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6239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docx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单元目标分析

年级

五下

单元

第七单元

教师姓名

单元名称

英雄气概

单元目标

1、自学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联系句子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2、根据不同的课文,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继续提高品味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借助注释、译文读懂前线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走近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单元重点

1根据不同的课文,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继续提高品味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借助注释、译文读懂前线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单元难点

1继续提高品味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借助注释、译文读懂前线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走近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激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课题

31革命烈士诗二首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下

教时

1教时

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棺、叛、乾、坤、罕”,会写“囚、躯、棺、叛、逆、颠、罕”。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

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

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

揣摩两首诗艺术上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学习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了解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一、导入新课

1、师: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战士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被捕。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他们没有低头,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写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追求。

今天我们就来诵读欣赏两首革命烈士的诗。

2、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齐读课题。

过程

二、《囚歌》教学

(一)初读体会

1、学生互相交流诗题的含义。

师:

“囚”字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揭题、解题

(1)师:

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

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出示叶挺图片。

(2)师:

大家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的斗争事迹?

请向大家介绍。

补充:

叶挺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在皖中(安徽中部)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初,日军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入狱,在狱中写下有名的“叶挺囚歌”。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1946年3月4日获释。

3、出示自由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

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

(2)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想一想: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精读感悟

1、指名读一至四行。

引导学生体会“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2、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再指名连贯说说体会。

 

3、从这四行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革命者的处境怎样?

4、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

这四行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

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

选择哪一条路呢?

作者在五至八行诗里明确地作了回答。

5、轻声读五至八行,思考: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态度怎样?

 

6、第四、五行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自由的态度?

7、体会关键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一句表现了什么?

板书:

坚贞不屈。

9、自学第二节,总结学法

(1)出示自学提示:

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词句——弄懂诗意——体会感情

(2)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你觉得这一小节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3)师:

“有一天”指什么样的一天?

“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

为什么?

(4)试讲诗意。

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维护了谁的尊严?

师:

作者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一起烧毁,他虽然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但他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万古长青,永世长存的。

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愤慨,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决心。

小结:

这是被囚革命者的信念、意志、人格、生命价值的记录。

板书:

献身革命

三、《我的“自白”书》教学

(一)自读体会

 

(二)精读感悟

1、再读诗歌,细细品味,思考:

他们为什么“对着死亡放声大笑”?

 

3、师: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4、指导朗读。

 

叶挺被关在牢狱之中所写。

 

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高尚品质。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边读边思。

 

全班交流。

 

个别读诗句1——4行。

交流体会。

(“为人进出的门”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

“为狗爬走的洞”指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

(敌人对其威逼利诱,一面是释放,给与自由的承诺,另一面则是酷刑的折磨。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的感情)

 

学生读诗句5——8行,交流。

(革命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敌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诱,革命的气节坚定不移)

(作者想得到自由,从“渴望”一词看出作者对自由的迫切希望)

 

坚贞不屈。

 

学生读文,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自由读,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2、学生质疑。

 

2、学生讨论: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革命,要扭转颠倒的乾坤,要打倒不合理的一切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总结

四、复习巩固,课堂总结。

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你觉得哪些诗句最让你感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紧锁着,

敞开着,

……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

将我连这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

 

学生交流体会。

 

学生口头完成练习。

 

背诵其中的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坚贞不屈

囚歌•叶挺{}自由永生

献身革命

教学札记

 

31革命烈士诗二首(课后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为人进出的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狗爬出的东敞开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声音高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的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我的“自白”书仍脚下向着沉重的铁镣,

仍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需要“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自白”加上引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魔鬼的的宫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32奴隶英雄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下

教时

1教时

教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斗兽场、奴隶、残杀、连滚带爬”等词语;进一步把握剧本的特点;对奴隶制社会及斯巴达克起义有所了解。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罗马贵族的残忍与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两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感悟斯巴达克勇武、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英勇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英勇气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一、导入学习

1、介绍背景

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

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

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

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

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出示图片)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

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最强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

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

(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

过程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时要注意这是一个课本剧,看看他的写作形式有哪些特点。

2、反馈:

一般在开头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写人物的对话。

括号里是对人物动作、语气、神态的描写,在读时要联系起来阅读与思考,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剧中主要写了哪两类人?

 

4、再轻声读课文,思考:

这个课文剧主要写了什么呢?

