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9774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论文.docx

《农业经济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经济论文.docx

农业经济论文

经管学院

 

学年论文

题目:

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建议

 

论文选题

(30%)

框架结构

(30%)

观点见解

(20%)

格式规范

(20%)

得分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2017.07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的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专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减轻农户劳动强度,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为此,通过对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发展特点,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与深入的阐述,提出相关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农机;农业合作社;问题;建议

引言:

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有一定工商注册资本,有耕作机械、插秧机械、提排灌机械、联合收割机械等合计10台以上或单一种类机械达5台以上,具有章程、管理制度、固定办公、经营地点的共性标准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成立的。

  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和农机大户组织起来,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1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1.1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统计数据

  2007年,贵州省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黔南州注册成立。

到201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56个,占全国总数的0.98%;从业人员10431人,其中技术人员1987人,管理人员1575人,维修人员1097人,机手5772人,服务农户数23万户;经营土地面积30666.667hm2左右,作业面积179756.667hm2;拥有农机具1765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39台,联合收割机388台,水稻插秧机611台);合作社年度总收入26738.93万元,支出11131.71万元,年度盈利15607.22万元,人均年收入14962.34元;合作社资产总额3.8亿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2.03亿元),农业机械原值5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有133个,配套设施面积175594.6m2;合作社培训机手5772人次,转移劳动力约4万人。

贵州省现

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2467个(占全国总数的1.5%),2013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全省农机化服务组织的13.66%(全国同期其值为21%).在贵州省35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服务、经营规模最大的组织(公司)固定资产超过千万的有1个;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有178个,50万元以上的有178个,各占50%.

  从经营收益方面来看,2012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1.4万元,是农民当年平均收入的2.92倍。

2013年,开阳县国建农机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近4万元,是当年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8.5倍。

  合作社成员年人均收益2万以下的合作社253个,2万元以上的50个。

合作社年人均收入均超过当地农民年平均收入。

从土地流转方面来看,年均承包、租赁、流转农民土地面积6.667hm2以下的合作社72个,6.667~20hm2的合作社107个,20~33.333hm2的合作社142个,33.333hm2以上的合作社35个。

  同时,兼业开展农副土特产、果品、蔬菜初加工的合作社18个;兼业农机经营、维修的农机合作社230个;农用运输的合作社320个;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合作社50个。

1.2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情况

1.2.1农机专业合作社模式和运行机制

  1)农机大户模式。

农机大户利用原有的机械设备投资入股,凭借自己懂经营、会管理、信任度高的优势,吸收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原则入社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这种模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都是农民,其成员中有80%左右是农机户带机入股入社的,是合作社的基础成员。

合作社的核心成员由农机大户和各种农业种植大户构成,农机大户出任合作社理事长。

例如,贵阳市乌当区百宜生态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罗永国利用自己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等技能掌握较好的专长,于2003年自己出资购买了桂花耕作机1台、小型耕作机2台、抽水机1台,给当地农户开展代耕服务,由于收费合理、服务质量高,逐渐在当地建立了较高的信任度。

2004年,当地有4个农机户主动提出与罗永国一起从事机耕作业。

在罗永国的带领下,他们为周围的农户代耕土地,逐渐在周边乡镇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一模式经营灵活,基础服务对象和服务面相对稳定;但经营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产品较单一、农机具使用率不高,导致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由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或乡政府、村委会牵头,引导农机加工维修,流通企业利用生产、加工、维修、营销、技术、市场及资金等优势,为贵州省农业生产、农村产业经营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服务,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这种模式是“农机大户模式的加强版、扩充版和发展版。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模式占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5%~20%.例如,铜仁市思南县科龙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菜单式“”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展开农机服务。

所谓”菜单式“服务,即合作社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提供3种服务模式供农户自主选择:

一是农户将承包地一年或几年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租赁费可以现金结算或粮食结算;二是合作社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三是临时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部份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服务。

