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735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5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docx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

第一节创伤与急救……………………………………………………………………4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4

创伤性休克………………………………………………………………………………5

骨筋膜室综合征…………………………………………………………………………6

挤压综合征………………………………………………………………………………7

脂肪栓塞综合征…………………………………………………………………………9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11

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11

第二节骨折……………………………………………………………………………12

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12

肱骨外科颈骨折…………………………………………………………………………13

肱骨干骨折………………………………………………………………………………14

肱骨髁上骨折……………………………………………………………………………15

肱骨髁间骨折……………………………………………………………………………16

肱骨内、外髁骨折………………………………………………………………………16

桡骨小头骨折……………………………………………………………………………16

尺骨鹰嘴骨折……………………………………………………………………………17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18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19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19

桡骨远端骨折……………………………………………………………………………20

桡骨远端骨骺分离………………………………………………………………………21

腕部骨折…………………………………………………………………………………22

下肢骨折

股骨外科颈骨……………………………………………………………………………23

股骨粗隆间骨折…………………………………………………………………………24

股骨干骨折………………………………………………………………………………24

髌骨骨折…………………………………………………………………………………25

胫骨平台骨折……………………………………………………………………………27

胫腓骨双骨折……………………………………………………………………………28

踝部骨折…………………………………………………………………………………28

跟骨骨折…………………………………………………………………………………29

骨盆及髋臼骨折

骨盆骨折…………………………………………………………………………………30

髋臼骨折…………………………………………………………………………………31

第三节关节脱位………………………………………………………………………32

肩锁关节脱位……………………………………………………………………………32

肩关节脱位………………………………………………………………………………32

肘关节脱位………………………………………………………………………………33

腕部关节脱位……………………………………………………………………………33

髋关节脱位………………………………………………………………………………34

膝关节脱位………………………………………………………………………………35

踝、足关节脱位…………………………………………………………………………35

第四节手外伤…………………………………………………………………………36

开放损伤…………………………………………………………………………………36

手部骨折…………………………………………………………………………………37

第五节脊髓损伤………………………………………………………………………39

第二章关节外科……………………………………………………………………41

肩关节周围炎……………………………………………………………………………41

肱骨外上髁炎……………………………………………………………………………42

腕管综合征………………………………………………………………………………43

肘管综合征………………………………………………………………………………43

踝管综合征………………………………………………………………………………44

跟痛症……………………………………………………………………………………44

股骨头坏死………………………………………………………………………………45

Baker囊肿………………………………………………………………………………47

第三章脊柱外科

颈椎病……………………………………………………………………………………47

腰椎间盘突出症…………………………………………………………………………49

腰椎管狭窄症……………………………………………………………………………50

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石膏绷带固定……………………………………………………………………………51

牵引术……………………………………………………………………………………52

小夹板固定………………………………………………………………………………53

清创术……………………………………………………………………………………53

关节穿刺术………………………………………………………………………………54

 

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

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脱位。

骨折、脱位的诊断依靠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往往并无困难,但对于没有明显移位的成人骨折及儿童、青少年的青枝骨折需注意不可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以免漏诊;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严重创伤造成的多发性骨折也易出现漏诊,接诊时要注意全面检查。

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均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内容。

良好的复位及恰当的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而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关键。

软组织损伤较骨折、脱位更为常见,诊治过程中往往因骨折、脱位的存在而被忽略,但其却能直接影响到骨折、脱位的修复;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可因局部血供障碍而继发组织坏死、感染而致骨折延迟连接、骨不连、骨髓炎等不良后果,加重治疗困难。

一、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一)首次检查和抢救

在首次检查时应用“ABCDE”法则,包括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伤残(Disability)和暴露(Exposure)。

优先考虑的身体功能是主要核心器官的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如果这些功能受损,将很快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功能受损比血压下降和循环衰竭更快地威胁生命,而气道阻塞比呼吸功能受损更快地引起死亡。

