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53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docx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解答

沥青路面知识问答

1问:

什么是沥青路面?

答:

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

2问:

沥青路面的种类?

答:

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

沥青路面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集料种类不同分为:

沥青砂、沥青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等;按沥青材料品种不同分为:

石油沥青路面、煤沥青路面、天然沥青路面和渣油路面。

但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施工方法、技术品质和使用特点分为:

沥青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路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3问: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定义和种类?

答:

由适当比例的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集料、矿粉和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

①碾压式。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多用热拌热铺法制备,其路用性质比较好,故对制备工艺和原材料要求也较高,大多采用集中厂拌法。

用得较普遍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为碾压式类型,即混合料需经重型机械压实后才能成型,故有的国家称它为碾压式地沥青。

成型以后路面平整、密实、少尘,有一定粗糙性,因而有较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外观;且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温度稳定性和抗行车损坏的能力。

使用寿命一般较长,当采用石油沥青作结合料时,大修年限常在15年以上。

②冷铺式。

沥青混凝土热拌冷铺,有的国家也称为冷地沥青,常用于养护小修或需远距离输送混合料的工程,所用沥青比热拌热铺者为稀,用量亦较少,以求在常温时有适当的松散度和粘性,但其使用寿命不及热拌热铺者。

③摊铺式。

热拌热铺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不用重型机械压实即能成型,常称作摊铺地沥青。

为了使摊铺地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有适当流动性,能通过轻度的捣实和墁平即可密实,在混合料中要求有较多沥青和矿粉的混合物,即沥青胶泥,其强度主要依靠沥青胶泥的粘结力。

因集料颗粒面已被较厚的胶泥所隔开,其锁结力和内磨阻力已减低,所以摊铺地沥青较少用于车行道,但某些欧美国家也有把它用于车行道者,此时对沥青材料的性质要求很严格,以免夏季发软,同时需要另铺防滑层或加撒防滑集料,以防表面过滑。

4问:

沥青路面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答:

集料,矿粉,路用沥青,(其中改性剂或改性添加剂)。

集料是沥青路面材料中矿物质粒料的通称,在路面材料中起骨架作用和填充作用。

有时需数种粗、细粒料混合组成所需要的粒度级配。

集料中把粒径在19~26.5毫米的称作粗集料,13.2~19毫米的称作中集料,4.75~13.2毫米的称作细集粒,4.75毫米及以下者称为砂集料。

根据来源不同,集料可分为天然集料和人造集料两大类。

天然集料有碎石、砾石、砂、石屑等;人造集料有烧矾土、稳定的坚实冶金矿渣等。

沥青路面用的集料应洁净无泥,粗集料的颗粒宜接近立方体,多棱角,少扁片长条,其抗压强度不宜小于60兆帕,作重车道面层者,不宜小于80兆帕,而且能耐磨耗。

集料和沥青材料应有良好的粘着力,不易经水的侵蚀而剥落,如集料和沥青粘着不良,应掺入有效的抗剥落剂改善。

选配集料时,分层铺浇的应为粒径相近的各档的同粒径集料;拌制混合料的则常需有大小粒径按规格配合的级配集料,这类集料也可采用分档不同的同粒径集料按比例掺合而成。

矿粉,粒径小于0.074毫米的矿质粒料。

多用于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路面,其作用为填充空隙,防止热沥青流淌,增强沥青材料的粘结力和热稳定性。

矿粉也要和沥青有良好的亲和力(即粘着力),能抵抗水的剥蚀作用。

最常用的矿粉为石灰石粉。

路用沥青,适合修筑路面的沥青材料主要为石油沥青和煤沥青,此外,还有天然沥青。

沥青的性质和标号要求,随沥青路面种类、地区的气候和路段的交通情况不同而异;热拌或热法浇洒以及在炎热地区和重交通道路上宜选用较稠的沥青;冷拌或冷法浇洒以及在寒冷地区和轻交通道路上宜选用较稀的沥青。

5问:

沥青路面的优缺点?

