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079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docx

化学反应工程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申报表

 

校级精品课程课程评估申报表

 

所属学院

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

课程层次(本/专)本科

申报评审的档次√校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合格课程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化工制药类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2019年4月8日

二○年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从队伍整体结构看,比较年轻化,年富力强。

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研室制定了教师进修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导师制,以老带新。

老教师积极主动地帮助年轻教师抓好业务学习、备课、讲课,逐渐提高教学效果,做到了传、帮、带。

教研室集体讨论制定了以老带新的年轻教师培养计划。

具体培养措施有:

(1)我们会根据教学需要,与时俱进,适时适当地调整培养教师和计划,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与学角色的转换,为人师表,教学相长,迅速成长为积极向上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

为了保证年轻教师进修学习,大家积极分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为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及完善大家在默默地耕耘着,付出了很多,经过播种,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即将陆续毕业回校继续完成他们神圣的教师职责,担负起教学的中坚力量,谋求学科发展和课程的创新,共同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2)到企业接受生产现场的锻炼。

有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有相当实际生产经历、能指导实习操作的教师队伍。

(3)实施教师学位提升计划,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为加大加快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为学院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积极响应,鼓励与支持老师深造,并制定了教师近期、长期进修计划。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坚持给每位青年教师指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其过好教学关的指导教师,新上课、上新课的教师必须跟指导教师听课,认真备课,试讲通过后才能上讲台,由此也传承了老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先后有三名青年教师在院评优课中获奖。

从历年教学督导组专家检查听课的反映看,化工制图教学管理规范,整体质量好。

(5)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

(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光和热,以老带新,明确责任到个人,实行导师制。

(7)抓好教学督查工作,严格教学管理,预防教学事故,以保证教学质量,把住、把好授课环节。

学缘结构:

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化学反应工程》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化学反应工程”这一学科是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兴盛和崛起而诞生,应化学工业生产的大型化、自动化、环保化等一系列新特点的要求而确立。

八十年代,“化学反应工程”这门专业课的学时数为90个学时,后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为适应扩大专业面、加强基础课的需要,学时数经历了若干次调整,有85学时,72学时,60学时,56学时,目前是50学时。

2004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设立时设置了本门课程,当时克服我校许多具体客观条件对该门学科的制约,并一直努力与先进的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保持同步发展,不断探索《化学反应工程》的更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7年实现首轮上课。

现在选择面向21世纪的优秀教材进行授课。

《化学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及过程工业中普遍存在的物理-化学现象的工程性基础科学,因此,本专业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一直努力贯彻“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两方面并举,两手都硬的教学思路。

另一方面,本专业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自设立之初,就兴建了数套教学实验装置,如“无梯度催化反应装置”“精馏反应过程”“气液两相平衡”等与化学反应工程主要内容相配合的教学实验,为发展本课程的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内容广泛,所研究对象内在规律较复杂,广泛使用数学模型方法,大量采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方法,因此,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来说,还需要一些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

本专业目前采用自编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效,教学效果良好。

4-2(A)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A)-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内蒙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福建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办学体制,拥有理、工、文、管、医、教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公立本科大学。

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造就“基础实、口径宽、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化学反应工程》是我系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化学反应工程是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加工生产中的化学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化学反应与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交互作用的共性归纳综合为宏观反应过程。

依据专业基础课的定位及《化学反应工程》相关内容的要求,力图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初步具备对工业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对反应过程进行工程分析;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操作条件;进行反应器或反应系统的设计等诸方面的能力。

化学反应工程是以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速率及其变化规律,宏观动力学因素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实现工业反应过程开发、设计、放大和操作的优化。

本门课程在于训练学习者牢固地掌握化学反应工程中最基本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将突出阐述反应工程理论思维方法,重点讨论影响反应结果的工程因素(如返混、混合、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等)。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反应工程最基本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工业反应器进行设计与分析之能力。

为今后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化学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2(A)-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化学反应工程学》广泛地应用了化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液体力学、传热、传质以及生产工艺、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在工业反应器设计和最佳化方面的综合。

其对应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为:

章次

内 容

总学时数

课堂讲授学时数

实验时数

绪论

2

2

0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6

4

0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8

8

理想流动反应器

8

8

0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

8

8

0

气-固相催化反应工程

4

6

0

气-液反应及反应器

8

8

0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

6

6

0

总学时数

50

50

0

4-2(A)-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工程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

既有工程问题的共性特点,又有工艺过程的个性特征。

课程的重点: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理想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

