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4524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大学各建筑.docx

厦门大学各建筑

厦门大学各建筑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

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

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

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

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

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

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

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

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

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

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

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

“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

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

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

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

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

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门沦陷期间,厦门大学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

1946年厦大复校后,对群贤楼群等进行了修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维修。

该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

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均为2316平方米,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

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

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

瓦。

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

两楼3楼中亭亭楣上分别镌有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的“映雪”、“囊萤”两字。

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1062平方米和1096平方米。

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

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

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

屋面铺红色机平瓦。

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

”字形,建筑面积2593平方米。

前廊式布局,墙来玉林手书。

群贤楼平面呈“T

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

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

屋面铺红色机平瓦。

山墙及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

“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

各楼之间以双坡顶木廊相连。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

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

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

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

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

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2、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

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芙蓉一、二、三、四号楼为学生宿舍。

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

芙蓉一、二、三、四号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四号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

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

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

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

芙蓉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

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

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

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三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6045平方米、4820平方米和4120平方米。

芙蓉四楼高3层,建筑面积4254平方米。

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

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博学楼高3层,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

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屋面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

3.建南楼群

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

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

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

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

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

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

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

2000年至2003年维修。

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

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

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

“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

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

建南楼群建于一山冈上,沿山势呈半月形围合排列,南临上弦体育场,故又称上弦楼群。

外轮驶入厦门海域,即可看到这组巍峨壮观的楼群。

中式风格建筑建南大礼堂位居中央,其余4座西式风格建筑分列两侧。

成义楼、南安楼、南光楼、成智楼4幢楼的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均为3层建筑,平面呈内廊式布局,石木结构,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

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

山墙开拱形窗,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

4幢楼的建筑面积

4518平方米和3848平方米。

建南大礼堂前分别为5710平方米、4614平方米、

部为门楼,后部为礼堂主体,石木结构。

门楼共4层,建筑面积5578平方米。

屋顶为双翘脊

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琉璃瓦。

山墙及屋檐下作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

一层入口门厅矗立着4根西式廊柱,廊后为花岗岩砌筑的三开间厅堂,立面套嵌精雕细凿的辉绿岩“门贴脸”,厅堂设三道紫红色对开大门。

礼堂为单层,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

该建筑群系嘉庚建筑的精品和代表作,也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4.逸夫楼

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邵逸夫先生资助。

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

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

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

了重要作用。

5.明培体育馆

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

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7.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8.电镜楼

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

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

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房。

9.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

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10.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

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

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

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11.自钦楼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

个能厅等。

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理想场所。

12.蔡清洁楼

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

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

主要作外籍留学生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

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13.克立楼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

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14.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

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後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15基金楼

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

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

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

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

16建文楼

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

该楼建于学校大

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

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

建文楼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

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

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

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

复效陶朱聚散其财:

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

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

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

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

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

铭曰:

巍然黉舍允怀建文

肯堂肯构美奂美轮

甘棠遗爱挹芳扬芬

高风仰止德范长存

厦门大学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7.联兴楼

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油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

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18亦玄馆

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

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

经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

19颂恩楼(嘉庚三)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

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

该楼巍然耸立,气薄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颂恩楼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

木本水源,裕后光前。

爱校情殷,殊足矜式。

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

厦门大学立

二?

?

一年四月

20保欣丽英楼(嘉庚一)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

元建造,工,2001年4月竣工。

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21成枫楼(嘉庚二)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22祖营楼(嘉庚四)

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

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23钟铭选楼(嘉庚五)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

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24文正楼

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

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

为感谢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

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

25成伟楼(医院门诊楼)

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

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

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

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倍,2004年1月竣工。

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

26王清明游泳馆

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

准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

游泳馆共3层,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两个标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

该馆的外型设计别具一格,秉承嘉庚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馆内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校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之一。

27林文庆别墅

林文庆先生自1921年至1937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对我校怀有深厚感情,生前立下遗嘱,将其在鼓浪屿的别墅捐赠给我校,作公益之用。

1988年1月,林故校长之子林炳汉、林炳添先生,遵照其父遗嘱,致函学校领导,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顶的住宅及庭园全部捐赠给我校。

这幢别墅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庭园占地面积4316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