出示填空:

贵族们在斗兽场看(),还看(),结果()。

三、研读课文

1、斯巴达克和贵族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在文中找找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斯巴达克

1)出示句子:

他们拿我们不当人,整天逼我们做苦工不算,还要叫我们互相残杀,给他们当把戏看。

难道你们愿意跟我拼命,给他们看着好玩吗?

弟兄们,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是不是?

奴隶?

不!

罗马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是我们的仇人!

我们要报仇!

要把他们杀死!

弟兄们!

一齐来反抗!

弟兄们!

动手!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

2)斯巴达克说“拿我们不当人”,说这话时的神态是“咬着牙,狠狠地说”的。

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朗读。

 

3、对贵族的印象。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斗兽场是“兽”斗的地方,现在是人与人之间斗,必须有人死,贵族把奴隶当作动物。

而且要他们拿武器,自相残杀,体会贵族的残忍。

2)出示图片,通过图片进一步体会贵族的残忍。

 

5、概括全文。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思考。

全班交流。

 

(一类是斯巴达克和其他奴隶;还有一类是贵族,包括司令官、贵夫人和许多观看的贵族男女。

学生再次按要求读课文,思考,完成填空练习。

 

全班交流。

 

学生读文章,划句子。

全班交流。

 

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奴隶主的仇恨,对自己所处的奴隶地位的强烈不满。

表达了他对奴隶主的刻骨的仇恨。

(指名感情朗读,男生读。

)通过品读体会斯巴达克对贵族的恨和勇于反抗的英雄气概。

 

学生朗读体会。

 

分角色读。

(包括括号里的内容)

课堂总结

四、复习巩固

1、再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2、(出示句子)对于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说:

“斯巴达克是大约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读句子感悟。

板书设计

32奴隶英雄

贵族斯巴达克

铁栅栏铁门锁着

一百多人围着打

用绳子绊倒

铁链锁着鞭子打他们拿我们不当人!

狮子被他打死

逼着做工我们要报仇

打死……饿死……罗马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是我们的仇人

互相残杀弟兄们!

动手

教学札记

 

32奴隶英雄(课后练习)

一辨析组词。

栅(    )   幕(    )  绊(    )  俘(    )

珊(    )   慕(    )  伴(    )  浮(    )

二 判断下列问句的类型,在括号里填上字母。

A 疑问句  B 设问句   C 反问句

1  今天有什么玩意儿?

(    )

2  奴隶?

不(    )

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奴隶英雄》这个剧本写的故事发生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 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其他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在句中括号里圈出是恰当的字词。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没有抱负,(即使 虽然)能吃好穿好,(也但是)没有多大意思。

课题

33关羽刮骨疗毒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下

教时

1教时

教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注释、译文,以及工具书,让学生自学生字,掌握词义,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们班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这本书。

那你们知道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是谁吗?

(板书:

关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文言文。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出示: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书。

板书课题:

33、关羽刮骨疗毒。

3、过渡: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地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关羽。

 

读读补充资料。

 

指名读题。

学生齐读课题。

过程

二、初读古文,感知内容。

出示全文。

 

出示课文,文中“为”、“中”、“创”泛红。

4、根据分隔符号将课文读正确。

出示课文,并在停顿处用分隔符号表示。

(1)师范读。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习第1、2句话。

 

4、指导朗读医生说的话。

(出示医生说的话。

(二)学习第3、4句话。

1、理解第3、4句话。

 

5、简介关羽

出示:

关羽,三国蜀汉名将。

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闻名遐迩。

死后受民间敬仰,被后人推崇为“武圣。

 

1、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

镞、炙

(1)“镞”正音,理解“失镞”的意思。

(2)能根据“炙”的意思了解它的意思。

3、交流多音字“为”、“中”、“创”的读音。

 

(2)生齐读。

全班交流。

 

1、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关羽刮骨疗毒的原因。

2、理解:

“尝”

3、抓住“贯其左臂”“骨常疼痛”“毒入于骨”感受关羽伤势的严重。

学生读句子。

 

(1)“饮食相对”是什么意思?

