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5675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docx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从事机械加工钳工技术或与机械加工钳工技术相关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零件测量和质量控制等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并为后续专业技能课做好准备。

本课程应与《机械制图》、《车工工艺与技能实训》、《钳工工艺与技能实训》、《机械基础》等课程同时开设,为机械加工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奠定操作的理论基础知识。

1.2设计思路

(1)设计依据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机械行业企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任务构建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能够使学生具备初、中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极限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了解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理解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含义,掌握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了解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理解螺纹标注的组成及其含义;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和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对应职业能力要求制定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5类课程目标。

这5类目标分别涉及的是光滑圆柱形结合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同时行业工作规范要求及职业道德要求应穿插目标进行。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在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3)课程内容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接近岗位需求。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会)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4)活动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以产品质量检测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以检测“产品”零部件为主线,其教学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要方法,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学可在中级钳工职业技能鉴定的真实工作情境中进行,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在学习情境中,建议以任务,工具,示范,训练,检测,评价的流程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行动为主,体现一体化教学设计。

可设计的项目包括配合类别判断、量具使用及读数、形位公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检测、螺纹结合公差与检测等项目。

每一个任务的学习都以机械零件检测过程为载体,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极限与配合及技术测量技能水平。

本课程总课时为48学时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具备生产车间8s管理意识及产品质量意识;

(2)能掌握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维护方法;

(3)能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4)能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5)能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

(6)能了解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含义;

(7)能掌握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

(8)能掌握了解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理解螺纹标注的组成及其含义;

2.2技能目标

(1)会使用游标卡尺;

(2)会使用外径千分尺;

(3)会使用百分表;

(4)会使用万能角度尺;

(5)会判别配合的类别并计算配合公差值;

(6)会按图纸要求进行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

(7)会按图纸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8)会按图纸要求对螺纹的检测;

(9)会制作填写产品质量检测表

2.3情感目标

(1)能遵守规章制度、文明生产;

(2)具有良好的道德、身心素质、职业素养;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

(5)形成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的德、智、体、美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3课程内容

序号

项目任务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课时

知识

技能

态度

1

职业素养

1.能了解业所需要的人才。

2.能理解企业的工作生活模式。

3.能理解企业的要求进入企业我们要具备的素养和技能。

1.会要求自己良好的学习工作心态。

2.会站正确的站姿。

3.遵纪守法。

1.培养职业素养。

2.树立良好工作态度。

活动一:

参观实训车间,感受运行模式

2

2

走进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1.能识记互换性的概念及种类。

2.能理解加工误差和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3.能理解标准化和标准的概念以及对标准的分类、分级等知识。

1.会判断产品是否具有互换性。

2.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会识别标准的等级。

1.树立机械零件装配意识。

2、树立学生对机械零件的检测合格条件意识。

活动一:

让学生发言说出我们生活中所能互换的装配现象。

活动二:

实际测量零件尺寸,计算尺寸误差,让学生分析零件产生生误差的原因。

活动三:

学生识别标准的等级及代号。

4

3

光滑圆柱形结合极限与配合

1.能掌握孔和轴的术语及定义。

2.能掌握尺寸术语及其定义。

3.能掌握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4.能掌握尺寸公差术语及其定义

5.能掌握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1.6.能掌握标准公差及查表表方法。

能7.能掌握公差带代号的标注。

1.会分辨孔和轴。

2.会计算偏差值。

3.会计算公差值.

4.会判别配合的性质.

5.会查标准公差表

6.会查基本偏差表

1.培养计算分析能力。

2.树立零件装配规范意识。

活动一:

学生车间识别设备、工具、量具

活动二:

装配零件、检测工件

10

4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测量器具

1.能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知识。

2.能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3.能掌握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4.能掌握百分表的读数方法。

5.能掌握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

1.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读数。

2.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并读数。

3.会使用百分表测量并读数。

4.会使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并读数。

1.培养动手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一:

使用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活动二:

使用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类零件内外径尺寸

活动三:

使用百分表测台阶零件的尺寸变化

活动四:

使用万能角度尺测量零件角度

10

5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1.能识记形位公差项目及公差带,理解形位公差的有关标准。

2.能描述形位公差的标注,能熟练地解读形位公差。

3.能理解形状公差及公差带标注并进行解读分析。

4.能理解位置公差及公差带标注并进行解读分析。

1.会识读零件图并理解图上所标注的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

2.会准确选用形位误差的检测的工具、量具。

3.会检测零件的形位误差;

4.会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

1.培养读图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一:

按加工要求对零件图形位公差标注

活动二:

根据图样进行形位公差检测。

活动三:

编写零件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

10

6

表面粗糙度

1.能识记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对机械零件使用功能的影响;

2.能描述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3.能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和意义;

4.能理解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

5.能理解表面粗糙度常用的检测方法。

1.会正确选用和标注表面粗糙度值;

2.会正确检测表面粗糙度;

3.会对比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1.培养质量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活动一:

在放大镜下观察光滑平面与粗糙平面。

活动二:

在零件图上按加工要求标注表面粗糙度。

活动三:

使用粗糙度仪测量多个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6

7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1.能理解螺纹的几大要素;

2.能理解影响螺纹互换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3.能掌握螺纹的公差带。

4.能熟悉螺纹的综合检验法。

1.会查表选择螺纹的配合。

2.会用三针测量法检测螺纹。

1.培养质量意识

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3.遵守操作规程

活动一:

加工制造车间观察螺纹的加工过程

活动二:

动手组合螺栓与螺母配合,得出配合条件

活动三:

检验螺栓的尺寸

6

机动(考核)

48

复习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

(2)教材在内容上以实用性为目的,突出新要求、贯彻新国标;贯穿新理念,教学结构任务化,学习过程体验化,呈现方式多样化;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结合,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材中注重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5)教材的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和选择教材。

4.2教学方法

本课程标准涵盖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要求,在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各地制造业实际情况作选择性学习。

其中,数控车工岗位重点掌握轴套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数控铣工或加工中心侧重于盘类、箱体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电火花等特种加工则侧重于特种形状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检测,各校可根据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模块开展教学工作。

本课程釆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3教学条件

(1)教师素质要求

①具有“双师”素质,业务能力强

②具有较强的基于“能力本位工艺性五环四步”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

①配备不低于容纳50人同时操作的技术测量实训室。

②配套配备不少于50套基础设备、工具、量具。

③配套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

4.4课程资源

(6)开发课程资源库课件、电子教案、动画视频、习题解答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7)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8)开发“教产结合”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此过程中进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4.5教学评价

学生综合考核评价表

分值

所占

比例

备注

工作任务考核

(分项目考核〉

100

20%

重点考核学生对5个项目、19个任务的实施与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