答: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

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强度稳定性都大大提高。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

沥青路面的缺点是温度敏感性较高。

夏季强度下降,若控制不好会使路面发软泛油或推移剪裂破坏乳化沥青。

低温时沥青材料变脆可能引起路面开裂。

6问:

沥青路面混合料的主要生产设备?

答:

沥青拌合楼也叫沥青搅拌站。

7问:

沥青拌合楼的主要型号有哪些?

答:

我国规定的基本型号有1000型,2000型,3000型,4000型。

其他型号都是在这些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如750,1500,2500,3500等。

8问:

沥青路面搅拌设备的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

按生产工艺分为:

间歇式和连续式。

按运输方式分为:

固定式,可搬迁式和移动式。

而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型号可以是组合型的如,可搬迁间歇式,移动间歇式。

9问:

目前我国用的多的是哪种类型的拌合楼?

答:

间歇式拌合楼。

10问:

间歇式拌合楼的优点是什么?

答:

间歇式拌合楼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室发出工作指令后,各种冷料根据路面要求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到干燥桶烘干后,再由振动筛进行二次筛分,用电子秤称各骨料,矿粉,沥青的精确数量按顺序倒入搅拌缸进行均匀搅拌形成成品料。

骨料的输送、烘干、筛分是连续的,各种材料的计量和拌合是按周期进行的,因此相对于连续式沥青拌合设备来说,间歇式具有骨料级配控制好,沥青用量稳定的优点。

11问:

间歇式拌合设备主要流程是哪些?

答:

首先冷料烘干加热,再热料筛分计量,再加入沥青搅拌成成品料。

(如图)

 

12问:

路面施工前主要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

在业主规定的进场时间内,组织人员和路面施工机械及设备进场并展开作业。

进场后主要工作是清理现场,对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并送检,选择合格路面材料,作好选定沥青砼施工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做好沥青、碎石料等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和取样送检。

并铺筑试验段。

13问: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分哪几个阶段?

答:

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配合比。

14问: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为什么要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两个配合比

答:

目标配合比,是理想状态下的各种材料的比例;生产配合比是施工中材料的配合比,要根据材料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配合比最终就是目标配合比。

比如目标配合比的材料都是干燥状态的,施工现场则不是,要考虑含水量等因素。

15问: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几种测定方法?

答:

常用的有:

溶剂抽提法,生物分解法,核子沥青含量仪法,燃烧法。

16问:

沥青含量的多少对沥青路面有什么影响?

答:

沥青用量大容易导致路面泛油,容易出现车辙现象。

沥青用量少容易出现耐久行问题,如,水破坏,沥青老化等问题。

17问:

沥青路面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哪些?

答:

摊铺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

胶轮压路机,成品料运输汽车,稀浆封层摊铺车1台。

沥青洒布车1台。

3T双钢轮压路机1台(市政道路使用)。

18问:

怎么做混合料现场配合比设计

答: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最后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现场混合料设计按双面各击实用50次的马歇尔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结果应满足设计各项指标及性能要求,根据现场室内配合比结果,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按HMA装盖热料筛分后热料仓的集料级配为基础进行。

最大限度的与现场目标配合比一致,采用适当的易于操作的方法对拌合装置的称量系统与冷料上料速度进行检测与标定,确保装置计量系统的准确性、保证混合料生产拌料的一致性。

19问:

为什么要铺筑试验段?

答:

在现场铺筑50—100M试验路段,利用施工机械、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检验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填料、干湿拌时间混合料产品与设计值的符合程度、混合料全额生产的协调性、检验混合料的摊铺工艺、进行一次性全幅摊铺的可行性、平整度、厚度控制方法及适合的松铺系数、摊铺速度、检验混合料压实工艺,尤其在冷季施工,要求及时碾压、压实方法是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在混合料冷却到容许温度之前将压实度达到98%以上,空隙率6%以下,采用振动加静压的方法进行。

