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218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docx

李兴山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李兴山: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09-02-20

  今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习近平同志等在研讨班上做了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在接下来一年半的集中学习和实践做了动员。

今天我就根据这些精神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特征及其精神实质;三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要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要清楚认识它的背景。

大的背景在十七大报告都讲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包括总结国内外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今天我先讲讲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期、阶段呢?

十七大报告做了分析,提出八个同时,也是就八大特征。

根据这八大特征,我认为我国现在处在四个重要的转变时期,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个转变是从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

到1990年左右,基本走完第一步,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000年我们又走完了第二步,也就是全国人均GDP达到800美元,这时候我国总体达到小康。

十六大报告在总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提出,首先要在全国实现全面小康,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呢?

或者我国的发展中还有哪些任务,存在哪些矛盾呢?

  我认为,原来讲的总体达到小康是一个平均概念,如果讲问题和矛盾的话,在这个平均的背后,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等问题,主要表现就是,这些年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不平衡、不协调。

仅以收入为例,农村叫人均纯收入,城市叫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世纪8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是1:

1.8左右,也就是城市收入是农村收入的1.8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个差距扩大到1:

2.5左右。

进入2000年以后,虽然农村收入也有很大提高,但城市收入提高更快,城乡差距一直是在3倍以上。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140元,增长了9.5%,与此同时城市人均收入达到了13786元,增长了12.2%,这样算下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1:

3.33左右。

  为什么说城乡收入差距或者城乡综合差距在不断扩大是个问题呢?

从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较来看,总体小康可以平均,就是全国人均GDP800美元,这就是一个重要标准。

而全面小康就不能简单平均,如果在城市达到小康甚至远远超过小康,而农村没有达到或者相当一部分农村没有达到小康,那就不能叫全面小康。

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其中有两个指标都涉及到农村,一是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现在我国大约还有8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二是全面小康包括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得到扭转。

在我国发展中摆着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我们实现现代化和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薄弱环节在农村,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紧接着提出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而且在五个统筹提出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

  大家知道,最近中央刚刚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主要是关于农村的发展与改革。

会议决定中提出几个指标,到2020年,也就说还有不到12年的时间,农村人均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

现在是4140元,翻一番就是8000多元。

如果在全国农村达到8000元,我认为可以实现,但非常艰巨,因为还差一半多,而现在提高农民收入的空间不是很大,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要实现这个目标很艰巨,但如果不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达不到,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提的第二个背景就是针对以往,主要指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个问题。

比如说现在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这些矛盾尽管是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解决不但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社会发展。

  我们对经济发展快速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直接认识始于非典,首先认识到公共医疗比较薄弱。

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20%,但公共医疗仅占2%,享受公共医疗的人80%在城市,20%在农村,所以温家宝总理提出这样一个看法:

我们的发展不仅重视GDP,还要重视CDC。

CDC是疾病防预的英文缩写。

这就是为什么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又进一步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些重大决策的主要原因。

  今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习近平同志等在研讨班上做了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在接下来一年半的集中学习和实践做了动员。

今天我就根据这些精神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主要谈三个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特征及其精神实质;三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要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要清楚认识它的背景。

大的背景在十七大报告都讲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包括总结国内外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今天我先讲讲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期、阶段呢?

十七大报告做了分析,提出八个同时,也是就八大特征。

根据这八大特征,我认为我国现在处在四个重要的转变时期,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个转变是从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

到1990年左右,基本走完第一步,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000年我们又走完了第二步,也就是全国人均GDP达到800美元,这时候我国总体达到小康。

十六大报告在总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提出,首先要在全国实现全面小康,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呢?

或者我国的发展中还有哪些任务,存在哪些矛盾呢?

  我认为,原来讲的总体达到小康是一个平均概念,如果讲问题和矛盾的话,在这个平均的背后,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全面等问题,主要表现就是,这些年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不平衡、不协调。

仅以收入为例,农村叫人均纯收入,城市叫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世纪8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是1:

1.8左右,也就是城市收入是农村收入的1.8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个差距扩大到1:

2.5左右。

进入2000年以后,虽然农村收入也有很大提高,但城市收入提高更快,城乡差距一直是在3倍以上。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140元,增长了9.5%,与此同时城市人均收入达到了13786元,增长了12.2%,这样算下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1:

3.33左右。

  为什么说城乡收入差距或者城乡综合差距在不断扩大是个问题呢?