”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形式则是合作社与贵州省禾睦福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公司以入股的形式注入资金购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谷物加工机械等先进设备,壮大合作社实力;合作社基地生产的水稻种按合同价11元/kg计算,全部由禾睦福种业有限公司收购,签订合同的26.667hm2基地,给农户每公顷增收7500元。

就此一项公司年增收60万元,实现了公司农户互共赢。

  3)松散型模式。

政府有关部门引导当地现有的跨区作业服务队联合而组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这种模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中为数不多,所占比例不足5%.例如,六盘水市盘县双华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是在县农机中心、烟草局、科技局、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由县科技局、农业局选派科技特派员发起,联合全县的农机大户、种烟大户、种粮大户、种药大户等24户农民自愿组建,采取带机械、带资金、带土地的方式入社而成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松散的农机作业服务实体,主要从事耕种、维修、收获、运输和垮区作业服务。

合作社内主要由社员自行联系作业服务,是一种较松散的作业组联合体。

  4)代理作业服务模式。

由村干部或在村里有一定信任度的村民作为发起人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般都是带机入社,机型单一部分合作社农机原值不超10万元,有的甚至只有1万元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的10%左右,在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坝区或粮食产区发展较好,前景广阔。

例如,惠水县羡塘乡是劳务输出大乡,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红旗村情况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在红旗村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由村党支部书记武明聪牵头,组织该村拥有农机具的党员和农户20余人成立了合作社,内部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等组织,通过社员大会选举出理事长和理事,制定了章程和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合作社通过社员出资农机入股,资产总额从成立之初的85万元发展到如今的280万元;作业服务内容从成立之初的代耕、代育、代种、代收服务扩展到租赁土地,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服务范围已辐射至周围几个乡镇,作业收入从成立之初的25万元增加至110多万元。

1.2.2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状况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已由成立初期时的代耕作业服务扩展到如今的农田作业(作物生产全程服务)、农机维修、农机配件、农机出租、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及农业运输、农田基本建设、生态植保,特色农产品基地化种植、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

伴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展和经营规模的增长,大部分合作社已摆脱了当初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至2013年底,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达1.5万元左右,远高于全省农民当年平均收入。

由于各地劳动力工资不同,因此在统计全省农机合作社社员年收入时不包括社员的劳动力工资收入。

  2013年,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为356个,总收入2.67亿元,生产成本总支出11131.71万元(包括生产过程中物质支出、机具磨损折旧、劳动力工资支出),共盈利15607.22万元。

其中,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耕、机播(种)、机收作业收入8021.68万元,占总收入的30%.2013年社员年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50家左右,占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14.8%(其中,被当地农机及相关管理部门评为经营管理不规范、效益较差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占6.4%左右);社员年均收入在1万~2万元区间的合作社240家,占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71.3%左右;社员年平均收入在2万~3万元区间的合作社35家左右,占10.4%;社员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的合作社14家,占4.1%.以上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状况呈两头尖、中间大的态式。

  从经营业务来看,100%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有农田(土)作业、农业运输、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业务;40%的开展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80%的开展有农机维修、农机配件、农机出租服务;有20%的开展特色农(牧)产品基地化种植、养殖业务;有5%的开展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业务。

1.2.3贵州省农机合作社组成人员状况

  2013年底,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人数10431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87人(农艺技术人员299人、农机技术人员1190人、工程技术人员498人),管理人员1575人(财会人员356人、合作社理事、监事1219人),维修人员1097人,机手5772人。

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少由5人组成,一般合作社社员有核心成员、普通成员、兼职成员之分。

核心成员以从事合作社业务为主,主持合作社日常运行、管理、联系业务、开拓项目,所持股份较大;普通成员在必须服从合作社统一安排的情况下,可自行自主从事服务作业;兼职成员则比较自由,类似临工性质。

1.2.4贵州省农机合作社资产状况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厂房、机房、库房175594.6m2,办公用房35118.92m2,合作社总资产37997万元。