试验路段完工后,按实际得出的科学数据,书面拟出试验路段施工总结及调整改进意见,作为指导大面积施工的依据,并报监理与业主批准。

20问: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一前期的准备前期工程的验收,清扫,人员配备,设备配备,实验跟踪检测,拌和站的材料储运,运输车辆的配备……

二设备的调度进场人员的安排,施工员的现场协从必要的工具准备摊铺设备,碾压设备运输设备现场技术员的跟踪监测和实验报告监理人员的就位

三建立施工日志记录现场沥青的油石比,温度,施工程序等包括摊铺厚度的实际测量,碾压的方式和次数记录各阶段的沥青温度

四根据沥青产量适当控制施工进度,尽量不要让设备停止

五现场要安排安全员指挥调度

六制作突发事件预案

七控制施工现场交通及安全措施。

21问: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有哪些?

答:

1、混合料配合比控制

2、温度控制

3、摊铺与压实机械的选择与组合

4、摊铺的控制

5、碾压的控制

6、施工过程中病害的处理

具体如下

1.施工准备阶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阶段包括:

a.基层验收;

b.材料、机械设备的检查;

1.1基层验收

基层分新建和利用原路面两种。

高等级公路要求除临土基第一层底基层可路拌施工外,均采用集中拌和、机械摊铺的方法进行施工。

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从基层开始就严格挂线施工,达到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

目前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路面裂缝多在上基层上每隔15—20米切缝铺设土工格栅或土工布撒布改性沥青处理。

在原有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也应严格验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坑槽、沉陷、泛油、混凝土路面碎裂等病害加以处理。

对有较大波浪的地方应在凹陷处预先铺上一层混合料,并予以压实,不必考虑摊铺厚度的均一性。

1.2材料、机械设备的检查

1.2.1原材料

沥青混合料拌和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选择好各种材料。

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

沥青混合料中使用的粗集料,通常是2—3种不同规格的石料经掺配组成。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有稳定的合格矿料级配,就要求在石料的供料和收料过程中,保证不同规格碎石颗粒要有一致性。

保持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一致性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路面施工所用的矿料数量较大,加之施工单位流动性强,施工单位很少有自己组织的石料加工厂。

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当地生产的材料。

现在社会上生产碎石材料的厂家都属于建材部门或地方的集体或个人所有,生产的材料又是常用于水泥混凝土。

而水泥混凝土对集料规格的要求与沥青混凝土对集料的要求是不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对砂、石料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更高,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集料的嵌挤作用形成路面强度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实践中认识到,同一个工程从多个厂家购进石料,会出现品种杂,而且规格上参差不齐的现象。

名义上是同一规格粒径的石料,出自不同厂家,甚至是一个厂家由不同型号机器加工的石料,其材料级配也是有差异的。

用这些碎石直接掺配后生产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由于不同规格集料级配的不均匀性,常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在室内实验认定的各厂家生产的石料性质、强度等指标合格的基础上,选取生产量能满足需用的一或二个厂家的石料。

如能采用对进场的各家不同规格的集料进行二次筛分的工程措施,使分离出的不同规格的集料配比均匀一致。

就更多可保证拌制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组成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1.2.2施工机械

施工前应对拌和厂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

拌和前特别要注意沥青拌和楼电子秤的准确度。

从而保证骨料、粉料、沥青等各种物料配比精度。

摊铺设备的选型也很重要,德国ABG423型全自动找平摊铺机,整幅一次摊铺(全宽12M),能很好控制摊铺厚度和表面平整度。

2.试验段的试铺

高级公路面层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宜为100~200M。

试验段宜在直线上铺筑。

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包括下列实验内容:

2.1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2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2.3通过试铺确定:

透层沥青的标号与用量、喷洒方式、喷洒温度;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2.4范规定的方法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2.5建立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度的对比关系。

确定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面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2.6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

2.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2.8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记录分析,直接取得一手施工资料。

在正式路段上施工时,要按照试验段施工时所取得的试验数据进行施工。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包括: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接缝处理及碾压。

3.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机械、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热矿料二次筛分、沥青用量等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稳定性和平整度的重要因素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