从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较来看,总体小康可以平均,就是全国人均GDP800美元,这就是一个重要标准。

而全面小康就不能简单平均,如果在城市达到小康甚至远远超过小康,而农村没有达到或者相当一部分农村没有达到小康,那就不能叫全面小康。

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其中有两个指标都涉及到农村,一是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现在我国大约还有8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二是全面小康包括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得到扭转。

在我国发展中摆着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我们实现现代化和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薄弱环节在农村,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紧接着提出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而且在五个统筹提出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

  大家知道,最近中央刚刚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主要是关于农村的发展与改革。

会议决定中提出几个指标,到2020年,也就说还有不到12年的时间,农村人均收入要比2008年翻一番。

现在是4140元,翻一番就是8000多元。

如果在全国农村达到8000元,我认为可以实现,但非常艰巨,因为还差一半多,而现在提高农民收入的空间不是很大,没有强有力的措施,要实现这个目标很艰巨,但如果不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达不到,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提的第二个背景就是针对以往,主要指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个问题。

比如说现在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治安问题,这些矛盾尽管是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解决不但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社会发展。

  我们对经济发展快速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直接认识始于非典,首先认识到公共医疗比较薄弱。

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20%,但公共医疗仅占2%,享受公共医疗的人80%在城市,20%在农村,所以温家宝总理提出这样一个看法:

我们的发展不仅重视GDP,还要重视CDC。

CDC是疾病防预的英文缩写。

这就是为什么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又进一步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些重大决策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转变是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转变。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从产业结构来讲,工业化初期阶段是指一个国家农业和手工业还占有很多比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还不是很发达。

我认为,现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到了中期阶段。

中期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呢?

第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也就是有人讲的重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重化工业或者叫制造业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需求提高,煤、电、油、运紧张,这是这个阶段必然产生的一个现象。

到这个阶段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因为很难在短时期内超越这个阶段,如果超越这个阶段到了工业化后期,就是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现阶段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这也加剧问题、加剧矛盾的产生。

现在我们单位GDP的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左右,在我们国家节约或者降耗就是开源,假如我们把单位GDP的能耗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等于增加2.6倍的能源,这比多开煤矿,多开油田还要来得快。

  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转变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人均收入有很大提高,由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比如在工业化初期,当时我们的收入很低,最高的消费就是所谓三大件: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可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既不需要多少能源,也不需要多少原材料,对整个经济拉动也不是很大,不需要多高的科技含量。

随着收入的提高,现在的三大件是住房、汽车、通讯,这些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就很大,所以原材料的消耗必然大大增加。

  工业化中期和初期比,将会给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带来一些新的矛盾。

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人们的需要层次也进一步提高了。

从政治上说,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

通俗地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不是越来越容易,相反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以前我们很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原来吃不饱,现在有肉吃,生活改善了应该满意才对,怎么还骂娘呢?

我们分析,虽然“骂娘”是不对的,但产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原因就是人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需要层次也进一步提高了。

  现在收入差距太大,影响社会稳定。

“平均主义”、“大锅饭”不会有效率,差距拉得不大,左邻右舍一比,差不多,好想些。

差距大了,心里就不平衡,就来气。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些矛盾,恰当地解决,那么,就要看差距大是怎么造成的,是劳动致富,还是非法致富,如果是前者,我认为不会因起太大的社会矛盾,而后者就会引起社会矛盾。

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重点要使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和竞争条件的公平。

城乡差距一方面在经济上,另外一方面还有二元体制的结构矛盾,农民和城市不是处在同一个竞争线上。

城乡户口背后,不只是一张纸,还代表着很多政策、待遇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平等。

  第三个转变是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从经济总量来看,现在我国可以叫经济大国,就像从奥运会的金牌总量来看,我国可以叫体育大国一样,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还不能叫经济强国。

从总量来讲,现在我国仅次于德国,处在世界第四,我估计今年就能超过德国,因为去年我国就比德国差一点零头。

今年我国的发展速度就算比去年低,但超过德国应该没问题。

我国进出口总额现在是世界第三,很多产品的产量都名列前茅,甚至是世界第一。

比如说我国是第一大产钢国,大到什么程度呢?

