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8145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docx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8.1复习笔记

一、失业的描述

1.失业的基本概念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就业是指处于受雇佣与“自我雇佣”的状态;

劳动力=失业者+就业者

失业率是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2.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

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

或者居住地点不当。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5)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3.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

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设N代表劳动力,

代表就业者人数,

代表失业者人数,则有

相应地,失业率为

假定劳动力总数

不变,并重点考察劳动力中的人的在就业与失业之间的转换。

代表离职率,即每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例;f代表就职率,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

劳动市场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就是:

又因为

,上式变为

解得

上式表明,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

和就职率

离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高。

就职率越高,自然失业率越低。

自然就业率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量除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

一个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之和为100%。

4.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在图18—1中,横轴为劳动力数量,纵轴为劳动力价格,即工资率。

曲线

为劳动需求曲线,曲线

为劳动供给曲线。

(a)图描述的是竞争性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一般情况。

市场均衡点在

点,工资水平为

在竞争性的、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之下,厂商愿意雇用接受市场工资水平为

的合格工人,雇用的数量为

的工资水平上,另有数量为

的工人,他们虽愿意工作,但却要求较高的工资,由于这部分工人不愿意在现行的市场工资率下工作,所以他们被认为是自愿失业的。

(a)(b)

图18-1失业的解释

(b)图显示的是非出清的劳动市场分析,一次经济波动使劳动市场工资过高,劳动的价格是

而不是均衡工资或市场出清的工资

在过高的工资率下,寻找工作的合格工人的数量大于提供的工作职位数。

愿意在工资

下工作的工人数量是

,而企业愿意雇用的数量则为

由于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于是出现劳动供给过剩,(

)表示的是这部分非自愿失业的失业者的数量。

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企业雇用劳动力时将会提出更严格的技能要求,雇用最有资格、最有经验的劳动者。

二、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1.失业的影响

(1)失业的社会影响

对失业者及其家庭来说,失业意味着经济拮据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地位和声望也会因失业而下降,因而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摧残。

在失业率很高时,社会秩序也会受到影响。

(2)失业的经济影响

对社会来说,失业表明一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愿意工作并且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被用于生产,结果,产出减少。

失业的损失=潜在的GDP-实际的GDP

2.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其中

为实际产出,

为潜在产出,

为实际失业率,

为自然失业率,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

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

奥肯定律的应用:

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三、通货膨胀的描述

1.通货膨胀的衡量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用公式表示,就是: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

式中,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

分别为

时期和(

)时期的价格水平。

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张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2.通货膨胀的分类

对于通货膨胀,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存在着三种通货膨胀类型:

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第二,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存在着两种通货膨胀的类型:

第一种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第二种为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

按照这种区分方法有两种通货膨胀类型:

一种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另一种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原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认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下所示的交换方程:

MV=Py

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物价水平×实际收入(总收入)

对上式取自然对数:

关于时间t求微分:

进一步变形:

即:

通胀率=货币增长率-产出增长率+流通速度变化率

根据上式,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显然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可能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也可能来自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如图18-2所示,当需求曲线AD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供给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逐渐上升。

18-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即特定集团在经济中行使市场权力,一是工会要求较高的工资导致工资推动通货膨胀,二是垄断和寡头企业牟取国贸利润导致的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经济中,进出口所引起的成本增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如图18-3所示,当总供给曲线为AS上升的过程中,需求保持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图18—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的结构性因素货这些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的持续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似乎有一种惯性。

而产生这种惯性的原因在于,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种对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1)那些名义收入增长快于物价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2)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不利;

(3)通货膨胀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

(4)引起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财富可以分为两类:

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

如果资产本身或者其收益的名义值是固定的,那么这种资产就是货币资产,如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债券。

如果资产本身或者其收益的名义值不是固定的,那么这种资产就是非货币资产,如土地、房产、股票等。

2.通货膨胀税

一般来说,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第一,政府是净的债务人。

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亦即从居民户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

第二,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受益。

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支配的资源增加,而公众支配的资源减少,因此通货膨胀有一种和政府增加税收相同的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税的含义

3.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

这就是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引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将刺激产出的扩大和就业的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

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产出与就业的下降。

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如果发生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

那就是说,当成本推进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一个已知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产出。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1957年的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该曲线表明: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2)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把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改造后得到,如图18-4所示的曲线,图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图18-4菲利普斯曲线

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

π=-ε(u-u*)

式中,参数ε衡量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3)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它意味着可以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如图18-5所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短期内,即通货膨胀预期来不及调整时所存在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

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π-πe)=-ε(u-u*),即π=πe-ε(u-u*)

图18—5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性质:

(1)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2)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等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

(3)不同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有着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将引起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政策含义:

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通货膨胀率完全可以预期时,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况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当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如图18-6所示。

图18-6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18.2课后习题详解

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

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结构性失业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作出调整而造成的劳动力供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失业。

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间供求的不平衡。

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且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

不能。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可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两种情况。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因而这种失业是可能因总需求的提高而消除的,这种失业与需求不足型失业是一致的。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因此,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答:

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

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

(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3)技术进步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的失业。

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性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

(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

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

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答:

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

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菲力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力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为一条垂直的菲力普斯曲线,这就使长期的菲力普斯曲线。

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当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可以用图18-7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

图中,假定某一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u*,通货膨胀率为3%的A点。

若这时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以使失业率降低到u1。

由于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总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使通货膨胀率上升为6%。

由于在A点处。

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3%,而现在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6%,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增加生产,增加就业,失业率减少为u1。

于是就会发生图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PC1(πe=3%)所示的情况,失业率由u*下降为u1,而通货膨胀率则从3%上升到6%。

图18-7长期菲力普斯曲线的形成

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短期的。

经过一段时间,工人们会发现价格水平的上升和实际工资的下降,这时他们便要求提高货币工资。

与此同时。

工人们会相应地调整其预期,即从原来的3%调整到现在的6%。

伴随着这种调整,实际工资回到了原有的水平。

相应地,企业生产和就业也都回到了原有的水平。

失业率又回到原来的u*。

但此时经济已处于具有较高通货膨胀率预期(即6%)的B点。

将以上过程重复下去,可以想象,在短期,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PC1,PC2…的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随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上升。

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

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

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

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他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

因此,通货膨胀是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的。

但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随着价格的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此外,由于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不动产)的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

而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未存心从税收中拿收入给其他人。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实际上,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是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

可能如下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

这是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企业的利润;且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产出和就业的下降。

假定在原需求水平上,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

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是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

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两种情况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第三种情况:

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储蓄和投资都会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逐渐丧失,生产收缩。

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会导致许多经济行为无法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也无法再正常运行,会产生大规模的经济混乱。

6.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答: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下面用图18-8来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18-8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

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在图18-2-2中,产量从零增加到y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

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1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1,总产量水平为y1。

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所谓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图中总需求曲线AD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AS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

总需求曲线AD2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2,总产量为y2。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yf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

图中总需求曲线AD3同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3决定的价格水平为P3,总产量水平为yf。

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P2和P3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

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例如,图中总需求曲线AD3提高到AD4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yf,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3上涨到P4。

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