(了解古文中的句序颠倒。

(2)理解“割炙引酒”。

的“引”。

2、再读句子,注意将句中的停顿读正确。

3、交流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1)抓住“便”体会关羽的毫不犹豫,毫无畏惧。

(2)抓住“言笑自若”体会关羽的英雄气概。

4、交流关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总结

四、小结全文,复习巩固。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33课《关羽刮骨疗毒》。

全文内容简短,语言精练。

虽然只有85个字,却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写得也很传神,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三国时期那位充满英雄气概的蜀汉名将关羽,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的好文章。

那文中关键词的意思现在能理解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尝()贯()

耳()适()

2、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炙()矢()

五、拓展延伸

1、那么它与《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这一段又有什么异同呢?

就请同学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33、关羽刮骨疗毒

贯其左臂失镞有毒毒入于骨

令医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教学札记

 

33关羽刮骨疗毒(课后练习)

一辩析组词。

尝()矢()创( )  刮(    )

赏(  )  失(   )疮()括()

二、解释带点字词。

1羽尝为流矢所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矢镞有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血流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句子。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俞,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称呼)

1在人行道上走路时,我是()

2乘公交车或火车时,我是()

3在商店里买东西或在饭店里吃饭时,我是(  )

4 看电影时我是(    )

5 在图书馆看书时,我是(    )

6 我写文章发表了,我是(    )

7 在球场是比赛时,我是(    )

8 在公园里游玩时,我是(   )

9在医院看病时,我是()

10别人发生纠纷时我出来作证,我是()

课题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下

教时

1教时

教师

教学目标

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重点

能从课文中找出刘琨想出妙计与实施妙计的思路。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想象出当时匈奴士兵听到胡笳曲后的情景。

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与智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讲)

学生活动(练)

调整意见

引入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不少成语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精彩故事的缩影。

如我们曾经学过的完璧归赵、起死回生、卧薪尝胆。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

(媒体出示词语:

闻鸡起舞)

2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3简介刘琨:

他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

一曲胡笳救孤城)

 

(媒体出示胡笳图和文字资料:

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

它类似笛子。

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6一读课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个谜底。

 

学生交流成语意思。

 

5读课题,认识胡笳乐器。

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并州刺史、边塞

3、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同学们来猜一猜好吗?

(1)这是个四字词语,经常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媒体出示词语:

水泄不通)

(2)听两段乐曲声,能用文中的哪两个词来表示?

(媒体播放两段乐曲,出示词语并板书:

悦耳动听、哀伤凄婉)

(3)世代流传的美谈。

(媒体出示词语:

千古佳话)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在(西晋),主人公是(刘琨),选择性地用上这些词,加上自己的语言,把课题说说具体。

(媒体出示课题和词语:

一曲胡笳救孤城

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

同学们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课题说具体也不失为概括一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办法。

5、阅读史料

故事发生在西晋,这就是西晋的地图。

这块区域就是并州,这是晋阳城,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

这块就是匈奴活动的区域。

(媒体出示地图)

6、(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了解背景理解“孤城”

(1)从刚才的史料中我们知道“孤城”其实就是晋阳城。

“孤城”的“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读读第二小节找找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

几天过去了,援军还未来到。

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

(2)原来称晋阳城是“孤城”有这样几个原因:

(板书:

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

2、得到启发吹起胡笳

(1)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刘琨着急呢?

让我们进入到那个使战争反败为胜的晚上。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图片:

冷月荒漠图)

这番景色在刘琨的眼中可和你们不一样,是怎样的呢?

读读课文,找找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2)同样是这些景物,为什么在刘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

(媒体出示:

“冷”、“荒”变红)

(3)作者用的词虽然简单,但用意却十分深刻。

的确,连日来,援军未到、兵力减弱、粮食减少是始终牵挂在刘琨心头的烦恼。

这番景色其实就是刘琨的心情写照。

你想,面对这一切,刘琨会想些什么呢?

(媒体出示句子: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

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4)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刘琨当时的想法。

让我们把刘琨的着急、忧愁、孤独融入到句子中,来读一读吧。

(媒体出示句子:

刘琨凝视远方,面对边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发出一声声长啸。

 

(5)这是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刚才我们学过凄婉这个词,能不能说凄婉的长箫?

比较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

那一声声凄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那一声声凄婉的长啸,在夜深人静时传得很远,传到匈奴的兵营,把匈奴兵惊醒了。

(6)凄婉带有婉转,形容乐曲声。

而凄厉带有尖锐的意思。

指导朗读。

(7)没想到这情到浓时发出的一声声长啸惊醒了匈奴兵,也启发了刘琨,让他想起了当年项羽八千兵马被“四面楚歌”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