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645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docx

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书

12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设计

前言……………………………………………………………………………..1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2

第一章原始资料……………………………………………………2

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3

第三章主要构筑物………………………………………….…………....3

第四章平面布置……………………………………………………….4

第五章高程布置……………………………………………………….5

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7

第一章格栅………………………………………………………………….7

第二章提升泵房……………………………………………………………9

第三章沉砂池……………………………………………………………….10

第四章初沉池……………………………………………………………….12

第五章……………………………………………….14

第六章二沉池……………………………………………………………….20

参考文献…………………………………………………………………………25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一、原始资料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某县地处东经115019'~115043',北纬35023'~35043'。

县城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37公里。

2风向

春夏秋冬三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12%,其次为北风,频率为10%,平均风速3.2m/s,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3气温

某县常年平均气温13.50°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50°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0.30°C。

4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

某县位黄河冲积平原,受黄河决口影响,急流冲刷,缓流淤积,形成自然流沟108条,多为西南东北流向。

某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东南部低,最高处海拔高程55.5M,最低处海拔高程46.2M,中部地面高程一般为49.5M。

自然坡降为五千分之一到七千分之一。

某县地基承栽力为80~12kpa。

某县地震烈度为7度,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0~0.60m。

<二)社会条件

1人口

2002年城区现状人口为7.5万人。

城区近期(2005年>规划人口为9万人,远期(2018年>规划人口为12万人。

2污水及水质情况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为:

COD<420mg/LBOD5<200mg/L

SS<200mg/LTN<45mg/L

NH3-N<30mg/LTP<3mg/L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指标为:

COD≤60mg/LBOD5≤20mg/L

SS≤20mg/LTN≤20mg/L

NH3-N≤8mg/LTP≤1.5mg/L

二、工艺流程的确定

该工程污水处理的特点为:

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48,可生化性较好,其它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一般不超标:

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COD、SS值为典型城市污水值。

针对以上特点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

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考虑到出水要求脱氮除磷目地,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A2/O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

三、主要构筑物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座>

设计参数

主要设备

1格栅L×B=3.16×1.652计流量Q=165600m3/d

栅条间隙b=15mm过栅流速v=1.0m/s机械除渣机两套

2提升泵房L×B×H=10×8×51计流量Q=165600m3/d

单泵流量Q=2400m3/h潜污泵4台手动起闭机

3沉砂池L×B=18×3.222计流量Q=165600m3/d

水平流速v=0.3m/s有效水深h=1.0m砂水分离器

4初沉池L×B=27×62计流量Q=165600m3/d

q=2.0m3/(m2·h>停留时间t=1.5h刮泥机贮渣斗

5

曝气池L×B×H=71.5×7.55×52计流量Q=120000m3/dBOD=200,去处效率90%鼓风机微孔曝气器

6二沉池D×H=46.1×6.152计流量Q=120000m3/d

q=1.5m3/(m2·h>

停留时间t=2.5h刮泥机出水堰板

四、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该污水处理厂厂为新建工程,总平面布置包括:

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构筑物及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各种管线、管道及渠道的平面布置,各种辅助建筑物与设施的平面布置。

总图布置时应遵从以下几条原则。

<1)处理构筑物与设施的布置直顺应流程、集中紧凑.以便于节约用地和运行管理。

<2)_工艺构筑物与不同功能的辅助建筑物应按功能的差异,分别相对独立布置,并协调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如地形走势、污水出口方向、风向、周围的重要或敏感建筑物等。

<3)构<建>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交通、管道(渠>敷设、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4)管道(线>与渠道的平面布置,应与其高程布置相协调,应顺应污水处理厂各种介质输送的要求,尽量避免多次提升和迂回曲折,便于节能降耗和运行维护。

<5)协调好辅建筑物,道路,绿化与处理构(建>筑物的关系,做到方便生产运行,保证安全畅通,美化厂区环境。

2总平面布置结果

污水由北边排水总干管截流进入,经处理后由该排水总干管和泵站排入河流。

总平面布置参见附图(平面布置图>。

五、高程布置

1高程布置原则

<1)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及城市排水系统,使污水经一次提升便能顺利自流通过污水处理构筑,排出厂外。

