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1599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专题四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专题四: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8小题,共0分)

1.(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8题)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答案】D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正确”和所学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结束】

2.(2011年11月皖南联考11题)上海妇女服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相对低调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妇女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上海的妇女服饰成为全国流行的模板,左右着外地城市妇女服饰变化。

上海能够左右外地城市妇女服饰的主要原因是

A.是中国主要经济政治中心

B.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地位增强

C.上海人开放意识领先全国

D.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答案】B

【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不能作为原因,排除;C项只是现象,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绝对,排除。

故选B。

【结束】

3.(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32题)形象资料也是一种语言,述说着时代变迁。

下列资料中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状况的有

A.

B.

C.

D.

【答案】C

【点拨】

【结束】

4.(2011年12月开封模拟26题)《大公报》载:

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答案】C

【点拨】

【结束】

5.(2011年12月福建四地六校17题)1931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则《征求如意郎君》的征婚启事:

“一、面貌俊秀,中段身材,望之若庄严,亲之甚和蔼;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风姿潇洒,身体壮健。

精神饱满,服饰洁朴;五、对于女子的情爱,专而不滥。

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七、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八、有创造的精神,有保守的能力。

”这些内容说明当时

出现男女平等的思潮②女性勇于公布自己的折偶标准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到了挑战④婚姻习俗已得到彻底变革

A.

②③B.

③④C.②③④D.

②④

【答案】A

【点拨】

【结束】

6.(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7题)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1905年)的锡金公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园,又称为“公花园”。

如果你在锡金公园建成时游园,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D.以中山濯濯之秃头窄袖短发草帽革履为时尚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A、B和D项反映的是民国成立后1912年中国的变化故应排除;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异常兴奋,很快成为沪上时髦。

加之购进留声机后,还可省去请堂会的费用,就这样,“时髦+经济”的海派模式使留声机在上海时尚家庭中迅速普及开来。

【结束】

7.(2011年11月枣庄三校期中11题)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

”说明当时

A.家庭观念丧失殆尽B.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答案】B

【点拨】

【结束】

8.(2011年10月洛阳高三期中16题)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

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

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答案】D

【点拨】

【结束】

9.(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7题)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

“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他那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

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

”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

A.劝导大家剪掉辫子B.倡导移风易俗

C.批判儒家传统道德D.鼓吹反满革命

【答案】A

【点拨】把握材料的时间1914年、“也是要剪了辫子”、“直接目的”等即可判断选择A项。

【结束】

10.(2012年1月苏州调研7题)“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受到西方文明的熏染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D.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答案】D

【点拨】

【结束】

11.(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8题)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②“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给民风习俗带来了深刻变迁,“禁止妇女缠足、废除‘大人’之类的封建称呼、用鞠躬代替跪拜等等。

”使社会风气为之焕然一新,旧的封建礼仪废止了,平等、自由等新观念取而代之,为人们所接受。

本题中第①项最早提出“断发”主张的是康有为,据此选B项。

【结束】

12.(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11题)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此理解最全面正确的是()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近代我国社会生活出现变化的原因及特点这一知识点,根据所学,分析各选项,D项正确。

【结束】

13.(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3题)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

A.剪辫易服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近代交通D.采用机器生产

【答案】A

【点拨】

【结束】

14.(2011年11月辽南协作体期中17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答案】C

【点拨】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A项体现了婚姻自由,B项体现了服饰的改变,D项体现了禁止缠足。

C项中“辫”“之乎者也”体现的是顽固派守旧的现象。

【结束】

15.(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23题)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

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答案】A

【点拨】要看清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文化符号调查”也就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所以并不能代表青年的核心价值观转变,也不能说明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当然C项更不对,从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可以判断A正确。

【结束】

16.(2012年1月泰安市期末8题)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②男女平等的观念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不必依靠女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17.(2012年2月丹东四校协作体34题)“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在此期间离婚率相对较低的因素包括

①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②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

③“夫为妻纲”观念根深蒂固    ④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

【结束】

18.(2012年1月常州市期末5题)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穿旗袍的女子②中外官员握手③买办与洋老板一起吃西餐④革命士兵剪辫子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D.④①③②

【答案】C

【点拨】

【结束】

19.(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7题)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

“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

”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

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答案】C

【点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开始实行强制剪辫法令,命令一下,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但也有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 。

时年在清廷做京官二十多年,当过锦州知府,归隐后住在潍县城里松园子街的陈恒庆,也剪去辫子剃了和尚头。

受理发店老板诚邀,写了这幅对联。

【结束】

20.(2012年1月九江市一模25题)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

》的漫画。

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B

【点拨】

【结束】

21.(2012年1月扬州市期末16题)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发型在当时也被政治化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点拨】

【结束】

22.(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7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以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西装②改良后的旗袍③中山装④毗连式房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

