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人力资源中级重点讲义汇总.docx
《经济师人力资源中级重点讲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人力资源中级重点讲义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人力资源中级重点讲义汇总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
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个人企业也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个人企业中,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了解其优缺点。
2.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了解其优缺点。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资本和财产不属于出资人所有,而属于公司法人。
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
(1)公司为股东所有;
(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 )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考试内容:
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产生了。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答案]A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X,,X:
,…,Xn,Q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f(X1,X2,¼Xn)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所有的生产过程当中,所以,所有的企业都有其生产函数。
这里要注意的是,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为了使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靠性,体现企业将一定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能力。
在具体分析产量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时,为了简化起见,一般假设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或者两种生产要素可变。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
一般假设劳动投入可变,而其他要素,例如资本等不可变,实际是要分析基本投资一定,即厂房、机器设备等在某一时期内不能变化时,只能改变使用的劳动力数量,来调整企业的产量时,企业的选择及其合理性。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为:
其中,K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
随着劳动量的连续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根据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的函数式,企业的最大产量随可变要素投入L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得到一定数量劳动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例如多少吨水泥等。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用公式表示就是:
AP=TP/L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用公式表示就是:
MP=TP/L
我们可以用表3—1说明三种产量之间的关系。
投入劳动的数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
00--
1200020002000
230001000一五00
335005001167
43800300950
53900100780
温馨提示:
看累了就做一做试题检查一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吧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我们将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画成图3—1的形式,下面分别给出其解释,并说明曲线的位置关系。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从图3—1可以看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
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在资本等投入一定时,开始增加劳动的过程中,企业一般处于资本过剩而劳动不足的状态,机器设备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时增加劳动投入,可以实现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效率,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增。
但是,劳动的分工与协作的效率是有限度的。
当劳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例如L1时,人均资本数量达到最优状态时,劳动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人均资本进一步减少,就会出现劳动相对过剩,而资本不足的情况,劳动的边际产品开始递减。
当劳动数量增加到L3时,增加单位劳动带来的边际产品为0。
劳动量继续增加就必然出现人浮于事的状态,劳动的边际产品为负值,即增加劳动不仅不能增加产出,反而会导致总产量的下降。
其他可变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与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是一样的,也可以同样进行解释。
可见,边际产量是说明产量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确定边际产量的图形,就可以说明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图形。
经济学家据此提出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
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在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从图形上看,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即凸向L轴。
在劳动投入在L1和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从图形上看,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但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当劳动投入量为L3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数,所以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AP曲线的图形与MP和TP的图形紧密相关。
我们知道,当劳动投入量比较少时,比如L=1,此时劳动的边际产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相等,而此时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所以会带动平均产量递增,但是显然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即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
可以证明,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即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即在劳动投入达到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所以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递减,而平均产量递增,可以知道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最终会相交,例如在L3时相交,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由于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最终相交时,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如果继续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的递减会使得平均产量也开始递减。
在L2之前平均产量递增,而在L2之后平均产量递减,所以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根据上面的说明,可以得到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及其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关系。
在L2之前,平均产量递增,同时在边际产量曲线的下方;在L2时,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同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在L2之后,平均产量曲线递减,同时平均产量曲线在边际产量曲线的上方。
【例题·单选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
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
[答案]A
【例题·多选题】下面关于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MP上升时,TP增加
B.MP下降时,TP下降
C.MP=0时,TP最大
D.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E.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答案]ACD
(四)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1)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
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
1.机会成本:
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实际上是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
3.经济利润
在经济学中,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
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例题1·单选题】(2007、2008年)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经济利润也称为()。
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
C.会计利润
D.隐成本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在成本下降时利润一定是增加的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
[答案]AC
(二)成本函数
考试内容:
掌握各种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由于考察期的不同,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C=b+f(q)
长期成本函数无固定成本。
C=f(q)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TC=TFC+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2)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ATC=TC/Q=AFC+AVC=TFC/Q+TVC/Q
(3)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例题1·单选题】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
[答案]A
【例题2·多选题】(200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固定成本的有()。
A.厂房和设备折旧
B.管理人员工资
C.原材料费用
D.燃料和动力费用
E.生产工人工资
[答案]AB