当工程材料从多处供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宜采用连续式拌和机。

沥青混合料拌制时,沥青和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石油沥青120~165摄氏度;煤沥青80~120摄氏度)。

混合料温度过高时,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从而影响到混合料的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要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宜为30~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连续式拌和的拌和时间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温度调节。

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如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调整。

3.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运输过程中注意加盖蓬布,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用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保证摊铺机连续不间断摊铺。

注意卸料与摊铺机之间的距离,防止碰撞摊铺机或倒在摊铺机外,引起摊铺不均匀,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3.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

在合格的基层上按规定撒布透层、粘层、铺筑下封层后,可进行混合料的摊铺。

首先进行施工放样。

准确的施工放样避免基准钢线的重度影响,其钢支柱纵向间距不宜过大,一般5~10米并用紧线器拉紧。

同时要加强监视,防止现场人员扰动,造成摊铺面的波动。

摊铺前,还要及时进行立柱、横坡度、厚度等项指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摊铺机摊铺速度匀速行使不间断,借以减少波浪和施工缝,试验人员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沥青含量,及时反馈拌和厂,及时调整。

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如发现粗集料窝应予铲除,并用新料填补。

此项工作必须在碾压之前进行,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以免贴补层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压碎,引起面层推移破裂。

摊铺中的质量缺陷主要有:

厚度不均,平整度差(小波浪,台阶),混合料离析、裂纹、拉沟等。

①粉料过多,温度不当,砂石未完全烘干,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刹车,刮料护板安装不当均可引起裂纹。

②沥青含量过多或过少,矿粉含量不足;骨料尺寸与摊铺厚度不协调;振捣梁与熨平板的相互位置调整不当,振捣梁、熨平板底面磨损;刮料护板安装不当,熨平板接缝处理不当等引起拉沟。

③供料速度不匀;机械起步和刹车过猛;摊铺速度不均匀;熨平板工作迎角调整过当摊铺机发动机或驱动链条松紧度未调好均会引起小波浪。

④熨平板底面磨损或严重变型时,铺层容易产生裂纹和拉沟,故应及时变换。

有时熨平板的工作迎角太小,也会使铺层的两边形成裂纹或拉沟。

调整熨平板的前缘拱度,并在试铺中多次调整,直到能铺出具有良好的铺层为止。

如果多次调整仍消除不了上述缺陷,就应该更换熨平板的底板。

当矿料中的大颗粒尺寸大于摊铺厚度时,在摊铺过程中该大颗粒将被熨平板拖着滚动,使铺层产生裂纹、挂沟等。

所以应严格控制矿料粒径,使其最大尺寸在规范之内。

混合料的配比不当,会产生全铺层的裂缝,因为振捣梁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进行捣实的同时,还要将它向前推移。

如果混合料的大颗粒过多,就会出现全铺层的大裂缝。

为了消除这种裂缝,有时可将熨平板加热进行热熨,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改变混合料的配比。

⑤轮胎摊铺机气压超限(一般为0.5~0.55mpa),摊铺机宜打滑;气压过低,机体会随矿料重量变化而上下变动,使摊铺层出现波浪。

履带式摊铺机履带松紧超限将导致摊铺速度发生冲脉,进而使铺面出现搓板。

履带或轮胎的行驶线上因卸料而洒落的粒料未清除,该部分摊铺厚度易突变。

⑥被顶摊的运料车刹车太紧,使摊铺机负荷增大,或料车倒退撞击摊铺机或单侧轮接触、另侧脱空等会引起速度变化或偏载,使铺面出现凸楞。

施工中往往第一、二车料质量较差,注意取舍或调剂使用。

⑦自动熨平装置中,挂线不紧,中间出现挠度,会引起铺层波浪。

⑧采用冷茬法摊铺时,其纵向接茬由于密实度不够,行车不久往往会出现坑洼和裂缝。

因此必须注意接茬的重叠量,并在前一条摊铺带未被弄脏或变型之前就摊铺后一条。

3.4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

保证路面达到设计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沥青路面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