课程的难点:

学生由于长期学习理科特征较强的数学、物理等,不熟悉工程课程的特点,没有工程观念,缺乏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感性认识,因而学习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比较困难。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具体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了以下几点:

(1)对各种反应器的形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补充了许多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对反应动力学,我们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论述反应器设计与分析所涉及到的动力学问题。

对于两类理想反应器,它们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核心,因此在讲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案例教育,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它们的设计与分析,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3)对实际流动反应器,重点在于实际流动反应器与两类理想反应器的区别及造成区别的原因,如何对实际流动反应器进行分析设计及计算等。

除了均相反应外,对于多相反应,特别是气固相反应及反应器,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也有许多实例。

这一方面是因为该类反应及反应器十分典型,掌握其基本原理后,可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为充分和完善的缘故。

再者,此类反应的工业应用也十分广泛。

因此,以气固相催化反应及反应器作为重点是十分适宜的。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如微电子器件的加工、光导纤维生产、新材料与生物技术等,使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

因此《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内容必须进行扩充和更新,因此增加了气液固三相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和生化反应工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受学时数的限制,聚合反应工程和生化反应工程内容涉及很少。

4-2(A)-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着重列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成效

 

4-2(A)-5教学内容的新颖之处

(1)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反应器的设计原理以及反应器操作参数控制的方案。

实现了学生知识与能力、能力与创造、技能与素质的有机结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网站已提供了有关该课程的许多支撑材料,其中包含所有教学内容的网络版多媒体课件,集成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全面、完整,具有我校特色。

(3)让学生参观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教学实验装置,通过学习和动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观念。

4-2(A)-6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的情况(列举引入的具体成果)

传统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合主体地位,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致使创新教育成为空谈。

在课时压缩、教学内容增多的情况下:

1.更应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学会吸取新知识的方法。

因为,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知识的信息量急剧增加,大学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人类积累的本学科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教学方法应有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

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要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3.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

没有思考就没有创造。

另从学习活动规律来看,只有经过自己的琢磨、思考才能更好地领会掌握知识,也才能逐渐形成自学地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以若干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每个专题由以下部分组成:

1.根据实际应用提出解决问题所涉及地知识、概念;启发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创造学习意境,引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2.根据教学要求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教科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3.将许多现代化学工业企业的各种反应器等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引入到本课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

4.组织课堂提问,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5.课堂讲授时,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给学生留下“疑点”,让他们自己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适当给他们一点点的压力,同时也给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4-2(A)-7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情况,教书育人效果明显(列举所教学生的成果、得奖、考研等情况)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工程性的学科,所以,不能脱离工程实践而片面追求理论,本课程在强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注重与《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内容的联系,这些都有益于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程内容本着加强理论、拓宽视野的原则及时更新,兼顾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并注重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所授内容紧密结合化工生产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设备的设计及使用。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录像片、化工设备动画库、化工原理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把设备结构描述清楚。

既缩减学时、扩展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程教学向着多元化、大容量、生动直观的方向发展。

在化学反应工程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提问切入式、双向互动、精讲多练、归纳总结等方式促进教学。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现今不可缺少的,我们将许多现代化学工业企业的各种反应器或化工流程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引入到本课程中,利用了多媒体来演示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结构等。

这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直观,尤其是动画演示使学生易于理解所授的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

即课堂教学中黑板、展台和多媒体大屏幕交替使用,图文声并茂,灵活生动。

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组织学生参观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装置(如“无梯度催化反应装置”“精馏反应过程”等),通过学习和动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观念。

4-2(B)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B)-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B)-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B)-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4-2(B)-4考核内容与方法

4-2(B)-5创新与特点(含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可举例说明)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

目前使用的教材:

朱炳辰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教材《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

许志美等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反应工程多媒体课件》。

扩充性资料

本课程选用了国内外最广为使用的著名教材作为参考书,如Levenspiel所著的《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Fogler所著《Elementsof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以及《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等。

采用了许多扩充性教学资料,如各种反应器模拟动画等,同学们对这些资料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反应工程”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同时,我们针对目前所选用的教材存在的缺点,正在积极着手编写辅助教材。

网络教学环境:

(1)学校建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和公用的校园网网络平台,校图书馆有网络电子阅览室,每间宿舍都有校园网网络接口和计算机,为网络才学提供了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

(2)本课程在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的网页上(网址:

http:

//172.16.1.247/hsx/)上传并发布了授课课件等,同学们可以利用校园网,也可以从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点击网站浏览教学资源及下载,这对“反应工程”课程的日常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着重总结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列举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本课程自开课以来,课程组成员一直致力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强化理论基础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一、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常常能够较好地解决“化学反应工程”历史上曾出现的许多问题。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化学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化学工程的前沿知识。

第二、重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鉴于本课程的抽象性,我们将许多现代化学工业企业的各种反应器等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引入到本课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三、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我们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的优势,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信息的传播,强化教学基本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注重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通过写小论文和做报告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发性。

由于“化学反应工程”这一学科本身正处于高速发展,教学内容及方式必须经常更新才能达到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

针对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了“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从而为本课程进一步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加强与前期课程的联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抽象性理论思维训练。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过程工业中同时发生着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诸基本现象的数学模型,所以,需要引导学习者加强在抽象性理论思维,及数学建模方面的训练。

同时,课程内容与前期的“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中联系密切,因此强化与前期课程的联系,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是必须的。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工程性的学科,所以,不能脱离工程实践而片面追求理论,本课程在强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注重与《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内容的联系,这些都有益于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六、加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

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总的来说还属于较新的学科,内容日新月异。

我们一直努力将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来。

 

4-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所教班级学生(三届)的得奖考研及突出的成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教学效果反馈的信息表明:

(1)该课程教学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教学方式多样,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该课程教学内容充实,不拘泥于教材,具有开放性;

(3)该课程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该课程组教师爱岗敬业,能融育人于教学过程中。

  (5)课程组师资队伍力量较强,教学和科研条件较好,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师生们的好评,学生表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胜任后续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体现创新性

紧密结合应用化学类的专业特点,以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设计与分析为主题,使学生掌握工业反应装置的结构设计、最优操作条件的确定及控制、模拟放大等。

2、教学方法与手段整体先进,教学质量高

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模拟应用到教学之中,教学内容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教学效果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网站(网址:

http:

//172.16.1.247/hsx/)已提供了有关该课程的网络版多媒体课件,集成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全面、完整,具有我校特色。

5-2本课程在校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化学反应工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既是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学科,它和工程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是研究和解决化学反应过程中具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是一个新的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高等数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传递过程等的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课程基本内容如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的质量衡算、热量衡算和动量恒算等内容是化学反应工程的重要内容,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是化学反应工程的重要问题,而且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出现并需要解决,因此化学反应工程又是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它关系到化工产品产业化进程快慢,该课程越来越受到化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化学反应工程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工作需深入;课程组的科研工作需进一步提高;课程相关资料如习题集、授课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授课教案、课程实验指导书等尚需进一步地完善;网站建设是本课程建设的十分重要的项目之一,在我系网站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需建设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提供在线辅导和答疑服务。

(2)《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和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

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对学生工程理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与扩建;还需购置或开发更多的设计型与研究创新实验装置。

 (3)本课程将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并将科研成果运用到了研究性实验之中,还只是经过了初步的尝试,有待更进一步深入;

6.课程建设规划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一、课程建设目标

2010年达到校精品课程评估标准

2013年达到省优秀课程评估标准

2015年达到省精品课程评估标准

二、步骤

1.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训与青年教师培养。

定期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因材施教、创新能力培养等,提倡民主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和探索型教学、大思路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更高,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效更加突出。

2.同时建设与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助、参考用书和教学软件,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3.进一步完善课程支撑网站的建设。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已开设多年,积累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及有关反应器结构型式的图片、摄像资料和实验装置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做好至少三位主讲教师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制作,完成主讲教师的全程授课录像并上网。

充分反映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风范。

鼓励师生通过网络进行指导和交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注重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向其它高等学校辐射、推广,扩大本课程在国内化工高等教学中的影响。

4.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保证高水平教师指导实验、实训和实习。

进一步建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本专科学生参加科研、科技训练。

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实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2010-2011年,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建成“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网络数据库,内含教学管理系统,习题库,模拟试题库,测验测试题库。

2.2010-2011年,扩展“化学反应工程网站”的功能版块,强化人机交互功能,实现部分教学内容的自动化。

3.2011-2012年,建设“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网站的英文版。

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2011年课程负责人部分章节授课录像上网

2.2011-2012年课程负责人全部内容授课录像上网

3.2012-2013年主讲教师部分章节授课录像上网

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一)教学课件

7.院、系(部)的政策措施

所在院、系(部)鼓励课程建设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