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型论文.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532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型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析型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析型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析型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析型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型论文.doc

《分析型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型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型论文.doc

分析型论文

分析型论文,指的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或教育实践工作者,综合运用其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经验积累等,对教育领域内的某些重大理论问题,或教学实际中出现的令人困惑的地方,进行探讨、研究和阐述,提示其发生发展原因、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研究论文写作类型。

分析型论文是教育研究论文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它既可以是纯理论性的分析,也可以是纯实际性的分析,也可以二者兼而有之;既可以是对两种现象或问题的比较分析,也可以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既可以进行量的分析,也可以进行质的分析,也可以量质结合,相互杂糅进行分析。

分析型论文虽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结构形式也不拘一格,但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基本结构形式。

依照研究论文的通例,分析型论文可以分为题目、正文、结尾三个部分。

一方面,分析型论文符合研究论文的通用格式,这三个部分与,比如说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致,总体上无太大不同;但另一方面,它自己也有一定的独特之处,与其他类型研究论文相区别。

总体上说,分析型论文的基本结构有:

题名、署名、摘要与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和注释等。

其中,署名、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附录和注释部分与前面所述调查报告的撰写规则类似,可参阅本章《调查报告的撰写》一节,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节,主要介绍分析型论文的题名、绪论、本论与结论部分。

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是作者对论文的高度概括,所谓“题好一半文”,足见一个题目对论文的影响有多重要。

一篇论文最先与读者见面的就是题名。

题名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给读者的印象,要么吸引人,急欲一读,要么空洞无奇,令人放之。

另一方面,能否对概括出一个贴切新颖的题名,从某种意义上对作者也是一种学术能力的检验。

所以,题名如何,对一篇论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着明显的作用。

一个题名的拟定,不管以何种形式,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揭示论文主旨。

就是说,必须明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使读者一眼就能了解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的学术作息。

撰写题名要求简练、概括、明确,以20字以内或左右为宜,如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

分析型论文题名的撰写可分为两种形式。

(1)单标题是使用最多的一种题名类型。

它只有正标题(或主标题),没有副标题。

它主要是从表现论文主旨的需要出发,概括论文内容,或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深入阅读论文。

单标题可以是陈述式,也可以是提问式的。

例如《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电子游戏对学生的影响浅析》、《论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策略》等等。

(2)复标题分为两种,即正标题之后加上副标题。

正标题表达论文主旨或主要内容,副标题对它进行补充、说明、烘托等作用,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使论文题名更充实更吸引人。

比如《论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以一次科学教育调查数据的分析为视点》、《论“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其具体运作——兼谈处理教学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田野”:

教师的自我成长之域——论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走向》等等。

绪论

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了分析型论文的主体,也即正文部分。

绪论是一篇论文的引子,目的是要引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引入研究问题领域。

绪论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概述本文分析的目的、意义何在,或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绪论统领全文,使读者对论文所要分析的问题或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有利于其下本论部分的展开。

在实际写作中,以上所述的内容并非面面俱到,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

绪论的写法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提论文主旨;可以提出问题,给论文定向;可以交代研究背景,提示写作意图等。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本部分篇幅不宜太长,否则易给人头重脚轻、喧宾夺主的感觉,因为绪论固然重要,但毕竟不是论文的核心。

只要意思明确,一般300字左右为宜。

本论

本论是分析型论文的主体、核心,是作者阐明观点,分析问题,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

一篇论文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论部分的写作。

从篇幅上讲,本论部分一般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三以上。

本论部分由观点和材料组成。

观点犹如骨架,材料好比血肉,两者相互联系,彼此结合,水乳交融。

观点来自于材料,材料又支持观点,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论文的主体部分。

本论写作的基本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以判断的形式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看法和态度;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和材料;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实由论据得出论点的必然性。

本论的写作关键在于论证,即作者要证明自己提出的论题,要做到论点明确具体,论据丰富充足,论证符合逻辑规则。

论证的方式可根据自己需要应用不同的选择,比如归纳、演绎、类比等等。

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需要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展开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类型:

(1)并列式,又称平列式或横式。

根据论文的中心论点,作者需要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述,各分论点不分先后,没有主次,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使本论部分呈现一种齐头并进的格局。

