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5211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汽过程审核标准.doc

一汽集团(FAW)过程审核标准

批量生产环节

(试行稿)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二00七年七月六日

前言

本标准的目的是在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整车及其配套企业中,实施过程审核时能达成共识,使其有广泛的可比性并减少审核费用。

本标准是实施内部和外部过程审核的指导性标准,在内容上只列举了一些通用过程的要求和审核要求,在实际实施过程审核中,审核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制订过程审核的细节和操作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管理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晶、刘炳义、王金凯、胡晓东、慕景林、张宗保、李晓牧。

一汽集团过程审核标准——量产环节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汽集团公司生产自主品牌产品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以及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提供产品的供方。

2引用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1极限样件:

明示产品在规定范围内可被接受的临界状态的样件。

多作为调整或顾客验收的依据。

3.2特殊特性: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顾客特殊要求)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3五不流:

是指在集团内汽车生产各环节严格按“进厂原材料、协件产品不合格不投产;毛坯不合格不加工;零件不合格不装配;总成不合格不装车;整车不合格不入库”来执行的做法。

3.4专项过程审核:

针对顾客抱怨、组织需求、现生产等质量问题而进行的过程审核。

4过程审核要求

4.1过程审核的主要内容:

——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共6个条款

——生产过程,共5个方面26个条款

——服务过程,共6个条款

4.2…….

5评价方法及要求

5.1评分标准

过程中每个条款的得分可分为:

0、4、6、8、10。

产品风险、过程风险和质量体系实施的程度作为评分标准,附录A给出了审核条款的评分判定标准及对应分值表。

5.2综合评分

5.2.1权重分配:

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Ez)、生产过程(EPG)、服务及顾客满意度(EK),三个过程的评价权重为3:

4:

3。

5.2.2对过程的评分EE是全部有关的条款的实得总分与满分之比的百分数。

如果某一过程全部有关的提问得10分,那么,符合率EE=100%。

5.2.3过程符合率评价计算方法:

所有有关的条款实得分数的总和

所有有关受审核条款满分数的总和

EE=×100%

5.2.4全部过程(EP)总符合率计算方法:

EP=(0.3Ez+0.4EPG+0.3EK)×100%

6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

6.1从有质量能力的供方采购产品。

要求:

组织在确定供方前应有质量审核(认证/评价)的结果。

在批量生产时,必须从合格的供方采购产品。

审核要点:

a)在供货前对供方质量能力进行评价。

b)实物质量评定的结果。

c)合格供方名录。

6.2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达到供货协议要求。

要求:

原材料及外协件在投入生产使用前,应确保其质量已达到相关协议的要求并得到验证。

审核要点:

a)供方确保有足够的检验/试验能力。

b)供货(采购)要求予以明确。

c)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d)有完整的检验指导书和试验规范。

e)对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整改。

6.3评价采购产品质量,与要求有偏差时采取措施。

要求:

组织应具备对供方的业绩、过程、产品评价的能力并实施,当出现偏差时进行有效控制。

审核要点:

a)定期对供方业绩、过程评价。

b)实物质量检验。

c)足够的检验可能性。

d)与供方商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

e)对产品/过程更改的确认。

f)持续改进。

6.4原材料/外协件贮存适合于生产要求。

要求:

组织应建立合理库存量及管理方法,并考虑成本。

审核要点:

a)建立合理的储存量,确保安全储备定额。

b)制定短缺或供应中断的应急计划。

c)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

d)实施看板管理。

e)合理的场地。

f)计算机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

g)内部剩余料和不合格的处置。

6.5对顾客提供的产品进行管理

要求:

组织应依据与顾客商定的方法,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工装、设备、检具、包装和产品)进行管理。

审核要点:

a)与顾客签订的相关协议。

b)按规定进行管理。

c)永久性标记。

6.6配置合理的人员。

要求:

组织应针对原材料/外协件及供方管理过程配置适宜的人员并保持素质。

审核要点:

a)有计划地配置人员。

b)合适的顶岗计划(考虑瓶颈岗位)。

c)培训计划及实施。

d)人员资质证明。

7生产过程

7.1人员及素质

7.1.1有计划地配置人员。

要求:

组织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当某些岗位出现短暂的人力空缺时,应有措施来保证生产的进行。

审核要点:

a)对现有生产能力、产量变化进行了有效的策划。

b)缺勤统计、加班统计。

c)工作时间考虑了人体的承受力及同期不合格的发生。

d)适宜的顶岗计划

e)有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

7.1.2掌握人员素质并随培训的进行而更新。

要求:

根据人员的素质满足过程质量要求的程度实施培训。

审核要点:

a)员工素质调查证据。

b)素质调查结果传递到相关层次并作为培训及顶岗的依据。

c)培训计划。

d)培训效果评价。

7.1.3人员素质满足所在岗位要求。

要求:

应能提供证据表明人员适合从事本岗位的工作,临时用工的素质得到保证。

审核要点:

a)提供上岗资质证明。

b)人员掌握本岗位的作业内容。

c)对本岗位常发缺陷的认知。

d)控制了短期用工的操作范围并保证其素质。

7.1.4赋予生产作业人员质量职责和权限。

要求:

规定生产作业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任务的质量责任。

审核要点:

a)质量职责和权限。

b)自检。

c)五不流的执行。

d)明确启动、停止生产的职责及处理。

e)人员设备操作的权限。

7.1.5确保作业人员了解工作目标及当前的完成情况。

要求:

应向作业人员及时传达工作目标的信息,有效使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方法。

审核要点:

a)工作目标。

b)车间及班组建立工作目标的公示制度。

c)目标完成情况随时间的推移而及时更新。

d)正向的激励。

7.2工艺文件

7.2.1生产文件和检验文件齐全准确

要求:

应形成齐全、准确的生产和检验等文件,并得到有效控制。

审核要点:

a)文件一致性。

b)注明特殊特性并加以区别。

特殊特性与顾客规定的定义或符号相一致。

c)建立对重点工位的特殊控制。

d)作业文件易于得到。

e)过程参数注明公差。

f)对需要强制控制的过程做出明确的规定。

g)规定相应的记录。

h)适用时采用统计技术。

7.2.2作业活动符合文件的要求

要求:

应能提供证据表明文件中的规定已得到实施。

偏差与采取的措施应得到认可。

审核要点:

a)作业人员掌握本岗位的作业内容并遵照执行。

b)过程控制用控制图的维护应由作业人员完成。

c)规定的记录易于查找。

d)质量控制点的执行情况。

7.2.3工艺的变更得到控制

要求:

工艺的变更必须得到验证和批准,必要时应得到顾客的批准和确认。

审核要点:

a)工艺变更形成文件并得到充分的确认。

b)记录准确可追溯。

c)对临时工艺有时效性要求。

d)工艺更改对物流影响的考虑。

e)在制品的处理或更改前后产品的处置。

f)最新状态的(产品)规范。

7.2.4生产起始得到认可

要求:

在更换班次、产品、材料及过程中断时,应进行相应层次的生产起始认可。

审核要点:

a)认可内容包括首件检验、设备点检、确认等。

b)首件检测宜取计量型数据。

c)可行时保留首件。

d)起始认可应是可追溯的。

e)认可应由授权人执行。

7.3生产设备及工装

7.3.1生产设备、工装满足质量要求。

要求:

生产设备、工装应满足产品特性、过程特性、安全特性的要求。

审核要点

a)生产设备、工装应齐全适宜。

b)关键设备应定期进行设备能力分析(Cmk/Cpk)。

c)瓶颈设备、工装应制定应急计划。

d)适当时,对偏离设定值或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设备、工装应采用自动报警。

e)适当时,对重要参数做到强制控制。

7.3.2生产设备、工装应进行有效管理。

要求:

应按流程对生产设备、工装进行管理,并开展预见性维护。

审核要点:

a)有文件化的管理规定。

b)制定维护、维修计划并实施。

c)开展预见性维护。

d)报停记录、维修记录齐全准确。

e)停用的设施应隔离或标识。

f)对于关键、瓶颈设备,备件必须给与充分的保障。

g)关键模具应建立寿命记录。

h)宜开展全面效率维修(TPM)

7.3.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能有效的监控产品质量。

要求:

监视和测量装置应能准确测量出产品的质量特性/过程特性,其能力应予以满足并保持。

审核要点:

a)具备可靠性试验、功能试验或耐腐蚀性试验的能力(可以借助外部资源)。

b)对测量系统的能力进行分析。

c)对量检具进行有效管理。

d)关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e)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验证、校准、维修、保养。

f)监视和测量装置发生偏差时的处置。

7.3.4设备、工装、监视和测量装置正确存放。

要求:

组织应为设备、工装、监视和测量装置提供适宜的存放场所并得到实施。

审核要点:

a)合理存放并标识。

b)建立相应档案,合理发放。

c)不使用的和未被认可的应按规定存放并管理。

7.3.5作业环境满足要求。

要求:

生产作业环境应符合产品特性、安全、环保的要求。

审核要点:

a)适用的法律法规、安全环保要求及顾客的特殊要求。

b)生产现场明显区分并标识不同的区域(危险品、物流通道、机械作业区域)。

c)劳保用品配置的适宜性。

d)作业现场清洁、整齐。

e)关注人机工程。

f)适宜的照明。

7.3.6调整时辅助设施的应用。

要求:

当复杂工装更换、复杂的数控加工程序设定等情况时,应进行调整。

审核要点:

a)有调整计划

b)辅助更换设施、量检具。

c)宜配置极限样件。

d)调整可追溯。

7.4运输、搬运、贮存及包装

7.4.1运输及工位器具满足产品质量特性要求。

要求:

应有足够、合适的运输及工位器具。

应满足产品特性及生产物流要求并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

审核要点:

a)满足生产物流的最低需要。

b)满足产品特性要求。

c)宜标准化、通用化。

d)有维护、维修计划并实施。

e)考虑满足不同阶段的生产需要(物流策划)。

f)定置摆放和标识。

7.4.2对产品进行有效的仓储管理。

要求:

库房、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持合理的储存量。

审核要点:

a)有仓储管理规定。

b)满足先进先出的原则。

c)实施看板管理。

d)仓储平面布置合理。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