达到此目的关键是要使沥青混合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实施碾压。

尤其是初压阶段,应尽量在规范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的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完成。

这就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拌和机和摊铺机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必须匹配,即拌和量略大于摊铺量,使混合料铺筑在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条件下进行,并作到边铺边压。

对于发生推移现象的面层,要及时取样做马歇尔试验和矿料级配试验。

从现场观察和试验数据上分析,推移的原因如下:

①集料过于密实,面层起骨架作用的大颗粒骨料相应较少;

②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相对较高;

③下层顶面有浮料无及时清理干净或有风沙浮尘的影响,造成局部推移。

对略有推移的沥青混合料,一般情况下是集料的时段性级配不均匀造成的。

一般来说,其各种技术指标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

可采用调整碾压的方法。

实践证明初压温度低时推移较为严重,初压在120--130℃温度条件下,短时间内完成是提高压实质量的最佳方式。

22问:

沥青混凝土施工接缝处理

答:

(一)热接缝技术

热接缝技术一般是在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并列同时施工时采用的,此时两条毗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还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碾压时碾轮的大部分在热料车道上,在未压实车道邻近接缝处多耙一些料,这样碾压后就有一个较高的密度。

同时大约152mm重叠在冷料车道上。

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两遍(前进和后退),碾轮都要与冷料车道重叠152mm,轮碾机从未压实车道一侧进行碾压。

所以纵向接缝易于处理得好,连接强度较好,毗邻摊铺带的搭接宽度可较小。

在接缝处理中,采用全幅摊铺,虽然可以消除纵向接缝,但沥青混合料容易产生离析,且容易受供料水平的限制,并不是实用的办法。

梯队作业时纵缝采用热接缝,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在碾压及时、连续的条件下,确为一理想的纵缝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冷接缝技术

冷接缝技术是指新铺层与经过压实后的已铺层进行拼接,当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方采用。

第一遍碾压采用静压模式,只碾压到离前一条摊铺带边缘约20cm~30cm处,碾轮大约压上热料车道152mm,这种方法被认为在接缝处产生“挤压”效果。

第二遍(后退)在原路线上采用振动压实模式。

在摊铺新铺层时,对已铺的摊铺带接缝处边缘应整修垂直。

碾压新摊铺带时,也要事前将其接缝边缘铲齐。

23问:

沥青混凝土施工中,什么叫“烫缝”啊?

答:

每次施工后都要切割整齐,以便于与以后施工的沥青接顺,但由于切完缝冷却的沥青跟新摊铺的沥青搭接处的平整度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在新摊铺之前多摊出一部分沥青料在接缝位置使旧沥青软化,碾压时就能保证新旧沥青搭接的平整度了。

24问: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哪些?

答:

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

另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

(1)非荷载型裂缝

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也有因施工不当、材料选取不当等引起的裂缝。

其产生的原因有:

1)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

但在冬季气温骤降时,土基和路面基层由于受温度变化,冬季冰冻产生的膨胀,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同时劲度急剧增大,超过混合料的极限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便会产生开裂。

此外,随着温度反复升降,温度应力使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又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故可能在比一次性降温开裂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开裂,同时裂缝是随着路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2)沥青的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重要因素。

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选用高粘度、低稠度的沥青,其温度敏感性较低,能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低温抗变形能力较差,致使沥青面层在低温下产生收缩开裂。

3)地基处理不当,路基碾压不均匀,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搭接部位没有严格按照台阶式分层压实处理,以及下部基层比较软弱,或地基处理不彻底等。

4)铺筑沥青面层采用分幅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结合不良,对接缝处碾压不密实,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2)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1)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

原有的路面强度日趋不足,路面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原结构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施工质量不好,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足,沥青路面原材料的品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

在行车作用下,特别是超大吨位车辆的频繁碾压,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5问: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防范措施

答:

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等5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

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

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2)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

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

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

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3)施工方面

精心施工,选择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