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131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docx

地理河北省阜城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

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八次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据此回答3~4题。

雨花石

昆石

太湖石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

3.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  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

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

4.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  )

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

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

下图是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的一张火星北极新月形沙丘的照片。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盛行的火星风风向为(  )

A.甲吹向丙B.乙吹向丁C.丙吹向甲D.丁吹向乙

6.下列地区易形成图示地貌的是(  )

A.沙质海滩B.塔里木盆地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7~8题。

7.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8.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9~10题。

9.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0.城市建设将会导致(  )

A.城市地下水位上升B.城市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城市蒸发量增加D.城市洪水增加,内涝频率增多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1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m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读图,完成13~14题。

13.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现象B.干湿度地带分异现象

C.垂直分异现象D.地方性分异现象

14.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图,回答15~16题。

15.若我国人口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

A.2010~2015年  B.2015~2020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

16.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  )

A.2020年 B.2028年  C.2035年  D.2040年

下图为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18.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 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 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 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21~22题。

2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  B.1984年  C.2017年  D.2030年

22.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人口死亡率增大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23~25题。

2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5.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2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下图示意“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据此完成28~30题。

28.图示时期内,浙江省人口红利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

A.1970~1982年B.1990~1995年C.2005~2010年D.2040~2050年

29.2030年后,浙江省人口负担系数变化带来的影响为(  )

A.劳动力充足B.社会负担减轻C.人口数量减少D.经济增速减缓

30.图示信息显示,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趋势(  )

A.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B.程度加深,但2020年后即趋于稳定

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D.将持续加速加深,并抑制省外人口迁入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31~32题。

“环境负担”公式:

EB=P+A-T

P—人口(Population)

A—消费程度(Affluence)

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

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Burden

 

31.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32.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

如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

读图回答33~34题。

33.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34.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完成35~36题。

35.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36.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B.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

据此完成37~38题。

37.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

A.儿童减少 劳动人口增加B.老人减少 儿童增加

C.劳动人口减少 老人增加D.儿童减少 老人增加

38.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教育程度提高 ②生活节奏减缓 ③生活成本上升 ④人的寿命延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放开二孩政策。

下图为四个地区2013年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39~40题。

39.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40.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将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性别比B.数量C.职业构成D.年龄构成

二、综合题(2题,共20分)

41.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气压场名称:

G________,D________。

(2分)

(2)该天气系统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A点风向为________,B点风向为________。

(3分)

(3)C点风速较B点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为什么锋面常存在于低气压系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

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

(1分)

(2)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约14.5亿,到2050年却约为13.59亿,这是为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三,请说明我国在21世纪中叶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这种人口问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4分)

(4)中国在20世纪末“未富先老”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的影响。

(3分)

【参考答案】

1—5BCDBC6—10BABCD11—15CADDB16—20BDCCA

21—25CAACD26—30BDCDA31—35CCBDC36—40DDAAC

41.答案:

(1)高气压低气压

(2)北西北风西南风

(3)大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因为低气压是气流辐合区,冷暖气流可以在此相遇形成锋面;而高气压是气流辐散区,不会产生锋面。

42.答案:

(1)现代型

(2)人口出生率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人口呈负增长。

(3)年龄结构特征:

青少年儿童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源足,青壮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4)原因: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