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
《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属各有关单位:
《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已由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编制完成,经审核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渔业是舟山的传统基础产业,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渔业工作,推动舟山渔业科学发展,特编制《舟山市“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舟山渔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形势分析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渔业稳市”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渔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渔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了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十二五”全市渔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渔业经济规模继续扩张。
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万吨,比“十五”末增长%,其中国内捕捞产量万吨,远洋产量万吨,继续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渔业经济总产出亿元,比“十五”末增长%,其中渔业(捕捞、养殖)产值亿元,水产品加工产值亿元,出口水产品万吨、出口交货值达亿美元,水产品交易市场成交量万吨。
2、渔业综合竞争能力显着提高。
渔船现代化继续推进,渔船生产力水平空前提升,到2010年底拥有机动渔船8995艘、总吨位万吨、总功率万千瓦,其中184千瓦以上大型钢质渔船4999艘,比“十五”末增长%。
海水养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造和建设了标准化水产养殖塘万亩,开辟了浅海养殖基地万亩,创建了一批先进的设施养殖基地,突破了对虾、贻贝、大黄鱼、梭子蟹等育苗技术及其健康、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全市水产加工流通、渔船渔具建(修)造继续领先全国,进一步提高了保障和促进捕捞养殖发展能力。
3、渔业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捕捞作业类型不断丰富,帆张网、拖网等作业有所调整,大型围网、灯光敷网等新作业逐步兴起,更好地适应了资源的发展变化实际。
捕捞渔场范围继续拓展,外海、远洋成为捕捞生产的主战场,渔获量已占到全市捕捞产量的80%以上。
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调整,养殖模式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贻贝、对虾、梭子蟹三大主导产业,对虾高位池精养、大棚多茬养殖、梭子蟹底部增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浅海贝藻类及网箱鱼类养殖进一步拓展。
水产品加工中原产地保护水产品、旅游休闲食品、功能模拟食品、餐饮配菜水产品等四大主导产品加工处于国内重要地位,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制品也已逐步进入产业化。
休闲渔业异军突起,全市已有上规模休闲渔业基地50余家,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年产值亿元,已经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渔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投资亿元,新建扩建了舟山中心渔港、沈家门中心渔港、高亭中心渔港、嵊山渔港、虾峙渔港、长涂渔港、衢山渔港、西码头渔港、岑港渔港等10个渔港,并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一批促进渔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渔港经济区。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为龙头,10余个一、二级中心渔港为骨干,20多个三级渔港和天然避风岙口为补充的渔港网络体系,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5、渔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3800元,比“十五”末增长%。
渔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渔业二三产业发展,来自海洋捕捞等一产收入比例继续有所下降,得益于免除渔业税、减免渔业规费、发放柴油补贴等政策,渔民的转移性收入比重则大幅增加。
渔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使渔民生活率先基本实现了小康。
(二)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舟山渔业发展面对诸多新形势新情况。
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中央把发展海洋经济上升为“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渔业和海洋油气、海洋运输等一起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产业;二是外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的维权作用日益显现,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三是全球粮食危机使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而必将进一步提升满足水产品市场需求的渔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四是舟山海洋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战略,市委、市政府明确现代渔业岛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比较多,有的还很突出,如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民增收的渠道单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高要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渔业政策法规建设与渔业发展实际不相适应问题十分突出,渔业发展方式转变与渔业科技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更趋明显等。
