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70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篇一:

20XX年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XX年1月10日在济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济阳县县长王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步入了经济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初步统计,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0亿元,与20XX年相比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19.8亿元、68.2亿元,是20XX年的1.8倍和1.9倍,年均增长16.2%、16.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01亿元,是20XX年的2.3倍,年均增长22.9%,进入“亿元增长时代”;可用财力达到16亿元,是20XX年的2.1倍。

———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态势。

三次产业比例由20XX年的23:

54.2:

22.8调整为17.5:

59.5:

23。

城郊型农业初具规模,瓜菜、奶牛、林果等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特色品牌基地达到8处,瓜菜大棚超过10万个,奶牛达到2.46万头,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8个,济阳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实现了城乡整体形象的大提升。

编制完成滨河片区、中轴线等控制性规划及人防、绿地等专项规划,城市控规覆盖率达到60.3%。

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用地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新城开发、老城改造同步推进,一批休闲广场、商住小区、景观节点相继建成,夜景亮化工程效果显现。

新建、改造市政道路31条,完成热电厂扩建等重点工程。

济阳黄河大桥、济南黄河三桥、北绕城高速及国道104线改造等重大交通设施工程竣工通车,城区、城际公交开通运营,融入济南步伐加快。

———跨入了生态环境优化的新阶段。

四年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支撑体系基本建成。

完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实现了中水的大规模回用;新增污水管

(:

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网24公里,建设污水泵站2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

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镇,区域生态竞争力明显增强。

———构建了全民共建共享的保障网。

全县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的支出四年累计26.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幅分别达11.8%、13.8%。

各类教育协调推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全县高考升学率和总人数连续十年位居全市农村县(市、区)首位;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改造和维修校舍15.4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五个济阳”的总体目标,奋力拼搏,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招商选资,项目引进实现重大突破。

深化招商理念,注重项目筛选,在节能环保、投资强度等方面严格把关,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76个,总投资320亿元,积蓄了强大发展后劲。

大项目招商成果丰硕,全年签约落户投资过亿元项目30个,其中投资过5亿元项目8个。

三产招商成效显著,浙江五金建材城、海棠湾国际温泉、格力商务营运中心等一批项目纷纷签约落户,工商银行济阳支行、西藏同信证券济阳营业部、金华小额贷款公司揭牌运营。

对台招商取得重大进展,新引进统一食品、耐斯集团等知名企业,全县台资企业累计达到52家,实际利用台资2.87亿美元。

(二)突出培大育强,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

强化要素保障,依法关停拆除实心粘土砖厂,整理复耕后可新增建设用地2000多亩。

加强载体建设,启动济北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加快镇(街道)工业园区发展,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加大扶持力度,突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培植,5家乳制品企业通过生产许可重审,旺旺、达利、安达刹车片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四大主导产业持续膨胀,特别是食品饮料和机械装备产业增势明显。

全县液压升降平台产品占据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达到27.2亿元;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2家,实现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我县相继被命名为全省第一家省级食品工业基地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在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的带动下,全县工业用电量达到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新口径)3家,达到233家,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05亿元、390亿元和43亿元,增长22.1%、25.8%和21.1%。

(三)突出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取得显著成效。

加大农业科技和政策支持力度,扎实做好抗旱防汛,粮食总产达到53.2万吨,连续9年实现增产增收。

深入实施“四个一”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新建大棚4528个,新增奶牛4152头,完成造林绿化2.3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2.53万人。

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

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5处特色品牌基地获市级重点扶持。

“曲堤”牌系列瓜菜产品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市第一件非地理标志农产品驰名商标。

开发拓展农业功能,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积极开展农业观光旅游等系列活动。

完成全省小农水重点县二期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

启动临商河疏浚应急治理,打通泻洪通道,解决了困扰新市镇20多年的排涝问题。

动植物疫病防控、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白蛾防治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效。

