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8175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docx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

第五届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指南

为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河北省教育厅特举办第五届“河北省基于‘互联网+’数字教育技能大赛”,旨在通过推动新媒体、新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评价科学化以及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提升教育质量。

同时,在实际应用与教学体验中,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与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改革,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优秀案例。

一、比赛项目

项目类别

人数要求

参赛方式

案例类

联校网教教学典型案例

每名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作者限5人

参赛教师关注“河北数字教技大赛”微信公众号,注册报名信息,上传参赛作品。

公众号使用说明见附录1。

网络研修共同体典型案例

课例类

AR教学课例

每名教师限报1件作品,每件作品作者限1人。

其中,虚拟实验教学课例每件作品限报1名指导教师。

虚拟实验教学课例

参赛教师登录“河北移动和教育平台”,注册报名信息,上传参赛作品,网址:

二、项目设置及要求

(一)联校网教教学典型案例

1、项目简介

为解决薄弱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偏远教学点优秀教师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教学质量落后问题,“联校网教”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将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中心校和教学点之间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联网教学帮助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联校网教”模式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提供了良好的范式。

2、内容要求

案例应充分体现通过联校网教形式开展教学的具体经验做法,包括区域整体推进情况、统筹规划、运行机制、落地模式、资源建设、师资队伍、评价手段、作用优势、问题反思和取得的成效等。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饱满、主题突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3、提交材料

作品须包含案例报告、专题介绍视频和参赛报名表(附录2,加盖学校公章并扫描成JPG格式图片)。

案例报告为word格式,报告内容以图、文、表并茂形式展现,文字部分字数5000字左右。

案例报告框架格式详见附录3。

专题介绍视频统一为MP4格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大小不超过500M。

案例可附实施方案、反思随笔、工作报告、教学个案例证等支撑佐证材料,格式、数量不限。

(二)网络研修共同体典型案例

1、项目简介

网络研修共同体是以网络研修平台为基础,校际间、区域间结成的以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协同研究、共同发展为目的团体组织。

各成员学校相互协作、联合开展各种远程研修活动,分享和交流经验,起到优势互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互助共赢的作用,从而实现区域内人员、资源、智慧的联动、集聚和整合,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2、内容要求

案例应充分体现通过共同体开展网络研修的具体经验做法,包括区域整体推进情况、统筹规划、运行机制、落地模式、资源建设、师资队伍、评价手段、作用优势、问题反思和取得的成效等。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饱满、主题突出,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3、提交材料

作品须包含案例报告、专题介绍视频和参赛报名表(附录2,加盖学校公章并扫描成JPG格式图片)。

案例报告为word格式,报告内容以图、文、表并茂形式展现,文字部分字数5000字左右。

案例报告框架格式详见附录3。

专题介绍视频统一为MP4格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时长不超过30分钟,大小不超过500M。

案例可附实施方案、反思随笔、工作报告、教学个案例证等支撑佐证材料,格式、数量不限。

(三)AR教学课例

1、项目简介

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学习对象,可以使学生在现实环境背景中看到并操纵虚拟生成的模型对象,以贴近自然的方式进行自由探索。

基于真实世界的虚实融合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教学题材转化成增强现实的交互,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教学内容,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教师打造独特的现代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内容要求

参赛教师需立足一门课程,将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利用AR技术呈现或制作成AR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增强现实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增强知识交互性和激发学生兴趣及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3、提交材料

作品须包含设计制作的AR教学资源、应用该资源进行教学的课堂实录片段(MP4格式,时长20分钟左右,分辨率不低于720P,大小不超过500M,可以是1个或多个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和参赛报名表(附录4,加盖学校公章并扫描成JPG格式图片)。

课堂实录片段需着重体现师生对AR技术的使用情况,特别是教师利用三维虚拟模型,形象展示抽象概念的过程。

(四)虚拟实验教学课例

1、项目简介

在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受实验器材、场地环境等限制,复杂实验、危险实验、反应和观察周期过长的实验等在传统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与实际高度贴合的实验器材和场景,可以将实验过程安全、直观地展示出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虚拟仿真实验不消耗器材、不受场地等外界条件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重复操作,突破了实验教学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同时,逼真、立体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实验过程变得逼真形象、可视化。

虚拟仿真实验改变了传统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创新,从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科要求

限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学科。

3、参赛办法

(1)开通学校管理员账号:

每个参赛学校须设管理员1名,负责本校参赛作品的组织管理和初审工作。

学校管理员登录“河北移动和教育平台”(),注册账号并提交学校申请表,申请通过后即可组织本校教师报名参赛。

具体操作流程见平台首页“大赛专区”。

(2)参赛教师报名:

参赛教师登录平台自行注册个人信息,并点击“大赛专区”进行报名和作品上传。

参赛作品通过校管理员初审通过后方可正式参赛。

4、提交材料

作品须包含虚拟实验教学课堂实录(MP4格式,时长30-45分钟,分辨率不低于720,大小不超过700M)、教学设计(附录5)、讲课PPT和参赛报名表(附录4,加盖学校公章并扫描成JPG格式图片)。

三、其他

1、所有参赛作品必须原创且首次发表,禁止抄袭,禁止数据造假。

若参赛作品有原则性政治错误、学科概念性错误等问题,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2.参赛作品知识产权许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作者同意自大赛主办单位收到作者的该参赛作品之日起,无偿授予大赛主办单位对参赛作品的下述使用权:

汇编权、发行权、复制权、改编权、翻译权、网络出版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3.技术支持

联校网教教学案例、远程教研共同体案例和AR教学课例项目,注册报名和作品上传相关问题请咨询“河北数字教技大赛”微信公众号技术支持。

联系人:

袁鑫,电话:

虚拟实验教学课例项目,注册报名和作品上传问题请咨询“河北移动和教育平台”技术支持。

联系人:

刘波涛,电话:

附录:

1.公众号使用说明

2.参赛报名表(案例类)

3.案例报告框架格式

4.参赛报名表(课例类)

5.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数字教技大赛”公众号使用说明

一、关注公众号

扫描以下二维码,或在微信内搜索“河北数字教技大赛”,关注大赛公众号。

二、比赛报名

在公众号内菜单点击“报名参赛”将跳转至报名小程序。

请按照表单内各项要求,认真如实填报参赛信息。

此为预报名,请尽早填报,最终提交参赛作品时报名信息可二次修改,参赛信息以最终提交作品时所确认的资料为准。

三、大赛指南

“大赛通知”为河北省教育厅大赛通知链接,“指南解读”为大赛相关比赛内容具体要求及解读,其他为各专项比赛相关文件、优秀作品样例等内容。

四、提交作品

请按照通知要求于指定时间在本公众号内提交参赛作品。

五、相关答疑

在比赛过程中的任何疑问,均可直接在本公众号内咨询。

根据您的咨询内容,工作人员会在公众号内以信息形式及时解答。

参赛教师普遍遇到的问题,会将答疑集中整理在公众号内发布。

六、评比颁奖

作品评选及最终获奖结果,均可第一时间在本公众号内查询。

请持续关注本公众号内发布的相关信息。

参赛报名表(案例类)

第一作者单位公章:

案例名称

案例类型

□联校网教□网络研修共同体

第一作者

姓名

所在单位

学历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第二作者

姓名

所在单位

学历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第三作者

姓名

所在单位

学历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第四作者

姓名

所在单位

学历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第五作者

姓名

所在单位

学历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职称

职务

联系电话

牵头单位情况介绍

 

成员单位情况介绍

 

本人同意主办方在保留作者信息的基础上,将该案例用作出版、宣传、推广等用途;

承诺报送的案例未参加过其他省级评审活动。

第一作者签名:

年月日

案例报告框架格式

一、案例报告基本结构

案例报告一般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背景信息、正文、结束语等部分构成,篇幅建议5000字左右。

1.标题:

宜用描述性语言,避免价值主导话语与论文化表述。

2.摘要:

摘要应精炼,能概括出案例的主要内容,不做评价性分析或倡导性建议,200字左右。

3.关键词:

关键词3-5个。

4.背景信息:

案例的引言与背景,主要用于说明案例主题的政策与实践、理论与研究的背景以及案例对象的相关情况等。

5.案例正文:

正文撰写要注意原创性、真实性、故事性和可读性,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问题解决办法与应用成效,展现特色与创新。

具体内容应包括问题描述、指导理念、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应用成果展示、反思和展望五部分。

6.结束语:

可以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也可以是案例问题解决的反思与讨论,引发读者思考,为案例分析留出空间。

二、案例编写体例

1.标题层次

序号层次:

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

(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

(1)”,第五层用“①”。

2.文中注释

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数据、照片、插图、历史资料等材料,如需说明,一律采用表(图)下注释的方式予以说明。

三、案例排版格式

1.案例标题:

黑体、小二、居中。

2.摘要、关键词:

文字内容用楷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摘要”与“关键词”本身用楷体、四号、加粗。

3.文中注释:

楷体、小五、单倍行距,文中页下脚注为宋体、小五、单倍行距。

4.背景信息:

文字内容用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背景信息”本身用黑体、四号。

5.案例正文:

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三级标题用黑体、五号。

正文文字内容用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

“案例正文”本身用黑体、四号。

附录4

参赛报名表(课例类)

单位公章:

学校全称

(按学校公章名称填写)

教师姓名

性别

职称

贴照片处

(一寸证件照,

背景颜色不限)

最终学历

教龄

年龄

电子信箱

手机号码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限1人)

教授学科

教授年级

课名

教材版本

知识点

课时时长

第课时

课堂环境

本人同意主办方在保留作者信息的基础上,将该课例用作出版、宣传、推广等用途;

承诺报送的课例未参加过其他省级评审活动。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注:

1.此表格下载打印,手改无效。

2.粘贴照片、手写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扫描,原件自行留存。

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教材版本

章节

年级

教学目标

提示: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现有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与完善。

教学重难点

提示:

将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思维界定为重点;将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知识、技能、思维界定为难点。

要求:

1.重难点的选择上尽可能用虚拟技术进行突破;2.重难点指向能力目标的达成。

学情分析

提示:

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基础。

教学方法

要求:

1.教学方法应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2.实施教学方法时尽可能利用虚拟教学资源完成。

 

教学

过程

要求:

1.给出完整的教学流程图;2.强调以下三方面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任务化;

(2)完整连续的任务情境;(3)体现能力成果的学习活动;3.体现虚拟实验资源与工具的应用;4.任务与活动设计能够突破重难点。

教学

反思

提示:

1.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例如任务设计的不合理、资源软件应用的不恰当等)2.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虚拟实验资源起到了哪些作用?

3.为了进一步突破重难点,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会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