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3543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杜甫作品精选精练

杜甫作品精选精练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

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

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

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

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5.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

【答案】14.B15.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

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

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

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江楼坐拥在清脆的山峰中”错误,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

首联的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

鉴赏诗歌的情感态度,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歌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本题,译文: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

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这首诗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前四句“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

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自己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捉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

“汛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

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

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

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权贵。

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 甫

竹里行厨②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③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④何有罄交欢。

 ①严公:

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

②行厨:

传送酒食。

③征求:

征召访求,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

④老农:

杜甫自称。

9.全诗围绕“枉驾”也就是“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

(5分)

10.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

(6分)

9.①首联写严公亲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

②颔联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

③尾联写作者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严公内疚。

(每点一分)

10.①对严公屈尊来访的感激。

②对严公征召自己出仕的婉言谢绝。

③因自己住处偏远,家贫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

④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

(或寄情山水的自得其乐)(任答3点即可得6分)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①,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②,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释】:

①浑,完全,简直。

漫与,随意付与。

②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杜甫自道其创作经验,该联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B.颔联杜甫自谦之语,写诗已不再琢磨,全是随意付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

C.颈联呼应题目“江上值水如海势”,虽写江水,只是轻轻带过,借水槛浮槎写海势。

D.尾联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

借陶谢之手,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2)尾联诗人借用陶谢典故,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分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典故,分析诗人感情。

【解答】

(1)D.“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分析有误。

这里只是说希望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工于描写景物,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诗人没有归隐之意,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也不可能选择归隐。

(2)首先理解尾联的大意:

诗人说怎么能够学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善于描写景物的技巧,与他们一起畅谈作诗畅游。

当然“焉”字本身带有反问的语气,怎么能学得?

表现出对二人写景技艺的赞叹,自愧不如,同时也传达出想要与志同道合的两人出游吟诗的强烈愿望。

另外此联内容与首联相呼应。

首联说自己平时喜欢琢磨寻觅好诗句,一定要答到惊人的地步。

两联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诗歌技艺的不懈追求与严谨的作诗态度。

答案:

(1)D

(2)①怎么能找到才思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和自己一起作诗述怀。

②诗人用一“焉”字,自谦自己不如陶谢这样写景状物的妙手,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友作诗游玩的期望。

③与首联相呼应。

侧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与严谨的创作态度。

诗歌译文: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作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赏析:

  此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

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

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

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

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仇兆鳌评杜甫“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

“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

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

”(《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

至于“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释说:

“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

”(《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

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

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

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

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

”(《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

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

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

”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

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

此避实击虚之法。

”(《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

”(《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

诗人之语,已经惊人。

诗人说:

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

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更为惊人之语也。

”(《杜诗解》卷二)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

“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

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

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

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

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

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

”(《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

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

虽未写海,而如海势。

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羌村三首①(其二)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②。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9.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分)

10.古人评点:

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分)

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

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分)

10.

(1)中四句:

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

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分。

每点3分)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

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

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

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

金谷、铜驼:

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棣萼:

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

9.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

(6分)

10.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

(5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

(1)“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作者引用了《诗经•棠棣》的典故: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作者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述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诗句中的“棣萼”采用借喻的手法,除了指花,像早就谢了的棠棣花的兄弟,写出了时光流逝,而诗人与兄弟亲友分别,表达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这里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使诗句更有感染力。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运用借代手法,“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故乡洛阳在安史之乱中已经物是人非,抒发出对国家局势动荡和物是人非时的悲哀,以及眷恋故乡的感情;“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表达出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看出有着有志不得伸的落寞失意。

答案:

(1)①借喻。

棣萼喻指兄弟,表面上诗人是讲两种花,实际是由眼前的梅花欲开,联想到像早就谢了的棠棣花的兄弟朋友。

②用典,用《诗经•小雅•棠棣》中的词句,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③借景抒情(触物伤怀),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

(2)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的落寞失意之情;③对国家局势动荡和故乡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④对兄弟朋友思念的悲戚之情。

译文: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

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

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

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

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赏析: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

一年中日最短,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

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

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

当时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

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

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

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指代洛阳。

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

诗中的“金谷”与“铜驼”,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

而诗中的“非故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

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

正如《杜诗详注》云:

“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

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

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景:

梅花欲开。

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

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

洛阳遭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

(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为郁李花。

)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

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