接菌。

装完袋后,将袋口拧一圈平折于料面,倒立于周转筐内,利用灭菌时的高温定型使袋口自然封上。

灭菌时,温度达到100℃时计时:

冬季8~10小时,夏季10~12小时。

灭菌过程要随时向常压锅或产气炉内补水,防止烧干锅后融袋或因压强减小造成的灭菌不彻底。

锅内所补的水应为热水。

栽培袋出锅后移到接种室冷却。

11.主持人:

如何接种?

专家:

接种如同种玉米,将种子播到培养料内,不过这是一个微生物扩大繁殖技术,菌种就相当于玉米种子,但不同的是菌种的菌丝体,如果是刚刚开始选择食用菌项目,最好去到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科研单位和大中专院校购买。

根据生产过程,下面主要介绍怎样接种。

培养料灭完菌以后,要进行料袋冷却。

也就是灭菌结束后,取出料袋放在冷却室或接种室内冷却。

冬季气温在15℃以下时,当料袋内温度在30~35℃时,就要及时接种,趁热堆码菌袋,才有利于保温发菌;气温在20℃以上时,则要冷却到30℃以下才能接入菌种。

在菌种选择及消毒方面,栽培种要求菌丝体浓白,粗壮、整齐,无杂菌,没有萎缩,不渗出黄水,无害虫,封口物无破损。

菌种瓶表面用75%酒精或0.1%克霉灵或0.25%新洁尔灭等消毒剂擦洗,除去表面杂菌。

此外,接种前还要对接种场所消毒。

接种时须在接种室或接种箱或接种帐内进行操作。

接种场所用气雾盒点燃产生气体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3克),或者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产生气体来消毒,也可采用喷洒杀菌剂来消除杂菌。

消毒处理须提前3~4小时进行。

接种时,接种工具和容器用消毒剂擦洗消毒,或在酒精上烧灼杀菌后使用。

先去掉瓶口表层菌种,取下层菌种使用。

打开培养料袋口,钩取出菌种放入袋口内并压实。

然后,用已灭菌的纸封口,或用绳子扎住袋口,但要求不要扎得过紧,要留出一些可透气的缝隙,一般每瓶菌种可接种8~10袋。

接上菌种后,菌袋要及时进行保温培养发菌,让菌种萌发生长并长满料袋。

12.主持人:

接种后,培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

要注意选择好培养室、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光照等条件进行调节。

培养室可以利用空闲房屋或简易棚等,要求保温、保湿、通风性能力良好周围环境洁净无污染、空气清新。

接种完毕后,菌袋即可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内需遮光,如果光线过多,容易抑制菌丝生长,并可能导致菌丝发菌后期过早形成原基。

温湿度的控制上,要求室内温度前低后高,发菌初期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8℃,使黑木耳菌丝迅速定植、吃料。

7~10天后,菌丝便可封面,此时温度不宜过高,但不能突然降低温度,应使温度逐渐降至22~24℃。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过高易造成杂菌污染,过低易使培养料水分蒸发。

在通风环节上切不可麻弊大意,黑木耳是一个好气性真菌,在移入培养室后7~10天,即没封面前可以不通风,但以后要经常通风,使培养室始终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温湿度过高时,应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

黑木耳菌丝培养阶段要十分注意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杂菌污染,应及时挑出、及时处理。

一般菌袋培养40~60天左右,菌丝就可长满全袋,再继续培养10天左右,使菌丝充分吸收和积累大量营养物质,以达到生理成熟。

13.主持人:

划口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划口?

专家:

划口是为了将来黑木耳从划口出出来。

划口前,首先要进行菌袋处理。

将长满的菌袋去掉套环及无棉盖体,袋口用绳扎好后,用0.25%高锰酸钾溶液将菌袋表面擦洗一遍消毒。

划口应在无风晴天早、晚进行,不能选在雨天进行。

袋口扎严后,用消毒刀片在菌袋表面划口,单片品种环割3排“V”形口,每排4个,“品”字形排列,每袋划10~12个,“V”形口呈45~50°角,斜线长1.5~2cm,深度0.5cm;菊花品种划6个“1“字型口,口长10~12cm,距袋口和袋底各3cm。

14.主持人:

什么是催耳?

