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9150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关于0运算:

①一种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种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种非0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达:

a÷0错误 ,0做除数没故意义

2、一种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达:

a+0= a  

 3、一种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达:

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达:

a-a = 0

 5、一种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达:

a×0= 0

 6、0除以任何非0数,还得0;         字母表达:

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种数与0相乘得5。

二、观测物体

(二)

1、对的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测到物体形状。

2、观测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种面,再看它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测同一种物体,所看到图形有也许同样,也有也许不同样。

4、从同一种位置观测不同物体,所看到图形有也许同样,也有也许不同样。

5、从不同位置观测,才干更全面地结识一种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互换律:

两个数相加,互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种数,和不变。

(a+b)+c=a+(b+c)

③加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65+93+35=93+(165+35)

2、连减性质:

一种数持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和;或互换减数位置。

a-b-c=a-(b+c)或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互换律:

两个数相乘,互换因数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种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

125×78×8简算。

③乘法分派律:

两个数和与一种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4、连除性质:

一种数持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积;或互换除数位置。

a÷b÷c=a÷(b×c)或a÷b÷c=a÷c÷b

5、关于简算拓展:

紧记:

25×4=100;125×8=1000

102×38-38×2125×25×3237×96+37×3+37

 

125×883.25+1.9810.32-1.98

 

易错状况:

0.6+0.4-0.6+0.438×99+99

 

四、小数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达。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另一种体现形式。

3、小数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小数读写法:

读法:

整数某些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某些要顺次读出每一种数。

写法:

整数某些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某些是0就写0,小数某些依次写出每一种数。

6、小数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注意:

小数中间“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某些末尾“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

先比较整数某些,整数某些相似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似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1000倍;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

……

9、名数改写:

1吨30公斤+800克=()吨

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

吨———公斤———克 

10、求小数近似数(四舍五入):

(保存两位小数与精准到百分位提法)

保存整数,表达精准到个位,保存一位小数,表达精准到十分位,保存两位小数,表达精准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0不能去掉。

大数改写。

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注意:

带上单位。

 

五、三角形

1、三角形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端点相连或重叠),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一种顶点到它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线段叫做三角形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底。

重点:

三角形高画法。

3、三角形特性:

①稳定性。

如:

自行车三角架,电线杆上三角架。

②任意两边之和不不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分类:

①按角大小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按边长短分:

三边不等△,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等腰△)。

③等边△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

(顶角、底角、腰、底概念)

5、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关于度数计算以及格式。

6、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7、图形拼组:

①两个完全同样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种平行四边形。

 ②用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种平行四边形、一种长方形、一种大三角形。

 ③用两个相似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种平行四边形、一种正方形、一种大等腰直角三角形。

 

六、小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法则:

相似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办法进行计算,得数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小数点对齐。

成果是小数要根据小数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成果。

3、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合用。

(简算)

七、图形运动

(二)

1、把一种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某些可以完全重叠,咱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对称轴。

2、轴对称性质:

相应点到对称轴距离都相等。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因此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4、正方形对角线所在直线是它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似相应点,最后连线。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

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

(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古今中外,许多知名建筑就是对称。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

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

11、平移不变化图形大小、形状,只变化图形位置。

12、运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面积。

八、平均数与条形记录图

1、求平均数公式:

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2、平均数和平均分不同样,是两个不同概念。

3、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普通要去掉一种最高分和一种最低分。

平均数能较好反映一组数据总体状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状况。

4、条形记录图可以看出数量多少。

复式条形记录图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两组数据不同地方。

5、复式条形记录图可分为:

纵向复式条形记录图和横向复式条形记录图,必要要有图例。

单位长度需统一。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和最后成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解题办法

假设法:

①如果都是兔

②如果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如果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鸡和兔脚总数就少了一半。

这种思维办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只数;

鸡兔总数-兔只数=鸡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