<2)协调好高程布置与平面布置的关系,做到既减少占地,又利于污水、污泥输送,并有利于减少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3)做好污水高程布置与污泥高程布置的配合,尽量同时减少两者的提升次数和高度。

<4)协调好污水处理厂总体高程布置与单体竖向设计,既便于正常排放,又有利于检修排空。

2.高程布置时,应注意事项:

<1)选择一条距离最大,水头事实最大流程计算。

<2)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或泵的最大水量)作为设计流量。

<3)污水流程与泥流程的配合。

尽量减少抽升污泥量。

3.高程布置的方法:

实质上讲:

进行高程计算,以接受水体的最高水位<设计洪水位)为起点,逆污水处理流程向上推计算,最后确定出提升泵站的扬程。

4高成计算

 

高程计算表

构筑物名称构筑物水头损失构筑物的间距流量(m3/d>连接管径/mm流速m/s坡度沿程损失/m局部损失/m水头损失/m总损失/m水面标高/m地面标高/m水面与地面差/m

进水管16560010001.020000-30-3

进水井0.201656000000.2-3.20-3.2

格栅间0.301656000000.3-3.50-3.5

提升泵房0.201656000000.2-3.70-3.7

沉砂池0.5301656000.33.50.1050.0530.1580.6581.701.7

初沉池0.620165600553.50.070.0350.1050.7051.301.3

曝气池0.4251200001000

×21.13.50.0880.0440.1320.5321.001.0

二沉池0.6251200001300

×21.14.50.1130.0120.0570.6570.800.8

出水井0.32012000025000.3440.080.040.120.42-1.320-1.32

 

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

一格栅

泵前设置格栅的作用是保护水泵,而名渠格栅的作用是保证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目前普通的做法是将泵前格栅均做成明渠格栅。

一般泵前格栅为粗格栅<间距10-25mm),采用机械清渣时,由于机械连续工作,格栅余渣较少,阻力损少几乎不变,通常不设渐变段。

格栅型号:

链条式机械格栅

(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清除25-40mm

2>机械清除16-25mm

3>最大间隙40mm

(2>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原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d>,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格栅倾角一般用45°~75°,机械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

(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o.08~O.15m

(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Om/s。

1主要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日平均污水量Q为120000m3/d,总变化系数K=1.38,则设计流量Q=165600m3/d,

栅条宽度S=10mm,

栅条间隙宽度B=15mm,

过栅流速1.0m/s,

栅前流速0.9m/s,

栅前渠道水深1.2m,

格栅倾角60°C,

数量2座,

栅渣量格栅间隙为15mm,栅渣量W按1000m3污水产渣0.05m3计。

2工艺尺寸

格栅尺寸过栅流量Q1

m3/s=0.9584m3/s

栅条间隙数n

(取n=47>

栅条建筑宽度B

B=s(n一1>+bn=0.01X(47-1>+0.0015×47=1.165m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格栅断面为迎背水面均为半圆形断面(β=1.167>,格栅水头损失h1

(取h1=0.13m>

栅后槽总高度H

H=h+h1+h2=1.2+0.13+0.3=1.63m

格栅的总建筑长度L

取进水渠道宽B1=1,其渐宽部位展开角为,取进水倾角进水渠道宽部位长度

则L2=0.5L1=0.5m

L=L1+L2+1.0+0.5+

(5>每日栅渣量计算

栅渣量W=

 

格栅设计示意图

二、提升泵房

1、水泵选择

设计水量165600m3/d,选择用4台潜污泵(3用1备>

所需扬程为

选择500Qw-22-220型潜污泵,泵的参数见下表

出口直/mm流量/m3/h扬程转速r/min功率/kw效率/%

50024002274022084.65

2、集水池

(1>、容积:

按一台泵最大流量时6min的出流量设计,则集水池的有效容积

V

(2>、面积:

取有效水深H=3m,则面积F=V/H=240/3=80m2

集水池长度取10m,则宽度B=F/L=80/10=8m

集水池平面尺寸L×B=10m×8m

保护水深为1.2m,实际水深为4.2m

(3>、泵位及安装

潜污泵直接置于集水池内,潜污泵检修采用移动吊架。

三沉砂池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比重较大的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可以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暴气式沉砂池等三种基本型式。

