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532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课题

1.学弈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对话交流,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通过学习寓言故事《矛与盾》,领悟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1.为(wéiwèi)是其智弗若与(yǔyú)?

2.此不为(wéi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思援弓缴(jiǎozhuó)而射之。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ǒudòu),问其故。

二、比一比,再组词。

弈()辩()沧()诲()

奕()辨()苍()悔()

先学检测或展示

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

①其中;②他的,指后一个人;③他,他们。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2.为是其智弗若与?

()

3.劝其努力学习。

()

之:

①弈秋的教导;②天鹅;③他,指前一个人。

4.一人虽听之。

()

5.思援弓缴而射之。

()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迁移导入

谈话:

简介文言文,导入《学弈》

同学们收集的这些名言警句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它们都是文言文。

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古色古香,意韵悠长。

《学弈》就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

3、 释题

4、了解作者。

课堂交互学习

二、  身临其境,人文合一

说起历史,总是让人浮想联翩!

同学们。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想不想做一回古人呢?

好,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吧!

1、引出故事情景

投影出示告示:

弈秋棋社今日招徒

一朝学成终身不俗

广纳天下贤人雅士

齐聚书卷路143号

2、寻访棋社,择师交友

在弈秋棋社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读读《学弈》这篇课文。

3、检查交流

(1)学生读,谈感受

(2) 教师范读

归纳文言文朗读要领:

a、速度比较慢

b、句中停顿比较多

4、  接力读

小组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轮读等。

三、  化整为零,沐浴书香

1、小组故事会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讲讲《学弈》这个故事。

在故事会之前,老师有四个特别的行动指令要发到各小组。

一组:

(1)说说弈秋是个怎样的人?

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试着读一读。

二组;

(1)说一说第一个徒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试着读一读。

三组:

(1)看看第二个徒弟学习的怎样?

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试着读一读。

四组:

(1) 在3—5句中,哪一句点明了学弈的结果?

(2)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读读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

2、交流感悟,美文美读。

让我们分享一下彼此的阅读收获,从一组开始吧!

组长主持汇报。

在教师指导下交流、汇报、美读。

3、回顾全文,讲讲读读。

(1)解疑。

(2)指名讲这个故事。

(3)有感情朗读全文,全身心地感受文言诵读的快意与韵味。

四、  升华感悟,思绪绵延

读了《学弈》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

(对自己、老师、同学、孟子、文中人都可以。

五、  拓展延伸

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寓言故事《矛与盾》。

课堂交互学习

整体达标检测

四、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拓展巩固练习

一、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惟弈秋之为听。

惟:

听:

2、虽与之俱学。

之:

俱: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去:

4、孰为汝多知乎?

孰:

汝: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选择正确答案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教学反思

课题

2.匆匆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一、辨字组词。

挽()裸()挪()徘()

晚()课()哪()排()

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生字。

旋转(zhuǎnzhuàn)潸然(shānsān)

痕(hénhénɡ)迹头涔涔(cénchén)

(仅尽)管遮(惋挽)

蒸(熔融)一去不复(反返)

先学检测或展示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摇摇()坠张()李戴专心致()

全神()注好高()远高()远瞩

四、写近义词。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确乎:

空虚: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逃去如飞:

千门万户:

迁移导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背诵给大家听?

  2、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

  4、了解作者: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5、解题:

“匆匆”是什么意思?

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课堂交互学习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

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

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

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

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

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课堂交互学习

整体达标检测

五、指出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拓展巩固练习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是指,“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

“赤裸裸地回去”指。

2.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3.模仿上面一段话中画线的部分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被,如,被。

教学反思

 

课题

3.桃花心木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读写下面词语“插秧、枯萎、

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一、选出正确读音填入括号中。

kōnɡkònɡchánɡchǎnɡmómúzhāzhá

1.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种着桃花心木的树苗。

2.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

3.我只是模()仿老天下雨。

4.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依赖—()优雅—()

先学检测或展示

三、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3.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

()

四、给下列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名:

①名称;②名义;③有名声的;④说出;⑤占有。

(1)名存实亡()

(2)名落孙山()

(3)莫名其妙()(4)名山大川()

2.一旦:

①一天之内(形容时间短);②表示忽然有一天;③表示如果有一天。

(1)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

(2)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

迁移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桃花心木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可以用来制作车、船、家具等,桃花心木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的好,这么好的树,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

板书课题:

桃花心木(课件1)

课堂交互学习

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

①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竟然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作者同我们一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在第1、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让作者这种感受的句子。

(课件5)

②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③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

作者难以相信的是什么?