恐怕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几个大国加起来也没我国多。

我国还是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煤炭、粮食的产量我国都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服装大国,大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大家出国可能有体会,现在到国外商店买服装、鞋帽、玩具,只要不是太贵的,买回来一看几乎都是“中国制造”。

  我国还不能称为经济强国,为什么呢?

因为经济强国要看综合实力,不但要看经济,还要看政治、文化、国防等。

我认为,现在我国还存在着几个问题,我概括为“五高五低”。

  一是总量高,人均低。

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四,今年就可以达到第三,但我国人均GDP就比较少,现在是两千多美元,我查了一下资料,我国现在人均GDP大约居世界第104位,排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之后。

  二是投入高,产出低。

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世界少有,这些年一直是9%,最近几年都是10%以上,但我们这个速度主要还是靠大量消耗资源,甚至是牺牲环境换来的。

再者,我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投资拉动的,而不是靠消费拉动。

大家知道,拉动经济一共三辆马车:

消费、投资、出口。

比较正常的增长方式是消费打头,而我国一直是投资打头,消费在经济拉动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所以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能完全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三是产量高,科技低。

我国的产品产量虽然多,但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这是我国发展的另外一个突出矛盾。

主要表现是很少有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专利、核心技术,于是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强,一些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的主要设备还是靠引进。

  不讲汽车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就是服装业,我们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

浙江有一个县叫嵊州,号称领带之乡,一年产三亿条领带,但很多领带都是贴牌生产,一条贴了人家牌子的领带马上身价百倍,不贴人家牌子的就是地摊货。

我们挣的只是加工钱,当然这个阶段不可逾越,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除了在体制上、政治上、文化上各方面要做出努力以外,从经济上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外国人称我们为世界工厂,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还称不上世界工厂,因为世界工厂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有核心技术,不在于生产量的大小,没有核心技术只能成为加工厂,所以我们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排放高,循环低。

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是一个突出矛盾。

现在大家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认识都有所提高。

我这儿有一个有关环保部门的资料,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世界第一,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严重污染。

我国目前有3亿农民喝不上干净的水,4亿城市人口呼不到新鲜的空气,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非常严重。

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占16个,前10位中中国占7个。

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环境问题的压力还是很大。

  现在农村的污染也需要十分注意,农村原来循环的,现在循环链条断了。

比如说种庄稼,现在不用有机肥了,用化肥。

用有机肥种庄稼实际上是循环,种了庄稼就吃,吃完了就排,排完了就攒粪,攒的粪再种庄稼,这是个循环。

现在不循环了,种完了吃,吃完了排,也和城市一样,但又没有城市那样的排污设备。

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逆城市化,人们都愿意到农村或郊区生活。

  五是代价高,实效低。

为什么要用“代价”这个词,因为这个概念不但包括投入,还包括浪费、损失,甚至于一部分破坏,就是投入以后不但无效,有时还造成一些副作用。

从收效来看,我们要讲实效,有时候我们的收效是虚效,没有什么用,费不少力,还劳民伤财;有些有了实效但并没有真正的实惠,这是因为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铺张浪费,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引进“代价”这样一个重要概念,尽量减少代价,增加实效。

应该尽量减少发展中的代价,增加发展中的实效。

  第四个转变是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现在怎么理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就是建得差不多了,收尾阶段叫完善,那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是就收尾、填平补齐或者叫锦上添花呢?

我认为,不能这么简单理解,肯定不只是收尾。

我们现在的改革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就是处在一个攻坚阶段。

什么叫攻坚呢?

就是要解决深层次问题,要啃硬骨头。

改革开放30年来,好改的、能改的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剩下需要完善的,不是要收尾,而是需要攻坚,要打硬仗。

比如说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等,我们还在打攻坚战。

下面我要讲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个发展问题,还是个改革问题,没有体制、机制的保障,科学发展观很难贯彻落实,所以要看到我们的改革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第二个转变是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转变。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从产业结构来讲,工业化初期阶段是指一个国家农业和手工业还占有很多比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还不是很发达。

我认为,现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到了中期阶段。

中期阶段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什么呢?

