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5263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才培养方案(机器人专业).docx

武汉市交通学校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

实施方案

(2014级)

机电教学部

2014年8月

1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2014级)

一、专业领域

1.专业代码:

(暂无,按中职机电技术应用初定051300)

2.专业名称: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

3.专业概述:

从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使用、安装、调试、保养及外围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工作。

二、入学要求与学习年限

1.入学要求:

1)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身体健康,四肢、五官功能健全,无精神缺陷;

3)智力正常,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

2.学习年限:

全日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方向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企业机器人运行岗位的技术人才,他们应具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用工要求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科技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意识;掌握工业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编程、维修、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操作实践经验,能服从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就业岗位方向

1)主要就业岗位:

机器人工作站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与管理

2)辅助就业岗位:

生产线的日常维护管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3)发展岗位:

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维修;机电设备销售技术支持等岗位。

四、人才培养规格

机器人运行与维护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

1.知识要求

1)掌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和专业基本素质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

3)掌握一定水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4)掌握相应的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5)掌握机械图样的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机械基础、电工识图、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的基本理论知识;

7)掌握液压与气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8)掌握一般机电设备安装及修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9)掌握常规机械部件的检测知识;

10)掌握机器人的结构与原理等基础知识;

11)掌握机器人控制、与编程等理论基础知识;

12)掌握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职业沟通能力,能用行业术语、文化与同事和客户沟通交流;

2)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具有普通钳工、电工、焊接、质量检测及一般机电设备安装等基本操作技能;

4)能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

5)能构建较复杂的PLC控制系统;

6)能编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程序;

7)具有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维护与运行的基本能力;

8)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

9)具有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设备的维护与调试的能力;

10)具备机器人工作站正常运行维护的初步工作经验;

3.素质要求

1)热爱机器人运行岗位,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职业责任感;

2)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吃苦耐劳;

3)能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提高;

4)有较好的敬业意识,忠实于企业;

5)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岗位服务意识;

6)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工艺文件和工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程;

7)爱护设备及作业器具;着装整洁,符合规定,能文明生产。

五、人文、身心素质分析及培养

1.人文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目标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精神为工作出发点,设置德育与职业指导、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等模块。

人文、身心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目标见下表。

序号

功能模块

培养目标

工作依据

1

德育与职业指导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有电梯职业道德的合格建设者。

用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引导和培养学生职业理想,清醒地认识当前就业政策和形势,科学、理智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之成为本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

2

人文素养

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必要的语言使用技巧和沟通技能。

通过文学、历史、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3

科技素养

通过科技素质教育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职业岗位与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学会专业运算方法,能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能用数据进行描述和表达、用图表进行说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科学技术部连同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五个部门制定《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

4

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

通过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审美能力。

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人文、身心素质培养实施的基本途径

基础人文、身心素质培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必修课、选修课和以二课活动为载体的拓展课组成,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

将职业素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务部牵头,各教学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课堂拓展活动由学工部、团委牵头,各教学部门配合实施。

人文、身心素质日常养成性素质的培养,按照学校学工部制定的“学生教育教育路线图”由班主任、素质导师组织进行。

学校以全员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日常性的培养实施。

序号

功能模块

教学形式

组织部门

1

德育与职业指导

第一课堂

教务部、基础部

第二课堂

学工部、基础部、团委

2

人文素养

第一课堂

教务部、基础部

第二课堂

学工部、基础部、图书馆

3

科技素养

第一课堂

教务部、基础部

第二课堂

学工部、基础部

5

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

第一课堂

教务部、基础部

第二课堂

基础部、学工部

6

适岗能力

生产实习

专业教学部

3.人文、身心素质培养的构成要素

人文、身心素质培养主要由德育与职业指导、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等功能模块构成。

每个功能模块内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若干门,其结构见下表:

模块

序号

功能

模块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拓展课程

人文、身心素质

1

德育与职业指导

入学教育及军训

德育:

德育1-职业生涯规划

德育2-职业道德与法律

德育3-经济政治与社会

德育4-哲学与人生

企业班组管理

素质养成训练

中职生创业教育

时事政策与形势

法律知识讲座

企业文化讲座

社会公益活动

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中职生求职应聘技巧指导

职业岗位调研

2

人文素养

实用语文:

语文1-《普通话口语交际》

语文2-《职场通用写作》

语文3-《沟通与交流》

外语:

《机电专业英语》

商务应用写作

演讲与口才

新闻采访

书法训练及赏析

诗歌朗诵

器物文化

影视欣赏

3

科技素养

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考证)

科技素养

应用数学

科普

汉字录入

计算辅助设计

趣味数学

4

身心健康教育与美育

体育与健康

心理健康

职业礼仪(制造类)

音乐欣赏

球类(篮球课、足球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

体育舞蹈

礼仪操训练

阳光体育活动(长跑)

拓展活动

心理团体辅导

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由教务部门在相应的阶段选择第二课堂的教学课程。

六、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本专业没有国家颁布的职业标准,根据对岗位的调研结合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内容,对本专业确定的就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职业岗位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岗位(群)

工作任务

专业能力

专业课程

1.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日常使用;2.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3.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保养4.机器人工作站外围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工作

1.机器人工作站的程序编制

2.机器人工作站作业系统的维护

3.机器人工作站运行维护

4.机器人工作站周边自动线运行、维护

7.工业机器人运行的工艺调试

8.机器人工作站的常见故障排除

职业基本能力

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

1.电工技术

2.钳工技能

3.机械识图

4.机械基础

能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表

会选用及检测常用电工、电子元件

熟练安装电工、电子元器件

能识读机械原理图

能正确拆装机械部件

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类型、结构、工作原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了解机器人运行控制原理

了解机器人运动传动环节

了解常用核心设备的名称结构

根据需要查阅工业机器人操作手册

机电专业英语

能识读液压、气动系统图

液压及气动技术

能对液压、气动系统进行拆装

能对液压、气动系统进行电气控制

职业核心能力

了解简单的单片机硬件系统

单片机技术应用

PLC与自动控制

能用PLC、单片机进行编程操作

了解单片机、PLC通信接口

能正确进行机器人工作站的维护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能清楚维护的流程、及要求

能进行工业机器人程序的调整

机器人工作站的程序编辑

能根据作业需求简单编程

能根据作业需要调整部分工艺参数

能进行工业机器人常见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

工序工艺

调整

能调整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技能训练

能检测焊接质量

能进行涂装工艺参数调整

涂装工艺技能训练

能检测涂装质量

能进涂胶工艺的参数调整

涂胶工艺技能训练

能检测涂胶质量

根据工业机器人运行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为三层,以识图、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机械部件拆装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基础能力,以现场编程、机器人运行维护、简单故障排除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对用工序工艺调整与检测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工序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单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七、课程体系

1.课程的组成结构

课程体系结构图

2.主要职业能力课程的要求与安排

(1)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程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参考

课时

进程安排

1

入学教育与军训

课程内容:

新生军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含队列操练、政训、团队协作的内容。

通过教官讲授示范,学生按班级、寝室为单位进行自主管理活动,实践个性化活动。

教学目标:

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抗压抗挫的精神品质。

打造执行文化,培养积极高效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守纪、文明、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6学时

第一学期

2

德育

课程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主要包含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