西装是西式服装,不属于中西合璧的现象。

【结束】

23.(2011年11月沧州市质检21题)下表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华人职业分布情况。

下列有关近代上海的说法,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表

A.成为中国沿海新兴经济中心B.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租界华人以从事服务业为主D.新型职业代替了传统职业

【答案】C

【点拨】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比较项是职业与人数,因此,分析职业种类的特点与人数分布的特点。

从分布表中可知,主要是从事于服务性职业。

ABD无从体现,说法错误。

【结束】

24.(2011年12月开封模拟29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

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庆一周年B.国庆十周年C.国庆二十周年D.国庆三十周年

【答案】D

【点拨】

【结束】

25.(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18题)《申报》曾刑登如下公告: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

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该公告颁布

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谷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剪辫易服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习俗,同时在当时也有反清反封建的含义。

故选B项。

【结束】

26.(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13题)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答案】C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服饰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A错在“应有尽有”,西装和中山装是服饰的新变化,但传统的长袍马褂仍存在,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服饰特征。

【结束】

27.(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7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④

【答案】C

【点拨】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在以往的历史时代没有过这么多阶级、阶层平等参与的会议,排除③。

【结束】

28.(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16题)19世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

“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doyou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洋泾浜英语”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体现了文化的融合。

【结束】

29.(2011年11月慈溪市期中26题)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

根据所学ABC三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D项不符合事实,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关系阻断,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而不是西方思想文化。

【结束】

30.(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21题)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C.新旧风俗相互交织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

【答案】B

【点拨】

【结束】

31.(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9题)近代《女学报》(1903年11月)有文章写到:

“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

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报纸的宣传②新式学堂的创办③西方思想的传播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32.(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15题)衣冠作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等,武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麒麟、狮、豹、虎、熊等。

上述服饰的作用是

A.御寒保暖   B.标识身份C.装饰美化    D.个性展示

【答案】B

【点拨】考查对等级制度的理解。

题目比较简单。

【结束】

33.(2011年10月陕师大附中月考11题)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此理解最全面正确的是()

①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近代我国社会生活出现变化的原因及特点这一知识点,根据所学,分析各选项,D项正确。

【结束】

34.(2011年12月洛阳市一模14题)《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

“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

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

……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

……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

……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断发易服”是“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B.蓄发与剃发是反清与保清的根本分歧

C.当时广东省的反封建斗争最为彻底

D.社会习俗变迁是政治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

【答案】A

【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和所学史实通过清初留辫和辛亥革命后剪辫是对政治变动的集中反映。

满族推翻明朝建立清朝不属于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应该属于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故应排除D。

【结束】

35.(2012年1月长沙一模6题)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种类繁多、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

【答案】A

【点拨】

【结束】

36.(2011年9月南通市诊断6题)在种种压力面前,口口口口不久,口政府下达了一道口口,云:

“……凡我臣民,均准其白由剪发。

”因为空缺部分的文字模糊不清,小明就请教了历史老师。

下列老师的说法,准确的是

A.不剪辫的,就以违法论处B.反映了清末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

C.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D.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答案】D

【点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

据“凡我臣民”、“准其自由剪发”排除A、D;种种压力包罗多种,主要并非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C错误;“准其自由剪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

【结束】

37.(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22题)《大公报》载:

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答案】A

【点拨】时间是1906年,所以C项错误;B、D两项在这个时期也没有被废除,材料只是说明在两广地区进行过习俗改革,所以A正确。

【结束】

38.(2011年12月襄阳调研31题)《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

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

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

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

”这种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之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

【答案】D

【点拨】考察对近代风俗的变化的理解。

材料反映的就是放足,而联系课本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

【结束】

39.(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12题)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

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应享有六种权利:

(一)入学之权利;

(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答案】D

【点拨】

【结束】

40.(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7题)1790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法令宣布,“任何人不得再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改用“同志”“先生”等。

出现以上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两国的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B.启蒙思想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C.两国革命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D.两国资本主义经济都发展充分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了中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点。

材料反映了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法令,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提倡人人平等。

联系各选项,BCD三项说法不符合中国社会状况,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本题选A项。

【结束】

41.(2012年1月揭阳市期末19题)《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出门,必拥弊其面”的规范;1924年民国教育委员会主张女学生“应依章一律着用制服”“袖必齐腕,裙必及胫”。

现在的大众传媒经常出现女性健美、体操、选美以及身着泳装的模特儿形象,甚至连“比基尼”也被国人接受了。

上述变化说明

①女性服饰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②男女平等在服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③社会环境对女性服饰变化有了更多宽容与理解④服装的实用性日益成为社会时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42.(2011年10月安丘市检测23题)“又是庚中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

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南京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C

【点拨】

【结束】

43.(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11题)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其中有:

①旗袍②中山装③京剧④上海南京路上的石库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点拨】

【结束】

44.(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14题)下图是中国古老民居四合院,它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