专家:

催耳,就是创造适宜的温湿度促使菌袋早出原基。

目前催耳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以根据自家条件或个人喜好任意选择。

第一,室内催耳。

菌袋划口后立式摆放在室内床架上。

第二,室外集中催耳。

将菌袋集中摆在室外耳床上,上面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稻草帘)。

第三,室外直接催耳。

在室外菌床上铺地膜,然后将菌袋直接按照出耳方式摆放在耳床上,上面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稻草帘)。

15.主持人:

原基长出来后,是否需要对黑木耳进行露地栽培?

进行露地栽培时,场地准备有无特殊要求?

专家:

原基长出来以后就要对进行露地栽培。

出耳场地应选在周围开阔、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易排水防涝、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场地,如草地、平地、缓坡地或6阳4阴的林地,切忌低洼地。

在场地方面上要注意三点:

第一,场地准备上,低洼易涝排水不好的地块应做高畦,坡地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做平畦或低畦。

畦床宽1m,长10~20m,作业道宽60cm,床面撒除草剂除草和石灰消毒。

第二,场地处理上,在摆袋前1天,床面用500倍的克霉灵水溶液喷雾,浇一次透水,并将盖菌袋用的稻草帘用500倍的克霉灵水溶液喷雾消毒。

第三,在场地设施上,根据黑木耳出耳期对水分的大量需求及东北地区早春干旱的气候特点,在摆袋前挖好贮水池,铺设好微喷系统。

16.主持人:

摆袋的时间要求是什么?

如何摆袋?

专家:

当旬平均气温保持在15℃以上时,即5月初至5月中旬摆袋。

摆袋时,将划好口的菌袋竖立摆在耳床上,耳床上要铺地膜,一般袋口朝下,菌袋间距10厘米,成“品”字形排列,1m2摆放25袋,每667m2可利用400m2,摆放1万袋。

17.主持人:

在进行露地全光照栽培时,出耳期如何管理?

专家:

黑木耳得出耳期包括耳基期、耳芽期、伸展期。

(1)耳基期:

一般7~10天,摆袋后的管理主要是加大喷水量,保持床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80%,当天气干旱,可向遮阳网或稻草帘喷雾状水,至遮阳网或稻草帘向下滴水为宜,或晚间将稻草帘浸湿,第二天早晨再盖上。

割口后7~10天,在割口处可见黑色耳基。

(2)耳芽期:

保持床面空气相对湿度85%(即床面见湿、稻草帘湿润)。

当床面干燥时,可在晚间撤下遮阳网或稻草帘,早晚向菌袋及床面各喷一次雾状水,再盖上湿的稻草帘,切忌浇水过勤或浇大水,耳基期后5~7天耳基逐渐膨大伸展,形成参差不齐的耳芽。

(3)伸展期:

应加大空气相对湿度至90%并通风,保持耳片迅速生长,耳芽期后7~10天,耳芽长成不规则的波浪状耳片。

当耳片伸展到1cm时,撤去草帘,进行全光栽培,浇水与晒菌袋相结合,少喷勤喷,浇水3天,停水2天,“干干湿湿,干湿交替”。

18.主持人:

木耳的采收标准是什么?

采收时应注意什么?

专家:

成熟的黑木耳,耳片展开,边缘内卷,耳根由大变小,耳片富有弹性即可采收。

采耳前要停水1~2天,使耳根收缩后再采。

采收时拣成熟的先采,用手指顺着耳的边缘,插入基部摘下,不要强拉直片,不要留下残耳,以免腐烂而引起杂菌污染。

采后将耳片基部处理干净,菊花状黑木耳应沿连接处撕开,及时将耳片摊放在竹帘或筛网上晾晒,如遇雨天应遮雨,不可集中堆放,以免形成拳耳影响质量。

19.主持人:

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地栽黑木耳中的大敌,常见的杂菌有哪些?

怎样防治?