与此同时,其他沿海地区渔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舟山渔业内部调整的压力交织在一起。
综合分析判断,“十二五”时期是舟山渔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对严峻的现实性挑战。
二、“十二五”舟山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沿岸、控近海、拓远洋、优养殖、强加工、活流通、扶三产”的新时期舟山渔业发展方针,以工业化发展理念和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渔业大产业、构建渔业大平台、实施渔业大项目、培育渔业大企业,着力解决体制机制、资源环保、结构调整、权益保障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把舟山建设成为渔业产业发达、结构布局合理、基础配套齐全、资源环境和谐、体制机制健全、渔民安居乐业的全国一流的现代渔业基地,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渔业强市。
(二)基本原则
1、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原则。
妥善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与现代渔业发展的关系,合理配置渔业生产要素,加强渔业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节能低碳渔业。
2、转型升级、质量优先原则。
把转型升级作为渔业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推进渔业结构调整、渔业科技创新、渔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渔业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促进渔业技术装备、经营管理全面升级,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高渔业发展质量。
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围绕渔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渔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渔业保障体系,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依法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原则。
坚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注重在继承中创新,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根本性转变,从“国内渔业”向“海外渔业”的结构性转变,实现舟山渔业新发展。
三、“十二五”舟山渔业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做强一个国内舟山渔业,再造一个海外舟山渔业,把舟山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现代渔业强市。
2、具体指标:
(1)水产品总产量145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10%,其中:
国内捕捞产量100万吨,基本保持零增长;远洋渔业产量30万吨,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水产养殖产量15万吨,增%;
(2)渔业经济总产出3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5%左右,其中:
渔业一产产值105亿元,加工等二产产值200亿元,流通服务等三产产值45亿元;
(3)渔民人均收入25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区域布局
根据区位特点、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舟山渔业实施“强化一个核心、多点一面结合”的空间发展布局,就是突出本岛的核心发展地位,强化若干外围岛屿的产业支撑,建设一个资源环境明显改善的舟山渔场。
1、核心发展区域:
舟山本岛(含朱家尖岛长峙岛)为舟山渔业核心发展区域,定位为产业集群与综合服务中心,以远洋渔业基地、综合性渔港经济区、加工流通基地、休闲渔业基地、科研教育管理中心等为主要建设内容。
(1)沈家门中心渔港、舟山中心渔港和西码头中心渔港为综合性渔港经济的核心区域;
(2)沈家门海洋生物园区、浦西工业园区、干览水产品加工园区及钓梁海洋生物与海水产品精加工园区为水产品加工重点区域;
(3)依托沈家门中心渔港和西码头中心渔港建立综合性水产品集散基地和远洋水产品集散基地;
(4)以北部工业区和西码头中心渔港为依托建立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5)本岛东北部沿海及朱家尖岛为渔业休闲旅游基地;
(6)依托海洋科学城建设渔业科研教育管理中心。
2、产业支撑区域:
外侧呈扇形分布离岛为主的多个外围岛屿为舟山渔业产业支撑区域,定位为渔业特色产业岛,以捕捞、养殖、海钓等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1)虾峙岛为远洋渔业岛,重点发展远洋渔业及相关服务产业;
(2)登步、鱼山岛为渔业养殖岛,重点发展围塘等养殖产业;
(2)衢山、黄龙、长涂岛为捕捞渔业岛,重点发展近外海捕捞渔业;
(3)白沙、花鸟岛等为捕捞、休闲渔业岛,重点发展近外海捕捞渔业和海钓等休闲旅游渔业;