沉砂池设计中,必需按照下列原则:

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

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

(1>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

(2>当污水为用提升泵送入时,则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

(3>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3.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2.65,粒径为0.2以上的颗粒为主。

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量为30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m。

5.贮砂斗槔容积应按2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池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应不小于0.3m。

6.沉砂池的超高不宜不于0.3m。

7.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

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max=165600m3/d=6900m3/h=1.917m3/s,设计水力停留时间t=60s

水平流速v=0.3m/S

(1>长度L=vt=0.3×60=18m

(2>水流断面面积

A=Qmax/v=1.917/0.3=6.39m2

(3>池总宽度

B=A/h2=,有效水深h2=1m

<4)贮砂斗所需容积:

V=

T=2d,X=30m3/106m3。

(5>每个沉砂斗的容积

设每一分格有2格沉砂斗,则

V1=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设贮砂斗底宽bl=O.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60。

,贮砂斗高,

贮砂斗上口宽度

(7>贮砂斗容积

<8)贮砂室高度

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i=6%,坡向砂斗,则

<9)池总高度:

H=h1+h2+h3=O.3+1.0+1.92=3.22m

<10)核算最小流速

(符合要求>

平流式沉砂池示意图

四、初沉池

初沉池的作用是对污水中密度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沉淀池一般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辅流式三种。

每个沉淀池分为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选型:

平流式沉淀池

1、设计参数:

统计流量<最大流量)

表面水力负荷:

沉淀时间:

1.5h

水平流速:

5mm/s

初沉池型:

平流式

2尺寸计算

<1)池子总面积表明负荷取q=2.Om3/(m2·m>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2=qt=2×1.5=3m取t=1.5h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Qmax×t×3600=1.917×1.5×3600=1035.8

(4>沉淀池长度

B=A/L=3.450.6/27=127.8m

(5>池子总宽度

B=A/L=3450.6/27=127.8m

(6>池子个数,宽度取b=6m

n=B/b=127.8/6=22

(7>校核长宽比

L/b=27/6=4.5>4(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总容积

初沉池效率设计为50%,

设污泥含水率97%,两次排泥时间间隔T=2d,污泥容重

<9)每格池污泥斗所需容积

=800/22=36.4

(10>污泥斗的容积

 

<11)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L1=27+0.5+0.3=2708m

L2=6m

(12>污泥斗和梯形部分容积

V1+V2=62.3+21.6=83.9m3>36.4m3

(13>沉淀池总高度

H=取9M

五、

首先判断是否可采用

COD/TN=420/45=9.33>8

TP/BOD5=3/200=0.015<0.06符合条件

1、设计参数

设计最大流量Q=120000m3/d池型:

廊道式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BOD5污泥负荷N=0.2kgBOD5/(kgMLSS·d>

回流污泥浓度XR=8000mg/L污泥回流比R=100%

2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2)反应池容积

<3)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t=V/Q=30000/120000=0.25d=6h

(4>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

缺氧:

好氧=1:

1:

3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厌=0.26=1.2h,池容V厌=0.230000=6000m3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缺=0.26=1.2h,池容V缺=0.230000=6000m3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t好=0.66=3h,池容V好=0.630000=18000m3

<5)厌氧段总磷负荷

(6>、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总容积V=30000m3,设两组V单=V/2=15000m3

取有效水深h=4.0m,则S单=V单/2=15000m3

采用7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b=7.5m

校核:

b/h=7.5/4.0=1.9(满足b/h=1~2>

L/b=71.5/7.5=9.54(满足L/B=5~10>

取超高为1.0m,则反应池总高H=4.0+1.0=5.0m

2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1)进水管

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Ql=Q/2=12000/2×86400=0.695m3/s

管道流速v=1.0m/s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A=Ql/V=0.695/1.0=0.695m2

