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425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docx

教育学710章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教学(上)

一、选择题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D)。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A)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

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卢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

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B )。

A.研究一探讨法   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6.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B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17.( 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B)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由( C)提出。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20.“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体现了( C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1.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D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2.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C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学法》 C.《学记》  D.《论语》

2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

2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25.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2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组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27.( A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2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3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3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2.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3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D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35.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二、填空题

1.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

2.教学是由( 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 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 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5.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6.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 间接性)、交往性、( 教育性)和有领导的认识。

7.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 教师)、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 课程和教材)。

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内部动力)。

9.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

(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10.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感知和理解教材)。

11.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12.“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13.中学常用的六种教学方法是(讲授)、(谈话)、(讨论)、(演示)、(练习)、(实验)。

14.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15.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16.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17.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启发性)原则。

18.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19.“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0.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21.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练习法)。

2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实验法)。

24.教学是学校的( 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 基本途径)。

25.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2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 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9.(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

三、简答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162

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几个阶段。

P.163

3.简述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答: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4.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P.163

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P.156

6.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P.159

7.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P.159

8.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P.160

9.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167

10.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P.173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P.171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P.170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P.167(启发性教学原则)

4.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

过了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2009年论述题)

见P.160

5.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能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经常去听他们的课,也看了许多教学视频。

但是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老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说说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011年论述题)

见P.172-173

第八章教学(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D)。

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巩固新教材D.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8.( 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 )。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10.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D)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B)。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2.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D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3.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14.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A)。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5.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B)。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6.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 D )。

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

1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B)。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18.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  D )。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20.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的形式是( C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2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C )。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22.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23.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B.学者和学习者C.集体的领导者D.学生的榜样

24.(B)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

25.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

26.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

27.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D.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28.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B.考核和考试C.考查和考核D.检查和评价

2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B)。

A.形成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

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31.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

(D)

A.特长学生B.优秀生C.后进学生D.每个学生

32.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二、填空题

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备课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4.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多少,可分为( 单一课)和综合课。

6.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制约。

7.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8.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可分为:

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9.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 综合型)。

10.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 陈述式试题)。

11.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填空题)。

12.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 组配式试题),统称为( 客观性试题)。

13.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

( 外部分组)和( 内部分组)。

14.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 学科能力分组)和( 跨学科能力分组)。

15.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 道尔顿制)。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京师同文馆)。

17.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 测验)或( 考试)。

18.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

( 结构化策略)和( 问题化策略)。

19.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 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 综合式)。

20.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 班级授课制)。

21.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 选答型)。

22.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 作业)。

23.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助产术)。

24.(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5.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任务。

26.(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27.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

28.“父传子”、“师带徒”属于(个别)教学方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P.187

2.简述课的结构。

P.179

3.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P.180

4.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P.181

5.教师应如何备课?

P.177

6、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P.177

四、论述题

1.试评析班级授课制。

P.183

2.一位教师备课很认真,教案写得很规范,但同学反映说:

他的课不受欢迎。

请你运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原因。

(1)备好课只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并不等于上好课;

(2)教师上好课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P.180

(3)这位教师上课不受欢迎,可能是因为……

第九章德育

一、选择题

1.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2.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B )。

A.加减评分法 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D.模糊综合测评法

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D)。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B)。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

6.德育具有(D)。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B)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C)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9.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B)。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0.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C)。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B )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12.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C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德育原则的(C)。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6.德育的功能不包括(C)。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