其中,农业机械原值20326.5万元,拥有农机县1765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039台,联合收割机388台,水稻插秧机611台).拥有农业机械5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133个,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拥有农业机械原值100万~300万元的农机合作社57个,资产规模较大、农业机械原值300万~500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7个,农机原值500万元以上的大型农机合作社1个,资产规模1000万元以上超大型农机合作社1个。

  从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作业的机型来看,小型农机具占70%~85%左右(如微耕机、耕整机、小型植保机、灌溉机具、播种、收获机械等),大中型机械较少,大型动力机械和大型联合作业机械较为缺乏。

  2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2.1经营主体多元化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由农机作业服务向农机维修、农机推广销售、农机培训及农产品加工方面扩展。

随着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及各种新技术、新生产要素的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社会农机化的缩影。

2.2经营产品多样化

  农机化发展不均衡,农机作业服务由最初单一的机耕服务向耕、耙、播、种、收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发展。

  各地农机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建议,如黔南州农机中心提出了州农机发展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整合新技术推广、平安农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三合一“,加快推进全州农机化发展进程。

在农机服务组织方式上,有纯农机作业服务的,有专业服务型的(如水稻、小麦、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及烤烟、茶叶生产机械化服务。

2.3经营模式向产业化专业化逐步转变

  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服务经历了农业生产个体、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及农业生产基地等,农业生产者由提供单一的或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服务转变为土地托管、土地租赁、土地承包、流转、基地化生产。

这次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转变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解决了多年以来因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生产率低下而困扰农业发展的”贵州省农业生产今后由谁种、种什么、怎么种“的现实问题,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是我国农业产业工人的雏形。

这一转变使得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充分整合本地区劳动力、装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全省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物质装备和技术人才支撑,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兼业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的转变。

 3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1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

  每年春耕、”三夏“、”三秋“期间,全省各县(区)农机合作社在当地农机中心积极组织、协调下,农机专业合作社互通作业信息,协调农业机械及作业区域,提高了农机具利用率,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特别是抢种(春耕)、抢收(夏收)期间,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机跨区作业的中流砥柱。

2013年,安顺市6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市40%以上的农机作业量,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取得丰收;夏收期间共组织合作社60余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跨区收获作业面积200hm2多,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00万元多。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在2013年承担了35%左右的农机作业量。

3.2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主要载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都眼光超前、思路开阔,善于接受新技术,研究新政策,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新型机械,利用合作社的基地示范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民信任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主要载体。

例如,安顺市昌林农机专业合作社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授课,现场讲解,多次举办油菜、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会,激发了广大农户购买大中型收获机械的积极性。

贵州省的农机化水平逐年稳步上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

3.3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强大主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相对的资金、机具和技术经营优势,将农民种的大量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

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耕、种、收,统一田间管理,既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又为大中型新型农业机械、新农艺技术等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例如,安顺市西秀区水桥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走规模化农业种植之路,创新农机互助耕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

该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40hm2多,用于探索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之路,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行良种良法和科学管理相配套措施,水稻平均单产由2008年的8250kg/hm2提高到2013年的9450kg.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机具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已取得技术性突破,机械化水稻育秧、插秧、收获、烘干等技术已逐步推广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员收入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农机户独立单干、效益低的经营状况。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占全省流转总数50%左右。

3.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消除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从事农业生产作业服务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可以把农机作业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减少了农民农业生产成本;农机专业合作社业务领域逐步扩大,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例如,关岭业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机”销售、培训、平安建设、维修、作业“五位一体为主线,切实服务农民群众,开展”阳光工程“共培训900余人,培训收入9万余元,维修网点从2010年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6个,共计维修各类机具3200余台(套),实现维修收入28万余元,销售各类补贴机具、零配件,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

  4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

  贵州省农机专业合作随着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业机械化装备不断完善,农机具配置逐步齐全,原有农机具存放库房已不适应农机具快速增加的需求。