【例题3·单选题】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显成本
[答案]C
【例题4·单选题】(2008年)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元。
A.0
B.一五0
C.100
D.300
[答案]C
[解析]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100元,所以边际成本=(2100-2000)/(3-2)=100元。
(三)短期成本曲线
考试内容:
熟悉不同的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在成本曲线中,横轴时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成本。
总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1)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2)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曲线。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逐渐接近横轴。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相交之前,MCATC,ATC上升。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相交之前,MCAVC,AVC上升。
(5)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6)注意29页图1-一八中三个最低点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先出现,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后是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
【例题1·单选题】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
A.价格
B.产量
C.收益
D.利润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总可变成本曲线是( )。
A.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B.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B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C.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D.平均固定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E.无论上升或下降,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边际成本曲线
[答案]ABC
【例题5·多选题】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有( )。
A.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U型曲线
E.平均总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答案]BD
第四章战略性
(一)知道、了解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
1.战略管理的定义
2.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核心“将企业的竞争能力由外部环境来源转向企业内部资源确定”——起源于彭罗斯1959年出版的著作《企业增长理论》
2)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3)1991年巴尼指出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需要具备四方面特点
4)例题:
按照巴尼的观点,人力资源之所以被认为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因为人力资源()。
A.非常丰富,很容易得到
B.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物质资源所替代
C.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D.是稀有的或独特的
E.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答案解析】BCD
解释组织的成功与失败,分析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探讨增强组织竞争优势的途径与规律的理论是()
A.双因素理论
B.战略管理理论
C.路径——目标理论
D.权变理论
【答案解析】B战略管理理论:
解释组织的成功与失败,分析组织竞争优势的来源,探讨增强组织竞争
优势的途径与规律的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满足企业优势资源的以下四个条件:
价值、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及不可替代性
4.德文娜、冯布伦和迪奇于1984年《人力资源管理:
一种战略观》标志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
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的含义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
例题: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组织的注意力集中于()。
A.组织管理的变革
B.员工考勤
C.特殊能力的开发
D.行政管理
E.组织绩效
【答案解析】ACE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念: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是以投资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
4.企业组织是否愿意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的四个决定因素(取决于):
管理层的价值观(关键性因素)、对待风险的态度、员工技能的性质及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可能性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七点差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六个障碍,大部分根植于组织的文化,组织的历史、价值观以及管理规则
优秀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应具有的能力特征:
专业知识(主要标志)、商业知识、管理变革能力
在组织管理中,职权分为直线职权和职能职权
量化评估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1.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发展产生战略性的贡献
2.有助于显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成绩,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地位
3.有助于掌握人力资本增值情况,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外界环境的改变
(二)掌握
战略性的作用机制
1.重要原则是匹配或称为契合,组织的效率依赖于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紧密的匹配
2.舒勒和杰克逊,匹配类型:
外部匹配——“纵向整合”;内部匹配——“横向整合”
3.战略管理(制定)过程五个阶段
4.例题: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同化
B.匹配
C.控制
D.整顿
【答案解析】B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匹配
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角色
1.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四种角色:
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及变革推动者
2.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六项角色模型:
(由下至上)业务联盟和日常工作战术家(处于金字塔基部,被乌里奇教授称为“基柱——必要但不充分”,是“必要但不需要完全掌握”的能力);文化管理者、人才管理者、组织设计者和战略变革设计者;可信赖的行动家(位于塔尖,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能否成为高效人力资源领导者的核心要素)
3.例题:
根据2007年密歇根大学和RBL集团归纳出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胜任力金字塔,位于金字塔尖的是()A.业务联盟和日常工作战术家
B.文化管理者
C.战略变革设计者
D.可信赖的行动家
【答案解析】D
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
1.直线经理:
拥有直线职权的管理者,拥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等实际业务的下属,有权直接指挥其下属的工作,需要负责完成组织的基本目标
2.职能经理:
拥有职能职权的管理者,不拥有完成生产和销售等实际业务的下属,只负责协助直线经理完成组织的基本目标
3.人力资源经理属于职能管理者,负责协助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管理者处理选拔、评估、激励等方面的事务
(三)运用
不同总体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
1.成长战略
1)内部成长战略:
组织关注市场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开发——人力资源问题主要包括:
制定适当的规划以保证及时雇用和培训新员工,适应市场需求,改变现有员工的晋升和发展的机会,保证快速成长时期依然能够继续保持质量和绩效标准
2)外部成长战略:
通常是通过购并竞争对手(横向整合),或购并其他可能提供原材料或作为本组织分销链组成部分的组织(纵向整合),从而扩展资源或强化市场地位——问题主要包括:
对不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合并;裁员战略,兼并和收购通常导致解雇员工
2.稳定战略或维持战略——组织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关键员工,并制订特殊的人才保留战略以留住他们
3.转向或紧缩战略——组织一般决定压缩或精简业务,力图增强基本能力(两个挑战)
不同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
1.成本领先战略
1)组织往往会围绕短期的、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2)组织往往采用内部晋升,并建立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报酬系统,管理人员和下属的工资差距很大
3)组织往往通过员工参与及吸取员工们提出的“关于如何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意见来达到更高水平的效率
2.差异化战略——①组织往往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不同于竞争对手②极力追求顾客对某种特殊品牌的忠诚
③产品设计或服务多样化的创造与创新是关键
1)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是激励创新
2)组织往往期待员工能够与他人合作,有长远眼光,容忍模棱两可的情况,勇于承担风险
3)组织往往将工作说明书界定得非常宽泛,从而获得更大的创造性
4)组织往往更多地从外部招募员工,并且会向员工提供更为宽泛的职业通道
3.聚焦战略——培训和保证顾客满意是这种战略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权
1.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其原因:
1)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必须针对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关于组织状况和部门需求的了解都必须得到各个部门的时间和精力的配合与支持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单单依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地推行
3)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4)例题: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责任,这是因为()。
A.所有管理者喜欢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B.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