管径

取出水管管径DN=1000mm

校核管道流速

<2)回流污泥渠道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渠道设计流量QR

渠道流速,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DN=800mm

<3)进水井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进水孔流量

孔口流速v=0.7m/s

孔口过水断面积A=Q/V=1.39/0.7=1.986m2

孔口尺寸取1.2m×0.9m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2.5m×2.5m

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

堰上水头高

出水孔过流量

孔口流速v=0.7m/s

孔口过水断面积A=Q/v=2.4325/0.7=3.475m2

孔口尺寸取2.0m×1.0m

进水竖井平面尺寸2.5m×2.0m

出水管

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Q5=Q3=2.4325m3/s

管道流速v=O.8m/s,管道过水断面积

取出水管管径DN=2500mm

校核管道流速

3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平均需氧量

取,则

==28800kg/d=1200kg/h

每日去除的

去除每千克BOD5的需氧量=28800/21600=1.3kgO2/kgBOD5接近与经验数值(2>最大需氧量

在不利条件下运行,最大需要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1.7,则

O2=1.7O2=1.7×1200=2040kg/h

(3>供气量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

曝气器铺设于池底,距池底0.2m,淹没深度3.8m,氧转移效率EA=20%,计算温度T=30C。

微孔曝气器出口处绝对压力

 

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

曝气池中平均溶解氧饱和浓度为

 

20C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相应最大时标准需氧量

曝气池平均供气量

相应最大时供气量

 

<4)所需空气压力p

P=h1+h2+h3+h4+h=0.2+3.8+0.4+0.5=4.9m

(5>曝气器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6>供风管道计算

供风干管道采用环状布置

流量

流速v=10m/S

管径

取干管管径为DN=1000mm

单侧供气<向单侧廊道供气)支管

流速v=10m/s

管径

取支管管径为DN=400mm

双侧供气,

管径取支管管径DN=550mm

<7)污泥回流设备

污泥回流比R=100%

污泥回流量QR=RQ=1×120000=120000

设回流污泥泵房l座,内设3台潜污泵(2用l备>

单泵流量

水泵扬程根据竖向流程确定。

<8)混合液回流设备

①混合液回流泵

混合液回流比

混合液回流量

设混合液回流泵房2座,每座泵房内设3台潜污泵(2用l各>

②混合液回流管

混合液回流管设计

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

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1200mm

校核管道流速

③泵房压力出水管设计流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取泵房压力出水管径DN=950mm

六、二沉池

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二沉池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共2座。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1.39,表面负荷为1.5,沉淀时间2.5h

2.池体设计计算

(1>二沉池表面面积

A=Q/2=1.39×3600/1.5=3336

(2>单池面积

<3)二沉池直径

<设计取46.1m)

(4>池体有效水深

=qt=1.5×2.5=3.75m

(5>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6)沉淀池底坡度落差

<取池底坡度i=0.05)

(7>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

校核径深比:

(符合要求6—12>

<8)沉淀池总高度

<9)二沉池污泥区所须存泥容积

取存泥时间不宜小于2h,T=4.0h

 

3.进水系统计算

<1)进水管计算

单池设计污水流量

进水管设计流量

管径

流速坡降为1000i=1.83

(2>进水竖井

进水竖井采用=1.5m,

出水口尺寸0.45×1.5,共6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出水口流速=1.39/0.45×1.5×6=0.344m/S

(3>稳流筒计算

取筒中流速=0.03m/s

稳流筒过流面积

稳流筒直径

4.出水部分设计

(1>单池设计流量

(2>环形集水槽内流量

(3>环形集水槽设计”

采用周边集水槽,单侧集水,每池只有一个总出水口,安全系数k取I.2

集水槽宽度取b=0.65m

集水槽起点水深为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

槽深取1.0m,采用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取槽宽b=1.0m,槽中流速v=0.6m/s

槽内终点水深:

槽内起点水深:

校核:

当水流增加一倍时,q=0.4875,v’=O.8m/s

 

设计取环形槽内水深为1.0m,集水槽总高为1.0+0.3<超高)=1.3m。

采用三角堰。

(4>出水溢流堰的设计

采用出水三角堰<),堰上水头<三角楼底部止上游水面的高度)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

三角堰个数

三角堰中心距<单侧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