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紧张困难,各级政府一方面对合作社用地缺乏规划调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合作社用地设置门坎较高,条条框框太多,相关部门缺乏对合作社用地的监管,合作社用地得到审批后有被挪作它用的现象。

  全省农村机耕道极不规范。

机耕道过于狭窄,农机具通行困难,坡度大的需人推肩扛,有的机耕道遇水一冲一泡便会垮塌。

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田块小、土地破碎、耕地高差大及坡度大的山区甚至没有机耕道,不但增加了作业难度和服务成本,而且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站(点)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造成农机具维修难、出勤率低、带病作业机具较多,农机具服役时间较短的现象。

  农机合作社在享受国家信贷贴息、农用运输、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未能得到完全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4.2农机合作社发展不平衡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管理水平不同等因素影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先进省份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省内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机投入差距大。

投入差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拥有的农机具单一,大中型机械少,服务领域不宽,市场服务能力不强,服务场所缺乏。

例如,粮食烘干房、仓库、油料、食品加工等后期扩大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宏观来看,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从微观来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间组织化程度参差不齐,运行机制、管理制度、服务能力、带动能力、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4.3农机作业服务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

  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时间集中,农机作业服务时劳动强度大、日作业时间长、作业场所条件差,因此农机作业服务时风险较大。

另外,合作社中80%以上的从业人员是农民,真正熟练掌握农机具操控技术、规范操作的机手较少;而一人一机的运行模式在从事”抢种、抢收、抢时节、抢天气“的农业生产服务时,过大的劳动强度和过多的体力精力消耗,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贵州省土壤类型中红壤泥土占耕地土壤的85%以上,较大的粘性对农机具使用的破坏性较大,许多农机具还未收回投资成本便报废。

从农机具作业特点看,农机具作业时间少、闲置时间多是造成农机专业合作社收益低的重要原因;从农机作业服务和投入方面来看,贵州省农机作业是个风险较大的行业。

5发展建议

5.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保证

  贵州省各类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表明,一个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必须有一个思想开放、有胆有识、有经营头脑、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或领导班子,以及一支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的核心团队。

从全省看,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还缺乏带头能人,社员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现代化经营理念不强,要使合作社运转好,必须在培养带头人和骨干队伍方面下工夫。

要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拓宽农机作业面和拓展农机服务业务,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目的,充分利用各地(如高等院校、农机企业等)培训资源,重点加强农机职业经理人才的培训和合作社核心社员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懂生产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增强其创业兴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以提高作业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操作规程、维修保养、安全生产及作业质量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为合作社培养一支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团队,争取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及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团队。

5.2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

  在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差、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做成大产业难度很大。

把农机与农业生产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土地流转、租赁、仓储托管土地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以效益求生存,这是全省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但拓宽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也推进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经营发展紧密联在一起,各级政府、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是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关键,要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其经营。

在建设和发展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注重利用当地优势和条件,以农机经营服务为支撑,积极打造如蔬菜、中药材、特色精品水果、特色农产品、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产业品牌。

5.3加强组织强化优惠政策和加大扶持资金投入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支撑

  各地农机主管部门要争取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场、库、棚及维修服务设施等按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予以补助。

要加大金融和保险扶持,在”产权清晰,风险可控“条件下,金融与保险部门要支持,以”互助基金“”大中型农机具抵押“等形式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贷款。

有条件的地方财政给予贴息,要将农机合作社的大中型农机具等列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实行”联办共保“,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

要在已有的农机化财政项目和基本项目建设中,大力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的承担和实施主体,并将农机培训、作业补贴、用油用电补贴、报废更新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优先安排、集中使用;要积极协调农业综合发展、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土改造及农田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等涉农项目资源,农口系统有关农业科技、资源环境保护、统防统治及防灾抗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和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承担实施。

5.4实行积极的农业产业重点环节和地方特优农产品优惠政策

  贵州省特殊的省情决定了不能在所有的地方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不能实现所有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