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4218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docx

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三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11区域治理与开发

专题十一 区域治理与开发

最新考纲

切脉高考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流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能源和矿产能源开发的条件;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区域能源和矿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本专题福建最近几年考查的知识点考查较少,2011年河流的梯级开发。

体系构建

 

  区域生态建设

[典题例证明思路]

(2013·高考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

(1)~(3)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

(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

(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

(1)题,该题实质上是考查水土流失的相关因素,解题思路是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分析。

(2)题,主旨词是“方法”,限定词为“获得流域年产沙量”解题思路是收取该流域内的产沙量,应在流域________设置收集池收集泥沙。

第(3)题,关键词是“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限定词为“符合水土流失规律”。

解题思路应从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上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

2.常见误区要避免

水土流失的强弱除了与坡度大小有关外,还与坡面径流量有关,因此并非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自主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规律方法巧运用]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模型

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具体分析如下:

(1)危害

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

(2)成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治理措施

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

2.常见的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区域

生态问题

成因

措施

东北

地区

(湿地保护)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植树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④木材的综合利用;⑤建设自然保护区

华北

地区

(中低

产田治理)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

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

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

丘陵

山区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黄土

高原

(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②自然灾害频发

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

西北

地区

(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热带

雨林

的开

发和保护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农场和牧场的开发;②商业性伐木;③焚耕开垦;④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采伐与更新相结合;③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⑤建立雨林缓冲区;⑥鼓励保护性开发

[触类练习要旁通]

1.(2013·吉林3月检测)下图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

(1)~

(2)题。

(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

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区域资源开发

[典题例证明思路]

(2013·高考山东卷)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

设问信息明确思路

(1)题,主旨词是“流域开发”,考查内容是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影响,解题思路是从图中获取流域是如何开发的,然后分析开发中产生的影响。

(2)题,关键是“流量变化过程”,解题思路是把Ⅰ、Ⅱ、Ⅲ和流量变化曲线①②③对应比较分析。

题干信息捕捉词语

从题干中可获取“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与“三条流量变化曲线”相对应。

图表信息抓住关键

从图a中可知,由Ⅰ→Ⅲ,植被________,居民点________,说明该地区下渗________,地表径流________,蒸发量________,降水量________。

结合两图可知Ⅰ植被覆盖最好,河流流量曲线最平稳,出现洪峰时间最晚,应对应________曲线,Ⅲ植被覆盖最差,河流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时间最早,应对应________曲线。

2.常见误区要避免

(1)读图不认真,没有注意到图中植被和居民点的变化,导致失误。

(2)没有掌握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流量变化的关系。

【自主解答】 

(1)________ 

(2)________

[规律方法巧运用]

1.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1)基础好

(2)拉动强

(3)有保证:

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2.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思路

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

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1)河流水能资源判断

(2)洪水成因分析:

河流洪水的形成与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农业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

(3)

(4)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判断

(5)流域开发治理的综合效益包括防洪、抗旱、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资源少。

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

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③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易混

 

(1)河流的水文特征:

包括径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有无结冰期等方面,与流域的气候密切相关。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归纳,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对于不同的河流,其侧重点也有差异。

(2)河流的水系特征:

河流干流通常有很多支流汇入,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

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类型、河道(河面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流域概况(面积、支流排列形式)、水力资源等。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浙江六校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

(1)~

(2)题。

(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

C.原料D.交通

(2)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区域生态环境图的判读

◎考情分析 该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

 

图1

图2

图3

图1是我国西北地区图;图2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等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图3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这三图都显示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区域生态环境图的判读

1.确定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确定生态问题的类型。

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等。

2.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

一般,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3.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一般分两大类

(1)工程措施:

如采取土石方工程,草方格沙障、生物工程等。

(2)非工程措施:

如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等。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退化率最严重的坡向是(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D.北坡

2.对图示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总体呈负相关

B.退化率高的坡向光照条件一般较差

C.当地居民活动主要在4700~4900米的南坡附近

D.当地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北坡围场进行

   (2013·北京东城一模)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3~4题。

3.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4.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2013·上海黄浦二模)阅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完成作业:

专题十一 区域治理与开发

答案

专题十一 区域治理与开发

规律运用·考向突破

【典题例证明思路】

1.【思路分析】地形 降水 出口处 正 减少 减少

【自主解答】

(1)B 

(2)D (3)A

2.【思路分析】减少 增多 减少 增多 减少 减少 ③ ①

【自主解答】

(1)C 

(2)C

【触类练习要旁通】

1.【解析】

(1)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

(2)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

(1)C 

(2)B

2.【解析】

(1)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2)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答案】

(1)C 

(2)B

图表解读·技能提升

 【解析】

(1)湿地的形成跟当地的地势、气候等因素相关。

②③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多。

由图示等高线分布特点看出,②地位于沿河地带,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③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滩涂较多。

(2)④地位于巴西热带雨林区,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加剧气候变暖,并引起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多等问题。

【答案】

(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随堂自测·即时体验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对比各坡向的退化情况,可以看出南坡退化最严重。

第2题,随着海拔的升高退化率总体上降低,A项正确;光照条件好的南坡退化率高;退化率高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居民应该在海拔较低的区域活动;冬季围场应该选择南坡。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榆林没有水路交通,该地处于陕西,科技较落后,则②、④说法错误,即C项正确。

第4题,发展重化工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完善基础设施;但重化工业属于严重污染的产业,会加剧当地大气污染。

故D项正确。

【答案】3.C 4.D

5.【解析】

(1)获取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沙化的原因有自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要素、地表物质)和人为(人口变化、农业生产)两方面。

(2)不利影响从图中给出的四个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远超降水量),气候干旱;(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

(2)土壤沙化导致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严重,并会引发风沙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