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50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docx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山水田园诗”复习学案

主备:

唐学海审核:

高三语文全体

时间:

考点解析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D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考查内容:

①唐宋词为考查重点;②体裁上,以律诗、绝句、篇幅适中的双调词(分上下片)为主;③题材上,以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诗为主;④侧重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考查形式:

二卷简答题,2小题,

每题4分,共8分。

1•热点预测:

①唐宋时期的律诗绝句是考查重点

(其它朝代也不能忽视,如13年清•江湜、10年魏•阮籍、07清•徐兰、06近•王闿运),篇幅适中的双调词(分上下片)要引起重视,近十年考查了一次(08宋•秦观《画堂春》)。

②仍然会侧重考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趋势分析:

①继续以二卷简答题的形式考查②作品相对浅易,理解难易适中。

高考链接:

1•近十年山东对诗歌的考查情况:

卷别

体裁

标题

题材

作者(时代)

2014

绝句

寻诗两绝句

感怀

宋・陈与义

2013

律诗

山寺夜起

感怀

清•江湜

2012

律诗

吴松道中

感怀

宋・晁补之

2011

律诗

咏山泉

咏物

唐・储光羲

2010

古风

咏怀

咏物

魏•阮籍

2009

绝句

寄远

感怀

唐•杜牧

2008

画堂春

感怀

宋•秦观

2007

绝句

岀关

感怀

清•徐兰

2006

绝句

晓上空泠峡

感怀

近・王闿运

2005

绝句

江阴浮远堂

感怀

宋・戴复古

2•对“山水田园诗”的考查,比较明确的就是2011年的《咏山泉》,其实其它的考题虽

然不能明确得说是“山水田园诗”,但是很多考题还是具有“山水田园诗”的影子,因此

“山水田园诗”这一题材是备考的重点。

复习目标:

1•熟悉山水田园诗的相关内容。

2•学会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3•掌握山水田园诗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复习过程设计

利用此处做好笔记

 

 

【考题回放】

然后回答问题(6经典考题回放

明白怎么考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

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

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

暗,似乎显得阴冷。

③“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知识梳理】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

了解相关知识明白怎么做

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

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

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

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由晋代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由南

朝(宋)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描写山水之胜抒发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

合流。

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吴越诗人(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

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

艺术上,他

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

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代表诗人为孟浩然与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1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

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

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2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1《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2《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

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

的心情。

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三、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1描写景物的角度:

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

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比喻、夸张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

四、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五、山水田园诗鉴赏的几个角度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

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

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

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

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

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

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

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虚实结合实例

2011年安徽高

考诗歌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岀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a)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见右侧高考实例);

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

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

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六、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

【第二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

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就是把握意境)。

做到五必看:

志)。

【第三步】

什么画面,景情相融,

【第四步】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

案也在其中);

4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5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

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

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

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大显身手】

完成【大显身

手】

练习,提升鉴赏山水田园诗的能力。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4,江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①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

②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

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2013,福建,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①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②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2013,辽宁,11分)

竹轩诗兴

张磁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

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①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①〜②题。

(2012,辽宁,11分)

初见高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①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②“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1山东,14,8分)

咏山泉

A4/、\/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冋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①结合全诗,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4分)

②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

分)

“山水田园诗”讲评学案

1.①【答案】乘兴而往一一怅惘不遇一一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

骨”是值得欣赏的。

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2【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

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

“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

亦隐也。

3【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

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

羡慕之情。

2•①【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②【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需要把握诗句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回答。

后两联写诗人联想友人回家后碰到燕子,一洗征尘,每天面对山水,已经摆脱琐事杂务。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

诗人希望友人能过这种生活,其实也说明了诗人自己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3•①【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

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分)

②【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

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

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4•①【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

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对即

可。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

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

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

二可看抒情字眼。

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②【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

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方法点拨】

(1)解释该句的意思。

(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3)点出

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①【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②【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思路点拨】关于第一道题,赏析类的题目,或是个别字词,或是一个句子。

如果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要从两个方面作答:

一是内容,答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方法,本题答案中的“从声与色的

角度描写”即是这方面的体现。

2.些什么的写了怎样的特点比如这两句诗写的是山泉,写出

了山泉“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的特点。

3.表达效果,比如“形

象地写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等等,本题的答案,省去了这方面的内容。

二是结构,就本题而言,与前两句形成的欲扬先抑的效果,为后两句作铺垫,就是结构方面的妙处。

需要说明的是,对“妙处”赏析,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解题时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

关于第二道题,第一问属于内容概括,扣住原诗中描写山泉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即可;第二问,属于“言志”方面的内容,需要作一些联想想象,由山泉的特点想到具有山泉一样品格的人,然后再作适当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