另外,发现随时威胁生命的问题,应在首次检查时立即实施抢救措施。

气道处理是对所有创伤患者应优先考虑的,呼吸噪声、打鼾、发出咯咯声或尖声及呼吸困难都表明有气流异常和口腔、气管的不通畅。

必须检查口腔和咽部,清除所有阻塞物;必须给予吸氧;必须经常重复检查气道的通畅,尤其是对于有面部损伤的患者。

快速评估患者的呼吸精神状态改变或呼吸音异常提示氧合或通气功能受损。

首次检查最常发现的威胁生命的胸部损伤是张力性气胸、大量血胸、心脏压塞、连伽胸、胸部开放伤和气胸。

在建立静脉通路、输液的同时进行循环的判断。

(二)第二次检查

在了解和稳定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后,应从头到脚进行彻底的检查。

对那些已经在首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重复检查。

最重要的是持续监测、重新判断,在第二次检查和最终治疗的同时进行复苏。

尽可能地获取完整的病史。

第二次检查时应彻底体格检查,应考虑进行其他诊断试验。

高度可疑脊柱损伤的患者,还应拍骨盆、胸椎和腰椎的正位及侧位X线片。

CT扫描、泌尿生殖系统造影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应避免就医于无法进行重要生命体征监测或不能进行急诊抢救的地方。

(三)最终治疗和第三次检查

在鉴别和处理威胁生命的损伤后,进行最终治疗,包括可能需要的所有特殊检查。

此时可以实施总体治疗计划,同时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考虑优先顺序和专科会诊意见。

第三次检查应在第二次检查后尽早进行,重新仔细进行有序的评估和全面检查。

其他检查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继续抢救的需要加以考虑。

二、创伤性休克

休克分度见表1-1。

颈动脉、股动脉和桡动脉水平脉搏存在与否有助于估计收缩压。

在以上三点扪及脉搏提示收缩压高于80mmHg;在颈动脉和股动脉可扪及而在桡动脉不能扪及脉搏则提示收缩压约在70mmHg;只能扪及颈动脉搏动提示收缩压在60mmHg。

还要注意皮肤颜色、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大于2秒为异常。

根据多个临床参数来判断是否存在休克(定义为组织/器官灌注不良)及其程度,并对出血(会引起或加重休克)进行相应治疗。

出血性休克的抢救包括以最大限度地加快输液。

对大多数失血患者可首先给予2-3L温的等渗盐水。

继续监测患者的反应如何,I度休克出血表现稳定,不需要立即输血。

II度和Ⅲ度休克可能表现为短暂的好转反应,但然后常常又加重,需要进一步输液和(或)输血。

持续的出血可能需要手术处理,而反应不良必须大量输液。

监测应包括生命体征、中枢神经系统状态、皮肤灌注和尿量等。

对于不能维持反应或根本无反应的,应监测动脉血气,并进行序列的灌注,但迅速的手术止血常能收到最佳效果。

高龄或疑有心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心电图。

对短暂反应或无反应者常需重复输血。

在严重休克或出血患者(收缩压低于80mmHg或对输液无反应),应先输人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和钙,而不是晶体液,同时保持患者和输入液体的温暖。

所有这些措施只能看作维持血压的临时或短期方法,只是在手术止血前作为支持生命使用的。

不能试图单独依靠输液来稳定失血休克者的血压。

三、骨筋膜室综合征

(一)概述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室内压力增高、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闭合性严重创伤,间隔内组织进行性水肿、出血,或因肢体包扎过紧、严重局部压迫导致相应间隔内压力增高、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缺血性坏死、挛缩(如Volkmann挛缩),带来严重病残。

(二)分类

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指严重缺血早期,经积极处理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可避免发生或只发生少量的肌肉坏死,而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响很小。

2.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经积极治疗,恢复其血供后,有部分肌肉组织坏死,由纤维组织修复,形成瘢痕挛缩,出现特有的畸形如爪形手、爪形足等。

3.严重的完全缺血性组织坏疽。

(三)诊断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

只是在持续缺血,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等。

临床表现为:

1.患肢持续进行性剧烈疼痛,为早期症状,到晚期疼痛消失。

2.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障碍出现早,表现为受压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异常。

3.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缺血的早期症状。

4.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压痛、张力增高,到晚期出现患肢苍白或发绀。

5.早期患肢远端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能正常,晚期脉搏消失。

(四)治疗

1.本症一旦确诊,应立即切开所有内压增高的骨筋膜间隔。

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如张力过高,伤口可不缝合,待消肿后进行二期缝合或植皮闭合伤口。

2.处理全身症状,包括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处理肾衰竭。

3.必要时截肢。

四、挤压综合征

(一)概述

挤压综合征通常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外界重物长时间的挤压或长时间固定体位下躯体的自压,而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竭。

该病早期不易被诊断,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死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

1.病史曾在长时间受重物压迫或昏迷状态下,患肢受自身躯体压迫,多发生于地震、塌方、翻车等意外事故中。

2.局部表现主要表现为外伤后肢体肿胀,皮肤有压痕、变硬、皮下瘀血,皮肤张力增加,受压皮肤周围有水疱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压迫肢体部位的远端脉搏不减弱,肌肉组织仍有发生缺血坏死的危险,要注意检查肢体的肌肉和神经功能,以判断受累的骨筋膜间隔区内肌群情况。

3.全身反应

(1)休克:

可因挤压伤引起强烈神经刺激、广泛组织破坏和大量血容量丢失,而迅速发生休克。

(2)肌红蛋白尿:

如挤压伤,肢体解除压力后,24小时之内出现“褐色尿”或“血尿”,应考虑肌红蛋白尿。

肌红蛋白在血中和尿中的浓度,于肢体受压1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天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3)高钾血症:

因肌肉坏死,大量的细胞内钾进人循环,加以肾衰竭排钾障碍,在少尿期,血钾可以每日2_1/L上升,直到致命的水平。

高血钾同时伴有高血磷、高血镁和低血钙,可以加重高血钾对心肌的抑制和毒性作用。

(4)酸中毒及肾衰竭:

肌肉缺血坏死,使大量酸性物质释放,使体液pH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加上外伤组织分解代谢旺盛,大量中间代谢产物积聚体内,非蛋白氮、尿素氮迅速升高,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以及神志不清、呼吸深大、烦躁、口渴、恶心等酸中毒、尿毒症表现。

(三)诊断

1.详细了解挤压伤病史,褐色尿、血尿、休克等症状。

2.少尿、无尿,尿量少于每日400ml时,或持续少于17ml/h或12小时内无尿。

3.尿相对密度低而固定在1.010左右,尿液检查蛋白阳性,有红细胞、白细胞和颗粒管型。

4.肌红蛋白在血和尿中的浓度升高,但在1〜2天后可渐恢复正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

5.血钾迅速增高,尿尿素氮/血尿素氮之比<10:

1,尿肌酐/血肌酐之比<20:

1。

6.血pH小于7.35,标准碳酸氢盐(SB)小于20mmol/L。

7.连续监测心电图异常。

8.分级

I级:

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肌酸磷酸激酶(CPK)明显增高,而无急性肾衰竭等全身反应者。

Ⅱ级:

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增高更明显,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而无少尿,但有明显的血浆渗人组织间隙,有效血容量丢失,出现低血压者。

Ⅲ级:

肌红蛋白尿试验阳性,CPK明显增高,少尿或无尿,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以及高钾血症。

(四)治疗

1.现场抢救与判断在突发灾难性事故中,肢体或躯干长时间受压者应特别注意,现场不能处理者,应做标记,及时转运。

早期预防措施:

受压超过1小时以上伤员,可用5%碳酸氢钠150ml静脉滴注,碱化尿液,避免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

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患肢早期切开减张,避免肌肉缺血坏死,防止和减少坏死肌肉释放有害物质侵人血循环,减轻中毒症状,也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2.患肢处理

