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797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认识亚洲.docx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亚洲

周次

内容

课时

认识亚洲(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2

认识亚洲(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2

认识地区(东南亚)

2

认识地区(西亚)

2

认识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

2

认识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西部)

2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极地地区)

2

认识地区(极地地区)、练习

2

九、十

复习、考试

十一

认识国家(俄罗斯)

2

十二

认识国家(俄罗斯、印度)

2

十三

认识国家(印度、澳大利亚)

2

十四

认识国家(澳大利亚、日本)

2

十五

认识国家(日本、美国)

2

十六

认识国家(美国)

2

十七

认识国家(巴西)

2

十八

练习

2

十九、二十

复习、考试

课时安排

 

全册备课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统一。

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使他们更聪明、更高尚。

1.坚持地理学的应用性,学习对生活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习题设置上,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有用。

2.坚持地理的实践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知识的获取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野外调查中得到的,只有通过地理环境的教育,才可让学生理解、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的价值和作用。

因此,我们在习题的选编上,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分析、思考、动手、动脑中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坚持地理学的人文化特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地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基础地理教育应培养珍爱地球、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公民,应培养具有经济头脑、做事有计划、按可持续发展方式生活的公民,应培养尊重他人、能与人合作、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公民。

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都贯穿在习题的编选中,体现了地理知识的教育性和实用性,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动。

4.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学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

地理学之所以称得上是一门科学,并不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它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技术体系。

因此不仅引导学生从相互关系和时间变化上认识地理事物,而且引导学生从空间分布和空间差异上认识地理事物。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观测和调查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处理地理信息、运用地图等工具展示地理信息的能力。

5.继承地理学科教学的优良传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地理不是死记硬背各种事物、地名和分布位置,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本书的编写中,淡化和减少了死记硬背的习题,而把探究式和研究性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

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第八章认识亚洲

第一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

2.自制投影片、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

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

(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

板书:

第一节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讲授新课]

课件:

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

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

课件:

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

(同学回答)

教师: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

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看哪组最先完成。

(设计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板书:

一、位置和范围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

由于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课件:

亚洲地理分区图,并显示问题:

1.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

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中国位于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

3.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4.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区域。

(这几个国家都是所在区域重要的国家,或是世界热点地区)

(学生回答后,教师需给学生指出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但不过多解释)

课件:

亚洲地形图

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板书:

二、地形地势:

中部高、四周低

课件:

亚洲地形图,让学生体会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

教师:

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

1.读图,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

(教师略作归纳)

板书:

三、河流: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活动:

阅读教材P5的“阅读材料”,并从图中把这些地名找出来,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快。

(教师需告诉学生死海的位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介绍了如下内容。

(以问题方式用大屏幕显示,教师读,学生说答案)

1.亚洲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2.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它们与亚洲的分界线在哪里?

3.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亚洲内部共分为哪几个区域?

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5.中国在哪一区?

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呢?

6.亚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7.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学生随屏幕作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

[反馈练习]

1.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C.哈萨克斯坦D.沙特阿拉伯

2.东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A.韩国B.日本C.朝鲜D.蒙古

3.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柬埔寨B.越南C.新加坡D.印尼

4.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

A.红河平原B.关东平原C.湄公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下列国家跨赤道的是()

A.新加坡B.马尔代夫C.斯里兰卡D.印度尼西亚

6.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是我国的()

A.元江B.怒江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

7.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

A.里海B.黑海C.巴尔喀什湖D.咸海

8.亚欧两洲的分界线通过下列哪个湖泊()

A.死海B.贝加尔湖C.青海湖D.里海

参考答案:

1.A2.D3.D4.C5.BD6.D7.D8.D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

(同学回答)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

(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同学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复杂多样的气候

[讲授新课]

课件:

投影图亚洲的范围。

(范围特写,镜头再现)

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

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

10°S~70°N附近)

课件:

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

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

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

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

(同学回答)

课件:

投影到大屏幕上(各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图)

板书:

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

活动:

课件:

投影8.9亚洲的气候类型

教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

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

(同学回答)

课件:

投影更正

活动: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

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

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来总结。

同学讨论后得出结论:

活动:

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

1.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同学回答:

亚热带季风气候。

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同学回答:

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同学回答:

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

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板书:

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同学们看图,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齐全。

那么你们知道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同学讨论)

教师:

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

东亚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而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

冬季风的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

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

活动:

对比三幅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大屏幕投影

课件:

[课堂小结]

投影板书设计,进一步强调亚洲复杂的气候。

第一节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东亚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气温,气压,风从吹向,冬季则相反。

2.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气候,那里终年高温,植物茂盛。

3.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气候,这里一年分为季和季。

4.南亚属热带气候,每年6~9月盛行风,为季,10月至次年5月,盛行风,为季。

5.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为气候,沙漠广布。

6.读图分析:

(1)日本的气候,北部为,南部为。

(2)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夏季较,降水较。

(3)分析图,简答日本降水比较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快高低海洋陆地

2.热带雨林多雨

3.热带季风旱雨

4.季风西南雨东北旱

5.温带大陆性

6.

(1)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温暖凉爽丰富(3)夏季,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掠过暖流,给太平洋沿岸带来大量降水;冬季,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掠过日本海和暖流,给日本海沿岸带来大量降水;春夏之间的梅雨和夏秋之间的台风,也给日本带来大量降水。

板书设计

亚洲复杂的气候

第二节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3.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培养学生计算地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

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搜集各国资料的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尊重各国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

2.通过分析人口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人口状况。

2.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2.亚洲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3.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决定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本有关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采取提问的形式),转折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

板书:

第二节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讲授新课]

教师: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大普查,在这次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

那么大家知道亚洲有多少人口吗?

