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820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docx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5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国家督学柳斌指出:

“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抓起。

”建国以来,我国识字教学流派纷呈:

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识字教学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换偏旁识字法、情境识字法、拆字识字法……但这些流派、识字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教”的基础上,没有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目标去建构。

学生识字效率和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近城市,走近乡村,走近教师,走近学生。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教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结合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更重视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联系。

阡陌相间,鸡犬相闻,处处荡漾着浓浓的乡情,农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乡间伙伴嬉戏玩耍,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家庭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如果只靠在校短短的几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的学校,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但它的生源主要由三所村小合并而来,少部分是外地民工的子女。

据初步统计,一年级学生中家长能辅导孩子的只占10,家长不认字的占12,大部分都只有小学毕业。

在乡村,像我校这种情形的学校、学生也不在少数。

鉴于此,如何利用新教材在乡村小学进行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达成学生识字兴趣浓、效率高的目标,让学生早日进入阅读世界?

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本校本地区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

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趣味识字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

要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

要博采众长,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的高速高效语文识字体系。

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实践价值:

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发展,注重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习建构说:

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

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

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

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

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除遵从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2、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识字成功的体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3、差异性原则:

学生学前识字的差异及识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差异,因材而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人人学有所得。

4、发展性原则:

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得到发展;二是参与实验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三是本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涵将不断完善、优化与延伸。

五.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一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统计法、抽样检测法、活动探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的综合运用。

七.课题预期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学习方法。

利用农村的优势和特点,开展院落间学生的互帮互学。

用丰富的社会、大自然的资源识字、巩固字

3、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八.课题成果形成

1、调查报告;

2、工作总结;

3、专题论文;

4、案例选编;

5、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期1年。

(2003年9月~2004年9月)

(一)、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0月)

对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研究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7月)

开展实验,进行课题研究。

重点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探讨最优化的适用于本校乡村地区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对实验的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04年8月——2004年9月)

本课题形成成果,写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指导小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

主要成员:

十一.课题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介绍

4.《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2003年第九期)

第二篇: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阳五小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

字词的运用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如何引导学生从识字起步,实现提前读写,从中掌握识字方法,是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义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信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提出了“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探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识字的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标提出“写会认”两种不同要求,坚持多认少写,还提出识字教学不要将儿童熟识的的语句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

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会认400字是保底,而且上不封顶,。

对于这400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不考试,力求识用结合。

这种提法有有助于端正低年级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存在单纯识字问题,并有助于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初步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为指导,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生活化”识字教学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识字水平及字、词的运用能力。

2、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寻求、探索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创立能在一定范围中加以推广的某些有效的教学变量,能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2)整体性原则

本研究着眼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涉及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生活实践,并将相关要素优化组合,从而发挥研究的整合效应。

(3)和谐发展原则

本研究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学习运用汉字,从中提高能力。

五、研究的内容、途径和措施

1、有关概念的界定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探究”主要是抓住具体的语言环境,开展语文活动课,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让学生投入到识字教学中,提高识字量,学会识字方法,学习运用汉字为主要内容。

2、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的基本措施

本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参照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采取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识字活动课,并扎实写字教学,以写促识等手段。

通过清晰授课、多样化教、任务导向学、引导学生投人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1)语言环境中识字:

首先为识字开拓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并调动学生识字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抓住语言的根本,分散识字难点。

(2)开展语文活动课:

主要采用课内渗透、课外吸取、观察周围事物、智力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

(3)扎实写字教学,并以写促识:

精心组织教学,注重复习巩固,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11年9月)确定课题,申报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

(2011年10月—2012年5月)课堂实践,评价交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3、结题阶段:

(2012年6月)撰写结题报告,反思心得、论文,课堂教

学效果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组长:

周艳(负责课题申报,拟定方案,组织交流活动,总结归纳整理资料。

组员:

谢慧娟(负责收集各种有关文献及参考资料,拟定个案计划,制定个案表册。

王肖(负责专题性论文,反思,制作课堂实录)

注:

每人负责一个个案,做好记录,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

2、典型学生个案。

3、课堂教学汇报展示。

开阳五小二年级语文课题组

2011年10月20日

第三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最终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

作者:

何群合肥市瑶海区郎溪路小学152********

内容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在达成识字量的基础上还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所以,在低段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汉字的特点,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低段识字教学

一、低段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汉字的特点。

汉语的精髓体现在汉字中,汉字是汉语的灵魂。

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把握汉字的特点,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有规律可循,而不是将汉字作为一堆乱码来死记。

因此,教师对汉字特点的把握及研究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才能更科学高效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1、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线条艺术。

教授低段语文的教师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

一、二年级的孩子,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乐于用图画或线条表达自己。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让孩子给所学汉字配画,即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地发展要求,又增强记忆,培养兴趣。

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视觉艺术,由于孩子对线条、形象的敏感及丰富的想象力对中国书法有形象感知能力。

书法创作的根本途径就是日常书写。

在写字教学中,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些书法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2、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

(1)、汉字的发音有以下特点: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传统集中识字的优秀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便是彰显了汉字发音特点。

识字教学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忆。

在现代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仍可借鉴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

如推荐孩子诵读《日有所诵》这样的韵文化读本,培养其兴趣,增加识字量。

(2)、字的形体,简称字体。

汉字的形体是指汉字的外形、体式。

汉字发展成为能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约在夏商之交。

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1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和籀文发展为秦代的小篆;第二阶段是由秦代的小篆发展为汉代的隶书;第三阶段是由汉代的隶书发展为魏晋以后的草书、楷书和行书。

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可称为古文字,从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可称为今文字。

纵观汉字字形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以上八种字体是沿着不断简化、逐渐规范的道路发展的。

每一新字体的出现,对原来的字体都是一种改进。

删繁就简、避难趋易,增强实用功能是汉字字形发展的总趋势。

在识字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展现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而不是孤立片面的死记汉字字形。

3、汉字有自身的构造规律,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到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使用汉字。

二、低段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只有在他的记忆中积存一定数量的汉字,才有可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

就小学生而言,大量识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5~7岁的儿童视觉敏感度不断提高,6~7岁这个年龄段是机械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

1、立足儿童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

根据这个道理,在学拼音阶段的识字都是“大米”、“土地”、“读书”、“飞机”等这样的词,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

学生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

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

这样,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拼音,在识字中积累语言材料,在语言材料的阅读中再巩固生字,有助于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2、根据儿童的天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

采用“学中玩,玩中学”是解决识字中“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

教育家卡罗琳针对儿童的特点曾提出“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如,教师可以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在黑板上简笔绘“百花园”,把

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朵”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

通过游戏、表演、试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起识字教学。

相反,如果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学习。

3、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遗忘是学习和记忆相伴随的心理过程,学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复习,时间过得越长,遗忘的内容就越多。

我们要允许学生忘却后再重新记忆,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增加复习次数,重复生字。

普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复现七次,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被识记住。

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这一心理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所学生字,就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记的目的。

(2)、布置识字氛围,拓展识字空间。

学生在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布置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母语环境,扩展学生的识字空间,巩固在课堂上的识字率,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字,积累新词,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的书面语言日渐丰富。

(3)、辨析音形训练,防止识字混淆。

通过辨析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逐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语言,为日后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4)、阅读课外读物,巩固已学汉字。

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遇到学过的字,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师可采取“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汉字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应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领学生徜徉在汉字的世界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在汉字上,更是收获在心灵里;不仅仅是识了多少字,更是汉字艺术的欣赏与体验,获得心灵的陶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版

4、《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

第四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

“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三、研究的必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养学生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计算课堂,在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设计情境及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适契合,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努力形成“大数学”、“大课堂”的格局。

把学生学习的视野、活动的空间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境界。

3、发展性原则: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对待课题研究,注重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理解、体验、表达、实践、评价等,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平等性原则:

研究者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5、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发现和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并能运用新学的计算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

(1)、在课堂中该为学生提供怎样的具体活动情境和学习资料

(2)、在数学计算课中如何把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2.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怎样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研究算法

(2)、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找到多样化的算法(3)、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验证,发现最优化的方法3.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提取信息

(2)提出问题,尝试列式(3)组内交流,探究算法

(4)组间交流,理解算法(5)归纳小结,明晰算法

(6)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4.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

探究怎样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5.计算教学中有效练习的设计。

七、研究措施

1.对小学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