截肢指征

肢体长时间受压,患肢无血运或有严重血供障碍者。

估计即使保留肢体也确无功能者,或经减张等处理后患肢的毒素吸收所致的全身中毒症状不能缓解,并有进一步加重趋势者。

合并有特异性感染,如气性坏疽。

3.切开减张术:

不论肢体受压时间的长短或患肢远端脉搏的有无,凡局部明显肿胀、张力高或局部有水疱发生,或有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者,均应切开减张,并做到每一受累的骨筋膜间隔完全彻底的切开,清除所有缺血坏死组织,如组织是否存活一时难以判断,可24小时后再次清创。

4.相应骨折处理如有骨折,宜用外固定支架、骨牵引等固定肢体。

5.急性肾衰竭的处理

(1)少尿期的治疗

1)控制入水量:

详细记录入水量,除饮水或静脉补液外应包括内生水,体温升高1°C可增加200ml水,估计失水量时应包括显性失水和非显性失水。

2)纠正酸中毒。

3)纠正高血钾:

禁忌含钾饮食或药物,或使用库存血。

如血钾持续升高,应考虑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应用利尿剂,控制感染。

(2)多尿期的处理:

多尿期早期仍有尿毒症。

在全身水肿高峰期,仍按少尿期处理,注意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钠、低氯。

氮质血症消失后,应增加蛋白质摄人。

五、脂肪栓塞综合征

(一)概述

脂肪栓塞综合征多发生在严重创伤,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以后,是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下及内脏出血点、意识障碍、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综合征。

临床上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亦可表现为暴死而无其他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表现。

创伤越严重,脂肪栓塞发生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

全身各脏器都可被侵犯,肺栓塞、肾栓塞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二)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型:

1.暴发型伤后短时间清醒,很快发生昏迷,或在长管状骨骨折复位操作过程中,突然发生昏迷,有时出现痉挛、手足颤动等症状,1〜3天内死亡。

临床诊断较困难,往往在尸检后才明确诊断。

2.完全型或典型症候群型往往在损伤12天后由意识完全清醒转向意识模糊不清,出现发热、脉搏快、呼吸急促、胸闷、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内皮下点状出血。

3.不完全型或部分症候群型临床表现轻,但仍可显示低氧血症。

(三)诊断

1、主要标准

(1)点状出血,常见于头、颈、上胸部皮肤或黏膜部位点状出血。

(2)呼吸急促,发绀,胸片显示弥漫性或暴风雪样阴影。

(3)非颅脑外伤所引起的昏迷、抽搐、痉挛等脑部症状。

2、次要标准

(1)血氧分压下降,低于60mmHg。

(2)血红蛋白在伤后无明显失血的情况下,持续、迅速下降。

3、参考标准

(1)脉搏加快。

(2)发热。

(3)血小板下降。

(4)尿中有脂肪滴。

(5)血沉增快,可超过70mm/h。

(6)血清酯酶增加。

(7)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上述标准中,主要标准有2项,或主要标准有1项,而次要标准、参考标准有4项以上时可确定诊断。

无主要标准项目,只有次要标准1项及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疑为隐性脂肪栓塞综合征。

(四)治疗

1.呼吸支持治疗是脂肪栓塞综合征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症状较轻者,面罩供氧,定时血气分析,使氧分压维持在7.98kPa以上。

对进行性呼吸困难者,应即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尽早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2.维持有效的循环容量,预防肺水肿,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白蛋白、保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以减轻肺部间质水肿。

如果有效容量的维持得到保证,补液应保持出入量的负平衡。

3.药物治疗

(1)激素:

如在有效的呼吸支持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7.98kPa以上时,应使用激素,从而减轻肺水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游离脂肪酸对呼吸膜的毒性作用。

(2)高渗葡萄糖:

对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缓解游离脂肪酸的毒性有一定效果。

(3)白蛋白:

能与游离脂肪酸结合,使后者毒性作用降低。

骨折的治疗应根据全身情况和骨折严重程度给予处理,强调有效的固定和轻柔的操作。

六、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骨折必须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防止感染,力争创口迅速愈合,从而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其治疗原则是:

1.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2.及时彻底清创。

3.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4.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5.合理使用抗生素。

开放性骨折选用的固定方法,应针对不同伤情认真考虑。

若污染严重或单纯外固定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应首先选用外固定。

若伤口干净、清创彻底或有血管神经损伤、骨折端不稳、多处多段骨折,可考虑选用内固定。

七、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皮肤与关节囊破裂、关节腔与外界相通者为开放性关节创伤。

治疗目的是防止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和恢复关节功能。

(一)开放性关节创伤程度与预后有关,可分为三度:

第1度Z锐器直接穿破皮肤与关节囊,创口较小,关节软骨及骨骼尚完整,经治疗后,可保存关节功能。

第Ⅱ度:

钝性暴力伤,软组织损伤较广泛,关节软骨及骨骼有中度损伤。

创口有异物,经治疗后可恢复部分关节功能。

第Ⅲ度:

软组织毁损,韧带断裂,关节软组织及骨骼损伤严重,创口内有异物,可合并关节脱位与神经、血管损伤,经治疗后,关节功能较难恢复。

(二)处理原则

清创、关节制动、抗感染和早期功能锻炼。

(三)处理要点

1.切开:

如创口较小或只有关节囊损伤,可将原创口扩大,必要时采用关节部的标准切口,以能充分显露、清楚观察和探查关节腔内的损伤情况。

2.冲洗:

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关节腔,冲出小骨折片、破碎组织及异物,一般冲洗数次,生理盐水用量为6~12L。

3.关节内骨折片的处理:

关节内已脱落的骨碎片如果去除后不影响关节稳定性,应予清除。

大骨折块对关节功能有影响者,则应尽量保留,解剖复位后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

有些关节部骨折块手术时可以切除,如肱骨小头、70%的尺骨鹰嘴、桡骨小头、尺骨远端、部分或整个髌骨切除后预后较好。

4.关节囊缝合:

彻底清除后关节囊应一期缝合,如果令其开放,必然发生粘连,造成关节僵硬或强直。

如果伤后时间较长,关节周围已经形成蜂窝织炎,但关节腔内并未发生感染,仍可缝合关节囊,不缝皮肤,做好关节囊外的开放引流,以防感染侵入关节腔内,3~5天后炎症局限,皮肤延期缝合。

关节囊损伤严重,清创后由于组织缺损无法缝合时,可用筋膜移植进行修补。

皮肤缺损缝合张力较大者,也可暂不缝合,待炎症局限后行二期处理。

关节囊闭合后,关节腔内不可放入粗的引流管,以免滑液、色素沉着导致间隔形成,影响关节功能。

如果关节因特殊污染,清创不彻底,缝合后可用闭合导管持续冲洗,每日冲洗量为6~12L,48小时后拔除导管。

5.抗生素的应用:

全身用药原则与开放性骨折相同,因为关节滑膜不是抗生素的屏障,因此关节内一般不必特殊用药,但关节闭合后仍应注入抗生素,必要时可以多次穿刺注射。

7.制动与关节早期锻炼:

制动有利于创口愈合和控制炎症扩散,髋关节、膝关节可用下肢皮牵引,其他关节可用石膏固定。

关节损伤的治疗,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主要目的,固定时间一般为3周左右。

一般3周后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否则有可能发生关节僵直。

对关节面损伤较轻的病例,创口愈合后即可开始早期活动。

损伤严重、影响关节稳定或功能不能恢复者可在晚期考虑关节融合术。

 

第二节骨折

一、上肢骨折

(一)锁骨骨折

1.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

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

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2.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压痛,锁骨可有明显移位,并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

  3.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4.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3.治疗措施

  

(1)悬吊患肢

  青枝骨折、不全骨折或内1/3移位不大的骨折,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悬吊患肢1~2周,疼痛消失后开始功能锻炼。

  

(2)复位固定

  有移位的骨折,手法复位,锁骨带固定4~5周,观察患肢有无麻木、疼痛、肿胀、苍白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