(4)六横、桃花、青浜、庙子湖、嵊山、枸杞、绿华岛等为捕捞、养殖、休闲渔业岛,在发展近外海捕捞渔业同时,重点发展浅海贝类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以及休闲旅游渔业;
(5)岱山岛、泗礁山岛为综合渔业岛,在发展近外海捕捞渔业同时,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渔业、渔港配套服务业等。
3、资源保障区域:
舟山辖区及外延海域为舟山渔业资源生态保障区域,定位为渔场振兴示范区,开展海洋牧场建设,以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科学开发利用为主要建设内容。
(1)海洋特别保护区:
嵊泗马鞍列岛及周围海域和普陀中街山列岛及周围海域等为海洋特别保护区。
(2)种质资源保护区:
舟山群岛以东、东海中北部近海的禁渔区线两侧海域等为带鱼种质资源保护区。
(3)增殖放流保护区:
黄大洋、岱衢洋东侧、黄泽洋、灰鳖洋和洋鞍附近海域等为增殖放流保护区。
(4)人工鱼礁建设区:
朱家尖南沙海域、秀山三礁海域和马鞍列岛海域等为人工鱼礁建设区。
(三)重点任务
1、国内捕捞升级工程
国内捕捞是舟山渔业的主体,要以转变发展理念为先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不断推进国内捕捞转型升级,使国内捕捞朝着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有序、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确保捕捞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实现“零”增长目标,而捕捞产值超过70亿元,实现增幅10%以上。
(1)建设捕捞重镇,发展块状经济。
根据各地渔业的现实优势、发展潜力、基础配套等实际,确定沈家门、东极、朱家尖、虾峙、高亭、衢山、长涂、岱东、黄龙、嵊山、枸杞等乡镇(街道)为国内捕捞发展重点乡镇(街道)加以培育,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开展渔业捕捞强村建设工程,通过市场、经济、行政等手段,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引导生产要素集聚,提高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几年努力使之成为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渔业捕捞重镇。
与此同时,有序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对渔船布局分散、渔用设施落后、渔业生产能力低下且有条件发展其他产业的区域,鼓励加快转产转业。
(2)实施渔船改造,建设现代船队。
在严格实施“渔船双控”政策基础上,全市将坚持“渔民自主自发为主,政府适当引导示范”原则,以鼓励、支持标准化、节能型示范渔船建造为抓手,以实施“渔船卫生设施示范改造工程”为重点,选择1000艘左右国内渔船,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装备更新和质量提升,加快淘汰木质、劣质渔船,大力推进国内捕捞渔船更新改造,以此带动全市5000艘左右的现代化捕捞船队建设,形成成一支综合竞争力过硬、卫生保鲜设施良好、渔获物优质高价、能符合国际贸易要求的捕捞船队,捕捞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3)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作业布局。
加快调整改造传统捕捞作业,加强对渔业资源保护型、生产高效型等作业方式的引进和推广,逐步实现捕捞作业多样化、专业化。
严格限制帆张网等作业,稳定传统灯光围网作业、发展适度规模的大型深水围网,控制传统底层拖网、适度发展变水层快速拖网作业,积极引导发展钓业,提升流刺网、笼捕等作业。
(4)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
着力推进渔船综合节能技术研究,大力开展渔船节能减排,注重节能产品应用和技术推广并重,打造一批技术领先,工具先进,生产高效,节能明显的示范渔船。
加强渔船节能、渔具渔法、船用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渔船节能管理,支持、鼓励利用清洁能源,引导实施废物回收,减轻渔业生产自身对渔业水域生产环境的破坏;倡导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奖惩办法,推进社会各界加大对节能资金的投入,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转化为内在持续动力。
2、远洋舟山打造工程
远洋渔业是舟山渔业的优势,要按照“渔船换代、管理提升”、“内强企业、外拓基地”和“稳定捕捞、全面发展”总要求,全面推进“4*4”发展战略,实现远洋渔业产量30万吨,捕捞产值20亿元,把舟山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再造一个海外舟山渔业。
(1)培育四支队伍:
一是加快远洋渔船升级换代,新建远洋渔船100艘,“十二五”末基本形成350艘的全国最大规模远洋船队;
二是拓展劳动力市场,稳定一支远洋渔业职务船员和普通船员队伍;
三是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培育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全球化战略思维的企业经营人员队伍;
四是强化内部培育与人才引进,形成一支为舟山远洋渔业发展服务的科技人员队伍。
(2)发展四大作业:
一是发展壮大以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等公海渔场为主的鱿钓渔业,“十二五”末鱿钓产量达到25~30万吨左右,产量占到全国鱿钓总产量的60%以上,使舟山成为国内最大的远洋鱿鱼生产基地。
二是稳步发展以中西太平洋为主要渔场的金枪鱼钓渔业,提升舟山金枪鱼钓渔业在全国的份额。
三是创造条件适时发展金枪鱼和秋刀鱼等的围网渔业;
四是积极稳妥恢复过洋性拖网渔业,逐步创造条件发展南极鳞虾拖网渔业。
(3)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启动建设本土远洋渔业综合配套基地。
以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在西码头建设海关监管的远洋渔业深水码头、远洋水产品集散中心、远洋水产品加工园区,筹建一家远洋渔业综合性服务公司等,把舟山建成国内最大的鱿鱼加工基地,鱿鱼加工产品出口量占全国60%以上;国内最大的远洋水产品集散基地,“十二五”末年集散量达到40万吨以上;建成国内一流的远洋渔业服务基地。
二是加快建设中西太平洋岛国金枪鱼基地。
利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一些中西太平洋岛国海域丰富的金枪鱼资源,建立以金枪鱼捕捞加工贸易和配套服务为主的海外综合基地。