课件:

投影图8.20到大屏幕上。

教师:

我们先来看看亚洲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同学回答)

教师:

对,61%,也就是说全世界每5个人当中就有3个是亚洲人。

好,我们来计算一下亚洲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2000年统计,世界总人口为60.55亿。

活动:

60.55亿×61%≈36.8亿

而其他各洲总共的人口数为:

60.55亿×39%≈23.75亿

课件:

投影6.15图,读图分析:

按人口多少给各大洲排队。

活动:

亚洲36.8亿>非洲7.84亿>欧洲7.29亿>拉美5.19亿>北美3.10亿>大洋洲0.3亿

教师: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板书: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课件:

投影图8.20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活动:

1.找出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多少个,其中亚洲有几个?

分别是哪几个?

其他各洲各有几个?

(同学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找出。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有1个为俄罗斯;非洲有1个为尼日利亚;北美洲有1个为美国;南美洲有1个为巴西)

2.亚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同学讨论回答:

东亚、南亚)

3.你能试着说出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同学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

东亚、南亚相对于其他各地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如地形平坦开阔,多为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降水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等有关内容。

教师给予鼓励并帮其整理,形成自然决定人文、人文反映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课件:

将以上3题答案投影到大屏幕上。

活动:

读图8.21回答:

1.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给各大洲排队。

非洲2.4%>拉美1.6%>亚洲1.4%>大洋洲1.3%>北美0.9%>欧洲0.0%

2.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

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的净增人口数?

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亚洲有多少人?

(教师提示计算方法,学生完成)

课件:

投影显示:

(1)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数为:

60.55(亿)×1.3%=0.787(亿)≈0.79(亿)

(2)2001年亚洲净增人口数为:

36.8(亿)×1.3%=0.478(亿)≈0.48(亿)

(3)亚洲净增人口占世界净增人口的比例,即为世界每增加100人,亚洲有多少人。

×100%=60%

所以,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60人在亚洲。

在我国,有的地区属于第一种类型。

如贫困地区温饱尚未解决。

有些地区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初级阶段,如东部地区,经济刚刚起步,正在高速发展。

环境问题并不是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人地矛盾恶性发展的表现。

板书:

二、多彩的文化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多彩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读图8.23了解亚洲三大文明的发祥地。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亚洲人文地理中的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以及人口过多带来的压力;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

[反馈练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B.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快于发达国家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

D.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2.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B.水旱灾害多C.人口增长过快D.劳动力流失

3.1996年,世界人口已发展到()

A.60亿B.50亿C.58亿D.68亿

4.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中的60%来自()

A.亚洲B.非洲C.欧洲D.拉丁美洲

5.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人口与、、之间的矛盾。

6.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在现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和。

7.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8.说明中国的计划生育成就对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贡献。

参考答案:

1.B2.C3.A4.A

5.资源环境发展

6.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

①粮食供给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致使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不仅低下,而且呈下降趋势;②就业问题严重;③人民生活贫困;④对资源、环境产生持久压力,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8.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对稳定世界人口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说,中国计划生育的成就对控制世界人口增长作了贡献。

板书设计

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

一、众多的人口

1.世界总人口60.55亿,其中亚洲有36.8亿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亚洲就有6个

3.人口增长率仅次于非洲、拉美,但每年的净增人口亚洲最多

二、多彩的文化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当然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的范畴。

因此,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由各国的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决定的。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差异及其成因。

板书:

发展中的经济

[讲授新课]

课件:

用大屏幕投影图8.25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图。

活动:

找出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同学回答:

有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高于10000美元;小于500美元的国家有:

蒙古、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越南。

教师:

由此可见,同样是亚洲境内各国,但经济差异很大。

活动:

1.试计算出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32350÷210≈154(倍)

2.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多少倍?

30170÷750≈40(倍)

教师:

同学们从计算中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

亚洲内部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活动:

看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图中所给出的14个亚洲国家中排在第几位?

同学回答:

第9位。

教师:

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还很低。

活动:

同学一齐来读课文P13感知形成差异的原因不同。

教师:

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大不相同。

亚洲除日本外,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

大多数国家独立以来民族经济都有一定发展,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相同。

如:

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转口贸易发展起步,到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再到金融业和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再如韩国,也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出口异向型工业化战略,转向70年代初的重化学工业化,再发展到80年代的“技术立国”战略。

沙特阿拉伯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低,但其主要经济来源于石油出口,国内的其他工业部门并不发达。

以上可以看出:

亚洲内部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发展经济的道路也大相径庭。

当然各国的发展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立经济发展战略。

如我国根据国情在80年代以来搞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蒸蒸日上。

课件:

点击图6.19“1998年亚洲五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和表6.1亚洲五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

教师:

我们一齐读材料“三类产业的划分”。

(同学朗读,教师稍作解释)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国家内部经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至此,我们将亚洲的自然、人文状况全部学完了,我想大家也一定从中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运用在以后的学习当中。

教师:

下面我提几个问题,看同学们对这一章掌握得怎么样。

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同学回答)

2.请描述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同学回答)

3.你能说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状况吗?

(同学回答)

4.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有何关系?

请举例说明。

(同学回答)

5.亚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