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7489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docx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专项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杂交,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出现的新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1/8B.1/16C.3/16D.4/1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用Y和y、R和r表示控制相关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F1的基因型为YyRr,F1自交所得F2中(Y_R_):

(yyR_):

(Y_rr):

(yyrr)=9:

3:

3:

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新性状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各占F2代的1/16,所以F2出现的新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1/16+1/16=1/8。

综上所述,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F2表现型的比例为3:

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

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F2基因型的比例为1:

2:

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3.妻子仅患六指(显性),丈夫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患有白化病。

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

A.1/4B.1/8C.3/8D.5/8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基因控制),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基因控制),妻子仅患六指(显性),丈夫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患有白化病,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1/2x1/4=1/8,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则出生多指孩子的概率为1/2,出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所以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1/2x1/4=1/8。

4.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8

B.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让Fi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可据此判断蛇斑的显隐性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B与b的分开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D.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1、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

2、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3、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后,子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1/23)=7/16A错误;让F1黑斑蛇自由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这是性状分离现象,可据此判断出黑斑是显性性状,黄斑是隐性性状,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明,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分开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过程中不会发生B与B的分离,C错误;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杂交实验和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父亲正常,女儿必正常;母亲色盲,儿子必色盲

B.外公为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一定会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

C.女儿患病,父亲必患病;母亲患病,儿子必患病

D.在人群中,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

(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4)“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与“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概率区别:

“生一个色盲男孩”指夫妇所生小孩中出现色盲男孩可能性.

“生一个男孩是色盲”指该小孩的性别已确定是男孩,所以只考虑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

解:

A、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BY,女儿必正常(XB_);母亲色盲基因型为XbXb,儿子必色盲(XbY),A正确;

B、男性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女儿可以不患色盲,则色盲基因可能传递给外孙,B错误;

C、如果女儿患病(XbXb),则父亲必患病,母亲可能携带;母亲患病(XbXb),儿子必患病,C正确;

D、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D正确.

故选:

B.

考点:

伴性遗传.

6.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考点: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名师点睛】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

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7.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表现为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

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控制玉米的有、无色籽粒的有关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

由测交的分离比为1∶3可判定玉米的有、无色子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可能的情况为两对基因(假设为A、a,B、b)控制该性状,仅A_B_类型为有色子粒,基因型为AaBb的有色子粒个体测交,得到4种基因型:

AaBb(有色)∶Aabb(无色)∶aaBb(无色)∶aabb(无色)=1∶1∶1∶1,故有色子粒∶无色子粒性状比是1∶3,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3种,故选C。

【点睛】

破题的关键:

熟悉两对基因的双杂合个体测交子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数量关系;正确推测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8.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色雄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雌果蝇中,灰身:

黑身等于3:

1,雄果蝇中,灰身:

黑身等于3:

1,说明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有直毛和分叉毛,分叉毛只有雄性有,表明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A错;假设A(a)控制灰身与黑身,B(b)控制直毛与分叉毛,根据后代灰身:

黑身=3:

1,说明双亲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都是Aa;而雄果蝇有直毛和分叉毛量种表现型,说明亲本的雌果蝇是杂合子,即XBXb,由于子代的雌果蝇都是直毛,表明亲本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即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与AaXBY,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产生两种精子,故B错;在AXBX—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杂合子的概率为1-1/6=5/6,故纯合子:

杂合子等于1:

5,故C正确;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黑身(aa)的概率为2/3×1/2=1/3,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和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识图、图文转化、计算的能力。

9.(题文)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要点是用分离定律的思路分析多对基因自由组合的问题。

A.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有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A项错误;

B.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有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32,B项错误;

C.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有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项错误;

D.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有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此题运用拆分法求解: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其中Aa占1/2,aa占1/4;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其中Bb占1/2,bb1/2;Cc×Cc后代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有3种,其中Cc占1/2,cc占1/4;故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比例为:

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1/4×1/2×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1/2×1/2×1/4=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1/4×1/2×1/2=1/16。

10.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

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雌果蝇产生了四种配子

B.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F1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D.F1雌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规律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详解】

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BbVv)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A正确。

比例不是1:

1:

1:

1,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即因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