三是鼓励建设南美沿海国家陆上后勤基地。
由政府牵头,企业为主,比选秘鲁、智利、巴拿马等国家建立基地。
起步时主要为南美鱿钓生产提供渔需物资补给、境外修造船、集装箱鱼货中转运输等服务,条件成熟时可向加工贸易等延伸,长远可考虑兼顾南极鳞虾开发的配套服务。
四是谋划建设远洋渔船修造基地。
充分发挥舟山作为全国船舶工业基地的现实优势,大力引进远洋渔船的造(修)船技术和工艺,在保证本市远洋渔船修造需求的同时,积极吸引国内外远洋渔船来舟山建(修)造,促进舟山渔船工业的新发展。
(4)拓展四大市场:
一是发挥舟山水产企业国外代理资源,不断扩大鱿鱼产品加工出口,开发国外金枪鱼罐头市场。
二是发挥舟山的地理区位优势,面向国内东部沿海城市高端消费群体,打造金枪鱼超低温供应链,开发国内金枪鱼消费市场。
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发国内中西部鱿鱼产品市场。
四是研究秋刀鱼产品,开发国内秋刀鱼产品市场。
3、特色养殖发展工程
水产养殖要在养殖空间上向浅海拓展,在养殖模式上推广集约高效,在养殖品种上突出名特优新,在养殖理念上注重生态健康,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着、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
要以“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渔业精品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工程,把水产养殖做成舟山渔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量15万吨,产值16亿元。
(1)区域布局:
按照现代渔业发展要求,水产养殖实施“一区十岛多点”发展布局。
“一区”就是把嵊泗东部马鞍列岛区域建成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十岛”就是把定海长白、普陀登步、六横、桃花、朱家尖、庙子湖、青浜、岱山鱼山、大峧山、衢山等建成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多点”就是把以定海小沙、环南、普陀蚂蚁、西闪、岱山东沙、南峰、长涂等地为主的陆上养殖基地建设成为特色渔业精品园,确保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2万亩。
(2)主导产业:
按照养殖一个品种就形成一个产业的“一品一业”要求,继续做大做强水产养殖“老三样”,实施贻贝、对虾、梭子蟹等三大传统特色优势水产品养殖的“双十工程”,实现贻贝产量超10万吨,对虾、梭子蟹产值过10亿元(其中梭子蟹产值6亿元,对虾产值4亿元),使之成为具有较大规模、良好效益的舟山养殖支柱性产业。
在此基础上,争取形成水产养殖“新三样”,努力突破大黄鱼养殖、加工、销售等瓶颈,积极引进并发展壮大鲍鱼、海参等名优海珍新品种,逐步把大黄鱼和鲍鱼、海参等小海珍养殖发展成为新产业,实现舟山养殖的新跨越。
(3)发展模式:
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
加强现代养殖综合区、养殖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养殖精品园创建工作,以高产健康生态养殖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引导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陆基设施化养殖,做精海水围塘养殖业;突破浅海养殖技术和养殖品种的瓶颈,做强浅海养殖业;以全市水生动物检疫防疫中心和渔业检验检测中心为技术支撑,构建水产病害防控预警预报和渔用药物安全使用技术体系,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水产种苗繁育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以培育市级水产良种场和规模化苗种繁育场为抓手,提高水产苗种质量,扩大名特优良种覆盖率;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4、加工物流促进工程
加工流通是舟山渔业的支撑,要通过实力提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通过四大建设,突破四个转型,形成四化集群,打造三大基地。
即:
通过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实现产业布局以“分散式”向“集聚式”转型,加工技术从粗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型,贸易方式以外销为主向内外贸并举转型,企业规模从“小而全”向“大而精”转型,成为全球化、品牌化、专业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把舟山水产加工业打造成为国内外着名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国内主要的水产品贸易集散基地、国内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基地。
至2015年,形成10家销售收入在5亿以上(其中10亿以上3家)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30家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具有专项品种加工规模和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特色优势企业,若干家具有创新活力和技术突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1)加工园区建设。
按照“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要求,依托资源、区位、资金、产业、人才与技术设备等现实优势,运用工业化发展理念和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的加工园区建设。
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逐步具备和增强园区要素聚集,研发转化、管理服务、物流贸易、辐射带动、就业增收的功能,构建水产加工企业的集聚发展平台,提升水产加工业的层次和水平。
努力形成5家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综合型集团化企业,30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特色优势企业,60家精深加工配套的中小型企业。
