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009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七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七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七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七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周教案.docx

《第七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周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周教案.docx

第七周教案

第一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课型

新授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例3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九第6~8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学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示标导入。

二、查学诊断:

1、判断表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1)工作总量(个)80120160320

时间(时)2348

(2)工效(个)10203050

时间(时)60302012

2、提问:

(1)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第

(2)题中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你有什么发现?

4、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你会用字母式子表示吗?

三、导学施教: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板书课题)

2、.让学生设计几个长方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24平方厘米(长和宽可以交换).

(1)学生设计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列出下面表格.

长(厘米)2412862431…

宽(厘米)12346824…

(2)从表中选取6个长方形,利用多媒体电脑把它们叠放在一个坐标图上,再把图中的顶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电脑演示)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

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都是24.

乘积“24”表示什么?

(长方形面积.)你能用式子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吗?

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k(一定)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呢些成反比例的量?

4、尝试根据意义,正确判断。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

5、组织学生将例3与例1进行比较,小组内讨论: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们交流、汇报后,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点:

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而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

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

四、练测促学

1、完成43页做一做1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1)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算一算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3)比一比算出的积的大小,看看是不是相等。

(4)根据积是否相等就可以进行判断。

第(3)题判断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表中两种量不成反比例?

(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是相关联的量,但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不相等,所以它们不成反比例。

2、完成练习七的第6题。

7题、

课件出示各小题,学生先独同桌同学互相举例,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小练习册有关反比例内容的作业。

2、拓展延伸.

如果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已知

=y,x和y成什么比例?

课前2分钟:

民族团结额重要性。

 

作业

书上作业p42--43

通过预习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1)学校食堂新进一批煤,每天的用量与使用天数。

(2)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4)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

(5)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和西红柿的面积。

并说明理由

 

二次备课

正比例反比例曲线图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教师板书

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正确解决以上问题

拓展练习

1、根据a×b=c请分析哪个量一定时,另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2、变式练习

被除数、除数、商

小结

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课后练习

解比例

X:

8=0.125:

0.25

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x×y=k(一定)

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

③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课

(根据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掌握增加对比课)

课型

复习课

学习内容

补充练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解答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

难点:

正确分析题意,解答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回顾,组织练习。

学法:

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学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一种圆珠笔,支数与总价如下表:

支数

1

2

3

4

总价/元

2.5

5

7.5

10

因为圆珠笔的()一定,所以总价随着()的变化而

变化,支数增加,总价();而且总价和支数的()一定,我们就说()和()成正比例。

(2)小明拿一些钱去买饮料,单价与购买瓶数如下表。

单价/元

1

2

3

4

瓶数

60

30

20

15

因为()一定,所以瓶数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单价提高,瓶数();而且()和()的一定,我们就说()和()成()比例。

二.指导练习

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①苹果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购买苹果的数量。

②煤的总价一定,每天烧煤量和够烧的天数。

③轮船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④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⑤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⑥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⑦圆的周长和直径。

⑧小华做12道数学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⑨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⑩圆的面积和半径。

2、选择题:

⑴表示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①x+y=12②y=1/4x③6/x=y

⑵甲数是乙数的4/5,那么甲数与乙数()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⑶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4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④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

1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⑤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是()。

ab=10②2×5=10③a+b=10

⑥甲数是乙数的1/5,甲数与乙数()

1不成比例②成反比例③成正比例

3、解比例:

0.8:

x=1.2:

41.8:

5.4=x:

5.7x/2.5=18/4.5

三、提高练习

1、比例的应用: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20米,长与宽的比是5:

2.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大?

(2)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地砖铺一间客厅的地面,需要480块。

如果改用边长0.6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需要多少块?

2、拓展延伸;

(1)如果甲数的4/5与乙数的7/9相等,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

(2)把下列等式改写成比例

2.5×0.4=0.5×2

四;全课总结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五: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作业

 

课前2分钟教育:

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对比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比例尺

课型

新授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48~51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的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并说出表示的意思。

难点:

(1)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能根据比例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和课件(有条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示标导入

2、查学诊断

1、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知道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可是画在地图上只有你们现在看到的大小,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看地图下方的实质比例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比例尺)

三.导学施教

1.认识比例尺。

教师;我们在绘制地图时,首先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

这就需要确定图纸上的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叫做比例尺。

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2.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48页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数值比例尺1:

100000000

(2)组织学生说一说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

100000000表示什么?

教师说明1:

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050km

3、

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是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教师出示49页图纸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比例尺2:

1,然后组织学生讨论2:

1表示什么?

4、汇报:

2:

1表示图上距离是相对的实际距离的2倍。

5、教师小结: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到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比例尺的前项比后箱大。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6、教学例1.

(1)教师出示例1:

把上页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中议一议:

什么事比例尺。

教师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cm:

50km

=1cm:

5000000cm

=1:

5000000

(2)巩固应用。

教师出示材料第49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相互检查。

 

四、练测促学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在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完成材料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做这类,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比例尺不带单位,在做题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上下单位统一)

六.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2题。

课前2分钟教育: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预习作业

1、书上第48—49

2、收集比例尺

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地面长9米,宽6米,你能将教室的占地平面图画在数学本上?

(1)学生独自试画

(2)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

(3)揭示课题

二认识比例尺

教师;我们在绘制地图时,首先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

这就需要确定图纸上的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叫做比例尺。

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三、探究比例尺

课件出示48页主题图

(3)引导学生观察数值比例尺1:

100000000

(4)组织学生说一说比例尺中的1表示什么?

100000000表示什么?

教师说明1:

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写成

050km

5、

引导学生观察比例尺这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是1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6、教师出示49页图纸学习例6

四、应用比例尺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2、书上练习十

1—2小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1:

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

例1: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cm:

50km

=1cm:

5000000cm

=1cm:

5000000

0500km是线段比例尺

例2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可以列出方程101

X500000

X=10×500000

X=5000000

5000000cm=50km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