(2)递进式,又称推进式或纵式。

围绕中心论点,分论点不是并列的,而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没有上一分论点的论证,下一分论点就无法展开。

后一分论点是对前一分论点的发展、延伸和深化,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以此达到最终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

(3)综合式,又称并列递进式或纵横式。

它实质就是前两者的结合,因为每个问题的实际论证分析都是复杂的,单纯的并列或递进式,都不足以使问题得到全面论证。

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要求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展开。

但它也不是两者的杂糅,通常以一种为主线,在分论点的论述中,再辅以另外一种方式。

结论

一篇论文最终解决问题,就是在结论部分。

它是对整个研究分析结果的总结,其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总结全文,得出论点,提出作者对论题的总体性判断。

这一判断要在本论部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乃顺理成章之作,切不可牵强附会,使结论缺乏合理性和实证性。

(2)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结全文得出分析结论之后,作者还要实事求实地说明此项研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通过对前景的展望,为后人继续本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与启发。

(3)预想本论文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实践的局限性,在经过论文充分的论证、分析之后,有些问题也许仍然没有答案,作者就要对此提出合理的设想与建议,可为他人的有关研究提供方便。

结论部分是分析型论文全篇要旨的集中揭示,上述第一项内容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第二项和第三项可视论文情况而定,并非必要,可长可短,也可一点即过。

结论部分与绪论、本论构成一篇论文的有机整体,其篇幅与绪论相当,结构也与之相关。

当绪论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文观点时,结论最后就是重审观点,着重指出其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才成立;当绪论以提出问题开始全篇时,结论部分就要回答问题,阐明本论部分的论证结果;当绪论交待研究背景时,结论就要在总结全文说明论点的基础上,强调该论点在那样的研究背景之下的意义,如果那个背景是异时异地,就要再强调论点对现时代再地方的意义。

然而,在有的分析型论文中,作者是一边分析,一边解决问题,文末对全文的总结性语句往往一笔带过,甚至有的就没有。

这样的论文,结论部分不太明显,与本论部分往往融合在一起。

不过,不管哪种方式,每篇论文都必须有个解决问题或对所提问题畅想的部分。

下面举出若干篇论文为分析型论文的具体范文,以资参考;并以《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浅析》本文选自《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25卷第1期。

为例具体说明,文章旁边方框内的宋体字为笔者所加。

笔者推荐的参考文章:

1.孟宪宾.当代中小学教师角色浅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7

2.马会梅.多样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王国玲.浅析情感德育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3

4.蒋萍.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浅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桂建生.试析教育期刊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6.闫守轩.“教学田野”:

教师的自我成长之域——论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走向.课程·教材·教法.2004.3

7.谭春芳.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8.王华女.论“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其具体运作——兼谈处理教学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的矛盾.台州学院学报.2004.2

9.黄小莲.论学生科学素养的缺失——以一次科学教育调查数据的分析为视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7

10.王妮.电子游戏对学生的影响浅析.教育导刊.2004.1.上

11.马新峰.论后进生转化的教学策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

这是题名,典型的单标题陈述式,表达了论文的分析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浅析

蒋萍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

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和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目的、分类和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中小学教学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这里是绪论,交待了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一步引导读者阅读论文主体部分——构建怎样的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构建的分析论证。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371-1351(2005)01-0112-04

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师教学行为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后,再根据预定教学目标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江苏: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倍受关注,而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前提是制定符合当前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从此以下是本论部分,作者首先对教学评价体系本身进行分析,提出该构建怎样的评价体系,也即本论文的中心论点。

然后按纵向顺序,逐步展开对分论点的论述,即分析该如何构建这个新的体系。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理性建构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总体上说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从教资格评价,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成绩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如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本文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探讨主要基于学校层面,即探讨在学校层面上教师教学评价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评价既要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价值做出判断,也要对其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

因此,教师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素质,也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成绩,是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成绩为主,在评价中渗透对其教学素质评价的过程。

教师教学评价从收集信息的方式来划分,存在三种不同的教师教学评价类型:

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

但三种评价类型相互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以教师胜任力评价为效标的,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又是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效标。

也就是说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是教师教学评价的终极效标。

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则是中间效标。

在人事心理学中,效标是一种可直接或间接测量的绩效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