产生4种配子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

【点睛】

技巧:

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交叉互换的知识为依据分析判断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有关知识并做出正确判断。

11.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合子的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通常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D.纯合子aabb(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减Ⅰ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性状分离、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理解和熟练识记。

【详解】

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相对性状,B正确。

非同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a、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点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等位基因包括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12.已知果蝇红眼(B)和白眼(b)这对性状的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

关于该现象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

B.产生该白眼果蝇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

C.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

D.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造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染色体变异,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根据子代白眼果蝇(XbXbY),可知亲代果蝇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

根据子代基因型可知母本在形成卵细胞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了XbXb的卵细胞。

该变异属于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造成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选B。

【点睛】

首先根据子代表现型推理基因型,进而推理亲代基因型。

配子中出现相同基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未分裂进入同一个配子造成的。

13.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

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减数分裂,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和对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理解。

【详解】

该动物是雄性,不会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该细胞中1与2;3与4都分别来自于同一个染色体,不是一条来自于母方一条来自于父方,不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

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已经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

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所以3与4肯定是常染色体,D正确.

【点睛】

同源染色体是除了形态大小相同外,还须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姐妹染色单体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减二分裂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14.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已知体色黄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且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欲设计一实验只根据体色便能辨别幼蚕的雌雄,选择的杂交实验材料应是()

A.白色雄家蚕、黄色雌家蚕

B.黄色雄家蚕、白色雌家蚕

C.黄色雄家蚕、黄色雌家蚕

D.以上选材均不符合要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白色雄家蚕ZbZb、黄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中黄色全为雄家蚕ZBZb,白色全为雌家蚕ZbW,A正确;黄色雄家蚕ZBZB、ZBZb、白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中黄色家蚕有雄有雌,白色家蚕有雄有雌,B错误;黄色雄家蚕ZBZB、ZBZb、黄色雌家蚕ZBW,杂交后代中雄家蚕和雌家蚕均为黄色,C错误;以上选材A中的符合要求,D错误;答案是A。

考点: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获得F1,全部为红眼果蝇,然后将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F2中雌蝇均为红果蝇,雄蝇中一半红眼一半白眼.现让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3,在F3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A.7:

1B.3:

1C.5:

1D.13:

3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亲本的基因组合应为XAXA×XaY,F1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XAXa×XAY,F2的中雌果蝇为1/2XAXA、1/2XAXa,雄果蝇为1/2XAY、1/2XaY,F2雌果蝇为可以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3/4XA:

1/4Xa,亲本中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4XA:

1/4Xa:

1/2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F2中XdXd、XdY为白眼,概率分别为1/4×1/4=1/16,1/4×1/2=1/8,所以白眼占3/16,其余均为红眼,即F2中红眼:

白眼=13:

3,故D正确。

【点睛】本题以果蝇眼色为例考查伴X遗传,意在考查学生对伴X遗传方式的理解及运用,注意伴X遗传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书写时一定要将基因写在X染色体上。

1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Ⅱ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伴性遗传,考查等位基因的概念和对各种伴性遗传的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详解】

非同源区段Ⅰ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A正确.

Ⅱ片段是同源区,可能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

非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其上的基因遗传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均为男性,C正确.

当父本Ⅱ片段上基因不同时,所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表现型可能会有性别的差异,D错误.

【点睛】

易错点:

当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时,性状表现也会有性别差异,这样的基因型组合有:

XbXb和XbYB,XBXb和XbYB,XbXb和XBYb,XBXb和XBY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请回答:

(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人工杂交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处理观察到数据时,应用______________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的子代比例关系。

他根据实验中得的数据和现象提出了假设,并对此设计了_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2)孟德尔在揭示遗传定律时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决定的;在体细胞中它__________存在,而在配子中_______________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

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杂合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种。

(4)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

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答案】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母本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统计学测交遗传因子成对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随机2n2n3n-2n5/16aaBb、Aabb、aab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考查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

【详解】

(1)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人工杂交实验的方法是母本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

在处理观察到数据时,应用统计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的子代比例关系。

他根据实验中得的数据和现象提出了假设,并对此设计了测交实验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2)孟德尔在揭示遗传定律时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它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