专家:

地栽黑木耳主要的敌人是杂菌的侵染,常见的杂菌主要是木霉、毛霉和链孢霉。

木霉在侵染初期的时候菌丝为白色,以后逐渐产生分生孢子而变成浅绿色,继而成为深绿色。

木霉主要发生在菌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菌丝扩大蔓延是非常迅速的,病区的木耳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一般是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的灭菌,再就是菌袋在出耳期间,如果发生木霉,可以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暴晒1~2天,然后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千分之二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就可以了。

毛霉初期的时候是浅白色,在25~35℃的条件下,其菌丝及假根长入培养基后向上伸出较长的孢子柄,顶端为黑色孢子囊,其危害是隔绝空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它的防治措施可以参照木霉的防治措施,施用千分之二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即可。

链孢霉初期菌丝为白色,菌丝生长速度非常快,前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成桔红色粉状孢子。

链孢霉主要危害就是与黑木耳菌丝争夺营养,大多在生产木耳菌袋时发生,对菌袋生产威胁很大,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

防治措施主要是黑木耳在菌袋生产的时候尽量避开高温季节,在地栽黑木耳的时候,一般是选用低温季节接菌,在接种方法上,易采用套袋法避免菌袋间互相感染,发现链孢霉应及时拣出,并在场地喷洒千分之二的多菌灵或漂白粉溶液。

20.主持人:

常见的虫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

专家:

常见的虫害有线虫、跳虫和马陆。

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很小,仅1毫米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线虫危害木耳菌丝,使培养料产生一种暗色潮湿没有木耳菌丝的病区,常产生刺激性的气味。

跳虫是一种弹尾目的昆虫,看起来好象烟灰一样,又叫烟灰虫。

危害食用菌的主要是紫色跳虫,跳虫体长2~3毫米,全身紫黑色。

马陆是一种形似蜈蚣的害虫。

东北地区又叫钱串子。

这些害虫主要危害子实体,可喷0.1%的鱼藤精或除虫菊酯(1:

500~2000)。

21.主持人:

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

专家:

黑木耳由于生长在高温季节,常见的病害是“流耳”。

流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

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地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面的营养物质,使子实体趋于衰老,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容易腐烂。

在温度较高,特别是湿度较大,而光照和通气条件又比较差的环境中,子实体常常发生溃烂。

受细菌和害虫的破坏也是造成耳片溃烂流失的原因。

在子实体生长时期,要加强管理,及时采收。

除搞好预防之外,可试用25单位/毫升浓度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或链霉素溶液,或者500倍液的代森锰锌喷雾,防止“流耳”。

如果已经出现流耳,应当及时把木耳采摘下来,快速干制,以减少损失。

流耳可以用小刀刮除,用毛刷蘸水洗刷流耳部位,清除粘附于耳上的胶质物,以利于幼耳生出。

否则,不易生耳。

防治黑木耳的病虫害,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综合防治。

在栽培生产中,应当加强实地观察,探索、研究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以便采用相应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22.主持人:

怎样采取综合措施更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专家:

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良好的栽培场所,严格加以清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源,给黑木耳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大力提倡及早接菌,使黑木耳菌丝体优先占据培养基,减少杂菌的入侵机会。

实践证明,凡提早接种栽培的耳袋,出耳率高,生长发育快,杂菌少;而晚接种的耳袋,杂菌往往很严重。

再次,要加强管理,调节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光照程序,加强通风管理,保持栽培场所空气清新。

要不断地割除耳场周围的茅草,清扫害虫躲藏的地点,使害虫和杂菌不易繁殖。

若在耳场四周挖一道小沟,灌注清水,对防止害虫入侵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加强人工管理,不断地革新栽培技术,是防治害虫、杂菌的一个有效措施。

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可施用化学药剂。

施用的药物要考虑不妨碍黑木耳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人体无害。

且施药后黑木耳无残毒。

如果栽培场所已经发生了害虫,还可以施用安全有效低毒低浓度的药剂进行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把害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在[配制和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药物的说明进行,不可随意加大浓度,否则不仅影响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还会留下残留。

施药最好在采耳之后,避免黑木耳直接承受药液,减少药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