(四)突出功能完善,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新建开元大街与华阳路节点等8处景观小品,龙海路、富阳街等10条市政道路改造完成;回孙路改造竣工通车。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垛石镇完成第四批“城镇建设行动”建设任务,崔寨镇被列为全市重点提升镇。

强力推进公路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国检”验收。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鑫苑小区、孙耿张庙社区完成主体工程,崔寨前街二期、回河新庄、曲堤闻韶社区开工建设。

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城区“八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流动摊贩、烧烤摊点、出租车实现划行入市、规范经营。

扎实推进“城乡清洁行动”,建成县垃圾中转站、6处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和7处镇污水处理站,并部分投入运行;成立镇(街道)环卫管理机构,配齐镇村保洁队伍和垃圾收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三统一”处理体系和环卫管理“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五)突出民生民本,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21件,政协委员提案3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明显提高。

开工建设新热源厂,理顺供热管理体制,将供热工作纳入政府公用事业管理,供热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

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入户率达到86.7%;济北水厂扩容和水质提升工程顺利完成,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兑现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资,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津补贴。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省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城

镇、农村低保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最高限额再次提高,城乡困难群体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平台初步建立。

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

对4处镇敬老院进行提升,建成21处农村公益祠堂。

县医院二期主体工程完工,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计生普惠政策日趋完善,群众婚育观念逐步转变。

红色歌舞大赛、“欢乐济阳行”、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

在全市率先建立社会治安新型动态立体化防控体系,“清网行动”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双基建设深化年”、“清剿火患”专项行动等活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审计监察、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双拥共建取得新的成绩,民族宗教、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外事侨务、人影气象等各项事业实现同步发展。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目标,衔接县“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和“强县”两大目标,牢牢把握“济南次中心城市、济南北部新型工业基地、省城北部花园”三个定位,全面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兴县、民生优先”四大战略,着力推进“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政府职能”五个转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济阳。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到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翻番。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实现大跨度位次前移。

———城乡面貌更加秀美。

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到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县,打造省城北部花园。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力争济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到20XX年,全县自营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1.37亿美元、7300万美元。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百姓安宁、生活安定、社会稳定。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品质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做好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全面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正确处理“五个关系”,着力推进“五个转型”:

一是正确处理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推进经济增长转型。

坚持把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增量扩张带动存量优化,千方百计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保持投资拉动的强劲态势,努力做大经济总量。

同时,更加注重招商选资,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实现就业增加、财政增长、后劲增强。

二是正确处理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推进产业发展转型。

坚持在强力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强一产、做大三产,推进三次产业互促并进、融合发展,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引擎、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6411”工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济南北部新型工业基地。

大力实施三产兴县战略,加快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吻合、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

在二三产业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新优势。

三是正确处理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城镇建设转型。

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全力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城镇为支撑、新型农村社区为补充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共同繁荣。

把新城开发与老城改造结合起来,以更大力度推进老城改造,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拓展城市发

篇二:

20XX年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20XX0119

20XX年济阳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XX年1月19日在济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阳县代理县长王壮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奋力崛起,建设“富而美”的新济阳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

初步统计,20XX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1亿元,五年增加近百亿,年均增长18.2%。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24亿元,可比口径年均增长22%;可用财力突破13亿元,年均增长18%。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27:

53:

20调整到19:

60:

21。

工业主导地位显著提升。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7家,比“十五”末增加145家。

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51家,税收过亿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均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60%以上。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四个一”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入实施,五年新增瓜菜大棚2.3万个、奶牛2万头、造林面积8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强化农业物质支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农业特色品牌基地达到7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顺利启动。

第三产业实现突破。

三产增加值实现38亿元,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8%;“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餐饮住宿、商贸市场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活力最强的五年。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教育、文化、粮食、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各类项目902个,实际完成投资283.7亿元,帝华、元首等一批投资过20亿甚至过百亿的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为实现跨越发展注入了强