第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也就是有人讲的重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重化工业或者叫制造业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需求提高,煤、电、油、运紧张,这是这个阶段必然产生的一个现象。

到这个阶段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因为很难在短时期内超越这个阶段,如果超越这个阶段到了工业化后期,就是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现阶段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这也加剧问题、加剧矛盾的产生。

现在我们单位GDP的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左右,在我们国家节约或者降耗就是开源,假如我们把单位GDP的能耗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等于增加2.6倍的能源,这比多开煤矿,多开油田还要来得快。

  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转变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人均收入有很大提高,由收入提高带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比如在工业化初期,当时我们的收入很低,最高的消费就是所谓三大件: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可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既不需要多少能源,也不需要多少原材料,对整个经济拉动也不是很大,不需要多高的科技含量。

随着收入的提高,现在的三大件是住房、汽车、通讯,这些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就很大,所以原材料的消耗必然大大增加。

  工业化中期和初期比,将会给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带来一些新的矛盾。

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人们的需要层次也进一步提高了。

从政治上说,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

通俗地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不是越来越容易,相反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以前我们很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原来吃不饱,现在有肉吃,生活改善了应该满意才对,怎么还骂娘呢?

我们分析,虽然“骂娘”是不对的,但产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原因就是人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需要层次也进一步提高了。

  现在收入差距太大,影响社会稳定。

“平均主义”、“大锅饭”不会有效率,差距拉得不大,左邻右舍一比,差不多,好想些。

差距大了,心里就不平衡,就来气。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些矛盾,恰当地解决,那么,就要看差距大是怎么造成的,是劳动致富,还是非法致富,如果是前者,我认为不会因起太大的社会矛盾,而后者就会引起社会矛盾。

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重点要使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和竞争条件的公平。

城乡差距一方面在经济上,另外一方面还有二元体制的结构矛盾,农民和城市不是处在同一个竞争线上。

城乡户口背后,不只是一张纸,还代表着很多政策、待遇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平等。

  第三个转变是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从经济总量来看,现在我国可以叫经济大国,就像从奥运会的金牌总量来看,我国可以叫体育大国一样,但在很大程度上我国还不能叫经济强国。

从总量来讲,现在我国仅次于德国,处在世界第四,我估计今年就能超过德国,因为去年我国就比德国差一点零头。

今年我国的发展速度就算比去年低,但超过德国应该没问题。

我国进出口总额现在是世界第三,很多产品的产量都名列前茅,甚至是世界第一。

比如说我国是第一大产钢国,大到什么程度呢?

恐怕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几个大国加起来也没我国多。

我国还是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煤炭、粮食的产量我国都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服装大国,大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大家出国可能有体会,现在到国外商店买服装、鞋帽、玩具,只要不是太贵的,买回来一看几乎都是“中国制造”。

  我国还不能称为经济强国,为什么呢?

因为经济强国要看综合实力,不但要看经济,还要看政治、文化、国防等。

我认为,现在我国还存在着几个问题,我概括为“五高五低”。

  一是总量高,人均低。

我国GDP总量居世界第四,今年就可以达到第三,但我国人均GDP就比较少,现在是两千多美元,我查了一下资料,我国现在人均GDP大约居世界第104位,排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之后。

  二是投入高,产出低。

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世界少有,这些年一直是9%,最近几年都是10%以上,但我们这个速度主要还是靠大量消耗资源,甚至是牺牲环境换来的。

再者,我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投资拉动的,而不是靠消费拉动。

大家知道,拉动经济一共三辆马车:

消费、投资、出口。

比较正常的增长方式是消费打头,而我国一直是投资打头,消费在经济拉动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所以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能完全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三是产量高,科技低。

我国的产品产量虽然多,但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这是我国发展的另外一个突出矛盾。

主要表现是很少有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专利、核心技术,于是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强,一些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的主要设备还是靠引进。

  不讲汽车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就是服装业,我们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

浙江有一个县叫嵊州,号称领带之乡,一年产三亿条领带,但很多领带都是贴牌生产,一条贴了人家牌子的领带马上身价百倍,不贴人家牌子的就是地摊货。

我们挣的只是加工钱,当然这个阶段不可逾越,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除了在体制上、政治上、文化上各方面要做出努力以外,从经济上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外国人称我们为世界工厂,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还称不上世界工厂,因为世界工厂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有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