同时产成了什么疑问?

(课件6)

2.学习第3--11自然段

作者产生了疑问:

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难道种树人有什么诀窍吗?

于是,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对种树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课件7)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谜团?

(课件8)

①”奇怪的是什么?

②对什么越来越奇怪?

③更奇怪的是什么?

④作者自己在寻找答案。

是种树人太懒吧?

“有时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是种树人太忙了吧?

(课件9)

⑤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

(课件10)

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

⑥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会怎样发问呢?

(课件11)

像放连珠炮一样;迫不及待;一股脑儿。

3.学习第12、13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思考:

一个个谜团化作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回答的?

(课件12)

②种树人开始“笑”的是什么?

(课件13)

笑他没有种桃花心木的经验;笑他爱思考、爱问问题。

③后来为什么又“语重心长”?

(课件14)

种树人这样做,为的是让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语重心长”这番话是种树人多年的经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可以表现出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三、指导朗读,深入理解

1.作者从中找到答案了么?

答案是什么?

(课件15)

①作者最开始看到桃花心木苗时产生的疑问:

桃花心木苗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终于有了答案。

懂得桃花心木苗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长成参天大树的。

②当我们再看到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

(课件16)

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这些桃花心木不怕狂风、不怕暴雨、不怕干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努力地生长,这种品质令人敬佩。

四、学习14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悟到的道理。

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很感动,最让他感动的是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读出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

(课件17)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五、拓展延伸,体会写法

1.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课件18)

作者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

2.在本文中你是怎样理解借物喻人的?

树木和人都是在不确定中生存的,这是共同点。

树木想茁壮成长必须学会在无规律中找水源,人要想成长长才也须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练。

这样就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

课堂交互学习

整体达标检测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种树人做法奇怪,一是,二是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种树人来的目的是,“种树人不再来了”说明。

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深深扎根,

拓展巩固练习

理解下面句子。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巨大的能量”指。

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

这是一种的表达方法。

教学反思

课题

4.顶碗少年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情感价值观: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一、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萦绕(yínyínɡ)摇晃(huǎnɡhuànɡ)附和(héhè)

幅度(fúfù)一摞(luólěi)肩胛(jiájiǎ)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场内座无虚席。

()

A、不真实的。

B、空。

C、心里怯懦。

2、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

A、意思,心思。

B、心愿。

C、料想。

先学检测或展示

三、词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歉疚内疚抱歉

B、神色神情精神

C、陶醉沉醉深沉

四、课文写了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最后获得()的事。

故事告诉我们()。

迁移导入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

课堂交互学习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

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

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

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

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

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

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

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第二次: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课堂交互学习

整体达标检测

四、选词填空。

幽雅优雅儒雅

1.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在朦胧的月色下,河边的绿荫小道显得更加()。

3.周老师古典文学功底深厚,言谈举止()。

惊羡惊呆惊险

4.少年做出各种各样令人()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5.少年表演杂技的场面十分(),观众不断喝彩鼓掌。

6.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了。

拓展巩固练习

阅读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当那摞碗又(猛烈、强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摆、摇)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1、在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词语,圈出来。

2、这段话描写的是顶碗少年第次表演。

3、这段话中的比喻句是。

4、选择正确的理解打“√”。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是说

A、顶碗少年在第三次表演时承受压力,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勇于拼搏。

()

B、表演难度大,顶碗少年表演时很吃力,让人感到惊险刺激。

()

5、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悟得了什么人生哲理?

教学反思

课题

5.手指

课型

总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

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先行独立学习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能力薄(bóbáo)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chǔchù)优。

3.水要喷(pēnpèn)出来,叫他死力抵住。

4.秽(suì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

先学检测或展示

二.选择正确的字。

1.大拇指在五指中,形(壮状)实在算不上美。

2.每逢做事,名(意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3.重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