大动力。

外经外贸持续增长,五年新批外资项目近百个,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年均增长10%,连续五年提前完成计划任务;完成自营出口2.4亿美元,年均增长14.8%。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五年新增非公有制经营业户17656家,新增私营企业1314家。

园区经济增势强劲。

济北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实现增加值占全县的比重达到30%,各项主要指标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园区布局日趋完善,形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台湾工业园集聚效应不断扩大,台资企业达到45家,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具台资企业投资价值园区。

各发展主体竞相发展,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凸显,镇级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镇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

规划体系趋于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全省率先通过评审批复,城市中轴线、澄波湖等控制性规划和人防、绿地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城市详规覆盖率达到60.3%。

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五年累计投资14.3亿元,新建和改造市政道路32条,完善供水、供热等公共设施,完成澄波湖水库、热电厂扩建、污水处理厂扩建等一批重大工程,城市特色更加鲜明,功能和形象大幅提升。

现代住宅小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住宅面积176.8万平方米。

老城片区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破题。

中心城区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36.5%、75%、82%和80%,比“十五”末分别提高10、35、80和30个百分点。

济阳黄河大桥、济南黄河三桥、北绕城高速、国道220线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成通车,制约济阳发展的交通瓶颈被彻底打破,融入济南步伐进一步加快。

省道248、249线和江太路、曲白路等县乡公路改造完成,城区、城际公交顺利开通,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标率92%。

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新增建筑面积85.5万平方米,道路、绿化、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形象全面提升。

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四城联创”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居民城市意识逐步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预计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618元、7660元,比20XX年分别增加6777元和3592元。

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村超过100个。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6亿元增加到44.6亿元,年均增长17.9%。

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宅电话全面普及,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大幅增加,家庭汽车拥有量成倍增长。

五年累计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家电下乡补贴等各类惠民补贴4.8亿元,发放孤儿福利保障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残疾人救助、红十字会博爱救助等各项救助资金2.6亿元。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4%以上,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解放。

农村公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

镇级卫生院、敬老院、综合文化站建设改造全面完成,42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60个农村文化大院、571个村级健身场所、438个农家书屋投入使

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变化。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79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新农合、新农保先后启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快速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落实县委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全县干部队伍保持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生动局面。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三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各类矛盾得到及时化解。

狠抓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科技防范水平明显提高,“平安济阳”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五年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4项,申请专利1060件。

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各项指标连续九年位居全市农村县(市)区首位。

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食品药品监督体系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民兵预备役、广播电视、双拥共建取得新的成绩,民族宗教、统计物价、审计监察、史志档案、外事侨务、人影气象等各项事业实现同步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重点

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而美”的新济阳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两大重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民生优先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努力建设实力济阳、活力济阳、生态济阳、文明济阳、和谐济阳,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一)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实力济阳。

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加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实施工业强县。

以建设济南北部新型工业基地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振兴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产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实施三产兴县。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素质、提高层次,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力争到20XX年,全县国内生

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分别达到360亿元、12.5亿元、149亿元,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二)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活力济阳。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承接产业转移,丰富发展内涵,着力构建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按照“一城三区”发展布局和建设济南次中心城市的目标,主动做好与济南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改造老城区,提升新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放开创业领域,落实创业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引进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三)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济阳。

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推动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完善城乡环卫、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加强水、大气、噪音等环境污染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建成国家级生态县。

加快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系,提升绿化档次,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努力打造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生态城市。

(四)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明济阳。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经营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打造生机勃发的文化热土和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

(五)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济阳。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切实保障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建设和谐济阳的首要目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630元和13660元,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人均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殷实。

把提高保障水平作为建设和谐济阳的关键举措,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维护稳定作为建设和谐济阳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管理,畅通诉求渠道,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百姓安宁、生活安定、社会稳定。

三、20XX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生产总值212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

7.36亿元,增长18%,力争达到7.5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6150万美元,增长17%;外贸出口7020万美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00元,增长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