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625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ppt

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小组成员嗯开尔陶彧黄英杰姜露煜张希方目录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及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与目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路径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未来发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和存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历史和存在缺陷缺陷10级国科班级国科班陶彧陶彧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1880至1914年:

国际金本位制度(一战爆发)1918至1939年: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1944至1973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至1976年:

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1976年至今:

牙买加体系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18801914)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

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大致形成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Woods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主要内容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1.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2.全球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4.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不充分5.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世界各国对储备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这种需求主要通过美元资产来满足。

全球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牙买加体系中的汇率安排是美元、欧元、日元等核心货币自由浮动,其他外围国家根据需要选择“钉住”某一种或几种核心货币。

这种汇率制度缺乏稳定性,汇率波动频繁加大了国际贸易中的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判断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好坏的三个标准:

1.国际收支可持续;2.稳定的汇率;3.单个经济体既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赤字所带来的通货紧缩损失,也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盈余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损失。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不充分各国央行都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各国可自由管理他们的资本账户并制定汇率制度,世界经济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的同时,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成倍增加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尽管存在国家间的相互监督,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由IMF来承担。

IMF由于其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方面的不合理,并未能充分代表成员国的权利,不仅缺乏系统的跨境金融监管体系,对美欧的金融风险扩张行为不具备监督和约束能力,而且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上也百般刁难,没有发挥其成立之初所设定的“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实施连续监测、向出现国际收支问题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融资安排”的目标职能。

参考文献国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9,

(2):

56-61盛斌,张一平,全球治理中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j.南开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2,

(1):

66-69朱珠,李松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分析及改革方案评述J.货币理论,2012,

(2):

46-50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背景背景美元本位助长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国家金融监管机制漏洞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诱发了货币战争美元的贬值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降低了美元信誉新兴经济体要求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有更多的话语权美元本位助长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由美国国内次贷危机演变而来。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助长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导致了次贷危机,同时过度融资恶化了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美国国内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诱发了货币战争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开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的直接债务。

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

扩大: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定最高再购买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最高再购买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来扩张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调整:

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

完成:

2010年3月16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宣布,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已接近完成。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2010年11月4日,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总计将采购6000亿美元的资产。

与此同时,联储宣布维持0至0.25%的基准利率区间不变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2012年09月14日,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

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另外,美联储决定继续将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区间,并计划将这一水平至少保持到2015年年中。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恶果之一是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泛滥。

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大量热钱的流入不仅增加了通货膨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风险,并且还给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采取对抗措施,阻止本币的升值。

由此,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货币战”的序幕。

美元的贬值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果之一就是引起美元贬值进入21世纪,美元占国际储备货币份额之所以出现下降趋势,与美国经常收支逆差规模的扩大和美元长期贬值趋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的规模急速扩大,在此背景下,美元汇率出现了连续6年的下降趋势,受以上变化的影响,在21世纪的头10年中,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基本上延续了下降趋势。

进入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推行的美元贬值政策正在逐渐侵蚀着美元的国际地位。

国际储备货币的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呈下降趋势。

如果美元的颓势不发生变化,并且如果美元占全球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每10年保持10%的下降幅度,那么在2030年以前,欧元有可能取代美元成为全球主导性国际储备货币。

届时,国际货币体系将会因为主要货币的实力竞争而出现划时代的巨变。

新兴经济体要求在国家货币体系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在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下滑,甚至衰退,与这些发达国家相反,新兴经济体则在金融危机中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他们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引起来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金砖国家”(BRICS)。

金砖国家认为,世界需要一个经过改革、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更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谈及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问题时,四国认为首要目标是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质性转移投票权,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决策权与分量相匹配,新兴市场应有更多的“发言权”。

金砖国家会晤机制的发展及成果2009年6月,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联合声明。

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

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了看法和立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2月,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

2011年4月,在中国三亚举行金砖国家第三次领导人会晤,发表了三亚宣言,首次推行本币贸易结算,正式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3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会后发表了新德里宣言和行动计划。

五国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多边本币授信总协议和多边信用证保兑服务协议。

2013年3月,第五次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在此次峰会中成员国领导人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历次会晤中,国家货币体系改革与金融合作问题始终是会议的重要议题,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强烈的表明,新兴经济体要求在国家货币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与目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与目标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结构与功能改革汇率制度改革储备货币改革监管机制改革IMFIMF结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构的改革主要集中于份额制和执行董事席位分配两项内容。

份额制:

参加IMF的成员国都有认缴一定基金份额,份额以特别提款权(SDRs)表示。

成员国的份额不仅决定了它缴纳的额度与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百分比,而且影响成员国的投票权。

执行董事席位的分配:

执行董事会席位最初有12名组成,现在执行董事名额已增加24名,其中五个会员国(美、日、德、英、法)各指定一名执行董事。

要求对IMF的份额制和执行董事席位分配进行改革的国家分为三类:

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土耳其、墨西哥等);低收入国家;亚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它们要求有自己的声音和投票权功能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功能改革的焦点集中在监督职能和管理机制上。

监督职能改革:

加强监督的强制性。

IMF的监督职能长期不能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是,IMF是成了“顾问性”的国际组织,不是规则的“仲裁者”。

因此,加强IMF监督的强制性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之一。

改革监督功能的“单向性”。

IMF的多边监督机制完全是单向性和程序性的,缺乏交流性和实质性,所以,改革IMF监督功能的单向性势在必行。

管理机制改革:

管理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机制的崩溃,其改革包括三个方面:

贷款程序、经济结构改革、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改革现行体系下的汇率制度,难以建立起稳定的汇率机制,存在发达国家对汇率制度的主动安排和发展中国家被动选择的矛盾。

改革方案:

建立能够有效阻止本币贬值的制度框架,即建立汇率稳定机制。

建立汇率稳定机制可以有效避免“货币战”、“贸易战”的发生。

建立全球汇率稳定机制的主要障碍来自于“美元霸权”,美国政府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需要,美国政府只想享受“美元本位”的特权,而不愿意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阻碍了汇率稳定机制的建立。

国际金融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肯南、卖金农、蒙代尔和威廉森姆都认为有必要建立全球汇率稳定机制。

肯南(2007)曾建议欧洲创立欧元提款权、以此维护欧元与美元汇率的稳定。

蒙代尔(2007)建议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之间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卖金农(2007)认为为了维持全球汇率稳定,美国需要改变低储蓄的经济结构,另外,他一直主张亚洲国家应该采用美元盯住汇率制。

威廉森姆主张新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