(2)市场体系建设。
以沈家门国际水产城改造升级和西码头远洋水产品集散中心开工建设为战略重点,以网络市场和现代物流建设为发展方向,加快水产品市场硬软件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水产品市场检验检测系统、市场流通服务系统以及信息配套与技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完善市场功能;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促进水产品市场组织形态演进与交易方式的更新,推进入市水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规范市场监管,健全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推进水产品市场的行业产业化、规范标准化、信息系统化、功能多样化和设施现代化的发展,努力形成以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为龙头、特色性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聚性区域市场为基础的水产品市场体系。
积极培育水产品流通经纪人,大力实施“农超对接”工程,丰富水产品营销模式。
5、新兴渔业培育工程
新兴渔业是舟山渔业的外延,要利用区位和自然、人文优势,深度开发舟山渔业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的品牌优势,创设中国渔业(渔民)节等重大渔业节庆活动,建设渔业展览科普场馆,大兴“鱼尾巴”工程,发展海鲜美食业、海钓业、渔港休闲业、观赏鱼产业、渔文化产业、渔业博览会等,建设渔岛、渔村、渔港风情休闲圈,使之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要突出科学规划和规范经营,运用旅游业的经营理念,推进优化服务与完善配套设施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和改造,加速休闲渔业的提档升级。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培育,在全市建成20家区位优势突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产业融合度和资源整合效益高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努力形成规范化、特色化、多样化和集约化的休闲渔业品牌,使之成为舟山旅游的特色精品。
(2)观赏渔业
观赏渔业是一项高效产业,要结合旅游、节庆活动和观赏渔业活动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重点推进以水族业、观赏鱼类、植物类、龟类等为主的观赏渔业项目建设,并利用渔港、池塘、浅海、岛礁等自然生态资源,组织实施海底潜水观光、游艇海岛巡游、养殖精品园观光等活动,促进观赏渔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加快观赏渔业场馆及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产业体系,使观赏渔业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会展渔业
会展渔业是一项新兴的绿色产业,要以舟山渔业博览会为基础,发挥渔业产业和资源优势,利用环境、区位和设施等现实的会展资源,引进先进的办展方法、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推进以新城商务区为主要区域的会展场馆及周边环境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集会议、展览、住宿、餐饮、商务、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和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会展渔业场馆,努力形成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会展渔业体系,使舟山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会展渔业城市。
(4)海钓渔业
海钓渔业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产业,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及良好的产业基础,结合海洋功能区划、岛礁资源开发、渔业资源养护,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以东南区(以朱家尖、东极为中心)和东北区(以三星、洛华为中心)的海钓基地建设,加大海钓活动场所鱼类资源的增殖与养护,创造海钓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通过政策导向、科学规划、完善法规、提升服务,特别要发挥好大型国际国内海钓赛事对海钓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以点带面、点面互动、特色各异、配套完善、运作规范的海钓产业,使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海钓天堂”。
6、渔港产业开发工程
渔港产业是舟山渔业的综合,要以中心渔港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12个区域性渔港经济区建设,综合发展二三产业,把舟山打造成功能齐全、产业发达、全国一流的“渔港经济圈”。
“十二五”期间,完成嵊泗中心渔港(新港区)、嵊泗五龙会成渔港、岱山大衢渔港、岱山长涂渔港、岱山高亭中心渔港江南段避风水域项目、岱山南峰渔港、定海西码头中心渔港、定海长白渔港、定海螺头渔港、定海沥港渔港、沈家门中心渔港(二期)、普陀螺门渔港、普陀蚂蚁渔港、普陀桃花渔港、普陀虾峙渔港、普陀台门渔港、普陀东极渔港等17座渔港、20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投资估算15亿元。
通过“一圈十二区”建设,在满足95%以上渔船安全避风的基础上,渔港经济得以全面快速发展壮大,成为舟山渔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1)沈家门渔港经济区
依托沈家门中心渔港、舟山中心渔港两大国家级中心渔港,舟山国际水产城和旅游“金三角”等区位优势,辐射带动朱家尖、新城、东港、东极等区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精深加工贸易园区、独具渔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