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606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docx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二

2、观察物体(组合图形)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3,第49页练习十二第1,2,3,4题。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提示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拍照活动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根据实物、图片辨认由两个实物(人物)组成的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从不同的角度拍的教师照片。

学生准备:

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

同学们,老师今天穿了件新衣服,谁能帮我用手机的照相功能给我拍几张照片?

找4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

2.教师:

你们可真像个小摄影师!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拍的怎么样!

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3.教师:

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

你最喜欢哪一张?

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

拍的是老师的哪一面呢?

(1)指名学生说出其中的一张照片,并同时回答。

例如:

我最喜欢这张,他是站在老师的前面拍的,拍的是老师的正面。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4.教师: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二)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2、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母女俩面带微笑站好,动画显示孩子的爸爸奔向4个方向拍照。

1.教师:

假如你是图上的摄影师,说说看,在前面你拍到的人和景物是什么样子?

到了后面呢?

左面呢?

右面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在前面拍到的是母子俩的正面,在后面拍到的是母子俩的背面,在右面拍到的是妈妈挡着孩子,在左面拍到的是孩子挡着妈妈。

2.教师:

你能分辨这4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一方面拍到的吗?

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课件出示4张照片。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第一张是在正面照的,第二张是在后面照的,第三张是在右面照的,第四张是在左面照的。

(4)集体订正

3.教师:

第三张和第四张能不能都填“侧面”?

为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

这样填不准确。

因为第三张是在母子俩的右侧拍摄的,第四张是在母子俩的左侧拍摄的。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就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啊!

【设计意图:

组合体的观察,比单个物体的观察复杂----要考虑物体之间的前后遮挡、左右方向等问题。

根据某组合体的照片,确定观察者位置这一任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假扮摄影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室照片。

1.教师:

老师这里有两张照片,请仔细观察,拍的是什么地方?

(1)指名回答:

我们的教室

2.教师:

同一个教室,拍的照片一样吗?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会不一样?

(1)指名回答:

拍照的位置不一样

(2)集体订正

3.教师:

这两张照片(前后)摄影师是站在哪里拍的?

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1)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

第一张是站在教室的讲台这边拍摄的,因为拍的照片是教室的后面;第二张是站在教室的后面拍摄的,因为拍的照片是教室的前面,有讲台。

(3)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一题

1.教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的照片分别是哪位小朋友拍摄的?

(1)学生独立做在教科书上

(2)指名回答

(3)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二题

1.教师:

请看这道题,它的要求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1)指名回答:

从恐龙的前面看到的填“前面”,从侧面看到的填“侧面”,从后面看到的填“后面”。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第三题

1.教师:

谁来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回答:

从前面拍到的填“前面”,从后面拍到的填“后面”,

从侧面拍到的填“侧面”。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填一填、说一说、连一连”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

4、达标反馈

1.教师找男生女生各一人,到讲台前,找一学生在不同位置给他们拍照,然后把照片展示给大家,说明每张照片在什么位置拍的。

2.课件出示练习十二的第四题: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连一连。

3.课件出示:

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连一连。

 

左面上面前面

4.课件出示:

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连一连。

 

 

前、后面上面左、右面

六、课堂小结

1.教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各抒己见

(2)指名回答:

我学会了怎样判断一个组合图形,它是在哪个方向拍摄的......

(3)集体订正

7、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照合影,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摄,然后让爸爸妈妈判断那张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你当小老师。

【设计意图:

把课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巩固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立体图形)

(二)

前后面左右面上面

 

教学资源:

1.

 

2.

 

3.猜猜我的哪只手在玩篮球?

 

4.到底哪个是我呀?

 

5.我的真面目是什么?

6.我看到的对吗?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

第一题:

2(√)

第二题2(√)

第三题:

左手

第四题:

AA

第五题:

井底之蛙

第六题:

 

资料链接

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镜面王吩咐侍臣说:

“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

“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

“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

“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

”盲人们齐声回答说:

“我摸到大象了!

”镜面王又说:

“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

“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

“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

“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

”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

“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

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

“大王!

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

”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盲人摸象”或“瞎子摸象”已成成语,意为由于只了解事物的局面,产生了认识上的片面性.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有人说外国的教育好,中国不行,这就是片面的见他去过国外吗?

去过多少国家?

全面考察过他们的教育吗?

反之,他对中国的教育做过全面的调查吗?

仅仅凭零碎的材料是不能下此结论的.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涅槃经》、《长阿含经·卷十九·龙乌品》、《百喻经》、《菩萨处胎经》中均有记载,且各版本之间略有差异。

但流行最广的是《涅槃经》的版本。

  《涅槃经》(卷三十二):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

“汝见象类何物?

触其牙者言:

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如萁;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王喻如来正偏知,臣喻方等涅槃经,又象喻佛性,盲者喻一切众生无明也。

  大意是,有一天国王对大臣说,你去牵一头象到盲人面前,让众盲人用手去摸一摸大象。

然后,大王把众位盲人唤到近前问道,“你们认为大象如同什么”?

那个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如同大萝卜;摸到象耳的盲人说如同簸箕;摸到象脚的盲人说如同捣臼;摸到大象脊背的盲人说如同一张床;摸到象肚子的盲人说如同大瓮;摸到尾巴的盲人说如同一根绳。

---按照佛经的喻意,故事中的国王比喻如来佛了解事物的整体,而大臣比喻记载佛之智慧的经书,大象比喻佛性,盲人比喻一切缺少智慧的大众。

  盲人摸象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常人往往由于知识结构方面的局限性,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如同缺少眼睛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但是,令人可悲的是,缺少智慧的人,却又往往偏执于自己的无知,以偏概全,对世间事物妄下断论,以为自己掌握的一定是世界的真相,以为自己看到的一定是事实,实际上总是违背了客观真实的一面,并以虚假的片面认识代替事物的本质特性,由此也多了毫无意义的纠争。

  因此,要活得有意义,至少要知道事物的真相,而要知道事物的真相就要独立思考,去伪辩真。

古希腊智者派哲学家说过: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某种意义上讲,思考就是认识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实际指导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假如单纯跟着一起嘲笑无知,那么也等于一样无知。

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真理,事实上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智者,也不可能人人都能具有整体的思考方法,社会智力的结构分层永远存在,智愚只是相对而言。

作为领导者,就要集中民智,把分散于各处的片面意见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汇总,将它们合理地放置于一个合理的框架内。

好比是做一张拼图,从中得出事物的基本描述和基础轮廓,接下来的工作是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去伪存真。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中的国王假如能把各位盲人的意见综合起来,实际上能够拼凑起一张大象的示意图来的。

当然,作为拼图者需要足够的知识水平和宽阔的胸怀。

  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件事的另外一面。

虽然这个故事中假设国王和大臣是明眼人,而众盲人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全凭手的触觉。

但是,假如这个故事中的国王和大臣也是盲人呢?

那么究竟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事实上,在事情没有发生前,事物的发展轨迹往往是不可知的,不确定因素常常会左右事物发展的方向,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因此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所以,现实的真相是无论“明眼人”还是盲人都无法真正看清事物发展的方向,大家都一起“盲人摸象”。

那么,此时究竟是谁嘲笑谁呢?

是摸到象脚的嘲笑摸到象肚的,还是摸到象背的嘲笑摸到象尾的?

  还真别说,这种“五十步笑一百步”的事也还经常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